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土地侵權爭議

土地侵權爭議

發布時間:2021-05-16 20:10:15

『壹』 什麼是土地爭議

1995年12月18日國家土地管理局發布的《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第四條明確規定:"土地權屬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向土地管理部門申請處理"。

土地爭議發生後,應通過何種途徑有效的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從目前相關的法律規定分析,有兩種基本的途徑:一是權利人可以通過行政程序,請求行政機關處理;二是通過訴訟途徑,請求人民法院給與司法保護。必須明確的是,對於土地爭議,權利人並不能任意選擇行政機關或司法機關給予保護,因土地爭議種類的不同其爭議解決的途徑有所區別:

(一)土地權屬爭議的解決途徑。《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2樓
1995年12月18日國家土地管理局發布的《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第四條明確規定:"土地權屬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向土地管理部門申請處理"。據此,行政處理程序是土地權屬訴訟的前置程序,在當事人雙方對土地權屬爭議不能自行協商解決的情形下,只能首先申請土地管理部門進行處理,對處理決定不服的,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法律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作為土地管理的主管部門,對土地權屬的認定是其法定職責,而且鑒於土地管理的專業性特點,由相關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對土地權屬爭議先行處理確認,更利於解決糾紛

(二)土地侵權爭議、土地合同爭議及土地相鄰關系爭議的解決途徑。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六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暫行辦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土地管理部門在辦案過程中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土地權屬爭議案件,屬於土地侵權或者土地違法案件的應當依照土地侵權、土地違法案件的有關規定處理"。根據以上規定,對土地侵權、土地合同爭議及土地相鄰關系爭議,土地管理部門可以依職權或根據當事人申請進行處理。以上三種土地爭議不適用土地管理部門先行處理程序規定,當事人可以選擇土地管理部門或人民法院處理。但實踐中因土地管理部門和人民法院對以上三種土地爭議的處理程序認識不一,對上述三種土地爭議相互推諉,影響了土地糾紛的及時解決。那麼,對於土地侵權糾紛、土地合同糾紛及土地相鄰關系糾紛的正確解決途徑是什麼?土地糾紛行政處理與法院訴訟之間是怎樣一種關系?
首先,通過分析人民法院關於土地糾紛案件審理程序可以得出結論。根據民法基本原理,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屬於民法調整范圍,當事人因土地使用而引發的爭議向法院提起訴訟自無爭議。但是,在土地訴訟中,原告要使其訴求獲得法院支持,前提是原告必須有證據證明其是爭議土地的合法所有權人或使用權人,否則,必然面臨自行撤訴或被裁定不予受理兩種結果。此外,人民法院立案階段對證據的審查雖然是形式審查,但所有證據要在法庭上經過庭審質證才能予以認定,土地糾紛的當事人要使其訴求得到法院支持,必須有證據證明其是爭議土地的所有權人,否則即便是法院予以立案,其最終也必然面臨敗訴的結果。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對於土地侵權糾紛、土地合同糾紛及土地相鄰關系糾紛的解決途徑,雖然當事人有選擇權,既可以要求土地管理部門處理,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保護,但無論當事人以什麼理由向法院起訴,最終有關土地權屬證據(證明)必須由土地管理部門——這一法定主管部門進行認定,這是土地糾紛訴當事人在證據取得方面無法逾越的程序。

其次,從糾紛當事人角度分析,由於實際生產生活中土地糾紛往往是混雜在一起的,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規定繁雜,不具有專門法律知識的當事人不可能分清土地糾紛的性質、種類,也不可能悉知糾紛解決途徑,往往是憑借自己的主觀認識,籠統的以土地侵權糾紛為由要求土地行政管理部門或人民法院處理。《暫行辦法》第四條規定:"土地權屬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向土地管理部門申請處理"。第三十三條規定:"土地管理部門在辦案過程中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土地權屬爭議案件,屬於土地侵權或者土地違法案件的應當依照土地侵權、土地違法案件的有關規定處理"。據此,無論是依當事人申請,還是土地管理部門依職權處理,處理土地糾紛是土地管理部門的法定職責,對此訴求,土地管理部門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絕處理。實踐中,因土地糾紛處理耗時費力,加之土地管理部門對土地糾紛訴訟的證據規則及相關程序不了解,對當事人提出的處理土地糾紛要求往往以各種理由拒絕推諉,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作為土地管理的專門執法部門,土地管理部門具備查處土地違法案件和糾紛的專業隊伍和執法條件,凡是因違反國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或因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發生爭議和糾紛的,應當履行解決爭議和化解糾紛的職責,不能因問題的復雜或難以解決而推諉,將矛盾和問題推向司法機關,否則屬於不履行職責的行為,既不利於矛盾和問題的解決,也影響執法部門的形象,造成矛盾和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引發不利於社會穩定的因素。

