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祖上留下的宅基地糾紛
宅基地是不能作為遺產繼承的。
宅基地可以繼承的前提是宅基地可專以列入遺產,而
根據繼承法屬第三條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
的個人合法財產。」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不是一般的「合法財產」。
首先,因為宅基地使用權具有很強的人身依附性,在通常情況下,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必須是具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才行,因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失去而失去,不產生在不同農民個體之間的流轉,即不可以繼承。
其次,農村宅基地使用權主要是為了保障每戶農民的居住需求,具有社會保障的功能,如果允許繼承,將導致宅基地的無限擴大,違背了土地管理法關於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的有關規定。而根據各省市的法規規定,村民以戶擁有宅基地的面積是有限制的,如果超過本省市規定的標准,一般應當歸還給村集體經濟組織。
據此,農村宅基地不是遺產,故從法律上將是不可
繼承的。但在特殊情況下,根據「地隨房走」的原則,繼承人對宅基地上所造房屋的繼承將會導致其對宅基地的繼承。也就是說,如果繼承人繼承了房屋,那麼繼承人是可以繼續使用房屋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是不會強行要求你拆除房屋將宅基地騰退出來的。
B. 關於農村宅基地糾紛該如何處理
石海波與石梅是堂姐弟關系。1998年月,石梅夫婦在毗鄰的集鎮上購買了一間商品房。1999年9月23日,由土地管理部門頒發了正式房產證。房產證上載明該房屋系磚混結構,面積24平方米,房後宅基地長13.5米。石海波在得知土管部門允許各家在13.5米宅基地的范圍內自建住房,在徵得其姐石梅的同意後,在石梅的宅基地上搭建了兩間住房,並進行個體營業。
2000年3月,石梅將所購商品房出租給石海波使用。同年8月,石梅夫婦因遷居外地,以原房價轉賣給石海波,並到土管部門辦理了過戶手續。9月30日,雙方的房屋買賣合同經公證處進行了公證。合同第二條寫明「原房地產機關劃給的宅基地(含院場內)13.5米的合法使用權,隨房屋所有權的轉移轉給買方使用。」石海波買房後,等待石梅遷出期間,石梅又在其原住房旁搭建一間。石海波見石梅無遷出之意,便正式通知石梅遷出,石梅拒絕遷出。2001年10月,石海波、石梅曾請求鎮土管所處理,土管所曾主持雙方進行調解,初時曾達成石梅將自建三間住房以20000元價賣給石海波,自己另建住房的協議,後石梅反悔,調解未成。石海波訴至法院。
問題:石海波要求石梅遷出歸其使用的宅基地,理由正當嗎?
答:從本案來看,訴爭的宅基地實際上可分割成兩塊,一塊是 2 4平方米的商品房所佔有的宅基地,另一塊是 13.5米長的房後宅基地。第一塊宅基地因石梅夫婦將商品房轉讓給了原告,該塊宅基地的使用權也隨之轉讓給了原告石海波;而第二塊宅基地則一直為石梅使用,石梅在該塊宅基地上蓋起了兩間住房。根據《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規定:「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的所有人或者共有人,享有該建築物、附著物使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可見,在當事人沒有分割轉讓的特別約定,而且未登記的情況下,本案中石梅將商品房的使用權轉移給原告石海波,應認為該商品房佔有的土地的使用權隨之發生了轉讓,但該房後的13.5米長的宅基地使用權並不自然發生轉移。如果要發生轉移,當事人之間應有特別約定。本案中,石梅將房屋賣給石海波時,在合同第二條寫明了「原房地產機關劃給的宅基地(含院場內)13.5米的合法使用權,隨房屋使用權的轉移轉給買方使用。」既然當事人已經對此作了特別約定,如果該條款能夠生效,那麼該塊宅基地的使用權顯然應轉移給原告石海波。
綜上所述,石海波已取得了該商品房的使用權及其宅基地的使用權,要求石梅遷出歸其使用的宅基地,理由正當,法院理應支持。
C. 土改時祖上遺留下來的宅基地如何確定使用用權
據《中國國土資源報》報道,祖上遺留下來的宅基地是否屬於私人財產?河南省魯山縣法院審理終結的一場宅基地糾紛案,對此作出了回答。土改時該縣張官營鎮農民溫夭和自有宅基地1.79畝,並經政府頒證確權,1956年溫病故後,宅基地由其兒子溫金玲繼承。同年,溫金玲被分配到甘肅省蘭州市熱電廠工作,宅基地便成了名副其實的「空城」。1992年,溫金東一家因急需建房,向村委會提出申請,村委會為節省佔地,經研究決定,將溫金玲家中閑置多年的部分宅基地調整給溫金東建房使用,並以書信方式徵得溫金玲同意。溫金東在村鎮兩級補辦了申請及審批手續,後因家庭瑣事兩家發生矛盾,溫金玲一紙訴狀把溫金東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判決溫金東拆除其在宅基地上的建築物,恢復被侵佔的宅基地原狀。該縣人民法院審理後認為,溫金東的建房宅基地是村委會研究確定和鎮政府批準的,符合我國土地政策,並沒有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遂駁回溫金玲的訴訟請求。祖遺宅基地不是私產......
