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議明確自媒體洗稿為侵犯版權,「洗稿」究竟算不算侵權
"洗稿"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用近似或不同標題代替原標題,內容基本不變;另一類是用近似或不同標題代替原標題,但內容表達方式不同。在版權法第四十八條中,未經版權所有者的許可而復制其作品的行為構成對復制權的侵犯。考慮到《著作權法》中的“思想與表達二分”原則,如果“洗稿”屬於第一類,那麼該行顯然侵犯了著作權人的復制權。但因其掩蓋了真實來源,也構成了對著作權人署名權的侵犯。如果“洗稿”屬於第二類,則應當採用“接觸+實質相似”的侵權認定方法,以判定“洗稿”作品是否構成“實質相似”。
"洗稿"是否構成抄襲或剽竊的標准,與任何抄襲或剽竊文字作品的判斷標准並無區別,關鍵在於"洗稿"後的文章是否利用了原作的原意表達,如回答是,則為"抄襲"或剽竊。要判定“洗稿”行為是否構成著作權法上的侵權行為,首先要依據著作權法的目的來確定某作品能夠得到保護的程度。創意程度與保護強度成正比。對具有較高保護強度的作品復制的形式和類型更容易構成侵權。而“洗稿”作為一種書寫也有其千姿百態的形式和類型,不可能以一個預先擬定的標准來評判。如《洗稿》文字對原作的改編力度特別大,達到了“轉換使用”的高度,則構成合理使用的可能性就很高。
這一原則一般是用來排除對抽象思想而非具體思想的保護,因為抽象思想很難構成作品的實質,而具體思想可以。文學作品中的“情節”就是實踐的範例。按照“洗稿”的本質,即使完成洗稿的作品以“洗稿”人不同的語言風格來表達,只要滿足了“接觸+實質相似”的條件,“洗稿”仍然是一種“洗稿”而非創造。至於如何認定自己的作品被“洗稿”,其認定標准實際上與認定其他侵權行為構成實質性相似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實際上,從最近“瓊瑤訴於正”案的認定方法來看,完全可以適用於對“洗稿”行為的認定,兩者的本質是一致的。
『貳』 怎麼看待自媒體侵權還能獲得收入
侵權這個有很多個說法,有抄襲還是洗稿這個不好判定的,比如歷史,他事件是穩定的,所以你先寫了以後 ,他看到這個事件,那他也寫,這不算是意義上的侵權
『叄』 建議明確自媒體洗稿為侵犯版權,「洗稿」具體指的是哪些行為
第一步:解剖。
也就是說,要確定原始作品的哪些部分或元素有資格獲得版權保護,以及涉嫌侵權的作品的哪些部分構成了前者的副本。該步驟通常被稱為“初步相似性判斷方法”或“外部測試方法”。此步驟的重點是解決涉嫌侵權的作品復制了原始作品中哪些受保護的元素。同時,更關鍵的是,通過檢查原始作品,可以確定作品的保護程度,然後可以確定涉嫌侵權作品的形式和復制類型的訴訟程度。就是說,原始作品的原創性越高,它所享有的保護越強,就越有可能受到版權法追究涉嫌侵權作品的復制形式和類型,反之亦然。
第二步:聯系+實質性相似。
由於在大多數情況下很難獲得直接的復制證據,因此原告可以通過證明以下兩點來確立被告的復制:(1)被告與原告的作品有聯系; (2)被告與原告的作品均在受保護的元素內。其構成基本相似。在Internet的條件下,降低了證明聯系的障礙。只要原告證明他的作品在被告人的作品發表之前就已在網上發布,並且他們的作品在大致相關的在線平台上發表,他們就可以基本滿足聯系證明的要求。關鍵是要掌握證據鏈。侵犯版權的關鍵問題在於被告是否復制了原告的作品,以及復制原告作品的原始元素是否已經達到實質性程度。在這里,我們需要使用“整體感知測驗”,而不是簡單地在兩部作品之間進行肢解,僵化的比較。
此外,放棄權利和濫用權利等事情也可以作為抗辯的依據。當然,最可靠的防禦方法是合理使用。如果上述所有辯護方法都已用盡,仍然無法免除,則構成侵權。
『肆』 建議明確自媒體洗稿為侵權行為,侵權行為會受到哪些懲罰
侵犯著作權的,應當根據情節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承擔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公共利益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可以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並銷毀侵權復製品,可以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還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和設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以牟利為目的,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伍』 求辯論大佬幫幫忙!!自媒體洗稿不侵權違法怎麼辯啊急急急!
