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院一般會以什麼樣的形式通知被告人
傳票是法院特定程序及訴訟開始時發出的書面通知。傳票的送達方式有以下幾種方式:
1、直接送達,又稱交付送達,是指人民法院派專人將訴訟文書直接交付給受送達人簽收的送達方式。直接送達是送達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即是說凡是能夠直接送達的,就應當直接送達,以防止拖延訴訟,保證訴訟程序的順利進行。
2、留置送達,是指受送達人無理拒收訴訟文書時,送達人依法將訴訟文書放置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產生送達的法律效力的送達方式。
3、委託送達,是指負責審理該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時,依法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委託送達與直接送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郵寄送達,是指人民法院將所送達的文書通過郵局並用掛號信寄給受送達人的方式。實踐表明,法院採用郵寄送達通常是受送達人住地離法院路途較遠,直接送達有困難時所採用的一種送達方式。
5、轉交送達,是指人民法院將訴訟文書送交受送達人所在單位代收,然後轉交給受送達人的送達方式。轉交送達有三種情況:1.受送人是軍人,通過其所在部隊團以上單位的政治機關轉交;2.受送達人被監禁的,通過其所在監所和勞動改造單位轉交;3.受送達人正在被勞動教養的,通過其勞動教養單位轉交。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並以其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時間為送達日期。
6、公告送達。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上刊登公告,採用公告送達必須是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無法送達時,才能使用。公告送達產生的法律效力與其他送達方式送達效力是相同的。
Ⅱ 因民事案件被告人如果被邊控,法院會有通知嗎
因民事案件,被執行人如果被邊控,法院會向被執行人送達決定書,會通知被執行人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第五條規定:人民法院向被執行人發出的執行通知中,應當載明有關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風險提示等內容。
申請執行人認為被執行人具有本規定第一條規定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並作出決定。人民法院認為被執行人具有本規定第一條規定情形之一的,也可以依職權決定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人民法院決定將被執行人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應當製作決定書,決定書應當寫明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理由,有納入期限的,應當寫明納入期限。決定書由院長簽發,自作出之日起生效。決定書應當按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法律文書送達方式送達當事人。
Ⅲ 法院通知被告人的方式有哪些
送達,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方式,將訴訟文書或法律文書送交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的一種訴訟行為。
1、直接送達
直接送達又稱交付送達,是指人民法院派專人將訴訟文書直接交付給受送達人簽收的送達方式。
2、留置送達
是指受送達人無理拒收訴訟文書時,送達人依法將訴訟文書放置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產生送達的法律效力的送達方式。
3、委託送達
是指負責審理該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時,依法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
4、郵寄送達
是指人民法院將所送達的文書通過郵局並用掛號信寄給受送達人的方式。
5、轉交送達
是指人民法院將訴訟文書送交受送達人所在單位代收,然後轉交給受送達人的送達方式。比如受送人是軍人或被監禁的等情形。
6、電子送達
是指法院利用傳真、電子郵件、移動通信等現代化電子手段進行的送達。前提必須經受送達人同意
7、公告送達
是指法院在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以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情況下,發出公告,公告發出後經過一定的時間即視為送達的方式。
Ⅳ 民事訴訟如何通知被告
按《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Ⅳ 什麼情況下法院通知被告人可不到案
沒有這種情況,被人起訴後,法院直接送達紙質的訴訟狀,需要答辯,自己不能去,可以委託訴訟代理人。感覺你是不是遇到詐騙的啦,什麼中獎不兌,法院起訴你,那都是騙人的,都是簡訊聯系、電話通知。騙子哪來的法院手續啊。是的話,不理他就可以。
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第五十九條 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
Ⅵ 法院通知不到被告人怎麼處理
法院起訴找不到被告人的,可以公告送達,然後缺席判決。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民事訴訟中的缺席判決,即法院在一方當事人缺席時所為的判決。通常情況下,當事人為了避免遭受不利於自己的訴訟後果,都會於言詞辯論之日到庭並進行辯論。但由於民事訴訟具有私法的性質,當事人對自己的權利具有處分權,而且,實踐中經常存在一些阻礙當事人到庭的因素,所以當事人不能到庭的情形實屬難免。
Ⅶ 如果有人被起訴上法院,那法院是如何通知被告人是打電話嗎
不會的。如果被法院起訴了,法院是不會用打電話或發簡訊方式通知被起訴人。打電話或發簡訊通知被起訴人的方式是非法的,法院不會用非法的送達方式送達傳票。
法定的傳票送達方式有公告送達,直接送達,郵寄送達,委託送達,留置送達等,在送達的同時受送達人要簽收,必須有送達回證。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7)成都民事糾紛通知被告人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或者口頭告知。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當事人未提出管轄異議,並應訴答辯的,視為受訴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但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規定的除外。
合議庭組成人員確定後,應當在三日內告知當事人。審判人員必須認真審核訴訟材料,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
人民法院派出人員進行調查時,應當向被調查人出示證件。
調查筆錄經被調查人校閱後,由被調查人、調查人簽名或者蓋章。
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以委託外地人民法院調查。
委託調查,必須提出明確的項目和要求。受委託人民法院可以主動補充調查。
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書後,應當在三十日內完成調查。因故不能完成的,應當在上述期限內函告委託人民法院。
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人民法院對受理的案件,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一)當事人沒有爭議,符合督促程序規定條件的,可以轉入督促程序;
(二)開庭前可以調解的,採取調解方式及時解決糾紛;
(三)根據案件情況,確定適用簡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
(四)需要開庭審理的,通過要求當事人交換證據等方式,明確爭議焦點。
Ⅷ 民事訴訟案件是通知被告後再排期嗎
應當從立案之日起5日內把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當事人到人民法院起訴,應當審查是否符合條件,符合條件的,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根據第《民事訴訟法》一百二十五條規定, 人民法院受理原告其實立案之後,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在收到答辯狀之後,應當在收到答辯之日日起五日內將答辯 狀副本發送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