作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起訴的土地糾紛,在立案階段要認真審查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分析土地爭議的種類。對於當事人針對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引發的爭議,應告知當事人向土地管理部門請求處理,否則裁定不予受理;對於當事人提出的土地侵權、土地合同糾紛或土地相鄰關系糾紛,如原告缺乏土地權屬證據,應告知其先向土地管理部門申請確權,否則可能因證據不足被駁回訴訟請求;在受理以上三種土地爭議案件後,如當事人又向土地管理部門提出處理要求的,應中止案件審理,由土地管理部門處理。另外,從減輕當事人訴累的角度考慮,對於已經受理的土地糾紛,既然原告缺乏土地權屬證據必然面臨敗訴的結果,不如在立案階段就將這種風險消除,由土地管理部門無償處理,減少當事人的經濟損失,這也是法律關於土地糾紛發生後當事人自行協商、要求土地管理部門處理以及土地管理部門對執法過程中發現的土地違法案件主動予以查處等規定的立法意圖。對當事人來講,自行撤訴或法院裁定不予受理、駁回訴訟請求並沒有剝奪其訴權,也不是增加當事人訴累,這實質上是一種司法利民、便民措施,因為訴訟是有風險的,也是有成本的。

近年來,因土地使用而引發的土地糾紛日益增多,如何正確妥善處理土地糾紛成為人民法院和土地管理部門處理土地糾紛工作中一直難以理清而又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筆者對此予以更多的關注,結合審判實踐,嘗試對土地爭議種類的區分以及土地管理部門和人民法院對土地糾紛處理程序等放面進行闡述分析,以期對切實解決土地爭議、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有所裨益。

『貳』 土地侵權由誰處理

國土資源部2003年的《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第十四條專:第十四條 下列案件不作為爭議案件受屬理: 一土地侵權案件; 在本辦法中,土地權屬糾紛應當由政府土地管理等相關部門調查處理,但是涉及土地侵權糾紛的,則不歸上述部門管轄,而應交由當地法院進行處理。 ~

『叄』 土地侵權怎麼辦

同一行為同時符合侵權構成要件和犯罪構成要件,則同時產生刑版事責任和侵權責任,權侵權責任優先於刑事責任,因此,在加害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時,應優先用於承擔侵權責任,賠償受害人的損失。在訴訟程序上,受害人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賠償訴訟追究侵權責任,也可以單獨提起民事侵權賠償訴訟,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之規定,目前,不論是提起附帶民事賠償訴訟還是單獨提起民事賠償訴訟,均不受理當事人提起的精神損害賠償。在訴訟時效上,進入刑事審理階段的案件,其民事訴訟時效自刑事裁判文書生效之日起重新計算,因此,未提起附帶民事賠償訴訟的,仍可在刑事程序終結後單獨提起民事賠償訴訟,但應及時提起以免訴訟時效超期。同樣,對於同時產生行政責任的,亦如此遵循「私權優先」原則,優先承擔侵權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條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

『肆』 什麼是土地侵權糾紛

當事人因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以及其他有關土地的權利歸屬問題發生的爭議。專

土地糾紛由當事人因土地所有權屬和使用權以及其他有關土地的權利歸屬問題發生的爭議,兩個以上單位或個人同時對未經確權的同一塊土地各據理由主張權屬,根據各方理由難以解決的土地權屬矛盾。

主體的多樣性,土地所有權的爭議發生在國家和集體之間,集體和集體之間;使用權的爭議則是發生在國家和集體之間、集體和集體之間。也有發生在國家或集體和個人以及個人和個人之間。

(4)土地侵權爭議擴展閱讀:

土地糾紛處理標准:

1、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政府處理。

2、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以作出處理決定的人民政府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

3、協商不成的,可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行政調處。當事人對行政調處不服的,可以以對方當事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當事人也可不經行政調處直接提起民事訴訟。

『伍』 如何區分土地權屬爭議和土地侵權糾紛

如何區分土地抄權屬爭襲議和土地侵權糾紛?