有點吃虧的一方,因為洗稿本身就是缺乏正當性的行為,這點是無可非議的。所以,只能把內重心放在不違容法這點上。建議主要圍繞幾點:
1,法無禁止則可為。目前還沒有適用洗稿的法律法規,既然法律沒有禁止,也就是目前仍是不違法的。
2,洗稿與抄襲是有區別的,洗稿是法律非禁止范圍內對網路公開信息的借鑒與重組。
3,存在即合理,《少年的你》的融梗類似於洗稿,但仍獲得了廣泛認同。
說實話不太好辯,以上僅供參考。
『陸』 代表建議將「洗稿」明確列為侵犯版權法定情形,你支持嗎
支持。近年來,“內容點擊10萬+”日趨成為自媒體生存的法則。受此驅動,通過對他人的作品進行內容篡改、語序調整、結構重塑和表達轉換,將他人作品“包裝”為自己原創作品的“洗稿”現象頻繁發生。 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升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彭靜提交了《關於加強自媒體洗稿法律規制的對策建議》的提案。她認為,“洗稿”現象的存在不僅損傷了原創者的創作積極性,更暴露了我國對知識產權進行法律保護的短板。
一是法律對原創者著作權保護不完善。目前我國對“洗稿”行為進行規范的依據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和《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按照“思想與表達分離”的原則,《著作權法》不保護思想,只保護作者對思想的表達,而“洗稿”者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在文字表達上下功夫,力求與原創作品之間在文字表述上達到90%以上的差異,使得《著作權法》在“洗稿”行為的侵權認定上困難重重。
為了有效規制“洗稿”行為,切實維護原創者的知識產權,彭靜建議完善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制度。她建議《著作權法》及《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將“洗稿”明確列為侵犯版權的法定情形,同時規定“洗稿”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具體而言,建議立法部門完善作品獨創性的認定方法,增加“洗稿”的條文規定,確保打擊“洗稿”行為有法可依。
『柒』 建議明確自媒體洗稿為侵犯版權,侵權會受到哪些處罰
"洗稿"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用近似或不同標題代替原標題,內容基本不變;另一類是用近似或不同標題代替原標題,但內容表達方式不同。在版權法第四十八條中,未經版權所有者的許可而復制其作品的行為構成對復制權的侵犯。
使用軟體進行“洗稿”是當今較為普遍的“洗稿”方式,軟體本身就是一種工具,所以當然是侵權人使用軟體“洗稿”並傳播作品的主體。而對於發表文章的網站是否承擔侵權責任,則要看其是否存在主觀過錯來確定。相對於一般的侵權行為而言,網路服務提供商是否存在主觀過錯更是難上加難。
網路服務提供者在大多數情況下,由於作品的標題和具體表述都有變化,往往難以通過技術或人力手段事先發現,因此,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及相關信息網路傳播權司法解釋的規定,難以直接根據傳播行為認定其為共同侵權,但如果有證據表明網路服務提供者與“洗稿”者有合作關系,或者在通知其撤稿後沒有正當理由不撤稿,則應承擔共同侵權責任。
若“洗稿”形成的作品構成侵權,則應由該作品的署名作者承擔侵權責任。此外,叢立先還談到,如果“洗稿”行為被認定為剽竊或非法演繹,且該行為是由“機器”完成的,那麼“機器”所屬公司就應承擔侵權責任,而一般情況下,刊登網站應承擔連帶責任,特殊情況下,如果符合避風港規則,網站可免除責任。
『捌』 委員建議明確自媒體洗稿為侵犯版權,原創維權究竟有多難
