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醫療糾紛可以報警

醫療糾紛可以報警

發布時間:2021-05-19 16:19:51

A. 醫療糾紛向衛生局哪個部門投訴,怎麼處理

可以去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或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進行投訴;可以進行調解或提起訴訟。

根據《醫院投訴管理辦法(試行)》:

第四條 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負責全國醫院投訴管理工作的監督指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含中醫葯管理部門,下同)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醫院投訴管理工作的監督指導。

根據《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第二十二條發生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雙方自願協商;

(二)申請人民調解;

(三)申請行政調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

(1)醫療糾紛可以報警擴展閱讀:

醫療糾紛包括醫療、護理服務及環境設施等方面,醫院一般都設有統一的投訴管理部門,因此發生醫療糾紛,可以先去本醫院的投訴管理相關部門進行投訴,並調解,調解不成的可去衛生局投訴部門進行投訴。

根據《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投訴,主要是指患者及其家屬等有關人員(以下統稱投訴人)對醫院提供的醫療、護理服務及環境設施等不滿意,以來信、來電、來訪等方式向醫院反映問題,提出意見和要求的行為。

第十八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健全投訴接待制度,設置統一的投訴管理部門或者配備專(兼)職人員,在醫療機構顯著位置公布醫療糾紛解決途徑、程序和聯系方式等,方便患者投訴或者咨詢。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網路

B. 醫療糾紛,可以上訴嗎

醫療糾紛理論上是可以直接起訴的,但一般是先申請醫療事故鑒定,如經鑒定屬於醫療事故,那麼可以以鑒定結論為依據向法院起訴,並要求醫院承擔醫療事故賠償責任;
如果經鑒定不屬於醫療事故,但是醫院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可以提起民事侵權訴訟,要求醫院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C. 報警能管醫療事故嗎

醫療上的問題,沒有經過專業的鑒定,不是啥不滿意的結果都是醫療事故。有些危急病例也是無可挽救的。況且現在國內針對醫療糾紛的法律不健全。沒有詳細一步一步的處置方法,既不能有效的維護患者的利益,也不能保護醫療從業人員。所以才會出現這種一旦有事,不管責任如何,都一跑了之的事情。

你的目的如果是追究責任,應該迅速保存證據,包括各種醫療記錄,遺留的用品等等。然後委託獨立第三方進行調查。發現問題及時起訴。報警的話,在沒有認定責任方,沒有法院傳票的情況下,警察能做的就是調解了。

