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logo設計版權問題
按照我國著作權法精神,作品自創作完成自動受到版權保護。但是設計類作品(美內術作容品)在受到侵權時,大多面臨舉證難的問題,因此建設你對你的設計作品進行版權登記,那樣可以得到較好的保護。他人在你作品添些東西,如果沒有經過你允許,或者明顯相似的話,那就侵犯了你的作品版權,可以主張你權利。作品版權登記可以到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或各省級版權局(一般與新聞出版局在一起)。
『貳』 使用別人設計的logo 違法么
不違法。
具備下述四個構成要件的,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侵權行為:
1.有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違法行為;
2.必須存在損害事實,即行為人出售假冒商標商品的行為對商標權人造成了損害。銷售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會給權利人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也會給享有商標注冊權的單位帶來商譽損害。財產損失和商譽損害都屬於損害事實。
3.不法行為人主觀過錯,即行為人已經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所售商品屬於假冒注冊商標的事實。
4.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系,即違法行為人的銷售行為與損害商標權人的因果關系。
(2)免費設計的logo算侵權嗎擴展閱讀:
標志設計的重要作用
1.媒體宣傳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審美心理的變化,標志設計越來越多樣化和個性化,應用新材料、新技術,以及數字化和網路的實現,標志設計的宣傳和品牌建設方面發揮了作用更廣泛的視野。
2.保函與信譽
品牌產品以質量取勝,商標是信譽的保證,給人以誠信的感覺,通過標志,可以更快、更准確地識別商品質量。
3.良好的競爭
優秀的logo具有鮮明的個性,視覺沖擊力強,易於識別、記憶、引導、促進消費,產生良好的聯想作用,有利於在眾多商品中脫穎而出。如麥當勞、百事可樂的logo在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叄』 我設計的標志與他人設計的有雷同的部分,算侵權嗎
如果對方的logo有做版權登記,並且你們雷同的部分佔很大比重的話,會構成侵犯著作權。
『肆』 如果我用人家的LOGO圖標來設計款產品,算不算侵權
您好,希望我的答復可以幫到您!
請問人家的logo是否是注冊商標?如果是的話是在什麼類別版注冊的?您指權的是用其logo的形狀來設計一款產品是嗎?那麼您的這款產品是否是否是在人家的這個商標的注冊類目裡面?
如果是的話,這個算是侵權的;
如果不是的話,其實不算侵權。
『伍』 我用別人公司的名字設計了一個logo,放到網上去了,請問屬於侵權嗎
未經授權,就使用受保護的公司名稱,侵權咯。
『陸』 我想設計的logo沒想到和一家外地公司的想法一樣 要是設計出來算侵權嗎
如果你在那家公司前面設計出來愛你申請
『柒』 設計師設計的LOGO侵權了,責任算誰的
設計師要承擔主要責任,你們公司承擔次要責任,商標一定需要檢查重復,不檢查很可能就會有侵權
『捌』 網上下載的素材做Logo會不會侵權
屬於侵權行為。
根據我國《商標法》規定
第五十七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
(二)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四)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五)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
(七)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8)免費設計的logo算侵權嗎擴展閱讀:
索賠941萬元,一審判賠832萬元……知名體育用品公司斐樂體育有限公司(下稱斐樂體育)商標維權戰有了最新進展。
近日,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下稱西城法院)就斐樂體育起訴浙江中遠鞋業有限公司(下稱中遠鞋業)、瑞安市中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中遠電子)等四被告侵犯「FILA」系列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案作出一審判決。
判令中遠鞋業、中遠電子等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原告經濟損失791萬元及合理開支41萬元;判令被告北京京東叄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對京東商城「傑飛樂旗艦店」銷售涉案侵權商品的行為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
該案判決不僅創下了西城法院知識產權庭成立以來的判賠額新高,同時也給中小企業等敲響了警鍾,相關從業者要建立全面、立體的商標策略,在商標注冊階段做足檢索工作,排除侵權隱患。
當遭遇商標訴訟時,要根據自己的商標布局情況和案件情況,制定相應的訴訟策略,爭取以較低的成本化解知識產權糾紛。
該案之所以受到廣泛關注,除涉案品牌具有較高社會知名度外,還因為原告提出了941萬元的高額索賠以及法院一審判決的832萬元高賠償額。
西城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西城法院依據原告關於以被告侵權獲利確定賠償數額的主張,結合被告提供的有關財務報表,充分運用證據規則,並通過查明事實認定被告侵權的主觀惡意。
依法適用了3倍的懲罰性賠償計算方法,最終確定了791萬元的經濟損失,並對原告提出的41萬元合理開支予以全額支持。
具體來說,法院在判決書中指出,中遠鞋業提交的2015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鑒定報告以及2016年度資產負債表及利潤表雖未經審計,但在被告未提供其他證據的情況下,上述財務數據可以作為計算的參考依據。
考慮到中遠鞋業對外宣傳其存在3個品牌,但未提供證據證明每個品牌的銷售量和獲利,法院推定涉案被訴商品的營業利潤所佔比例為中遠鞋業營業利潤的三分之一。中遠鞋業提交的財務數據顯示,通過計算後得出的2015年和2016年的總營業利潤除以3後的利潤為263.8萬余元。
此外,中遠鞋業等被告作為同類商品的經營者,理應知曉原告注冊商標的知名度,且在明知使用涉案被訴標識可能會給消費者造成嚴重誤導,導致商品來源混淆誤認的情況下,仍然繼續生產和銷售侵權商品,主觀惡意明顯,所以按照中遠鞋業因侵權獲利的3倍確定賠償數額。
對於合理開支部分,法院認為,原告已提供了相應票據,且考慮到該案案情復雜、證據材料繁多等事實,對於原告主張的合理開支予以全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