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侵權怠於行使權利

侵權怠於行使權利

發布時間:2021-05-21 14:45:20

㈠ 怠於行使權力造成損失的損失,侵權人的責任大還是受害人責任大

侵權之債中因受害人的原因造成損失擴大的,是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的。如果是受害人故意為之,則侵權人有權要求就損失擴大部分不承擔責任。附《侵權責任法》相關規定:第二十六條 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第二十七條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

㈡ 民法中質權人有變價權,怠於行使該權利的,出質人有變價請求權。那請問什麼叫變價請求權呢

就是物權法220條的規定,出質人可以請求質權人在履行期限屆滿後及時行使質權;質權人不行使的,出質人可以向法院請求,質權人怠於行使權利造成損害的,質權人承擔賠償責任。大白話就是,出質人的財產質押給質權人了,由質權人控制,那麼債務到期的時候,要麼質權人由債務人或其他擔保人哪裡實現債權,歸還質物;要麼及時把質物變現,變現後如果價款超過債權,那麼超過的部分還要歸還給出質人。供參考。

㈢ 如何具體認定「怠於行使權利」

您好,
1.在主觀意圖上,「怠於行使權利」應表現為主觀上的消極狀態
因為主觀上意圖較難以客觀的標准判斷,所以學界通說觀點認為,在怠於行使權利的判斷上主觀上的「故意、過失」在所不問。但筆者認為,任何主觀上的意圖均可通過外在的形式予以印證。主觀上消極狀態也可以通過外在的行為進行判斷,即債務人在無客觀條件限制的情況下,不作為或者遲延作為。如果因不可抗力、確實無能力履行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債務人的債權根本無法實現,則債務人的不作為並不能視為消極。但如果無客觀條件限制,能夠實現權利的情況下,債務人不作為應視為「怠於行使權利」。此外,審判實踐中還存在一種誤區,認為對債務人主觀上消極的緣由因與案件無直接的關系,不必予以審查。對此,筆者認為,應對債務人主觀上消極的緣由進行探析,因為通常的情況下,債務人在對次債務人享有債權的情況下,都將積極主張權利。但是如果債務人已經是資不抵債,處於停產、停業狀態或者瀕臨破產的邊緣,則對其而言即使積極的收回債權,也是杯水車薪、無力回天,債務人將消極地不行使權利。還比如在債務人與次債務人系關聯企業的狀況下,債務人也可能消極的不主張權利。了解債務人主觀上消極的緣由,就能夠對債務人是否「怠於行使權利」作出正確的判斷,對緣由的了解不是判斷的主要標准,但它有利於裁判者自由心證的形成,在有些案件真偽不明的情況下往往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2.從外在行為方面,怠於行使表現為「未及時作為」
債務人未在合理的期限內主張權利,即不作為。合理的期限應結合《合同法》中對履行期限的規定以及交易習慣進行判斷。而不作為,對於債權人而言,因其客觀上無法證明債務人存在「不作為」的狀態,故應當由債務人舉證證明其已經「作為」,即積極的向次債務人主張了權利。如果債務人不能舉證證明其已經向次債務人主張了權利,則應有債務人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3.客觀結果應作為判斷債務人怠於行使權利的決定因素
如果債務人對次債務人的債權無客觀因素制約,能夠實現而未實現,則可以認定為債務人怠於行使權利。例如,債務人雖然對次債務人提起了訴訟,但在訴訟中,雙方自行達成和解協議而向法院申請撤訴,不能僅僅因債務人已經起訴就認為其未怠於行使權利;而應從和解撤訴後,次債務人是否已經將債務履行完畢的結果因素來考察;再比如債務人對次債務人的債權已經法院判決確定,但債務人在判決生效之後不向法院申請執行等行為,都應從債權無客觀障礙能夠實現,但未能實現的結果狀態來考察認定債務人怠於行使權利。
在審理具體案件中應將主觀因素、外在表現與客觀結果三個方面進行綜合的考量,以判斷債務人是否怠於行使權利。不能僅僅因為立法者將「債務人是否提起訴訟或者仲裁」這一種怠於行使權利的表現形式規定為認定標准,便一葉障目的認為凡是債務人提起了訴訟便不能認定債務人有怠於行使權利的狀況,甚至得出債權人不能主張代位權的結論。

