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民事訴訟開庭被告需要准備什麼材料
法院一般都會在辦公地設有「訴訟服務中心」之類的場所,由法院立案庭工作人員接收、審核材料
後,決定是否立案受理。提起訴訟的人法律地位上稱做「原告」,被起訴的人稱作「被告」。
原告在向法院申請立案時需要提交的最基本材料
1、原告身份證復印件一份;
2、民事起訴狀(至少要准備被告的人數+1份);
3、基本的證據材料。對於民事起訴狀的內容,要列名;
4、原被告身份信息(姓名、民族、出生年齡、身份證號碼、戶籍地址或現居住地址);
5、明確的訴訟請求。也就是自己要求法院判決支持的事情;
6、事實和理由(起訴狀要將基本的事實情況和認為法院應支持自己的理由寫明)。關於排版格式,全
國法院大同小異,自行起訴不願委託律師的可以事先登錄該法院的網站,認真搜索,一定會有相關
的格式模板提供。
(1)民事糾紛起訴後被告應該做什麼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在法庭開庭前,應有哪些必須走的法律程序。
一、打民事官司最耗時間的莫過於民事送達程序,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原告起訴後,
法院應當將起訴狀副本分別送達給被告,同時還會依法向被告送達舉證通知書、答辯通知書、應訴
通知書、傳票等法律文書。
二、司法實踐當中,法院根據原告提供被告的住址進行郵寄送達時,經常會出現文書被退回或者被
告玩失聯等導致法院無法送達上述法律文書,如果原被告沒有約定訴訟文書送達地址,那麼可能還
需要公告送達法律文書。
三、目前對於已送達案件,法院在開庭前可能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因此多數案件會走民事調
解程序。
四、對於案情較為復雜或者證據較多的案件,會走質證程序。法院可能會在庭前組織原被告對雙方
提交的證據進行質證,但是司法實踐當中由於法院案件較多,一般很少會組織庭前質證,多數情況
下通過一次開庭就將案件所有程序和問題處理完畢。
五、在答辯期內如果被告認為法院沒有管轄權,可以向法院提管轄權異議申請書。在開庭前,如果
當事人認為合議庭的組成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可以向法院提出迴避申請。
六、如果原告想查封、凍結被告的房產等財產的話,還需要走財產保全程序,原告需要向法院提交
財產保全申請書、被告財產線索、保全費等,然後法院辦理相關財產保全工作。
七、如果案件需要調查取證或者申請司法鑒定的,一般需要向法院提交相應的申請書,申請法院調
查涉案的相關證據或者申請法院委託鑒定機構對涉案的相關事項進行司法鑒定。
❷ 我是被告開庭時我應該做些什麼准備工作
第一,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民事案件中被告准備工作
(一)、根據原告的訴訟請求,以及提交的相關證據,做一份書面的答辯意見,並收集自己有利的證據,用於支持自己的主張,反駁對方的請求;
(二)、庭審過程中,法院會要求被告陳述答辯意見,以及就案件事實部分進行補充說明;
(三)、被告在原告舉證結束後,需要就原告的證據提出質證意見;
(四)、被告舉證;
(五)、法庭辯論;
(六)、最後陳述。
(2)民事糾紛起訴後被告應該做什麼擴展閱讀:
民事案件被告注意事項
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法院可在查明事實後缺席判決,如果由於被告缺席,導致有利於被告的證據未能舉證和質證,那麼被告可能需要承擔不利的後果。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❸ 民事訴訟被告應該怎麼做提出什麼證據
律師解答:
您復述的有點亂,最好不要用原被告的字眼。我看您也搞混了!大體意思我看明白了,您作為被告的話,需要去應訴,但是建議在准備不充分的情況下,不要提交答辯狀。再就是准備證據證明您所說的事實與被告所說的事實是相反的。找證人證明當天寫條子的情形就可以。希望幫到您,希望採納答案!