D. 醫療糾紛報警有用嗎

有用的,可以報警協商處理。
發生醫療糾紛患者該怎樣處理:
一、協商。
醫患雙方就賠償等問題進行協商,達成一致意見,雙方簽訂協議書,可以辦理公證或律師見證,並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二、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
當事人應當提出書面申請,並在知道或應當知道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提出。
三、向人民法院起訴。
醫療糾紛可以不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處理,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侵權為案由的,訴訟時效為1年,以違約為案由的,訴訟時效為2年,均自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
另外還有調解(第三方支持下協商解決)、仲裁(雙方同意仲裁)等。
下面簡要評述各種解決途徑的優缺點
1.訴訟。
嚴格的訴訟程序、最高的權威裁判和國家強制力的保證等因素使得訴訟在醫療糾紛的解決中始終占據著核心的地位。
然而訴訟的不足也顯而易見:醫療糾紛的專業化不可避免地造成醫療糾紛訴訟的拖延和高成本;醫療糾紛的重要證據是醫療事故鑒定結論,由於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的行政級別對鑒定結論的效力有較大影響,致使重復鑒定,費時費錢;訴訟中原被告雙方互不信任,甚至互相敵視,嚴重破壞醫患關系。
2.行政裁決。
即是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在2002年《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出台之前,由於醫療糾紛的民事性質定性在法律上未予明確,絕大部分醫療糾紛的解決方式都是採用的行政裁決。通過行政裁決解決醫療糾紛的優點主要是:其一,快速方便。作為行業主管機關,衛生行政部門所具有的專業認知能力是其他糾紛解決機制所不具有的;其二,節約費用。衛生行政部門解決醫療糾紛是職權行為,費用較低;其三,效力較強。行政裁決一經作出,就具有法律效力,具有強制性。 其四,對行政裁決的不服,可以通過行政復議或訴訟再次進行解決。
但是,在我國,通過行政裁決解決醫療糾紛仍面臨很大的障礙,主要是社會對衛生行政部門的解決醫療糾紛的公正性缺乏信心。由於歷史原因,我國醫療衛生行政機構既是醫療管理機構,又是醫療的開辦機構;就象足球比賽,一個人既是裁判,又是運動員,我們還能相信這場比賽的公正嗎?在部門保護主義以及行業本位主義的影響下,公眾對醫療衛生部門的裁決的公正性仍然引發較多的質疑;再有,醫療行政機構的行政裁決主要立足於醫療損害的具體事實,而對糾紛所面對的社會環境、醫患雙方利益等缺乏綜合評估,這也是其缺陷之一。
基於上述原因,尤其是公正性問題無法妥善解決,所以,目前選擇行政裁決作為解決糾紛的路徑的案例日趨減少。
3.和解。
即是協商。和解是成本最低的一種解決方式,醫患雙方都應優先考慮。
和解的實現建立在一個重要的基礎之上,就是糾紛主體對相關事實和權益的處置規則的認識趨同。也正是由於現實中國這一基礎未能很好形成,導致和解的成功率較低。私權觀念、交易常識、平等意識、自我需求等等觀念的匱乏,導致醫方對自身權利義務理解不清,患方沒有形成理性的就醫觀念,結果是當事人不選擇和解,或者說就是沒有適用和解的基礎。
4.仲裁。
由於仲裁員的選任的特殊性,即可以有法律專家又可以有醫療專家共同組成仲裁庭處理糾紛,兩個專業的結合使糾紛解決更具效率。目前我國鮮見醫療糾紛仲裁的案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2條之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第3條規定:「下列糾紛不能仲裁:(一) 婚姻、收養、監護、撫養、繼承糾紛;(二)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醫療糾紛不屬於不可仲裁的事項,醫療糾紛的性質是違約與侵權的競合責任,應該屬於其受案范圍。並且仲裁在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可以直接加以利用,只需要在其中加入部分醫學專家、法醫學專家即可。
以上論及的有關訴訟和非訴訟的一些解決醫療糾紛的途徑,目的在於指出,並不是只有訴訟一種方式才能解決醫療糾紛。當然每種方式都各有利弊,具體的醫療糾紛根據具體當事人的實際情況可以作出不同的選擇。關鍵是國家應該進一步健全各種體制,使每一種路徑都有較為完備的機制,使當事人的選擇權能落到實處。

E. 醫療事故受害人可以按照一般的醫療糾紛向法院起訴嗎

《醫療事來故處理條例》是對構成源醫療事故如何處理所作的特別規定,人民法院在處理因醫療事故引起的民事賠償糾紛時,應當優先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即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確定損害賠償的數額。因醫療事故受到損害的患者,如果以一般的醫療糾紛向法院起訴,如果醫療機構提出不構成一般醫療糾紛的抗辯,並且經鑒定能夠證明受害人的損害確實是醫療事故造成的,那麼人民法院應當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確定賠償的數額,而不能按照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規定確定賠償數額。

F. 醫療糾紛私了但乙方毀約,甲方可以報案嗎

可以報案。

醫療糾紛,是指因醫療發生的糾紛。凡是患者或其家屬對 醫院診療和護理工作或治療結果不滿,或者醫護人員診療護理工作 出現失誤,導致患者出現診療延期或痛苦,甚至發生傷殘或死亡等 情況,引發的醫院或醫務人員與患者或家屬之間的糾紛,都屬於醫 療糾紛。

