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寺院住持貪污賄賂宗教人員該向哪個部門舉報
可以向宗教部門舉報。如果宗教人員屬於國家行政或事業人員,也可以向紀檢委舉報。
賄賂:是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金錢或其它利益,以排斥競爭對手,獲得財更大利益的行為。
2. 普陀山方丈戒忍法師為什麼被免職犯了什麼錯呢
戒忍法師沒有被抓,是辭職了。
戒忍法師曾任全國人民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舟山市佛教協會會長、普陀山全山方丈、普濟寺住持方丈。
2009年12月31日,浙江省佛教協會召開常務理事會議,戒忍法師辭去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職務。
3.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被人舉報是真的嗎
原先我也信以復為真,原來名氣大大的少制林方丈居然是這么個人,可是後來又爆出來一個圖片,說是他在派出所做得筆錄,我看了以後就不相信傳聞了。
你可以去網路一下那份筆錄圖片,被詢問人一覽寫的「釋永信」,做過法律的朋友可能就反應過來了:派出所的筆錄是很嚴肅的證據,人名怎麼能填佛教法名呢?應該是身份證上的真實姓名啊。只有在犯罪嫌疑人拒絕交代真實姓名的情況下採用這一類別稱的,而少林方丈本身是名人,派出所系統里一調就能調出他的名字了,所以網上傳的那份」關鍵證據「——筆錄明顯是假造的,而且造假造假得很沒有水平。
4.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被實名舉報後,怎麼現在沒有下文有關部門是怎麼處理的,總要有個說法吧是不是背後有
寺廟方丈,屬於世俗社會之外的,他首先不是黨的幹部,紀委沒權力查,只要沒有犯罪,檢察院也不會查。
實名舉報方丈,有關部門查了後不一定要給公布結果,必須要有犯罪事實才能夠查,才能處理。
5. 寺廟原來老住持人重建大殿,被現在住持阻擋怎麼辦
按照世人觀念來說,現任是實際掌控權力的,所以,原來的主持想要重建大殿的想法是沒辦法實現的。
作為倡議者,也應該傾聽不意見,清楚掌握反對的原因是什麼,然後大家座下來好好溝通協商,相信,只要是有利於寺院發展的事情大家總是可以找到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辦法的。
6. 明明是少林寺的主持方丈為啥會被質疑成一個商人
他是少林寺的方丈,卻被質疑是一個商人
一提起少林寺,你首先想起的是什麼呢?是一片香火縈繞的佛門聖地?還是武俠小說中能人輩出的武林名派?
少林寺建寺久遠,自北魏就已被供奉香火,不僅佛法昌盛,而且素以武學正宗揚名天下,並且在歷史上多個時期都與當朝的統治者有著密切的聯系,比如唐太祖李世民就是個例子。唐朝初建時,有少林寺十三武僧幫助李世民奪取天下,唐朝建立後李世民不忘當初功勞,為少林寺劃土建寺,之後少林寺綿延千年,威名素來不減。
緋聞真真假假,他人不得分辨。對於釋永信,在一些佛門弟子看來有所欠妥的舉動,他人也難以評定。但是刻意肯定的是,毀譽參半的釋永信無疑對少林寺帶來了重大影響,日後還要對他有更多的議論和裁定。
7. 住持對僧人破壞了戒律怎樣處罰
一般犯戒是指違反了很輕戒律為犯戒
如果是很重的戒律則是稱為破戒
現在佛教各宗派,律宗以戒律為重,以戒為師
在僧團中戒律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的
僧眾破戒的受罰方式
