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定性查處服務商標侵權案件
你問的問題很寬泛,簡單來說就是首先,關於商標侵權的定性,應該分兩個階段來看:合同期和非合同期。 合同期是不侵權的,因為你有代理合同。如果能證明注銷的公司是對方的分公司,那麼是合理授權,當然不侵權。如果不能證明注銷的公司是對方的分公司,那麼結合代理合同,你可以根據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在這種情形下即使被判侵權也不用承擔賠償責任。 非合同期你已經知道沒有授權還在賣,絕對構成侵權。不過你可以以你積極與對方公司聯系代理事宜的事實來答辯,以期法院能根據實際情況減輕你的賠償責任。 其次,關於商標侵權的賠償。 賠償的時間最多隻能從起訴之日起向前計算2年。如果代理期間不侵權的話,時間上還沒有2年,只是非合同期的一年多時間。依據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的規定,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訴訟時效為2年,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超過2年起訴的,如果侵權行為在起訴時仍在持續,在該注冊商標有效期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2年計算。 賠償的額度,商標法五十六條明確規定: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在被侵權期間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包括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前款所稱侵權人因侵權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因被侵權所受損失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
⑵ 如何把握商標侵權案件中止查處制度
第一,對於涉案商標的權屬存在爭議的,是否必須中止商標侵權案件的查處。
我國現行商標法第六十二條第二款賦予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符合法定情形的商標侵權案件決定中止案件查處的裁量權,所用措辭是「可以中止」而非「應當(或必須)中止」。即出現商標權屬存在爭議或者權利人同時向人民法院提起商標侵權訴訟的情形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並非當然、必須中止查處商標侵權案件,而應根據個案情況判斷涉案商標權屬糾紛、商標侵權民事訴訟可能出現的最終裁決結果,進而對案件的行政執法風險作出判斷,據此裁量是否需要中止商標侵權案件的查處。相關裁量同樣應當有理有據,不能恣意裁量。若被控侵權人或其他相關人申請撤銷或宣告涉案商標無效的理由明顯不合情理、不充分、不成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便無需中止商標侵權案件查處;若申請撤銷或宣告涉案商標無效的理由充分,或者涉案商標的權屬判歸被控侵權人或其利益相關人的可能性更大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宜中止商標侵權案件查處,以免被控侵權人遭受難以彌補或者不必要的損害,盡量防範行政執法風險。若針對涉案商標的無效宣告請求尚未被商評委受理,相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便決定中止商標侵權案件查處的,則涉嫌構成恣意裁量甚至濫用職權。
第二,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中止商標侵權案件查處的決定有異議的,商標權利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如何應對。
首先,應與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積極溝通,圍繞己方享有注冊商標專用權、被控侵權人構成商標侵權,盡力充分提供證據、闡述理由,努力爭取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認可和支持,努力消除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其執法風險的擔憂。必要時,商標權利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可考慮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提供擔保,若己方在涉案商標權屬糾紛裁決中敗訴並導致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執法錯誤的,承諾承擔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能被請求的行政賠償責任。
其次,若經溝通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仍以涉案商標的權屬存在爭議為由中止商標侵權案件查處,而己方有充分理由保住涉案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建議商標權利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依法及時提起商標侵權民事訴訟,及時藉助民事審判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並以此督促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重啟行政執法程序及時查處侵權行為。
另外,若經溝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仍以涉案商標的權屬存在爭議為由中止商標侵權案件查處,且他人申請無效宣告的理由明顯不合情理、明顯不充分或明顯不成立的,商標權利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也可考慮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中止查處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實踐中,對於涉案商標被啟動撤銷或無效宣告程序的,人民法院對商標侵權民事案件並非當然地中止訴訟。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06年《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京高法發[2006]68號)第三十六條中指出:「在商標侵權案件中,被告向國家商標行政主管機關請求撤銷原告主張權利的注冊商標的,一般不中止訴訟。但被告依據商標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請求撤銷該注冊商標,並有充分的證據或者理由否定該注冊商標的效力的,可以中止訴訟。」
⑶ 如何應對商標侵權案
1.在半年前帶同公證人員到我專櫃購買了兩本上海牌復寫紙
公證員陪同過來購物,唯一的作用就是證明了某時在你店子花某價格買到了某商品而已,至於要不要賠償的問題公證員是無能為力的
要證明在你店子買到某物,只需要收集該物品和購物發票小票即可,請公證員陪同有點小題大做,這筆費用不應認定為合理費用
2.我根本就不知曉這產品還有假冒的
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並能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依據是商標法56條第3款
因此想要免責,你僅僅需要指明提供者,也就是拿出進貨發票或者收據等單據表明上家是誰即可免責
3.現在說我們賣的是假冒商品,要追討三萬元的賠償
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在被侵權期間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包括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依據是商標法56條第1款
在本案中按你所述即使拿不出進貨單據而侵權,按照兩月銷一本來承擔責任也不過數十元的賠償,而所謂合理開支在合理范圍內也不會超過千元,索賠三萬元的要求實在是於法無據
因此建議你首先從進貨渠道著手,其次從銷售賬目入手,把這兩方面的證據收集完畢之後這個案子即使沒有律師介入也不會吃虧
希望對你有幫助吧,祝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