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處理醫患糾紛應急預案

處理醫患糾紛應急預案

發布時間:2021-05-16 03:24:05

『壹』 求關於醫院醫鬧事件的應急預案急

醫療糾紛應急處置預案

一、總則1.編制目的
:正確處理醫療糾紛,有效控制和打擊「醫鬧」,維護患者的合理訴求和保護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機構正常工作秩序,保障醫療安全,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由於醫療糾紛導致的群體性事件。

2.編制依據
:依據我國《侵權責任法》;國務院《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衛生部《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衛生部、公安部通告;

3.事件定義
:醫療糾紛是指患者及家屬就醫療機構對患者進行診治過程中的最終醫療結果不能接受,由此而產生的糾紛。「醫鬧」是指患者及其親屬,或社會其他無關人員為達到某種目的,有組織、有預謀的利用醫療糾紛和當事人的過激情緒,人為製造群體事件,激化醫患矛盾,擴大事態,用極端手段要挾醫院,以圖從中謀利的非法行為。本預案涉及醫療糾紛(包含醫鬧)是指患方拒不依照正常程序、不通過正常渠道解決矛盾,以各種非正常行為嚴重影響醫療機構正常醫療秩序,甚至非法組織、策劃、煽動、糾集社會閑散人員或患者親屬在醫療機構內尋釁滋事的各種非法行為。非法行醫與利用醫療犯罪等非醫療糾紛不在此列。

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於人為利用醫療糾紛,以獲取不正當利益為目的,以極端手段自發或被無關人員有預謀利用和煽動醫患雙方對抗情緒,導致糾紛矛盾升級,影響醫療機構正常工作秩序,造成惡劣影響和不良後果,甚至可能形成群體性事件的「醫鬧」行為。

5.工作原則
:有效預防,分級負責,妥善處理,化解矛盾,防止激化,快速平息,打擊主要鬧事人員。

二、組織機構及職責

1.組織機構
:成立醫院處置醫療糾紛應急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作為負責處置醫療糾紛應急指揮機構。

領導小組由院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科室:醫務科、門診部、護理部、保衛科、辦公室、住院部各科。主要職責有四個方面:

1.1發現糾紛和「醫鬧」苗頭,立即組織好調查、核實醫療糾紛發生的原因和性質,判斷是單純醫療糾紛還是有組織的「醫鬧」行為,並及時組織專門討論,形成相應結論上報醫院領導。

1.2預測事件的緊迫程度,可能形成的規模,表現的行為方式,蔓延發展及事態擴大的可能趨勢,同時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在第一時間內進行有效的協商調解和處置工作,避免醫療糾紛事態進一步擴大。

1.3負責向醫院主要領導報告,並向患者通報、解釋有關情況,負責組織有關專家對醫療糾紛進行分析、評估。對醫院內部處置無效、事件有可能升級的醫療糾紛(醫鬧)行為提出進一步處理意見並向市衛生局報告。

1.4負責聯系公安部門、屍檢機構、屍體保存機構的工作,建立健全醫療機構內部保衛組織,並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製定醫療機構內部治安應急預案。

2.協同派出所嚴厲打擊「醫鬧」:根據衛生部、公安部的通告,維護醫院正常的醫療工作秩序,切實保護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患
者的合法權益,保證醫療機構內部的治安秩序和社會穩定,對勸說無效,仍嚴重影響醫療機構正常醫療秩序的各種行為採取有效的強制措施,對組織「醫鬧」的首要人員要盡快抽調警力,運用專業手段偵察、取證、並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和有關法規對蓄意鬧事的各種行為進行認定並嚴肅依法處理。

3.協同患方所在的鎮政府、村委會:限制群體集結、上訪,對醫療糾紛當事人,作好疏導、勸說工作,協助醫院處理醫療糾紛。

三、預防預警機制

1.信息收集:患方對醫療服務提出質疑時,醫務人員要耐心進行解釋,防止矛盾激化,主動了解患方的意圖,掌握其動向,做到心中有數,逐級匯報。對有組織的「醫鬧」行為,領導小組各部門要掌握第一手資料和收集有關信息,並積極做好匯總、上報、分析和判斷事件發展趨勢。
2.預警行動:醫療糾紛和「醫鬧」事件發生後,醫療機構要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要求盡快履行職責,積極協商處理。協商處理不奏效,事態不能平息或事態一開始就矛盾激化升級有失控趨勢,出現下列十種行為之一的,應立即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公安部門。