醫療糾紛經過認定後會出現四種結果,即醫療事故、醫療差 錯、醫療意外、疾病自然轉歸。前兩項為醫護人員的過錯引起,後 兩項醫護人員無過錯。

(1)醫療事故

醫療事故屬於《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調整的對象,是指醫療機 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 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 故。醫療差錯醫療差錯是指在診療過程中,醫務人員由於疏忽大意或違反醫 療護理操作規程產生一定的過錯,但是由於差錯較小或者經過及時 糾正未給病人造成不良後果,或造成的不良後果未達到構成醫療事 故的嚴重程度。

(2)醫療意外

醫療意外是指在診療護理過程中,由於病情或病人體質特殊而 發生難以預料和防範的不良後果。也就是說,雖然發生病人死亡、 傷殘、功能障礙的嚴重後果,但這些不良後果的發生,不是由於醫 護人員的行為或者技術過失直接造成,而是因為醫務人員難以預料 或根據實際情況難以避免的^

(3)病情的自然轉歸

病情的自然轉歸是指病人病情自然發生的後果,如病情惡化無 法挽救,即現代醫學對某些疾病還達不到有效治療或治癒的程度, 醫務人員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沒有失誤,不應承擔任何責任。

G. 醫療糾紛可以投訴或者向公安機關報案嗎

可以的,轉載以下資料,供您參考:
一、醫療糾紛投訴
1、醫療糾紛發生後,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有上報的義務,但是在某些條件下,醫務人員可能會不上報。
2、作為患方及時向醫療機構科室負責人、向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投訴,有利於醫療機構及時了解並固定情況,也可以避免事後直接責任醫務人員不按照實際情況上報,引起次生的其他糾紛。
3、患方還可以直接向衛生行政部門投訴,這樣有利於衛生行政部門在第一時間介入,有利於衛生行政部門固定證據,同時也有利於患方通過衛生行政部門調解,盡早處理糾紛。
4、現在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大多都設有專門的處理醫療糾紛的專門機構或專職人員。向衛生行政部門投訴,也有利於保留、保存證據。
二、醫療糾紛發生後向公安機關報案的必要性
1、這里指的報案專指向公安機關報案。醫療糾紛發生後,有可能涉及醫療事故罪,也有可能涉及非法行醫罪,患方在對法律知識欠缺的情況下,向公安機關報案,有利於查明如果存在醫療過失或過錯的情況下,是否涉及到犯罪。
2、醫方在發現患方可能會做出過激行為或者已經做出過激行為的情況下,向公安機關報案,不但可以維護醫療機構的正常工作秩序,也可以盡可能維護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
三、解決途徑
1、協商。
醫患雙方就賠償等問題進行協商,達成一致意見,雙方簽訂協議書,可以辦理公證或律師見證,並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2、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
當事人應當提出書面申請,並在知道或應當知道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提出。
3、向人民法院起訴。
醫療糾紛可以不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處理,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侵權為案由的,訴訟時效為1年,以違約為案由的,訴訟時效為2年,均自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
4、另外還有調解(第三方支持下協商解決)、仲裁(雙方同意仲裁)等。
綜上所述,可以知道醫療糾紛可以報警,而且醫療糾紛報警也十分必要,可以盡早的維權和減少不必要的糾紛,發生醫療糾紛後,還可以到有關的醫療機構投訴,要冷靜處理,不要做出任何過激或者對他人有傷害的行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過錯,把有理變成的無理。要相信只要違法就會有法律的制裁。

閱讀全文

與醫療糾紛可以報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lol皮膚龍年限定皮膚 瀏覽:370
伊成果之子 瀏覽:791
知識產權出版社副總經理李程 瀏覽:952
馬鞍山精密鑄造 瀏覽:942
愛玩mc怎樣開創造 瀏覽:809
工程質量保證書怎麼寫 瀏覽:259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 瀏覽:164
馬鞍山鄧國支 瀏覽:997
馬鞍山薛宏 瀏覽:3
馬鞍山老倪輔導學校 瀏覽:84
國家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考試 瀏覽:740
wapi證書安裝 瀏覽:921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商局 瀏覽:397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表 瀏覽:982
商丘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49
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 瀏覽:33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方案 瀏覽:10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
Sw的證書 瀏覽: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