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商事糾紛調解要點與技巧

商事糾紛調解要點與技巧

發布時間:2021-05-23 11:58:06

『壹』 關於如何提高民商事案件調解率的幾點思考

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這是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的新時期民商事審判工作的十六字指導原則,也是人民法院落實黨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部署。因此,在民商事案件審理過程中,法官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牢固樹立以調解為主,多調少判、調判結合的原則,將調解貫穿於整個訴訟活動中,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為此,筆者對如何提高民商事案件調解率作了以下幾點思考。 第一,法院應設立上下聯動、多方配合的調解機制。首先,在案件起訴到法院後,先由立案庭對案件進行調解,利用案件在立案庭尚未移送到業務庭的空隙,快速對當事人做調解工作,增加案件在整個訴訟流程中的調解次數,提高案件調解的成功率。如果案件在立案庭就能調解成功,將大大減輕業務庭的工作量,使業務庭有更多的精力去辦理大案、要案。其次,當案件在立案庭調解不成功進入業務庭時,業務庭就可以根據立案庭調解的情況,制定更加充分、合理的調解方案以提高調解成功率。同時,立案庭也可以參與到業務庭的調解工作中,利用立案庭最先調解的熟悉案情、熟悉當事人的優勢,聯合調解,更能提高案件調解的成功率。最後,根據案件需要,也可以請求分管案件工作的副院長甚至是院長參與到案件的調解工作中來,達到上下聯動、多方配合,齊心協力促成案件調解的效果。 第二,充分的准備工作,靈活的工作方法。法官接手案件後以最快的速度熟悉案情,了解原告的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在送達應訴材料給被告時,了解被告對案件的看法以及對原告訴訟請求的認同度。在了解了原告的訴求以及被告承受的底線以後,認真分析案情,找出一個平衡點,以該平衡點為基礎召集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在調解過程中,可以應用多種調解方法,如換位思考調解法、因案制宜調解法、釋法說理調解法、巧借外力調解法等等。在運用這些調解方法時要靈活運用,有時運用一種調解方法就能達到效果,有時需要運用多種調解方法來相互配合使用。 第三,動用一切積極因素來參與案件調解工作。法院的力量是有限的,法院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聯合其他單位或者當事人的親朋好友來參與調解工作,也可以利用當事人信任訴訟委託人的心理,積極動員委託人說服當事人接受調解工作。只要有利於達成案件調解,法院可以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來參與案件調解工作。 第四,以人為本、心繫群眾、耐心調解、周到服務。法官要促成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達到息訴服判、案結事了的效果,就必須真心為當事人著想,從為了當事人的利益角度出發對當事人進行調解。要使案件得到順利的調解,還必須使當事人信服法官,而要使當事人信服法官,法官就必須具有親和力,要不勝其煩地對當事人做工作。法官要認真聆聽當事人的訴說,耐心地做通當事人的思想工作,使雙方當事人在接近平衡的基礎上達成調解協議。 第五,案件達成調解協議以後,還必須搞好案後跟蹤服務。對當事人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協助當事人搞好案件執行工作;對當事人在執行調解協議中還不明白的地方,主審法官還要耐心仔細地做解釋工作。只有做到這些,才能真正達到當事人息訴服判、案件案結事了的效果。

『貳』 民事糾紛調解的方式有哪些

在我國,解決民事糾紛的方式有下列四種:(一)和解 (二)調解(三)仲裁(四)訴訟

(一)和解。即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當事人是民事糾紛的主體,他們對爭議的事項享有充分的處分權能。是否行使處分權能、何時行使處分權能以及以何種方式行使處分權能概由當事人自行決定。

(二)調解。糾紛當事人之外的第三者依據一定的社會規范(習慣、道德、法律等規范),在糾紛主體之間溝通信息,擺事實明道理,促成糾紛主體相互諒解、妥協,從而達成最終解決糾紛的合意。

在我國現階段的調解制度,主要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事主體之間的糾紛,這被西方人士成為「東方經驗」,除此之外,還有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公民之間的調解等。

(三)仲裁。所謂仲裁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在民事糾紛雙方當事人的參與下,依法對民事糾紛居中審理並製作一定法律文書平息沖突的方法。仲裁屬民間性質。仲裁的基礎是當事人的合意。也就是說,提交仲裁必須以雙方當事人同意為前提,否則,仲裁程序不能啟動。在通常情形下,仲裁庭成員也由當事人選任。仲裁的最大特點是快速、簡便。隨著國家法制的日益健全,仲裁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五)訴訟。民事訴訟即老百姓所講的「打民事官司」。相對於人民調解、當事人自我平息、單位(或部門、社區)處理和仲裁機制而言,民事訴訟是典型的公力救濟形式。這種公力救濟的最大特點是具有特殊的法律強制性。民事訴訟還是國家處理民事糾紛的最有效也是最後的手段。因此,國家往往要對訴訟的主體、程序、制度等做出嚴格的規定。