㈣ 侵權為什麼是絕對性權利

因為相對性的權利,比如債權,只對特定對象有約束力,不需要公示,一般情況不能成為侵權的客體。

㈤ 業主委員我怠於行使權力的,業主可否直接訴訟

當事人可以就業主委員會的侵權行為進行起訴,因為業主委員會是可以認定為「其他組織」的。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規定,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
同時,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㈥ 合同簽訂後怠於行使權利是什麼意思和法律上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

您好,《合同法解釋》(一)第條13規定:合同法第七十三條規定的「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是指債務人不履行其對債權人的到期債務,又不以訴訟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債務人主張其享有的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到期債權,致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未能實現。
最高院採用此觀點的主要原因可能在於:此種方式具有一種客觀明確的標准,能夠用來明確判決是否構成怠於行使。具體來說:一方面,債務人是否通過訴訟或仲裁以外的方式向其債務人主張了權利,對此債權人很難舉證。即使債權人能夠舉證,債務人也可以隨便舉出一個事例說明其曾經向其債務人主張過權利,就可否定債權人關於其怠於行使債務的指責。例如,債務人提了其曾經向次債務人打過討債的電話,或者派人前往債務人處討過債;另一方面,由於在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情況下,對次債務人並不有利,所以次債務人也可能會編造各種情況說明債務曾經向其主張權利。因此,如果將怠於行使權利的情況擴大到債務人能夠通過訴訟或仲裁以外的方式向次債務人主張權利,但一直未向其主張權利,則很難判斷債務人構成怠於行使,債權人所享有的代位權將難以落實。該解釋將債務人怠於行使權利特定化為債務人能通過訴訟或仲裁的方式向次債務人主張權利卻一直未向其主張。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㈦ 侵權責任法里根據第2條規定涉及性方面權利的有哪些內容

侵權責任抄法第二條: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㈧ 極端怠於行使權利的行為是什麼意思

民事訴訟法》第22條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根據這一規定,一般地域管轄的原則是「原告就被告」,即被告在哪個法院轄區,原告就應當到哪個法院起訴,案件就歸該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㈨ 代位權中,如何理解「怠於行使權利」。

代位權的條件之一是債務人「怠於行使」權利。關於債務人是否構成「怠於行使」到期債權的判斷標准,只能看其是否採取了訴訟或仲裁的方式,只有採取「訴訟」或「仲裁」方式主張債權,才能在此成為代位權的法定抗辯事由。除此之外,債務人已通過其它任何私力救濟途徑向次債務人主張債權,則仍然視為「怠於行使」,即債權人可以提起代位權訴訟。

閱讀全文

與侵權怠於行使權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蕪湖合並馬鞍山是 瀏覽:485
嗨氏畫師版權問題 瀏覽:982
馬鞍山一銅陵動車 瀏覽:550
商標相似是不是侵權 瀏覽:676
借款糾紛二審答辯狀 瀏覽:990
馬鞍山甜醅 瀏覽:441
lol皮膚龍年限定皮膚 瀏覽:370
伊成果之子 瀏覽:791
知識產權出版社副總經理李程 瀏覽:952
馬鞍山精密鑄造 瀏覽:942
愛玩mc怎樣開創造 瀏覽:809
工程質量保證書怎麼寫 瀏覽:259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 瀏覽:164
馬鞍山鄧國支 瀏覽:997
馬鞍山薛宏 瀏覽:3
馬鞍山老倪輔導學校 瀏覽:84
國家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考試 瀏覽:740
wapi證書安裝 瀏覽:921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商局 瀏覽:397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表 瀏覽: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