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轉發別人的廣告算侵權嗎
題主是說那些游戲的宣傳視頻嗎?這個其實不算,只要題主正常轉發並且標明出處即可,除非題主把這個視頻轉過來自己擅自改動然後對外宣傳說這個視頻是你自己製作的,這樣才會侵權,而題主你說的只是轉發是不會的!
2. 廣告專利侵權問題
轉知匯搜集:對於比較廣告中的侵權行為,在司法實踐中認定有一定的難度,主要是由於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是由於法律規定本身的抽象性和地於簡單化。對於間接比較廣告,我國法律給的唯一的判斷標準是「捏造、散布虛偽事實」,在實踐其實很難把握;第二,對行為本身的認識要依賴於和另一個商品、服務相比較,在比較過程中,自由裁量權過大,受主觀因素的影響較多;第三,對損害的結果難以判斷,或者在短時間內難以得出結果。傳統意義上的侵權行為,往往可以通過損害結果折射出來。因此,對比較廣告是否達到侵權的標准,尚處在一個探索和完善的過程中。
比較廣告必須符合公平和正當競爭的原則。每一個比較廣告的用意在於憑借自己的優勢,壓低競爭對手的優勢,但它排斥惡意貶低的動機,真實的意圖是給予消費者真實的信息,因此,任何常有不良動機的比較廣告都屬侵權。對於比較廣告中,展示自己產品或服務優勢的同時,是否一定要把該優勢所隱含的缺陷是否要展示出來,目前存在爭議。在實踐中,任何一定經營者或服務提供者都不可能會自覺地把缺陷展示出來的,但如果僅以自己的長處比較競爭對手的短處,不但顯失公平,而且會使消費者得到錯誤的信息,因為某一產品或服務具有優勢的同時,可能隱含著更大的缺陷。因此,從公平和正當競爭的原則出發,在比較自己的優勢的同時,應該把與競爭對手的劣勢,也作同樣的比較。
3. 購買廣告公司訂做的海報,結果告知裡面使用的字體侵權了,那麼責任誰來負
在進行產品或服務的推廣宣傳時,應該將產品的質量、特徵、性能等相關內容明確地告訴消費者,並如實地向廣告經營者和發布者提供全面而真實合法的證明資料。所以,廣告主在廣告活動中起決定作用,在廣告的責任歸屬里,他負有絕對責任。
廣告經營者的作用不僅僅是代廣告主設計廣告稿和訂購廣告版面與播放時間,他們既要熟悉廣告業務,又要清楚有關的法律法規。一方面,他們通過調查研究了解有關市場情況並掌握廣告主的具體情況和產品特點後,策劃如何准確地把產品、服務的宣傳信息傳達給公眾。另一方面,又要本著對消費者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對廣告主提供的信息進行認真的審查,在一定的尺度內進行藝術加工。就廣告的責任歸屬來說,廣告經營者也是主要責任主體之一。
廣告發布者利用其擁有的媒介手段,掌握著廣告的發布權。廣告一經發布就可能對整個社會產生影響。因此,廣告發布者有權對發布的廣告進行全面的審核,只有在肯定廣告作品無問題的條件下方可發布廣告。如果只要付費,就來稿照登,作品涉及違法,廣告發布者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般來說,廣告經營者被侵權人可能不知道,如果知道的情況下,被侵權人可以起訴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三個主體,具體的責任由法院判定,當然如果被侵權人只起訴廣告主,廣告主有證據證明責任是由廣告經營者造成的,可以請求法院追加廣告經營者為被告,責任由誰承擔最終還是由法院根據各方所舉的證據進行判決。
4. 怎樣查廣告詞有沒有侵權
您好,沒有專門的機構及專門的網站可以查,但可以把自己創造的廣告詞在各大搜索引擎上搜一下,沒有特別雷同的就可以放心的用了。
5. 虛假廣告侵權的民事責任是如何的
虛假廣告的行為主體包括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商品推薦者。
1、廣告主
《廣告法》第38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主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因此,從法律規定來看,我國已經確立了虛假廣告廣告主承擔民事責任的法律依據。
2、廣告經營者和發布者
我國《廣告法》第38條規定:「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發布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的,應當承擔全部民事責任。」從《廣告法》第38條的規定來看,廣告經營者和發布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然經營、發布虛假廣告,實質上是一種共同侵權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3、廣告推薦者
我國廣告法38條規定:「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或者服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這一規定確定了社會團體和組織作為虛假廣告推薦者時,應承擔民事責任。但是沒有規定自然人特別是名人作為虛假廣告推薦者時應承擔民事責任。這樣的規定顯然是不合理的,因為不論是自然人還是團體組織,在擔任廣告推薦者這一角色中所起的作用是一致的,並沒有什麼區別,因而法律不應給予不同對待。
二、虛假廣告的民事責任承擔方式
1、賠償損失與范圍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此規定可以看作是對虛假廣告行為賠償數額的明確規定。但是此種規定顯然有不合理之出。
首先,虛假廣告侵犯的權利人並非只有消費者,也可能是競爭者或者其他人。
其次,消費者因虛假廣告而受到的損失未必就小於購買商品或服務費用的一倍。
因此,我國在虛假廣告的賠償問題上的立法還很不完善。應當擴大適用范圍,明確責任主體,適當提高賠償數額。
2、停止侵害
虛假廣告行為是一種持續侵權行為,因而廣告一旦被認定為虛假廣告,則應該禁止繼續發布。
3、返還財產、修理重作更換、支付違約金等其它方式
虛假廣告的發布通常伴隨著支付行為,不排除返還財產的適用。當受害人有特殊需要時,從保護權利人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不應排除此種方式的適用。
6. 某家公司做廣告侵權了,該廣告又是一家廣告公司做的。負責在誰
你開廣告店自的嗎
我的個人認為
某家大公司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廣告 是什麼公司啊
如果說這個公司做的廣告裡面那個被告知侵權的圖片是這家公司找出來的 那麼這家公司有責任
如果這個圖片不是這家公司找出來的 是做的那家廣告公司找出來的 而這家大公司在不知道的情況下用了拿張圖片 責任在於做廣告的那家公司
現在做個個廣告都是有在網上找圖片的 如果是網上找的圖片 別人又怎麼知道侵權沒侵權呢 除非拿網上表明
個人意見
7. 廣告主什麼時候會與廣告經營商承擔連帶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自2015年9月1日施行):
第五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主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可以要求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先行賠償。
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
前款規定以外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代理、發布或者作推薦、證明的,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
8. 關於廣告創意侵權的問題
按照你說的情況,商家的行為屬於侵權。問題在於,你是否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商家的廣告借回用了你的答創意,或者說:1、你創意在先;二、你曾經向商家透露過你的創意。如果你有相關證據的話,維權並不困難,直接到法院起訴就可以了。但如果證據不充分,就難以維權了。今後的預防措施主要還是做好相關證據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例如,有了創意盡量進行文字化、書面化,以便將創意固定下來;同時,如果要向別人推廣你的創意,一定要與對方訂立合同,在向對方傳遞有關創意時盡量採用固化的形式,並保留雙方交接記錄。這可能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一定方便,但為了維護自身權益,盡力而為吧。
9. 根據《廣告法》的規定,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的哪些侵權行為應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答:根據《廣告法》的規定,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對下列行內為應依法容承擔民事責任:(1)在廣告中損害未成年人或者殘疾人的身心健康的;(2)假冒他人專利的;(3)貶低其他生產經營者的商品或者服務的;(4)廣告中未經同意使用他人名義、形象的;(5)其他侵犯他人合法民事權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