『叄』 調解技巧經驗與方法

一、了解爭議存在的背景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個簡單的諺語告訴我們,當事人雙方總是各執一詞,彼此對立的。他們的爭議往往不是單純的無理取鬧,或許是個人背景,或許是鄉情民俗等等,這些都使得矛盾本身是有語境的。所以,作為調解員,只有站在當事人的立場上,分析他們的想法,才能從根本上理解他們,找到問題的關鍵,從而解決矛盾,達到調解的目的。
二、理解力
站在當事人的立場上將心比心來思考問題,更好地理解當事人的苦悶,才能從根本上消除當事人的矛盾。
三、聆聽的能力
聆聽是調解員必備的一個能力。調解員對案件的了解基本都是來源於當事人的訴說。但是當事人在陳述時僅僅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的。在很多情況下,他們會誇大對自己有利的事實。這時,調解員必須要在聽的同時去偽存真,剖析當事人的表述,從而找到事實真實情況。同時,由於當事人的知識水平和表達能力的限制,特別是有的受害人,他們自己本身情緒很激動,有時候會語無倫次,或者喋喋不休。在這樣的情況下,調解員更是要把握重點,聽出要點。調解員在調解時要耐心傾聽當事人的傾訴,這樣才能得到當事人的信賴。讓當事人將心中的苦悶全部講述出來不僅可以讓調解員更好地了解案情,而且能緩解當事人心中的郁悶,更有利以後調解工作的展開。

『肆』 矛盾糾紛調解的方法與技巧有哪些

您好:
面對面與背靠背相結合調解法
有的矛盾糾紛爭議的不是重大的利益,而是為了爭面子、賭氣,對於此類糾紛,調解人員就可以先用「背靠背」調解法。調解人員分別做當事人的工作,待雙方當事人的情緒穩定,意見接近時,再把當事人叫到一起「面對面」地做工作,促使雙方當事人相互謙讓、心平氣和地進行協商,使糾紛得到圓滿解決,從而避免情緒對立和吵鬧等矛盾激化的情況發生,提高調解的成功率。
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調解法
在調解過程中,調解人員可以針對不同情況,適時對當事人進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弘揚社會主義道德觀念。通過法情並用,引導當事人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發揮法律與道德的雙重作用,喚醒當事人的良知,引導當事人化解矛盾。
借用外力調解法
調解人員還可以通過調查摸底,請出當事人佩服、對其有影響力的人來做當事人雙方的工作,緩和當事人的對立情緒,引導他們達成調解協議。一是鄰里調解。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都是聚群而居的,相鄰關系密切而又重要,一家有事,四鄰相助,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因此,遇到矛盾糾紛時,可有選擇性地請鄰里人員幫助進行調解,規勸雙方當事人以團結為重,做出諒解與讓步。因為是鄰居,平時又都很了解,這種調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友情調解。友情調解是指當事人發生糾紛時,調解人員可根據情況請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的好友予以勸導、疏通及說服教育,使爭議的雙方當事人化干戈為玉帛。三是聯合調解。民間糾紛的情況復雜、牽扯人多、涉及面廣,僅靠一個部門調解往往力不從心,效果不佳,在這種情況下,應邀請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到場分頭做工作,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褒揚激勵調解法
民間糾紛調處方法很重要,說話要講究方式,語言要講究藝術,既不能單刀直入,更不能五馬長槍,要深入淺出,和風細雨。在實際調處中,對當事人的優點和長處及時表揚鼓勵,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表揚鼓勵,尋找共同語言,縮短當事人之間的距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活他們的自信心和正面的興奮情緒,堵住可能反復的退路,從而使調解成功率得到提高。
排憂解難調解法
有些矛盾糾紛發生是因為當事人在生產生活中確實存在一定實際困難,對於這類糾紛,調解人員要通過深入細致調查,找出症結所在,切實幫助其解決困難。困難解決了,矛盾糾紛也就化解了。
迂迴遷讓調解法
在矛盾糾紛調解中,調解人員要針對當事人的個性特點,因人因事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化解。對那些說話尖刻、刺耳難聽的當事人,調解員不能感情用事、以怒制怒,說絕話、講狠話,而是讓他們把心裡話講出來,把心裡的積怨發出來,然後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從而達到調解效果。
真情打動調解法
矛盾雙方往往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爭執,事情本來並不大,為爭一口氣,互不相讓,僵持不下,還有些矛盾雙方當事人都想得到解決,但卻難以啟齒。對這類型糾紛,調解人員要以情感人,主動和解、對話調解、互諒調解。實踐證明,這是調解家庭、夫妻矛盾的最好方法。