2.1在醫療機構內尋釁滋事的;

2.2故意損壞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財物的;

2.3侮辱、威脅、恐嚇、毆打醫務人員;

2.4非法限制醫務人員人身自由的;

2.5沖擊或占據辦公、診療場所,影響正常醫療、工作秩序的;

2.6在醫療機構內擺設靈堂,舉行各種形式的祭祀活動的;

2.7圍堵醫療機構大門和診療場所,限制人員和車輛出入的;

2.8搶奪屍體或拒不按規定將屍體移放太平間或法定停屍場所,陳屍要挾;

2.9患者符合出院條件,無理占據病床拒不出院的;

2.10脅迫醫務人員索要國家管制的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的。

四、應急響應

1.啟動
:醫療糾紛發生後在未影響醫療機構正常秩序的前提下,由醫院的相關部門按規定和醫院內部程序以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兼顧醫患雙方正當權益和以人為本的方式積極自行處置,包括醫患雙方協商、市醫調委協調、醫療事故鑒定或進入司法程序。醫療糾紛經初步處置未得到有效控制,事態未平息且仍有升級的趨勢並出現以上10種非法行為之一的,領導小組要啟動本預案,同時請求相關部門按照法律、法規進行應急處置。

2.現場處置:
各相關科室人員到場,按職責分工迅速投入處置工作。

3.響應措施
:3.1接到醫療糾紛(醫鬧)事件報告後,領導小組成員盡快到達現場,組織調查,摸清情況,針對「醫鬧」的不同行為方式和發展態
勢,制定切實可行的處置方案,爭取工作主動權,使醫鬧造成的損失和不良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3.2立即將有關情況上報衛生局、當地派出所,維護醫院的秩序和人身安全。

3.3必要時通過相關政府部門聯系患方所在的鎮政府、村委會,通過他們好患方的疏導、勸止工作,共同維護社會穩定。

3.4社會反響大的醫鬧事件處理過程和結果,由醫院領導小組根據具體情況,在請示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後,決定以何種方式向社會公布。

五、應急終止

醫療糾紛已經按程序解決,醫鬧事件已經平息,醫患雙方無異議,醫療機構恢復了正常的工作秩序,由醫院領導小組宣布應急終止。

六、預案制定及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醫院醫療糾紛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並負責解釋。

『貳』 如何處理醫患糾紛

處理醫患糾紛,具體做法如下:

1、分析事件的性質

有的醫療糾紛,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有過失,這是要承擔責任的。有的醫療糾紛,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沒有過失,醫院不會承擔責任。醫療糾紛的發生後,應該盡快弄清診療過程中是否有過失,分析事件的性質,以便採取相應策略,應對醫療糾紛。

2、分析患方動機

醫療糾紛的發生,患者一方有多種不同的動機,患方動機有以下幾方面:

對不良後果無法接受,尋機索理。這實際上是患者或者親屬的挫折心理反應,患者及家屬都希望來醫院後,能在醫務人員的精心治療下盡快祛除疾病、恢復健康。一旦患者及家屬期盼的目的未實現,患者及家屬在心理上受到打擊,產生挫折感,向醫院索理。

對醫療服務不滿的發泄。患者對醫院或者醫務人員的服務不滿意,有意見,尋機造醫院發泄,以釋放心中的不滿。

對醫療行為是否有過失進行試探。患者對醫院的醫療服務究竟有無過失不清楚,受他人或者媒體的影響,向醫院提出索賠要求,「拋個石頭試水深」。

對醫療過失較為強烈索理索賠強烈。患者及其親屬對醫院及其醫務人員的醫療服務極不滿意,堅定認為醫療服務有過錯,要求醫院予以賠償。

3、穩定投訴者,緩沖矛盾

醫療糾紛後,醫院及其醫務人員要正確對待。首先要作的工作是穩定投訴者的情緒,緩沖矛盾,對醫療糾紛實行「冷處理」,做到「人躁我靜、人急我緩」,千萬不要激化矛盾。待患者或者親屬冷靜下來後,再行商議解決辦法,有利於醫療糾紛的解決。對那些無理取鬧的患者及其親屬,如果做工作無效、嚴重影響醫院正常工作秩序的,應該積極給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必要時請公安部門維護醫院的正常工作秩序。