❹ 被起訴後,做為被告,我要准備什麼材料
接到訴訟狀後,根據訴訟狀的請求,反駁。也可以先寫好,到法庭再交。反駁也需要證據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❺ 收到民事起訴狀後,被告應怎麼做
第一,審查原告起訴狀的內容,根據原告起訴狀中的訴訟請求,確定是否合理,根據原告訴狀中的事實與理由部分確定原告陳述是否屬實;
第二,根據原告起訴狀的內容,做好應對策劃,建議書寫書面的答辯意見;
第三,找相關的證據,用以反駁原告的訴訟請求;
第四,按期去指定法庭參見訴訟
第五,如果自己沒有能力應對訴訟,建議委託律師協助
❻ 民事糾紛在提起訴訟時應該准備什麼
您好,您可以詳細描述你的問題。民事糾紛起訴立案一般需要准備以下材料:
1、起訴狀。必須由原告本人簽名(原告是法人的,加蓋公章並由法定代表人簽名),起訴狀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交副本,例如被告是兩人,起訴狀共提供三份,法院留一份,給二被告各送達一份。
2、主體資格證明。原告是自然人的應提供身份證原件(經與復印件核對後退還原告)、復印件一份,原告是法人的應提供營業執照、單位代碼證書復印件一份,並加蓋公章,並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一份。其他組織應提交證明其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件復印件。
3、起訴證據材料。起訴時證據材料應該提供復印件,原件等開庭時再提供。
4、授權委託書。委託代理人代理原告提起民事訴訟的,原告簽字的授權明確的授權委託書。法定代理人與指定代理人應提交本人的身份證明材料復印件以及其與原告關系的證明材料復印件。(無代理人的不用提交)
5、原告申請緩交、減交、免交訴訟費用,應提交書面申請及符合規定的證明材料。(不需要緩交、減交、免交的不用提交)
民事訴訟立案時間一般為七日內。
《民事訴訟法》中有規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❼ 被告方在法庭上應該做些什麼
1,作為被告方在法庭上一定要認真對待法官的提問,千萬不要感情用事。回答法官的問題要簡明扼要,准確把握問題的實質進行回答。否則不僅會被對方抓住把柄,還會給法官造成不良的印象。
2,被告方上庭後,首先穩定自己的情緒,注意談吐,不說臟話、氣話,不搶話、插話,當需要你發言時再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有律師陪同,則由律師為主陳述你的觀點和證據,如果需要補充,請三思而後「言」。
3,被告方在庭上不能接打電話,不能隨意發言等,總之,法庭是講道理的地方,法官安排你發言的時候你才發言,別人發言的時候,你就算有再大的意見,都要等對方說完了,法官允許你發言的情況下才能說。在法庭上不聽從法官的指揮,就是違反法庭紀律。
(7)民事糾紛起訴後被告應該做什麼擴展閱讀:
被告人是指被訴稱侵犯了原告民事權益,由人民法院通知應訴的人,是「原告人」的對稱。被告是民事訴訟中的一方當事人。凡具有訴訟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人都可以成為被告人,被告人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被告人的稱呼只是訴訟程序發生的一種假定,被告是否確實與原告發生民事權益爭執,是否應追究民事責任,只有通過法院對案件進行審理並作出裁判後才能確定,因此不能認為被告人都是無理的,被告人在民事訴訟中與原告人的訴訟地位平等,同樣享有廣泛的民事權利,也要承擔相應的訴訟義務。
❽ 民事訴訟案被告人敗訴後,被告人重新起訴,原被告人需要做什麼
民事訴訟案被告人敗訴後,被告人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重復(並非重新用詞)起訴的,原被告人並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網頁鏈接第二百四十七條規定:「當事人重復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❾ 民事糾紛立案後該怎麼做
民事糾紛立案後,原告和被告分別按照下列程序應對訴訟:
1.開庭前准備:法院將原告回起訴書副本送達答被告,給與被告答辯期,被告製作答辯狀。在規定時間內將答辯狀送交法院。
2.法院將開庭日期以傳票方式送達。通知原被告開庭日期。
3.原被告到庭應訴。
4.開庭:法庭調查:雙方出示證據。陳述訴訟請求和訴訟理由。
5.法庭辯論:雙方就對方提出的訴訟請求、訴訟理由、證據進行質證和雙方辯論。
6.法庭辯論後,休庭。合議庭合議。
7.判決。雙方前送達回證領取判決書。
8.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