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處理勞務糾紛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調整與規范勞動關系(也是處理勞動糾紛)的法律法規(不包括地方法規)如版下: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工傷保險條例》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
《國務院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
勞動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
《工資支付暫行條例》
B. 請問一下律師,什麼叫勞務糾紛
勞務糾紛又叫勞動爭議,是指提供勞務期間發生的糾紛。出現勞務糾紛首先要形成勞務關系,在勞務關系存在的期間發生的糾紛就叫勞務糾紛。
勞務關系的分類:
1、用人單位將某項工程發包給某個人員或某幾個人員,或者將某項臨時性或一次性工作交給某個人或某幾個人,雙方訂立勞務合同,形成勞務關系。這類從事勞務的人員,一般是自由職業者,身兼數職,自己通過中介機構存放檔案,繳納保險。
2、用人單位向勞務輸出公司提出所需人員的條件,由勞務輸出公司向用人單位派遣勞務人員,雙方訂立勞務派遣合同,形成較為復雜的勞務關系。
具體說,用人單位與勞務輸出公司是一種勞務關系,勞動者與勞務輸出公司是一種勞動關系,而與其所服務的用人單位也是一種勞務關系。這種勞務關系的情形,有人稱之為 「租賃勞動力」。
3、用人單位中的待崗、下崗、內退、停薪留職人員,在外從事一些臨時性有酬工作而與另外的用人單位建立的勞務關系。由於這些人員與原單位勞動關系依然存在,所以與新的用人單位只能簽訂勞務合同,建立勞務關系。
4、已經辦手續的離退休人員,又被用人單位聘用後,雙方簽訂聘用合同。這種聘用關系現已明確確定為勞務關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之規定)。
5、一般來講,常年性崗位上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必須與之建立勞動關系,簽訂勞動合同。一次性或臨時性的非常年性工作,或可發包的勞務事項,用人單位可使用勞務人員,並與之簽訂勞務合同。
(2)法務崗的勞務糾紛擴展閱讀:
勞務糾紛的相關法律依據:
勞動力派遣合同涉及兩個法律關系,即勞動力派遣合同關系與勞動合同關系。
對內而言,派遣單位與勞動者(本單位職工)有勞動合同關系。對外而言,派遣單位與接受單位有勞動力派遣合同關系。勞動力派遣合同的履行把三方形成的勞動關系和民事法律關系結合在一起。
由於這兩種法律關系產生的糾紛性質不同,處理爭議的程序、適用的法律以及時效也各不相同。在審判實踐中應注意區分對待。
勞動者依據勞動關系起訴派遣單位、接受單位的案件為勞動爭議案件,派遣單位與接受單位依據勞動力派遣合同起訴的案件為普通民商案件。
對於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和接受單位之間的勞動爭議,應通過勞動仲裁前置程序,適用勞動法規定的60天仲裁時效,按照《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規定的程序處理。
進入訴訟階段,由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訴訟程序進行審理,並且審查仲裁程序和實體處理是否合法,依法做出裁決。
對於派遣單位與接受單位因勞動力派遣合同糾紛提起的民事訴訟,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然後按照民事訴訟程序進行審理,在實體上適用相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依法做出裁決。
C. 法律哪條現定勞務工與用人單位生糾紛可以起訴到法院
勞動法有一條規定,勞務者和用人單位簽訂合約,履行期滿後,拖欠工資,勞務者在務工時致傷致殘的,據不給治理,不給賠償的,而且和用人單位發生糾紛的按照勞動法規都可以起訴到法院。
D. 關於勞務糾紛方面的法律問題
沒有炒你們之前不用理會,等他提出炒的時候,那就以他沒有權利隨便解除勞動合同為由請求勞動仲裁,只有出現2種情況他才可以炒你們:1.你們違反了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定情形 2.勞動合同約定的期限屆滿 類似合同的東西實際上是所謂的試用期合同(半年6個月),試用期合同在法律上視為正式的勞動合同,後來你們雖然沒有書面續約,但事實勞動關系和書面續約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對於事實勞動關系的舉證,你們有好幾個人怕什麼? 再說你們沒有違反可以解除的情形,那麼他只能憑借期限屆滿為由炒,如果他以只簽了半年合同所以期限屆滿為由的話那是無效的,因為事實勞動關系具有同等效力.如果他偽造一份續約合同(此偽造合同能說明期限屆滿)的話,那你們就在仲裁或訴訟時請求仲裁庭或者法院進行鑒定,那他必露陷), 另外就算他們炒了你們,你們也可請求經濟補償(平均一個月工資的兩倍),比如你2000一個月,他就要補償4000.所以他必敗無疑啊 哈哈
E. 法律問題,勞動糾紛
如果是事先有互相約定好的事項,那就不能算是有違法,況且個人也是有簽字確認的,所以個人如果不願意遇有這種情況,那也只能是自己事先就不應該要答應,或並不要進入這家公司的,這只能算是個人做的一個錯誤決定了。以後做事情還是令自己要多加慎重選擇和決定了。
F. 崗位外包糾紛適用於哪種法律(即崗位外包是否受勞動合同法限制)
是屬於勞務派遣,勞動法的一部分,即員工與派遣方建立勞動合同關系,員工與用工方建立事實勞動關系,用工方承擔連帶責任,受勞動合同法保護!
歡迎採納
G. 法律上對勞務關系和勞動關系的區別,勞務關系產生糾紛
網路上來都有啊~
勞動關系主體自與勞務關系主體的區別
勞動關系中的一方應是符合法定條件的用人單位,另一方只能是自然人,而且必須是符合勞動年齡條件,且具有與履行勞動合同義務相適應的能力的自然人;勞務關系的主體類型較多,如可以是兩個用人單位,也可以是兩個自然人。法律法規對勞務關系主體的要求,不如對勞動關系主體要求的那麼嚴格。
H. 企業勞務糾紛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企業勞務糾紛相復關的法律法制規主要有:
1.《勞動法》
2.《勞動合同法》
3.《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4.《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5.《工傷保險條例》
6《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7。《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8,《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
另外,關於職工最低工資標准,休假,福利,企業規章制度,等各地相關法規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