4、作好說服工作,爭取理解

對初步分析醫院在醫療活動中沒有過失,醫療糾紛的發生是由於患者或者親屬缺乏醫學知識,對醫務人員的診療行為不理解造成的醫療糾紛,要盡量耐心解釋,爭取患者的理解。對一時難以分清一責任或通過初步調查分析醫療過程中有過錯的,告知患者或者親屬按照現行的醫療糾紛處理程序進行,決不能通過取鬧事來解決。

『叄』 醫患糾紛物業保安怎麼辦應急預案怎麼出

安撫、勸阻,避免發生更大的語言、肢體沖突造成更大的矛盾。
盡量平息雙內方的怒火,以息事容寧人為宗旨。作為保安別的糾紛還能大致分個對錯,
像醫患的話,你不可以代表任何一方說話和為任何一方說好話。醫術你不懂,病人的情況你不可能知道。所以……
當然你是醫院的保安,做好秩序維護的本職工作,當有糾紛時,除了平息事件讓其他病人有個良好的休息環境外,還得勸散圍觀者,以免影響擴大造成交通擁堵等。。
應急預案你針對你們那地方的實際情況定吧。比如,糾紛發生,情況上報給院方誰?誰有說話的權力?糾紛雙方要安置在哪裡?等。。。
心細一點,就行了。。。。

『肆』 如何防範和處理醫患糾紛

醫患糾紛是目前社會熱點問題之一,如果得不到妥善處理,極易影響社會關系的穩定,同時對醫療機構也會產生不良影響(1、影響醫療機構的形象;2、影響業務工作秩序;3、影響業務管理職能;4、增加醫院經濟負擔;5、導致防衛性醫療行為;6、擾亂醫患關系)。所以如何更好地規范醫療行為,防範醫患糾紛發生,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既保護患者的合法權益,又有利於醫療事業的健康發展。我們根據近年來司法實踐的經驗總結如下,肯定不夠全面,僅供參考。

(一)防範:總的來講醫方在平時要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1、強化安全意識、風險意識和防範意識;2、提高醫務人員技術水平,增強業務素質;3、健全技術規范和工作制度,並認真實施;4、建立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質控;5、嚴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

1、病人的知情權問題,要謹記病人有知情的權利,醫師(方)有告知的義務。醫師告知時的注意事項:a、有全面告知診治信息和治療風險;b、有通俗的語言告知;c、告知的內容必須真實;d、重要告知要用書面形式。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五條、第五十六條對醫方的告知義務作了具體規定,要從嚴把握。

2、病人的同意權問題。病人有一定的自主權;病人對手術、特殊檢查和治療、實驗性臨床醫療有同意權。

同意權的三種處理形式:a、病人同意,並取得家屬或關系人簽字;b、無法取得病人同意,家屬或關系人簽字;c、無法以上同意,由醫院負責人批准實施。

3、病人名譽權和肖像權問題。侵權責任法第六十二條作了規定。醫院及其醫務人員擅自公開病人「隱私」病情,可以構成侵害病人名譽權;醫院向病人或其家屬通報病情,不構成侵害病人名譽權;因宣傳需要使用內容肖像的,應當取得病人同意。

4、重視病歷的證據作用(醫療訴訟證據)。主要分類包括:a、病歷;b、檢查報告;c、有關記錄;d、影像資料;e、有關實物;f、同意書;g、重要告知記錄。

(二)處理:醫患糾紛發生後,醫方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及時報告衛生主管行政部門;現場證據的保管,包括病歷、實物的封存等,特別是屍體的保存和告知屍檢的義務。屍檢是判斷死因的重要科學手段。我們在審理幾起醫療糾紛案件時,就是因為屍檢環節出現問題,導致醫療鑒定無法進行,死因無法查清,只有依據證據規則進行責任分擔。