一、涵義不同

1、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因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和土地他項權利歸屬引發的爭議。

2、土地侵權糾紛,是指有關土地權利受到侵犯而引起的糾紛。

包括:侵犯土地所有權引發的糾紛;侵犯土地使用權引發的糾紛;侵犯土地他項權利引發的糾紛。

3、土地權屬爭議是因土地權屬不明導致的糾紛;土地侵權糾紛是在土地權屬已經確定的情況下,發生了侵犯土地權利的行為而引起的糾紛。

二、解決的方式不同

1、解決土地侵權糾紛,當事人可以採取行政調處解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侵權糾紛不受行政處理後30日的訴訟時效的限制;侵權糾紛中,被侵權人對行政調處不服,應以侵權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

2、解決土地權屬爭議,當事人應先經過行政處理,對行政處理決定不服的,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土地權屬爭議受行政處理後30日訴訟時效的限制;對土地權屬爭議的政府處理決定不服,應以處理爭議的政府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

『陸』 土地使用權侵權糾紛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訴訟嗎

不來可以,應當先調自解。
《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
(一)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先由當事人協商解決。

(二)土地爭議雙方協商不成的,由當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進行調解,簽訂權屬地界協議書。
(三)協商、調解不成的,按全民所有制單位之間、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由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做出處理決定。如屬個人之間、個人與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使用權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區、縣級人民政府做出處理決定。先由當地土地主管部門行政調處。當事人對行政調處不服時,才能按規定依照司法程序解決。未經行政調處的法院不予受理。
(七)當事人對有關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柒』 土地侵權糾紛怎麼解決

1、土地確權糾紛
土地確權糾紛,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專位之間的爭議屬,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以作出處理決定的人民政府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
2、土地侵權糾紛
土地侵權糾紛,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行政調處。當事人對行政調處不服的,可以以對方當事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當事人也可不經行政調處直接提起民事訴訟。
3、土地行政爭議
土地行政爭議,按一般行政復議及行政訴訟程序處理。

『捌』 土地權屬爭議和土地侵權糾紛的區別

前者是土地權屬不明導致的糾紛,後者是在土地權屬已經確定的情況下發生的版侵犯土地權利行為權而引起的糾紛。
(一)土地侵權糾紛的定義和內涵:
土地侵權糾紛是指在土地權屬明確的情況下,因對他人依法取得的土地權利構成侵害而引起的糾紛,包括集體土地所有權、國有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使用權及土地他項權利受到侵犯而引起的糾紛。
土地侵權糾紛包括:1、侵犯土地所有權。如超過批准征地數量佔用農民土地,構成對集體土地所有權的侵害;2、侵犯土地使用權。如在他人的土地上建設違章建築、行政機關非法處分農民承包的集體土地等;3、侵犯他項權利。如對已設定抵押權的土地進行任意處置,構成對他項權利的侵害等。
(二)土地權屬爭議的定義和范圍:
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因土地權屬不明而導致的土地所有權或者土地使用權歸屬爭議。
土地權屬爭議包括土地所有權糾紛和土地使用權糾紛。

『玖』 關於法律上的土地糾紛

您可以把您來上述情況寫好,交到鄉鎮司自法所(即司法辦,每個鄉鎮都設有一個司法所,有的地方也叫司法辦,一般您去鄉鎮府辦公的地方都能問到),他們一般會組織一次調解,給出一份調解書,如果對方還是侵佔您家田地,可以以侵佔農村土地使用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主要可以提出幾點要求:1、歸還土地2、賠償因該事件所造成的損失3、承擔訴訟費用。希望能幫到您。

閱讀全文

與土地侵權爭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lol皮膚龍年限定皮膚 瀏覽:370
伊成果之子 瀏覽:791
知識產權出版社副總經理李程 瀏覽:952
馬鞍山精密鑄造 瀏覽:942
愛玩mc怎樣開創造 瀏覽:809
工程質量保證書怎麼寫 瀏覽:259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 瀏覽:164
馬鞍山鄧國支 瀏覽:997
馬鞍山薛宏 瀏覽:3
馬鞍山老倪輔導學校 瀏覽:84
國家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考試 瀏覽:740
wapi證書安裝 瀏覽:921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商局 瀏覽:397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表 瀏覽:982
商丘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49
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 瀏覽:33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方案 瀏覽:10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
Sw的證書 瀏覽: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