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否在起訴的同時要求衛生行政部門處理醫療糾紛
發生來醫療事故爭議,當事自人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的,應當提出書面申請。申請書應當載明申請人的基本情況、有關事實、具體請求及理由等。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
2. 處理醫療糾紛出現爭議時有哪幾種解決途徑
行政方式,即通過衛生局調解,通過醫療事故鑒定處理
法律途徑,即通過法院起訴,通過醫療過錯司法鑒定處理
雙方友好協商
3. 醫療糾紛以後的處理途徑有哪些
一是協商
醫患雙方就賠償問題進行協商,達成一致意見,雙方簽訂協議書,可以辦理公證或律師見證,並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二是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
當事人應當提出書面申請,並在知道或應當知道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提出。
三是向人民法院起訴。
醫療糾紛可以不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處理,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侵權為案由的,訴訟時效為1年,以違約為案由的,訴訟時效為2年,均自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
另外還有調解(第三方支持下協商解決)、仲裁(雙方同意仲裁)等。
4. 醫療糾紛中,衛生行政部門應履行哪些職責如不履責,患方應怎麼辦
衛生行政部門不但要對本轄區內的醫療機構進行管理,還要對本轄區內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進行行政管理。包括監督執業、發現違法情況予以處理等等。
筆者曾經代理並策劃多起行政申請案件,如果出現患方發現醫療機構包括醫務人員可能承擔行政責任的情況,而衛生行政部門又不履行職責,患方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處理,對於衛生行政部門不予處理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要求衛生行政部門履行職責。
這個過程雖然也很麻煩,但是相比較患者醫療維權進行民事訴訟,可能相對簡單得多,並且針對某些案件可以收集很多證據,但是要根據個案分析,不要盲目進行。
希望我的講解可以幫助你!我知道的也就是這么多了.答題不易,如覺得滿意,望採納,感謝您的鼓勵如若不懂可以上法律直通車尋找醫療事故律師http://www.lawztc.com/yljf/
5. 醫療糾紛處理的幾種途徑是哪些
1、和解所謂和解是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版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權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6. 發生醫療糾紛患者該怎樣處理
仲裁可按照下列程序進行:(1)當事人申請。提出仲裁要求的醫患版一方應當在糾紛發生之日權起規定的時間內(即受理時效內)向醫療糾紛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2)案件受理。醫療糾紛仲裁委員會應當在自收到申請書之日起規定的時間內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決定。對決定受理的應通知被訴方,並組成仲裁庭。(3)案件審理。仲裁庭處理醫療糾紛應當先行調解,在自願合法的原則下促使醫患雙方達成和解協議。若調解不成功則不應久調不決,仲裁庭應當及時作出裁決。(4)仲裁的執行。
7. 醫療糾紛協商不成!衛生局會怎麼處理
醫療事故的解決途徑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有三條解決途徑:雙方自行協內商,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容處理申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其中當事人既向衛生行政申請處理,又向法院提起訴訟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應終止受理。 發生醫療事故後的處理程序:根據《條例》的有關規定,一旦發生醫療糾紛,患者或其家屬有權提起技術鑒定。根據鑒定提起時間、原因以及受理機構的不同,可以將鑒定分為首次鑒定和再次鑒定。首次鑒定由各區縣醫學會負責組織,所有轄區內的各級醫療機構中的事件均在本區縣內進行鑒定。當事人對首次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鑒定結論15日內向醫療機構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提出再次鑒定的申請,再次鑒定由市醫學會負責組織。%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