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違約責任 侵權責任 損害賠償 怎麼同時適用
違約責任
和侵權責任是不能同時適用的,二者需選其一。無論是選擇
侵權責任還是違約責任都可以主張損害賠償。
參考內容:法律界網站
法務通
VV
Ⅱ 侵權損害賠償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原則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歸責原則是處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基本准則。在審判實踐中非常重要,歸責原則主要包括:過錯責任原則;過錯推定責任原則;無過失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過錯責任人身損害賠償的過錯責任原則,是指在確定人身損害賠償的責任主體時,以行為人是否有過錯為依據來判斷行為人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原則。其包括如下內容:1、過錯責任原則的構成要件。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確定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時,其構成要求四個條件,即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有違法行為、有損害事實、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這四個要件缺一不可。2、主觀上有過錯是確定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構成的必備要件。如果行為人的主觀上沒有過錯,就不能構成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即缺少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要件,即使行為人造成了損害事實,並且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也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3、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過錯責任原則適用於一般侵權行為。在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時,應當把過錯作為行為人承擔人身傷害賠償責任的根據。過錯責任的舉證責任由原告一方承擔,即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訴訟中原告要對自己的主張承擔全部的舉證責任,舉證不足或者舉證不能,將依法承擔敗訴的法律後果。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過錯推定過錯推定原則,是指在法律有特別規定的場合,從損害事實的本身推定加害人主觀上具有過錯,並據此確定行為人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其包括如下內容:1、過錯推定原則僅適用於法律規定的一部分特殊侵權行為:(1)國家賠償責任;(2)用人者的責任;包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致害責任、僱主責任和定作人指示過失責任;(3)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行為;(4)物件致害責任;(5)醫療事故責任;(6)學生傷害事故責任以及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機動車造成非機動車駕駛人或者行人人身損害的情形。2、過錯推定責任構成要件。在適用過錯推定原則確定侵權損害賠償時,其侵權損害賠償的構成仍須具備損害事實、違法行為、因果關系和主觀過錯這四個要件,只不過主觀過錯適用推定確定。但被告也可舉證來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從而免除承擔賠償責任。3、過錯推定責任的舉證。原告在起訴時只需證明:一有違法行為,二有損害事實,三是損害事實與違法行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即可。這三個要件的舉證責任完成之後,法官直接推定被告有過錯,不要求原告提供行為人在主觀上存在主觀過錯的證據,而是從損害事實的客觀要件以及它與違法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中,推定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適用過錯推定原則,從損害事實中推定行為人的過錯,可以使受害人免除了部份舉證責任而處於有利的地位,因而更有利於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同時,行為人也可以舉證證明自己沒有過錯而免責。訴訟中,被告如果證明不足或者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則推定過錯成立,依法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Ⅲ 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適用規則
契約責任
侵權行為責任與契約責任