“洗稿”行為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的傳播行為,對原創者和原創內容市場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危害。本文分析了“洗稿”泛濫的現實動因和舒適邏輯。澄清“洗稿”中版權保護的多重法律困境;認為應建立“互補”和“共同促進”的機制,使其成為調控“洗稿”侵權行為的關鍵突破方向。
很難對“洗稿”進行精確打擊。通常“洗稿”中對原作的選擇和“深度”加工,都是基於很多原作。維權者往往涉及多個作者。因為隱藏的形式,被原作者發現的概率很小,很難“團結”起來維權。即使監管部門能夠發現“洗稿”行為,由於缺乏明確的法律監管措施,監管部門對“洗稿”行為的審查往往需要專業復雜的程序,難以保證打擊的及時性。
為了有效規范“洗稿”行為,切實維護原作者的知識產權,彭靜建議完善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制度。她建議《著作權法》和《著作權法實施條例》明確將“洗稿”列為侵犯著作權的法定案件,並規定“洗稿”的法律責任。具體來說,建議立法部門完善作品原創性的認定方法,增加“洗稿”的規定,確保打擊“洗稿”有法可依。
制定查處洗稿行為的具體規則."在總結我國執法和司法經驗的基礎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應及時出台查處“洗稿”的專項規定,明確查處“洗稿”的責任部門、查處方式、具體程序和救濟方式。同時,必要時應成立專家委員會對“洗稿”行為進行認定,公眾應加強對洗稿行為的規范監督,確保調查程序正當、結果公正。
『玖』 人民網建議明確自媒體洗稿為侵犯版權,對於這種建議你怎麼看
近年來,通過對他人作品進行內容篡改、語序調整、結構重塑和表達轉換,將他人作品“包裝”為自己原創作品的“洗稿”現象頻發。彭靜委員建議將“洗稿”明確列為侵犯版權法定情形,規定“洗稿”應承擔的法律責任。2021看兩會(澎湃) 彭靜委員:建議相關法規將“洗稿”列為侵犯版權法定情形。
首先,“思想與表達二分”原則的適用被認為是《著作權法》領域一個知易行難的困難問題。之所以如此,皆因實踐中思想與表達的分辨非常困難。其次,該原則的適用並非絕對,即,即便思想與表達在個案中能夠截然分開,思想也不受《著作權法》保護。“思想與表達二分”原則的適用需要採用所謂的“抽象——過濾——比對”法,即首先“抽象”所涉兩部作品的思想,然後過濾掉思想,再比對表達。根據其抽象程度,思想通常被劃分為抽象思想(簡單思想)和具體思想(詳細思想)。而該原則通常被適用來排除對抽象思想而非具體思想的保護,因為抽象思想難以構成作品的實質性部分,而具體思想可以。實踐中的例子就是文學作品中的“情節”。根據“洗稿”的本質,即便洗稿作品完成採用“洗稿”人不同的語言風格表達,只要其滿足“接觸+實質性相似”條件,“洗稿”仍然是“洗稿”而不是創作行為。
『拾』 建議明確自媒體洗稿為侵犯版權,該如何落實該款項
雖然都說自媒體洗稿已經構成了侵權,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還是非常難的,因為網路就是一個特別難管的地方,而且雖然說是洗稿是侵權,但是並沒有一個具體的界定,因為自媒體洗稿現在已經形成了一種風氣。這種風氣在媒體中特別常見,一直以來都有抵制的聲音,但是一直都解決不了,從法律上來約束固然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但是現在也找不到一個特定的約束條件。
建議明確自媒體提高為侵犯版權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但是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又是不一樣了。我覺得這個建議還是挺棒的,但是實施和想法畢竟還是兩個概念。因為現在抄襲成風,不僅是自媒體,甚至有很多的其他的方面都是抄襲,而且又沒有一個定性,所以真正判別起來還是特別難的。
最後要奉勸大家一定要尊重原創,不要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