『伍』 醫療投訴糾紛處理應急方案有哪些

1、組織醫患雙方宣傳《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關於處理醫療事故爭議的三條途徑:①由醫患雙方協商解決;②由當事人向衛生局提出申請,衛生局委託醫學會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③由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同時積極引導醫患雙方走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或是走法律途徑解決糾紛,並組織醫患雙方當場封存病歷資料和葯品等實物,由醫患雙方共同簽字見證。人有死亡的,要把屍體解剖的重要性及時限(常溫下48小時內,凍存條件下7日內)明確告訴患方,以便為鑒定提供重要物證;
2、醫療糾紛由醫患雙方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或是經人民法院調解、判決解決的,醫療機構應當自協商解決之日或是調解、判決解決之日起7日內向院衛生局作出書面報告,並附具協議書或是調解書、判決書;
3、依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的規定,對發生醫療事故的科室和當班責任人作出行政處理;
4、院辦接到科室關於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後,要組織全院力量及時採取必要的醫療救治措施,防止損害後果擴大。

『陸』 菏澤市醫院如何處理醫患糾紛預案

武勝縣醫患糾紛應急處置預案(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有效解決醫患糾紛,維護醫療機構正常工作秩序,保障廣大群眾的合法權益,確保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國務院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衛生部公安部關於加強醫療機構治安管理維護正常診療秩序的通知》(醫衛生 〔2001〕216號)、《廣安市醫患糾紛預防及處置暫行辦法》、中共武勝縣委辦公室、武勝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武勝縣應急處突工作預案>的通知》(武委辦發〔2007〕19號)的規定,特製定本應急預案。

第二條 醫患糾紛是指患者或者其親屬與醫療機構及其醫護人員之間圍繞醫療服務而產生的爭議。

第二章 醫患糾紛的分級

條三條 醫患糾紛分為三級:重大醫患糾紛(Ⅰ級),較大醫患糾紛(Ⅱ級)、一般醫患糾紛(Ⅲ級)。

Ⅰ級;因醫患糾紛,患方停屍鬧事,沖擊醫療機構,毆打醫護人員,或聚眾鬧事(100人以上),嚴重影響醫療機構、黨政機關或其他企業單位正常工作秩序的。

Ⅱ級:醫患雙方分歧較大,患方不願意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進行處理,聚集50人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鬧事,干擾醫療機構正常工作的秩序的。

Ⅲ級:醫患雙方發生分歧,醫患雙方不自願達成協議需通過第三方協商同意,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的法定程序進行處理。

第三章 醫患糾紛的報告

第四條 發生Ⅲ級醫患糾紛後,鄉鎮衛生院、中心衛生院、縣級醫療機構的主管醫生、護士應立即報告本院院長,院長立即報告縣衛生局;村衛生站和鄉鎮個體醫療機構立即報告當地鄉鎮衛生院院長,鄉鎮衛生院院長立即報告衛生局(值班電話:6211248);民營醫院和縣城個體醫療機構立即報告縣衛生局。

第五條 發生Ⅱ級醫患糾紛,除執行Ⅲ級醫患糾紛報告程序外,由醫療機構同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和派出所,由衛生局報告武勝縣醫患糾紛處置應急領導小組下副組長,同時報告縣處突辦(設在縣維穩辦,值班電話;6211414),告知患者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

第六條 發生Ⅰ級醫患糾紛,除執行Ⅱ級醫患糾紛報告程序外,由武勝縣醫患糾紛處置應急領導小組報告縣委主要領導,並按有關規定報告市政府。

第四章 處置機構與職責

第七條 處置機構

武勝縣醫患糾紛處置應急領導小組由縣委副書記,縣長任組長,縣委分管政法、宣傳的常委,縣政府分管衛生工作的副縣長任副組長,縣政府辦、縣委宣傳部、縣委政法委、縣公安局、縣衛生局、縣監察局、縣維穩辦、縣委縣政府信訪辦、縣民政局、縣人口與計劃生育局、縣司法局等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縣政府分管衛生工作的副縣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衛生局局長任辦公室副主任,負責日常工作。

