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勞務派遣工發生工傷後,應當由誰賠償
勞務人員工傷問題如何解決
用工單位應負責工作場地、設施及環境的安全管理, 提供必要的勞動保護條件,保證勞務人員勞動安全,避免發生工傷事故。勞務人員因公受傷時,按照勞動者工傷保險相關規定「職工被借調、聘用或者勞務輸出期間發生工傷事故的,由借調、聘用或者勞務輸入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規定執行。派遣機構將協助用人單位辦理工傷理賠事宜。
對於工傷職工來說,應當由與其存在勞動法律關系的單位承擔支付工傷待遇的責任.但是,派遣公司向工傷職工支付待遇之後,有權利向實際用工單位追償.
所以經上所述,你司需要支付工傷費用,雖然你們沒和用工單位協商工傷問題,但其仍需對工傷時間負責。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B. 勞務派遣工的工傷責任由誰承擔
勞務派遣工的工傷,工傷責任由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共同承擔。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違反本法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到一萬元的標准處以罰款,對勞務派遣單位,吊銷其勞務派遣業務經營許可證。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2)派遣工工傷糾紛擴展閱讀:
《工傷保險條例》第四十四條職工被派遣出境工作,依據前往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應當參加當地工傷保險的,參加當地工傷保險,其國內工傷保險關系中止;不能參加當地工傷保險的,其國內工傷保險關系不中止。
第四十五條職工再次發生工傷,根據規定應當享受傷殘津貼的,按照新認定的傷殘等級享受傷殘津貼待遇。
C. 勞務派遣工工傷賠償誰負責求答案
《勞動合同法》第五十九條 勞務派遣單位派遣勞動者應當與接受以勞務派遣形式用工的單位(以下稱用工單位)訂立勞務派遣協議。勞務派遣協議應當約定派遣崗位和人員數量、派遣期限、勞動報酬和社會保險費的數額與支付方式以及違反協議的責任。
第六十三條 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第六十四條 被派遣勞動者有權在勞務派遣單位或者用工單位依法參加或者組織工會,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第六十五條 被派遣勞動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與勞務派遣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被派遣勞動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情形的,用工單位可以將勞動者退回勞務派遣單位,勞務派遣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可以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第六十六條 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第六十七條 用人單位不得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
第九十二條 勞務派遣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並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十條 勞動者因履行勞動力派遣合同產生勞動爭議而起訴,以派遣單位為被告;爭議內容涉及接受單位的,以派遣單位和接受單位為共同被告。
D. 勞務派遣工出了工傷找誰負責
勞務派遣工出了工傷一般由勞務派遣單位負責。
根據《勞務派遣暫行規定》
第十條 被派遣勞動者在用工單位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的,勞務派遣單位應當依法申請工傷認定,用工單位應當協助工傷認定的調查核實工作。勞務派遣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但可以與用工單位約定補償辦法。
(4)派遣工工傷糾紛擴展閱讀:
勞務派遣特別受到外資企業、優勢企業和國有大企業的歡迎,是因為有如下的因素的催生:
1、有利於降低招聘成本。通過勞務派遣輸入員工,招聘工作完全可由勞務公司來完成,或者由勞務公司來完成招聘中的大部分工作,這樣可以減少很大一筆招聘開支。
2、有利於降低培訓成本。通過勞務派遣輸入員工,用人單位可以同勞務公司一起完成新員工的崗前培訓工作,而勞務公司也願意配合此項工作,而在此項工作中用人單位用較少的人力財力就可以完成培訓工作並達到工作要求。
3、有利於降低薪酬支出。通過勞務派遣輸入員工的薪酬低支出,往往用來作為一種激勵制度來體現。派遣員工(又稱勞務工)經過努力工作或工作表現優秀的,可以轉為正式員工(直接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員工),這也是國家政策的趨向,而在實際用工中勞務工與正式員工工資和福利待遇確實存在差異。勞務工除正常工資、年終雙薪及法定的福利外一般不享受正式員工的福利及獎勵。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勞務派遣暫行規定
E. 勞務派遣員工發生工傷責任由誰承擔
一、勞務派遣工的工傷責任承擔
勞動者在勞務派遣中因工傷請求賠償的,因為用人單位和用工單位不同,最容易發生相互推諉的現象。
《勞動合同法》第92條第2款規定: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意思就是,勞動者發生工傷事故,可以找勞務派遣單位支付工傷待遇,也可以找用工單位支付工傷待遇。
二、發生工傷爭議處理
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又稱勞動爭議處理體系,是指由勞動爭議處理的機構和方式在勞動爭議處理過程中的各自地位和相互關系所構成的有機整體,它表明勞動爭議發生後應當通過哪些途徑、由哪些機構、按哪些方式處理。
一般來說,根據《勞動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規定,我國現行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為「一調一裁兩審」制,四種處理方式連成一個依順序進行的整體,即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在這四種勞動爭議處理方式中協調和調解不是仲裁和訴訟的必經程序,而仲裁是訴訟的必經程序,未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處理的案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個工傷爭議可以通過協商、調解和仲裁中的任何一種方式、兩種方式或者三種方式予以解決,但如果通過訴訟方式解決勞動爭議,則必須經過仲裁程序。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職工在發生事故或依法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特殊情況報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同意可適當延長),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而用人單位未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申請。對於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一次書面告知補正材料,在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並於20日內書面通知勞動關系雙方。如果當事人在工傷認定上產生爭議,由於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作出的工傷認定是一種行政確認,屬於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一方可以在收到工傷認定決定起60日內提起行政復議,不服復議決定的於決定送達之日起15日內再提起行政訴訟。
勞務派遣工在工作過程中受工傷了,這個時候實際的用人單位與用工單位是不同的,而工傷往往是在用工單位發生的,不過實際承擔責任的時候,卻是用人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因此,受傷派遣工既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承擔責任,也可以要求用工單位承擔。
F. 勞務派遣工發生工傷事故如何處理
1、勞動派遣員工出現工傷首先由用工單位第一時間送到醫院給予急救。
2、由用工單位或勞務派遣工本人及時通知勞務公司。
3、勞務公司負責工傷的申報,審批,的鑒定等一系列的工傷程序的處理。
4、工傷的賠償根據工傷鑒定的標准,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賠償。
5、賠償結果達不到一致,派遣員工可通過進行調解或法院宣判。
G. 我公司派遣至用工單位員工發生工傷怎麼處理
你的用人單位還是派遣單位。
與普通的工傷認定有些不同,就是派遣單位和實際用工單位都要出具《用人(用工)單位工傷事故調查報告》。
職工發生工傷事故用人單位不履行義務的,受傷職工應當按照工傷保險待遇程序辦理。
工傷保險待遇辦理程序如下: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或鑒定職業病——確定賠償數額——執行。
具體流程如下:
1、申請工傷認定(如果勞動關系不明確的應當先到勞動仲裁委申請確認勞動關系)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七條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2、申請勞動能力和停工留薪期鑒定
《工傷保險條例》第二十一條 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3、申請勞動仲裁,確定賠償數額
《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四條 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工傷待遇方面的爭議,按照處理勞動爭議的有關規定處理。
4、用人單位未按仲裁決定支付費用的,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條 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