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工資糾紛 我該找誰調解
對於拖欠或者剋扣工資的,勞動者可以找當地的勞動部門進行調解或者申請勞動專仲裁,在仲屬裁階段,一般也是可以調解的。
如果未及時支付工資,有兩個途徑可以要求支付工資:
1、勞動者可以到當地勞動局勞動監察投訴;優點:方式簡單。缺點:各地執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
2、可以到當地勞動局申請仲裁,要求支付工資。如果未簽訂勞動合同,還可以要求支付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如果是以拖欠工資提出的解除勞動關系,還可以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優點:除了工資外,還可以主張經濟補償、雙倍工資等,並且一般都可以最終解決;缺點:申請勞動仲裁就是打勞動官司,程序稍多,需要專業人士指導。
法律依據:各省的工資支付規定。例如:
《廣東省工資支付條例》第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依法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應當在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當日結清並一次性支付勞動者工資。
《山東省企業工資支付規定》第三十三條企業與勞動者依法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的,企業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性支付勞動者應得的工資。
B. 邳州市岔河鎮服裝廠都是坑人的廠,天天違反勞動法,天天加班,尤其茉
如果因為 工作時間和工資與單位出現糾紛,可以申請勞動仲裁進行維權。勞動仲裁只要員工能提供和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據,有糾紛就是可以受理的。
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C. 勞務工資糾紛。
1. 你首先要確定一下到底是勞動合同還是勞務協議,這個很關鍵。
2. 如果是勞務協議,你不提供工作地點、工具,只由對方承擔一定的勞務工作,對方沒有按約定完成勞務工作的,你可以主張不支付勞務費用。
3. 但看你所說,你們雖然沒有簽勞動合同,但是約定了保底工資,對方也是到你提供的勞動場所,用你提供的勞動工具工作,應當是勞動合同。
4. 如果是勞動合同,你應當在對方實際工作30天和對方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如果超過30天不簽合同,按《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你應當自對方工作滿30日起支付每月的雙倍工資,不給工資,如果對方到勞動局申請勞動仲裁,你會輸官司。
5. 盡快收集、固定對方在工作期間無理和別人打架,擾亂工作秩序的相關證據,如果對方提起勞動仲裁,你可以提供證據證明自己是合法解除合同。
6. 即使你是合法解除合同,也應支付他提供實際工作當月的工資。如果他只上了18天班,就支付18天的工資。
D. 工資糾紛找誰說
勞動糾紛,指勞動關系當事人之間因勞動的權利與義務發生分歧而引起的糾紛。勞動糾紛是現實中較為常見的糾紛。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與職工建立勞動關系後,一般都能相互合作,認真履行勞動合同,但由於各種原因,雙方之間產生糾紛也是難以避免的事情。發生勞動爭議之後呢,雙方可以先行私下協商,協商不成,可以找單位所在街道的勞動爭議調解組織進行調解;上述組織調解不成或者一方沒有調解意願的,爭議事項如果在監察部門管轄范圍內的,可向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監察大隊進行投訴,一般勞動監察大隊的回饋速度比較快,程序也相對簡單;如果監察部門無法處理的,可以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委受理後一般會先組織雙方調解,調解不成,正式立案開庭處理;對於仲裁委員會處理結果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般說來,勞動仲裁是訴訟的必經程序,當然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勞動者也可以跳過仲裁程序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另外,如果涉及到的是社保問題,這個只能是向檢查部門或者社保部門進行投訴,仲裁和法院是不處理的。法律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條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條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