第八條 職責

(一)縣處置領導小組:發布醫患糾紛等級,組織、領導、指揮全縣Ⅱ級以上醫患糾紛事件的處置工作,組織、協調各級各部門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妥善解決糾紛,防止事態擴大,切實維護穩定,確保黨政機關和醫療機關和醫療機構正常工作秩序。

(二)縣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到達現場,對診斷、檢查、治療等醫療環節進行客觀、公平的評價,初步判定醫療機構的醫療活動是否有過失行為,並對患方講解相關醫學知識,消除患方對醫療機構醫療行為的誤解;督促醫患雙方共同封存醫療文書和相關的醫療用品、葯品;實施對醫療過程和醫療行為的調查;積極組織醫患雙方進行協商;對患方提出醫療事故鑒定的,及時委託市醫學會按程序鑒定;對患方同意屍體解剖的,立即協調法定屍檢部門完成屍體解剖;及時組織人員對事件的真實情況、處置情況及下步工作建議形成局面材料,以便及時進行新聞發布。

(三)縣公安部門:負責組織、指導、協調有關醫患糾紛事故涉嫌犯罪案件的偵查工作,維持事故警戒范圍內的治安秩序;維護醫療機構正常辦公秩序,及時疏散圍觀群眾;對沖擊醫療機構、毆打醫護人員的行為按級別、規模進行控制,全力予以制止;對拒絕勸阻、停屍鬧事、妨礙公務、破壞醫療機構財物和聚眾鬧事甚至打、砸、搶等依法果斷採取措施控制局勢平息事態。

(四)縣民政部門:發生Ⅱ級以上醫患糾紛,在患者死亡的情況下按照上級指令,立即趕赴現場將醫患糾紛中的屍體及時轉移至縣殯儀館存放,需要屍檢的提供屍檢場所,並按有關規定對屍體及時進行火化。

(五)縣司法部門:接到發生Ⅱ級及以上醫患糾紛報告後,立即到達現場,宣傳法律法規及政策,為患方提供法律幫助。

(六)縣人口和計生部門:積極主動協助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處理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中所發生的醫患糾紛。

(七)縣衛生執法監督機構:接到報告或上級指令後,應立即組織執法人員第一時間到達現場,認真開展調查取證,對病歷資料、葯品、器械封存控制,備齊文書,履行相關事項(醫患糾紛處理程序、屍檢有關規定、屍體火化有關規定等)的書面告知職責,及時向上級和相關單位匯報,對醫療機構違法行為從重從快查處。

(八)事發地鄉鎮政府;接到醫患糾紛報告或上級指令後,立即組織男力量到達現場,積極做好患方思想工作,穩定患方情緒,說服、勸誡、疏散圍觀群眾,積極做好協調工作,防止事態擴大。

(九)縣信訪部門:負責對信訪、上訪患者及其親屬做好政策解釋工作,告知並引導其按法定程序處理醫患糾紛,不得無理取鬧。

(十)縣監察部門:負責對醫患糾紛處理進行監督,對不服從上級指令和指派,推諉卸責,不認真履行職責導致事態擴大的單位和責任人按責任人按規定追究紀律責任。

(十一)縣政府新聞辦公室:負責制定新聞報道方案,統一對外宣傳口徑,組織協調糾紛的新聞報道。負責受理事故發生地現場記者采訪申請和采訪安排,加強對互聯網新聞信息的管理,避免出現不實的報道。

各相關職能部門按照《武勝縣醫患糾紛應急處置預案》的職責分工,制定相應應急方案備用。

第五章 醫患糾紛的處置

第九條 Ⅰ級醫患糾紛處置

成立現場醫療糾紛處置指揮組,由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任組長,縣委分管政法、宣傳的常委,縣政府分管衛生工作的副縣長任副組長,縣政府辦、縣委縣政府信訪辦、縣委維穩辦、縣衛生局、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監察局、宣傳部相關鄉(鎮)政府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下設現場秩序維護小組、強制帶離小組、現場取證小組、醫療技術指導小組、疏導勸解小組、法制宣傳小組、醫療救治小組、後勤保障小組、善後處理小組、信息處理小組、單位內部保衛小組,在事件發生後立即趕赴現場按照分工進行處置。

