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本人為被告對方要求房屋確權一案中被告可否反訴
一、 反訴的概念和特徵
反訴是指在已經開始的訴訟程序中,本訴的被告以原告為相對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與本訴存在牽連關系的獨立的反請求。其特徵是:
1、反訴當事人具有特定性,反訴只能由本訴的被告向本訴的原告提起。
2、反訴具有相對獨立性,反訴只要提起,不因本訴的撤回而終結。
3、反訴目的具有對抗性,反訴可抵消、吞並、排斥原告的訴訟請求。
反訴不同於反駁。反駁是指在訴訟中,一方當事人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出各種有利於自己的事實和理由,以否定和駁斥對方當事人的主張的一種辯論活動。
二、 提起反訴的條件
1、只能由本訴的被告對本訴的原告提起。
2、只能在本訴進行中提起。
3、只能向受理本擴的法院提起。
4、與本訴適用同一種訴訟程序審理。
5、與本訴有牽連關系。
三、 反訴的審理
被告提出反訴後,法院應審查是否符合起訴的一般條件和反訴的特別條件,對符合條件的反訴,應予受理。被告如果在開庭過程中才提出反訴,除非原告放棄法定的答辯期利益,法院應休庭讓原告答辯並另行指定開庭的期日。法院原則上應一並審理本訴與反訴,將兩訴合並調查和辯論,並且一並對兩訴作出裁判。在例外情況下,法院也可將反訴與本訴分開調查和辯論,並且在其中一訴已達到可作出判決的程序時,先行作出部分判決。
② 民事確權之訴的原告可是誰
民事確權之訴的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確認之訴是指訴的目的僅在於消除當事人之間的爭議,查明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民事法律關系的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③ 確權訴訟是否應該把所以相關的當事人都告上法庭
如果是單純的確權訴訟,被告應該是奶奶,如果奶奶已經去世,則你父親應以要求繼承房屋的叔叔為被告提起訴訟,至於其他的叔叔,應當由法院通知其作為共同原告或列為共同原告。依據是最高法院關於適用民訴法的意見第54條。
④ 關於土地確權問題,雙方當事人有爭議。經雙方自行調解後,雙方同意更改,可以向有關部門申請更改嗎
可以。
土地確權登記證書出現錯誤,當事人可到鄉(鎮)人民政府農村經營管理部門申請變更。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 農村土地承包當事人認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和登記簿記載錯誤的,有權申請更正。第十六條 鄉(鎮)人民政府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受理變更申請後,應及時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核。符合規定的,報請原發證機關辦理變更手續,並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登記簿上記載。
⑤ 關於土地確權問題,一方當事人與另一方當事人有爭議,經雙方自行調解同意更改。可以更改嗎
雙方意見達成一致,經有關部門批准可以更改。
⑥ 什麼是確權訴訟
沒有「確權訴訟」這一概念,但從字面理解應該就是指確認之訴。確認權利存在與否。
確認之訴就是要求確認權利關系或法律關系之訴,承認這種請求的判決被稱為確認判決。確認之訴有兩個主要特點:第一,一方當事人提出確認之訴的目的,不是要求法院判令對方當事人履行一定的給付義務,而是要求法院明確某一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是否存在或者存在的具體狀態。第二,法院對確認之訴進行審理後所作出的判決,沒有給付內容,不具有執行性。
⑦ 什麼是對方當事人
舉個例子哈,如果民事案件中有一個原告一個被告,對於原告來說被告是對方當事人,對於被告來說原告就是對方當事人。
⑧ 對方當事人是誰,是不是原告
對方當事人是相對於本人而言的,本人如果是被告則對方當事人為原告,如果本人是原告,則對方當事人為被告。解律提供法律知識 可來看本解律。
⑨ 我國法律如何處理土地權屬糾紛
土地糾紛問題,如調解不成,不同的土地糾紛依不同途徑解決:
1、土地確權糾紛
土地確權糾紛,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以作出處理決定的人民政府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
2、土地侵權糾紛
土地侵權糾紛,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行政調處。當事人對行政調處不服的,可以以對方當事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當事人也可不經行政調處直接提起民事訴訟。
3、土地行政爭議
土地行政爭議,按一般行政復議及行政訴訟程序處理。
補充說明:土地確權爭議的處理方法。
1.村委會辦公室、醫療教育衛生等公益事業和公共設施用地、鄉鎮企業用地及其他經依法批准用於非住宅建設的集體土地,應當依法進行確權登記發證,確認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將集體土地使用權依法確認到每個權利主體。凡依法使用集體建設用地的單位或個人應申請確權登記。
2.運用土地確權原則和方法,確定實踐中具體土地權利的類型、性質、主體、客體,以及權利內容等。
3.掌握土地權屬爭議的類型、現行法律法規和規章中規定的處理方式、處理機關、處理程序;運用有關土地權屬爭議調處的規定,對具體爭議案件提出處理方式和程序。
4.運用土地確權和爭議調處法律、政策,針對具體爭議案例進行分析,提出處理意見。
各地要從機構建設、隊伍建設、經費保障、規范程序等各方面,切實採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土地權屬爭議調處機制,妥善處理農村集體土地權屬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