侵權行為法調整的是一般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即「一般保護義務」),與契約法調整的是特定的相對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即「特別保護義務」)不同,因此在大陸法系(尤其是德國法)的發展過程中,比起適用范圍不斷膨脹的契約責任(例如締約過失責任、保護第三人效力契約、附隨義務與積極侵害債權理論),侵權責任做為一般保護義務一直以來都被嚴格限縮。
侵權行為法中義務人承擔的多為消極的不作為義務,而契約法中由於當事人的接觸因而其所承擔的往往是積極的義務。另外契約法中通常需要保護當事人之間的信任利益,而侵權法則無。從現有的中國法律實踐來看,二者的區別還在於,契約法所引起的違約責任是不能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但是侵權可能會承擔精神賠償責任。
民事責任
侵權民事責任的概念和特徵
(1)侵權民事責任的概念
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2)侵權民事責任的特徵
①侵權民事責任是法律責任,不是道義責任;
②侵權責任是民事法律責任,不是刑事、行政責任;
③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是財產責任;
④侵權責任以補償性為主。
Ⅳ 侵權損害賠償的種類
侵權損害賠償是指行為人因侵權而造成的他人財產、人身和精神的損害,依法應承擔的以給付金錢或實物為內容的民事責任方式。侵權損害賠償是一種適用最為普通、經常的民事責任方式。由於其涉及的內容較為龐雜,所以我們可以說,損害賠償又是一種法律制度,它是由賠償原則、賠償范圍、賠償方式等各項制度構成的一個制度體系。
種類
1、侵害財產的損害賠償
2、侵害知識產權的損害賠償
3、侵害人格權的損害賠償
4、侵害人身的損害賠償
特徵
1、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方式以造成他人財產或人身損害為前提。
在各種責任形式中,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這幾種責任的承擔,均不能以實際造成他人的財產或人身損害為前提,只要受害人的財產、人身或其他權利遭到侵害、面臨危險或受到妨礙,即可要求行為人承擔此幾項責任;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做、更換這幾種責任的承擔只以財產受到侵害為前提;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和賠禮道歉這幾種責任的承擔通常僅以人身權或知識產權受到侵害為前提。而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既可以以他人財產受到損害為前提,也可以以他人的人身受到損害為前提。
2、損害賠償以給付金錢或實物財產為內容
在其他責任形式中,侵權行為人不存在向受害人給付金錢的問題;即使以實物財產賠付,該財產也應屬於侵權行為人所有。而在返還財產的責任形式中,侵權人向受害人返還的財產本來就屬於受害人所有或管理。
3、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受各種因素的制約
其他形式的責任,在實際承擔時較為簡單,易於操作。而損害賠償責任在實際承擔時卻較為復雜,通常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要考慮到賠償的范圍、賠償數額的計算、侵權人和受害人的經濟狀況,在故意侵權中,還要考慮到懲罰性賠償,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的規定等。
Ⅳ 侵權損害賠償的類型有哪些
1侵害財產的損害賠償
2侵害知識產權的損害賠償
3侵害人格權的損害賠償
4侵害人身的損害賠償
Ⅵ 侵權責任賠償范圍是什麼
侵權損害賠償,是指行為人因侵權而造成的他人財產、人身和精神的損專害,依法應承擔屬的以給付金錢或實物為內容的民事責任方式。侵權損害賠償是一種適用非常普通、並經常出現的民事責任方式。由於其涉及的內容較為龐雜,所以我們可以說,損害賠償又是一種法律制度,它是由賠償原則、賠償范圍、賠償方式等各項制度構成的一個制度體系。
第十六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
Ⅶ 侵權責任是不是就是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二者之間有區別嗎
侵權責任主要是侵權賠償責任,但不僅僅是侵權賠償責任。
侵權責任既包括侵權版民權事責任,也包括侵權行政責任和侵權刑事責任;而侵權損害賠償責任,僅僅是一種民事賠償責任。侵權責任的民事責任中,除了損害賠償責任外,還有停止損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和賠禮道歉、消除影響等責任方式;而侵權損害賠償責任,則僅僅是賠償責任一種責任方式。
Ⅷ 論述侵權損害賠償的范圍
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是侵權行為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自從羅馬法開始,特殊侵權損害賠償就這個世界上出現了。不過,那時候不是叫做特殊侵權行為或者特殊侵權損害賠償,而是叫做准私犯。以後疊經發展,經歷了法國法上的准侵權行為以後,最終形成了現代侵權行為法上的特殊侵權行為,其承擔責任的形式,就叫做特殊侵權損害賠償。因此可以說,特殊侵權損害賠償的歷史與侵權行為法的歷史一樣悠久。