1、現場秩序維護小組。由縣公安局長任組長,接到指令後,帶領30—50名民警在5—15分鍾內趕至現場,控制和維護現場和周邊秩序。事發鄉鎮黨委、村(居)委會主要領導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協助配合公安維護秩序。

2、強制帶離小組。由縣委維穩辦主任任組長,公安局分管刑偵的副局長任副組長,在接到指令後,帶領20名以上民警在10分鍾內將沖擊醫療機構、毆打、起鬨、糾纏醫務人員的人員強制帶離現場。

3、現場取證小組。由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大隊長任組長,帶領4名以上民警,對策劃、煽動、沖擊、毆打的鬧事者進行調查取證。縣衛生執法監督大隊安排4名以上工作人員協助做好證據的收集保全工作。

4、醫療技術指導小組。由縣衛生局分管副局長任組長,組織5名以上縣級技術專家收集醫療處置的相關資料,初步判斷有無醫療缺陷,並參與醫療救護指導。

5、疏導勸解小組。由縣司法局局長任組長,縣委縣政府信訪辦主任任副組長,司法局、縣委縣政府信訪辦各2名工作人員,相關鄉鎮黨委主要領導和村(居)委員會主任、支部書記等人員為成員,負責做好患方的思想工作,為患方及其家屬提供法律援助,阻止患方出現過激行為。

6、法制宣傳小組。由縣委宣傳部部長任組長,公安、廣電、司法、衛生、宣傳部等分管政工的負責人為成員,現場宣傳有關法律法規和發布公告,並按有關規定進行宣傳報道。縣公安局網管中心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互聯網的管理,積極引導網上輿論。

7、醫療救治小組。由縣衛生局局長任組長,縣醫院、中醫院院長為成員,兩個醫院分別安排5名以上醫務人員,各落實一輛救護車,在現場指定地點待命,負責現場搶護工作。

8、後勤保障小組。由縣政府辦主任任組長,負責現場處置的一切後勤保障工作。

9、善後處理小組。由縣政府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縣衛生局、縣民政局、公安局、司法局、相關鄉鎮政府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將屍體及時轉移到殯儀館存放,需要屍解的按有關規定進行屍解,按規定程序將屍體進行火化,做好患方及其家屬的情緒疏導和安撫工作。

10、信息處理小組。由縣政府辦分管衛生的副主任任組長,公安分管國安的副局長任副組長,國安大隊大隊長為成員,負責收集現場處置各小組的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向現場處置指揮組組長報告。

11、單位內部保衛小組。由縣衛生局分管安全保衛工作的副局長任組長,所涉問題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所涉全體職工和保安人員負責維護本單位內部秩序,確保財產、人身安全。

第十條 Ⅱ級醫患糾紛的處置

成立現場外置指揮現場,由縣委副書記任組長,縣委分管政法、宣傳及政府分管衛生的副縣長任副組長,縣衛生局、公安局、司法局、宣傳部、民政局、事發地及相關鄉鎮黨委主要負責人為成員,下設現場維穩保護小組、現場取證小組、醫療技術指導小組、疏導調解小組、法制宣傳小組、善後處理小組、醫療救治小組、信息處理小組、單位內部秩序保衛小組,在事件發生後立即趕赴現場按照分工進行處置。

1、現場維穩保護小組。由縣公安局局長任組長,分管治安的副局長親自帶領民警10—30人,在5—15分鍾內趕至事發地維護現場秩序,及時劃定警戒區域,防止無關人員進入事發現場和人員救治場所,制止各種違法破壞活動;制止患者家屬起鬨、糾纏醫務人員或醫療機構負責人,對妨礙公務、無理取鬧、慫恿患者家屬和圍觀群眾鬧事者強制帶離現場。協助民政部門和醫院將屍體移至指定地點。相關鄉鎮政府、村(居)委會配合。

