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有哪些賠償
勞動者在上下班途中或因工外出期間發生交通事故時,即會發生交通事故與工傷事故相互競合的問題,也就是說該事故既屬於交通事故,又屬於工傷事故。
對於此類事故應如何賠償的問題,一直存在較大爭議。但雙重賠償不僅做到了最大限度地保護受害人及其家屬的利益,更為重要的是,雙重賠償原則從最高院的司法解釋、最高院對地方法院的答復、最高院刊發的公報中所載的案例及判詞敘述中都較為明確的表明了雙份賠償的原則立場,所以我們在實務操作當中應當遵照執行。
一、雙份賠償有《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12條及官方答記者問為明確依據
《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12條規定大意為參加社會保的職工因工傷遭受人身損害時按工傷處理。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的,第三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該規定並不否定雙份賠償,並暗含有可以雙重賠償的含義。
該含義在《解釋》頒布後,最高人民法院就該解釋的相關內容以官方正式方式答記者問的形式予以了明確。當記者問到:「發生工傷事故,工傷職工除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外,能否再請求民事損害賠償? 」最高法院副院長黃松有的回答是:「……發生工傷事故,屬於用人單位責任的,工傷職工應當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但如果勞動者遭受工傷,是由於第三人的侵權行為造成,第三人不能免除民事賠償責任。例如職工因工出差遭遇交通事故,工傷職工雖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但對交通肇事負有責任的第三人仍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該回答已十分明確地回答了可以回得雙重賠償。
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批復也明確支持雙重賠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因第三人造成工傷的職工或其親屬在獲得民事賠償之後是否還可以獲得工傷保險補償問題的答復》(2006年12月28日,[2006]行他字第12號)提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四十八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的規定,因第三人造成工傷的職工或其近親屬,從第三人處獲得民事賠償後,可以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的規定,向工傷保險機構申請工傷保險待遇補償。」
該批復具有司法解釋的功能,在審判實踐中可以做為人民法院裁判案件的參考。事實上可能會比法律的明文規定都還管用。
三、另有《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6年第8期公報案例為證
《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6年第8期公布了《楊文偉訴寶二十冶公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該案即明文支持雙重賠償。
B. 拿完交通事故賠償金還能拿工傷保險金嗎
目前有的法院支持拿雙份(工傷保險金和交通事故賠償金),而有的法院不支持,不過你可以要求支付工傷保險金,在最高法院的一個公報案例中,支持了雙份賠償。具體內容如下:
【文書標題】楊文偉訴寶二十冶公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審理法院】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案件字型大小】
【審理日期】2006.06.30 【調解日期】
【案件分類】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
【裁判摘要】
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構成工傷的,該勞動者既是工傷事故中的受傷職工,又是侵權行為的受害人,有權同時獲得工傷保險賠償和人身侵權賠償;用人單位和侵權人均應當依法承擔各自所負賠償責任,即使該勞動者已從其中一方先行獲得賠償,亦不能免除或者減輕另一方的賠償責任。
C. 交通事故賠償與工傷待遇競合可否「雙賠」
最高院最近公布了一個案例就是關於雙賠的。
裁判要旨
只要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的法定情形,職工所受傷害都應當認定為工傷。第三人侵權造成他人身體傷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侵害人依法享有獲得賠償的權利。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構成工傷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享有工傷保險賠償請求權,因第三人侵權享有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首先,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只要客觀上存在工傷事故,就會在受傷職工和用人單位之間產生工傷保險賠償關系,即使工傷事故系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所致,不影響受傷職工向用人單位主張工傷保險賠償。其次,侵權之債成立與否,與被侵權人是否獲得工傷保險賠償無關。寶二十冶公司作為本案事故的侵權行為人必須依法承擔相應的侵權賠償責任。根據瑞金醫院的診斷治療意見,被上訴人楊文偉需長期服用德巴金和彌凝片。一審法院判決上訴人寶二十冶公司負擔該費用是合理的,寶二十冶公司不同意承擔該費用,並無法律和事實依據,不予支持。本案工傷事故發生後,被上訴人楊文偉多次向上訴人寶二十冶公司主張權利,楊文偉起訴時並未超出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故寶二十冶公司上訴稱本案起訴已超出訴訟時效並無事實依據,不予採信。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
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375號)第十四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第一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D. 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一案,訴訟請求里醫療費一項計算有誤,現已開一次庭,但沒進行法庭辯論,請教問題
您好。
您有權增加訴訟請求。一般在法庭辯論結束前均可以向法庭提出變更訴訟請求,但您應當向法庭出示增加訴訟請求的合理性,即您計算醫葯費的證據及計算方式。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提供以下法律供您參考:
《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一條 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E. 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例
1、案情介紹
2011年7月9日,侯某駕駛的浙小型轎車(車主系候某某)從上塘路由南向西左轉彎進入永慶路口時與由北向南鄭某駕駛的電瓶車發生碰撞,造成鄭某人身傷害及車輛損壞的交通事故。鄭某受傷後在浙江省人民醫院接受治療。
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拱墅大隊認定:侯某承擔此次事故的主要責任,鄭某承擔次要責任。
2、法律分析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之規定: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3、判決結果
2012杭拱初民半字第XX號判決:
一、被告保險公司應賠償原告鄭某護理費2,700元、誤工費10000元、交通費300元、醫葯費1500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500元、營養費1000元,合計29500元,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鄭某;
二、被告侯某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鄭某2500元;
三、駁回原告其他的訴訟請求。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並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於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4、律師建議
交通事故發生後,千萬不要著急,更不要盲目的調解與訴訟,在哪兒告?告誰?告什麼?一定要搞清楚,否則一旦啟動,進入司法程序,恐怕結果就不由您決定了。有時不同的程序會使訴訟結果大相近庭。 良好的訴訟開端是官司成功的一半。
F. 律師代理費的律師費由被告承擔的情形
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也在司法實務中通過公布典型案例、指導意見等方式,為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提供判例,供下級法院審判類似案件時參考,規范律師費由敗訴方承擔的司法裁判行為。如:2003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典型案例:陸紅訴美國聯合航空公司國際航空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案經上海市靜安區法院一審已經生效,被告美聯航賠償原告陸紅聘請律師支出的代理費人民幣16595.10元、律師差旅費人民幣11802.50元。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楊文偉訴上海寶鋼二十冶公司人身損害賠償案由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06年6月30日終審判決上海寶鋼二十冶公司賠償原告楊文偉支出的律師代理費人民幣3000元。地方高級人民法院針對所轄區域內案件特點,也作出了某些包含律師費轉付制度意味的「指導意見」。比如說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早在2000年作出的「關於印發《關於民事案件審理的幾點具體意見》的通知」(滬高發民[2000]44號)中針對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提出「律師費在性質上屬於財產利益,原則上可作為損失。」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趙春明等訴煙台市福山區汽車運輸公司衛德平等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由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於2010年8月5日作出(2010)滬二中民一(民)終字第1353號民事判決,被告衛廣輝、林則東賠償四原告喪葬費、精神損害撫慰金、死亡賠償金、交通費、誤工費、住宿費、被扶養人生活費和律師費共計39686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