❶ 產品專利侵權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產品專利侵權賠償標准,產品如果已經有了專利,卻被人模仿、山寨,那麼就構成了產品專利侵權。這種情況下或多或少會對專利擁有者造成損失,因此法律也會規定對方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賠償。那麼產品專利侵權賠償標準是怎樣的?產品專利侵權賠償標准產品專利侵權賠償標準是怎樣的?第一種就是用實際所遭受的經濟算是作為賠償金額。比如說因為侵權行為導致產品銷量下降,那麼可以用減少的產品銷售量乘以每件產品的利潤,得出所損失的金額,要求對方賠償。第二也可以反過來用盜用專利的侵權人獲得利潤作為計算金額。比如說用侵權人使用專利擁有人生產的產品每件獲得的利潤去乘以銷售總數,這就是侵權行為的所得利潤。第三種是用專利的許可證使用費的合理倍數作為賠償金額,這個數額應該是合理合法的。
❷ 侵犯專利權的賠償多少
專利權人在自己的專利權受到侵犯時,可以與侵權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專利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構成侵犯專利權的要賠償多少呢?下面,小編為你詳細介紹。侵犯專利權的賠償多少一、專利侵權將受什麼懲罰根據法律規定,專利侵權行為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一)行政責任。對專利侵權行為,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有權責令侵權行為人停止侵權行為、責令改正、罰款等,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還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二)民事責任。包括停止侵權、賠償損失、消除影響。(三)刑事責任。依照專利法和刑法的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應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二、侵犯專利權的賠償多少2009年修改後的專利法對專利侵權賠償數額的確定方式做了明確規定,分成了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按照專利權人因為侵權所受到的損失確定。第二層次,若損失無法確定,則按照侵權人因為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第三層次,損失和利益均無法確定,則按照該專利的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第四層次,若損失、利益、使用費均難以確定,則根據專利類型、侵權行為性質和情節,賠償1萬到100萬元,這個1-100萬元也叫做法定賠償。在2009年專利法修改之前這個數額的上限為50萬元。
❸ 侵犯專利權的賠償多少
專利侵權賠償數額的確定方式做了明確規定,分成了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按照內專利權人因為侵容權所受到的損失確定。第二層次,若損失無法確定,則按照侵權人因為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第三層次,損失和利益均無法確定,則按照該專利的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第四層次,若損失、利益、使用費均難以確定,則根據專利類型、侵權行為性質和情節,賠償1萬到100萬元,這個1-100萬元也叫做法定賠償。在2009年專利法修改之前這個數額的上限為50萬元。
❹ 2018年專利侵權如何賠償專利侵權數額計算方式介紹
我們知道凡事以盈利為目的的活動,冒用他人名義進行生產、銷售專利產品的的行為都是屬於專利侵權,那麼發現了自己專利被侵權之後,在2018年專利侵權如何賠償呢?如何通過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權益呢?2018年專利侵權如何賠償專利侵權案件賠償數額的計算依據主要是《專利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專利法》對賠償的計算方式作了原則性的規定,《規定》細化了各種計算方法,並且增加了一種計算方法;;;法定賠償。賠償的計算方式有四種:1.根據侵權人因侵權獲得的利益計演算法律上規定: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可以根據該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乘以每件侵權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計算。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權人的營業利潤計算,對於完全以侵權為業的侵權人,可以按照銷售利潤計算。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侵權人以侵權為業的,則按照銷售利潤計算。銷售利潤大於營業利潤,這樣的規定給被侵權人提供了計算的便利。2.根據被侵權人因為侵權而受到的損失計算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可以根據專利權人的專利產品因侵權所造成銷售量減少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計算。權利人銷售量減少的總數難以確定的,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可以視為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這個規定大大減小了專利權人的舉證難度,只要確定侵權人的銷售數量就可以了,也排除了侵權人的銷售並沒有下降,而損失無法計算的情形。3.根據專利許可費的倍數確定賠償數額《規定》第二十一條:被侵權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專利許可使用費的數額、該專利許可的性質、范圍、時間等因素,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1至3倍合理確定賠償數額。4、2018年專利侵權如何賠償之法定賠償(新)《規定》第二十一條:沒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或者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一般在人民幣5000元以上30萬元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最多不得超過人民幣50萬元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2018年專利侵權如何賠償問題當中前三種計算方式是由專利人自行選擇的,如果無法選擇,才會進入第四條法定賠償當中進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