2、現場取證小組。由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技術中隊隊長任組長,帶領民警2人,負責對策劃、煽動、鬧事者進行調查取證。衛生監督執法大隊2人,負責協助公安部門做好證據的收集、保全工作。

3、醫療技術指導小組。由縣衛生分管副局長任組長,組織3名以上技術專家,收集醫療處置相關信息資料,初步判斷無醫療缺陷。

4、疏導調解小組。由縣司法局局長任組長,縣委縣政府信訪辦主任任副組長,各組織2名以上工作人員,會同相關鄉鎮政府分管政法領導和村(居)委員會主任、村支部書記等人員負責做好患方的思想工作,為患方及其家屬提供法律幫助,防止患方發生過激行為。

5、法制宣傳小組。由縣委宣傳部部長任組長,縣廣電、司法、衛生、宣傳分管領導為成員,現場宣傳有關法律法規,並按有關規定進行宣傳報道。縣公安局網管中心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互聯網管理,積極引導網上輿論。

6、善後處理小組。由縣衛生局局長任組長,縣民政局、公安局、司法局、相關鄉鎮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將屍體及時轉移到殯儀館存放,壓根屍解的按有關規定進行屍解,並按規定程序將屍體進行火化,並做好患方及其家屬的情緒疏導和安撫工作。

7、醫療救治小組。由縣衛生局分管副局長任組長,縣醫院安排5名以上醫務人員,落實一輛救護車,在指定地點待命,負責事故發生地的搶救工作。

8、信息處理小組。由縣政府辦公室分管文衛的領導任組長,公安局國安大隊大隊長為成員,負責收集現場處置小組的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向現場處置指揮組組長報告。

9、單位內部秩序保衛小組。由所涉及問題單位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分管安全保衛工作的領導為副組長,單位保衛科(股)和保安、單位職工20人負責維護本單位內部秩序和單位人身財產安全。

第十二條 Ⅲ級醫療糾紛的處置

成立醫療糾紛現場工作組,由縣政府分管衛生工作的副縣長任組長,衛生局局長任副組長,衛生局醫政中醫股、衛生監督執法大隊負責人為成員,組織相關人員及時趕赴現場,按以下職責做好糾紛處置工作,並及時報送信息。

1、現場調查組。由縣衛生局監督執法大隊隊長任組長,帶領2名衛生監督執法大隊人員開展調查取證,對病歷資料、相關葯品、器械封存控制,發出醫患糾紛處理程序,屍檢程序、屍體火化規定等書面告知書,查處醫療違法違規行為。

2、醫療技術指導組。由縣衛生分管局長任組長,在縣屬醫療保健單位抽調3名以上技術專家,初步判斷有無醫療缺陷,向患方詳細講解有關醫學知識。

3、疏導調解小組。由縣衛生局局長牽頭,衛生局醫政中醫股2名工作人員參加,組織召開醫患雙方代表會議,宣傳處理醫患糾紛的原則和辦法,為患者提供政策咨詢,協助屍檢、醫學鑒定以及調解等工作,及時報送處置信息。
4、現場秩序維護組。由所涉糾紛問題單位分管安保工作的負責人任組長,單位保衛科(股)負責人為成員,組織保衛幹部和保安維護本單位秩序和財產人身安全。

閱讀全文

與處理醫患糾紛應急預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甜醅 瀏覽:441
lol皮膚龍年限定皮膚 瀏覽:370
伊成果之子 瀏覽:791
知識產權出版社副總經理李程 瀏覽:952
馬鞍山精密鑄造 瀏覽:942
愛玩mc怎樣開創造 瀏覽:809
工程質量保證書怎麼寫 瀏覽:259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 瀏覽:164
馬鞍山鄧國支 瀏覽:997
馬鞍山薛宏 瀏覽:3
馬鞍山老倪輔導學校 瀏覽:84
國家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考試 瀏覽:740
wapi證書安裝 瀏覽:921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商局 瀏覽:397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表 瀏覽:982
商丘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49
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 瀏覽:33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方案 瀏覽:10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