D. 宅基地糾紛怎麼處理
石海波與石梅是堂姐弟關系。年9月,石梅夫婦在毗鄰的集鎮上購買了一間商品房。1999年9月23日,由土地管理部門頒發了正式房產證。房產證上載明該房屋系磚混結構,面積24平方米,房後宅基地長13.5米。石海波在得知土管部門允許各家在13.5米宅基地的范圍內自建住房,在徵得其姐石梅的同意後,在石梅的宅基地上搭建了兩間住房,並進行個體營業。
2000年3月,石梅將所購商品房出租給石海波使用。同年8月,石梅夫婦因遷居外地,以原房價轉賣給石海波,並到土管部門辦理了過戶手續。9月30日,雙方的房屋買賣合同經公證處進行了公證。合同第二條寫明「原房地產機關劃給的宅基地(含院場內)13.5米的合法使用權,隨房屋所有權的轉移轉給買方使用。」石海波買房後,等待石梅遷出期間,石梅又在其原住房旁搭建一間。石海波見石梅無遷出之意,便正式通知石梅遷出,石梅拒絕遷出。2001年10月,石海波、石梅曾請求鎮土管所處理,土管所曾主持雙方進行調解,初時曾達成石梅將自建三間住房以20000元價賣給石海波,自己另建住房的協議,後石梅反悔,調解未成。石海波訴至法院。
問題:石海波要求石梅遷出歸其使用的宅基地,理由正當嗎?
答:從本案來看,訴爭的宅基地實際上可分割成兩塊,一塊是 2 4平方米的商品房所佔有的宅基地,另一塊是 13.5米長的房後宅基地。第一塊宅基地因石梅夫婦將商品房轉讓給了原告,該塊宅基地的使用權也隨之轉讓給了原告石海波;而第二塊宅基地則一直為石梅使用,石梅在該塊宅基地上蓋起了兩間住房。根據《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規定:「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的所有人或者共有人,享有該建築物、附著物使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可見,在當事人沒有分割轉讓的特別約定,而且未登記的情況下,本案中石梅將商品房的使用權轉移給原告石海波,應認為該商品房佔有的土地的使用權隨之發生了轉讓,但該房後的13.5米長的宅基地使用權並不自然發生轉移。如果要發生轉移,當事人之間應有特別約定。本案中,石梅將房屋賣給石海波時,在合同第二條寫明了「原房地產機關劃給的宅基地(含院場內)13.5米的合法使用權,隨房屋使用權的轉移轉給買方使用。」既然當事人已經對此作了特別約定,如果該條款能夠生效,那麼該塊宅基地的使用權顯然應轉移給原告石海波。
綜上所述,石海波已取得了該商品房的使用權及其宅基地的使用權,要求石梅遷出歸其使用的宅基地,理由正當,法院理應支持。
E. 宅基地權屬糾紛如何處理
當事人發生土地權屬爭議,經協商不能解決的,可以依法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鄉級人民政府提出處理申請,如果情況符合相關的規定,向有關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調查處理申請。當事人對人民政府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在規定的時間內,當事人既不申請行政復議,也不提起行政訴訟,處理決定即發生法... 當事人發生土地權屬爭議,經協商不能解決的,可以依法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鄉級人民政府提出處理申請,如果情況符合相關的規定,向有關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調查處理申請。當事人對人民政府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在規定的時間內,當事人既不申請行政復議,也不提起行政訴訟,處理決定即發生法律效力。 相關依據:《土地權屬爭議調解處理辦法》第五條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 前款規定的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由鄉級人民政府受理和處理。第六條設區的市、自治州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一跨縣級行政區域的;二同級人民政府、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送的。第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一跨設區的市、自治州行政區域的;二爭議一方為中央國家機關或者其直屬單位,且涉及土地面積較大的;三爭議一方為軍隊,且涉及土地面積較大的;四在本行政區域內有較大影響的;五同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部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送的。第八條國土資源部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一國務院交辦的;二在全國范圍內有重大影響的。第九條當事人發生土地權屬爭議,經協商不能解決的,可以依法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鄉級人民政府提出處理申請,也可以依照本辦法第五、六、七、八條的規定,向有關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調查處理申請。第三十一條當事人對人民政府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在規定的時間內,當事人既不申請行政復議,也不提起行政訴訟,處理決定即發生法律效力。 生效的處理決定是土地登記的依據。 全部
F. 宅基地糾紛
你奶奶還在,她們不能主張現在分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