在當代的司法實踐中,特殊侵權損害賠償在民事司法中同樣居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民事司法實踐中,法官審理的侵權損害賠償案件,大部分是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在審度每一個具體的案件時,幾乎差不多都是特殊侵權案件,甚至想找到一個純粹的一般損害賠償案件都不大容易。這也說明,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在實踐中是大量的,法官、律師和其他司法人員是每日都可以遇見的民事案件。
但是,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之所以稱為「特殊」,必然有其特殊之處。這,就是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的處理規則有異於一般侵權損害賠償案件。例如,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其適用的歸責原則不同於一般侵權損害賠償案件。此外,其法律規則的適用,侵權責任的構成,賠償責任的形式,以及其他方面等等,都有不同之處。正因為如此,很多法官和律師以及檢察官,都認為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的處理規則較難掌握,感到很棘手。在最高人民法院剛剛公布、執行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專門對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的舉證責任倒置作出了新的規定。這些新的司法解釋怎樣結合司法實踐予以應用,也是急需明確的問題,需要結合實踐,提出具體的指導意見。
幾年前,我曾經出版了《特殊侵權損害賠償》一書,出版後受到司法界朋友們的歡迎。大家認為,這本著作的內容結合實踐,著重提出了處理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的基本方法和規則,很有指導意義。經過幾年,作者正想對本書進行修改,增補新的內容,可巧正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司法解釋的出台,所以就結合舉證責任倒置的問題,對全書進行全面的修訂,結合實際提出適用的辦法。
這次對本書進行修訂改版,主要的修改、補充的內容如下:
第一,增加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舉證責任倒置的具體內容,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司法解釋的規定,對在實踐中怎樣貫徹落實司法解釋第4條規定的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舉證責任倒置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意見。例如,面對司法解釋規定醫療事故侵權訴訟實行因果關系推定和過錯推定的規定,在實踐中如何適用,並如何對待醫療事故鑒定結論問題,進行了實際的分析,提出了具體解決方法。
第二,對特殊侵權損害賠償的「總論」部分進行了重要的修訂,對原有的內容進行了調整,補充了很多的內容。例如,在特殊侵權案件的損害賠償問題上,結合觸電人身損害賠償、精神損害賠償等新的司法解釋,對人身損害賠償、財產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都做了新的補充。
第三,對原有的十一種特殊侵權損害賠償的具體闡釋,進行了詳細的修訂,補充了新的內容,對原來論述不夠清楚的地方,進行了補正。同時,對十一種特殊侵權損害賠償的排列順序,修正了過去次序不明確的問題,把適用過錯推定原則的特殊侵權放在前邊論述,然後闡釋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特殊侵權。這樣,就使全書的層次更加清楚。
第四,增加事故責任的新內容。各種事故責任是侵權行為法的重要內容,侵權行為法理論一般是將其放在特殊侵權損害賠償的范圍中進行研究的,其主要特徵也基本符合特殊侵權損害賠償的特點,放在特殊侵權損害賠償中闡釋事故責任,是順理成章的。本次修訂,增加了道理交通事故責任、醫療事故責任、工傷事故責任、學校事故責任和火災事故責任五種事故責任,具體闡釋了這五種事故責任的構成機理以及處理辦法。其中對學校事故責任和火災事故責任的闡釋,是我的最新研究成果,貼近實踐,論述符合實際。
對本書做這樣的修訂,目的就是使本書的內容跟上司法實踐發展的進展,有助於法官、律師等司法人員使用的需要,期望讀者朋友在讀了本書之後,能夠有所幫助,明確處理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的基本規則。在經過了半年多的修訂之後,作者期待著讀者朋友的反映。
應當提到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決定將加快中國民法典的起草工作。我作為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的負責人之一,擔負了民法典人格權法和侵權行為法專家建議稿的起草工作,目前已經初步完成了草稿的起草工作。面對著國家和民族制訂民法典這樣重大的任務,除了盡自己的力量做好工作以外,宣傳民法典,宣傳侵權行為法的內容,使其深入人心,成為行為的准則,辦案的尺度,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在這部著作中,對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所做的深入研究,也是其中的任務之一,願意將它作為民法典大廈基礎中的一個卵石或者一份砂漿,發揮其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