『伍』 民事糾紛調解的原則有哪些

民事糾紛調解的原則有哪些:
一、態度和藹,把握調解主動權。對待當事人要態度和藹,讓當事人對你有一種親近感,讓當事人打消對你的顧慮,取得當事人的信任,當事人才會跟你說實話。立案時就要了解當事人的訴求,以聊天的方式了解當事人情況,摸清當事人的心理,了解當事人想什麼,要做什麼,做到知己知彼,占據主動,調解時才知道該從何處入手做好當事人的調解工作。
二、 熟悉案情,理順調解思路
要審理好一個案件,審判人員在庭前就要熟悉案件、卷宗、案情。要理順調解思路,不同的案件,調解側重點也不同,案件無論是簡單還是復雜,無論是在庭前調解還是在庭後調解,法官在做調解工作前要對案件進行全面梳理,制定一個粗略的調解方案,首先將案件的主要矛盾點予以定位,同時對定位的矛盾點,要與全庭或者合議庭全體人員達成共識,達成共識後再進行調解。
三、 遵循法定程序,做好調解准備工作
審理一起案件,必須要注重程序,程序公正才是真正的公正。如果程序出錯,當事人就會咬住法院不放鬆,程序違了法,案件就會審理不公,一個案子在程序上做得公正,對案件審理就會有很大幫助。
四、多做簡易調解工作,注意調解言詞
庭前調解是最好也是最簡單實用的一種方法,法院的調解原則是查明事實、分清事非,案結事了。與當事人說話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太直接,他們怎麼說都行,但審理人員說話必須講究分寸了。法官是否對當事人以誠相待主要體現在語言和行動上。語言的表達既可以充分展現法官的能力,又能體現法官的修養,語言運用的技巧在法官與當事人的交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同一個案件,不同的法官來審理,就會有不同的效果,這都是語言表達的作用。
民事糾紛調解本著解決問題的原則,審理人員會通過熟悉案情,理順調解思路的方法,遵循法定程序,把握調解主動權,做好調解工作。

『陸』 租賃合同糾紛調解有哪些技巧

您好!合同糾紛是指因合同的生效、解釋、履行、變更、終止等行為而引起的合同當事人的所有爭議。糾紛調解技巧主要有以下幾種:
1、未雨綢繆,做好信息收集功課這是案件調解成功的必經階段,是調解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首先,要了解雙方當事人的內容。合同糾紛的出現,根本在於一方或雙方對協議內容的違約,而是否違約則需要對兩者的合同進行了解。辦案法官就合同內容的主體適格,權利義務,標的等問題進行分析解剖,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情況。其次,查閱相關政策法規,了解到原告方屬於全民所有制的經營企業,並且涉及到內容,這歷來是社會的熱點問題,調解開展前,主辦法官便查閱了相關的政策法規以及相關案例,力求調解工作的合法有據。
2、抓住焦點展開調解,事半功倍通過了解案情,得知雙方簽訂的租賃合同是事實,租賃期為2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x日止,租賃到期後,雙方沒有續簽合同,但該鋪面一直由被告經營使用至今,且從20xx年x月份起,被告就不履行合同義務。根據以上事實,法官及時指出雙方爭議的焦點所在,即合同期滿,雙方沒能及時續簽的過錯責任在誰?經過對查明的案件事實進行分析後,指出沒能及時續訂合同,雙方都有一定的過錯責任,但也指出被告佔用原告的鋪面繼續經營,對原告造成一定的損失也是事實,對該損失原告主張在合同期滿參照原承包金的標准計算並沒不妥。針對此,經過法官對雙方進行耐心細致的法律講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後雙方都被法官不懈的努力所感動,終於促使雙方互諒互讓,自願達成協議。
3、查找心結,標本兼治在調解過程中,要學會洞察當事人的心理,知道雙方提出調解意見的目的,查找出糾結於他們心中的「病因」,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策略為之,盡量做到治標治本。面對各式各樣的案件類型,錯綜復雜的民事關系,必須經過理性分析,深入考慮矛盾產生的根源,而不僅僅著眼於表面功夫,這才是調解工作的制勝之道。例如本案,岑飲公司目的是維護企業生產發展的利益,並不急於讓對方即刻搬出,對賠付金額的方式也較為放寬;被告主張按原協議標准支付租金且希望以分期的方式支付,也是為了最大化保護自己利益。在此基礎上,法官就有義務根據雙方的心理開展工作,從而保證調解成功的機率。一直以來,我們堅持致力於「探究」當事人的心理,努力做到既解法結,又解心結,最後通過調解解決原、被告的紛爭,真正達到案結事了的目的。
4、做好跟蹤服務,保證事後履行給付對達成的調解協議,必須要保證得到履行才能切實保障當事人的利益,如果調解生效後履行卻困難重重,那麼調解協議很可能就成為一紙空文,這樣既浪費了司法資源,還對當事人產生不好影響,因此事後跟蹤服務非常重要。審判人員在調解協議達成後,在調解協議規定的履行期前及時提醒被告依約履行義務,現在被告已按調解協議將第一期款項支付給了原告,實現了調解目的。

閱讀全文

與商事糾紛調解要點與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精密鑄造 瀏覽:942
愛玩mc怎樣開創造 瀏覽:809
工程質量保證書怎麼寫 瀏覽:259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 瀏覽:164
馬鞍山鄧國支 瀏覽:997
馬鞍山薛宏 瀏覽:3
馬鞍山老倪輔導學校 瀏覽:84
國家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考試 瀏覽:740
wapi證書安裝 瀏覽:921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商局 瀏覽:397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表 瀏覽:982
商丘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49
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 瀏覽:33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方案 瀏覽:10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
Sw的證書 瀏覽:69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119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計劃 瀏覽:874
馬鞍山開源駕校招聘 瀏覽: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