僧眾的部分依「南傳巴利律」分為:1、四驅擯:有四條重戒破任何一條,則逐出僧團。2、十三僧殘:有十三條戒律,只要破其中一條,則由二十位僧眾依犯罪輕重決定到底破戒者應該離開僧眾獨住幾天?(隱含罰其清凈自修,暫時不參與僧眾生活之意。)3、三十舍懺:有三十條戒行與衣服、缽或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相關的規定,若存放過多或存放期限超過,則必須將物品捐出,並報告所犯的戒罪而向一位或二至三位或四位以上的比丘懺悔。4、九十二懺悔:巴利律共有92條,受罰方式與三十舍懺類似,只少了捨去物品的過程,懺悔方式則同。5、四悔過:巴利律沒有記載受罰方式,參考漢譯五部律典(五分律、僧只律、四分律、十誦律、根有律),原則上,某位比丘犯了四種悔過罪之一時,應向「一位」比丘懺悔。6、十五眾學:「時時提醒自己應當學習」的戒條共十五條,巴利律並沒有說明受罰的方式,但有強調「應當學」,依律典不便多作無謂的說明,若依漢譯律典的相關論文「薩婆多毗尼毗婆沙」的解釋,犯了「眾學戒」,應該在心中懺悔,這是依論典說,若以律典說,則以「時時提醒自己應當學習」為准。若以僧戒1~6項之破戒處罰的方式,最重則「驅出僧團」,次則「離眾僧別住數日」,再次則「舍物」後「向一位以上的僧人」懺悔,最次則是「提醒自己應當學習的生活儀規」。其實如果從僧眾破戒受罰的方式來看,最嚴重也不過是逐出僧團,不然就是獨自清凈修行數日,不然就是找比丘懺悔,嚴格來講,好像也並不是世俗想像中的一些嚴厲的處罰方式,如杖打三十或罰跪數小時、數日或打掃雜務或關禁閉…等等。至於在家眾的部分:破戒並沒有任何的處罰規范。談論這一點之前,必須先了解在家戒的受戒精神與在家戒的來源。1、「在家戒」隱含有「自省自律」的精神:可以了解「通達種聖戒」來自於「自省自律」的內在體悟,聖戒並非由於「師授」,也不由外得,也因此才有可能自行通達「聖戒」。2、「在家戒」根源自於「十善業」:依雜阿含一○四五經所載「……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相習近法。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何等為相習近法。謂殺生者.殺生者習近。盜.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恚.邪見。各各隨類更相習近。譬如不凈物.不凈物自相和合。如是。殺生.殺生。乃至邪見.邪見自相習近。如是。比丘。不殺生.不殺生相習近。乃至正見.正見更相習近。譬如凈物.凈物自相和合。乳生酪。酪生酥。酥生醍醐。醍醐自相和合。如是。不殺.不殺更相習近。乃至正見.正見更相習近。是名比丘相習近法。……」這經內容所載的「盜.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恚.邪見(痴)」即一般所謂的「十惡業」,而「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邪見(不痴)」則是所謂的「十善業」。可以說,「十善業」是戒律最早的原型,但由於「不貪、不瞋、不痴」的心靈成就狀態,對於一般入門的弟子來說,程度相較之下,太過於困難,所以,對於一般弟子在戒行上的成就,捨出了「不貪、不瞋、不痴」這三項,而成為了「戒律自通之法」所說的「聖戒」。另外,雜阿含經一○四四經,論說「聖戒」,卻沒有提到後期為弟子(不論在家眾、或出家眾)所設立的「不飲酒戒」。所以,不難理解一○四四經所說的「種聖戒」是佛陀為早期的弟子所施設的「戒行」。至於,雜阿含一○四四經與雜阿含一○四五經作比較,則不難了解戒律的原型則是「十善業」。通過戒律的自省訓練,先成就「聖戒」,再依「禪定」與「慧學」的訓練則成就「不貪、不瞋、不痴」這三項善業,這是依「三學」(戒、定、慧)的訓練,最終圓滿「十善業」的過程。雖然說,戒律的違破,不論是依在家眾或出家眾,看起來好像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處罰,可是,如果了解戒律的原型來自於「十善業」,那麼,則不難了解「業行」自有「業報」的道理,意謂著:破戒不論在家或出家雖然沒有嚴厲的戒罰,但依「業行相應」的原理,卻免不了必須「依業受報」,了解此點凡事自然會多加三思而後行。由於,戒律的原型是「十善業」,所以,如果有心成就「聖戒」,依三學「戒定慧」的訓練過程,圓滿「十善業」。那麼,也就不難了解,不論在家或出家,對於戒律的修學不管再怎麼違破,就是要修學到完善為止,於戒行的訓練無須輕言放棄。註:1、戒律自通之道,請參考雜阿含1044經。2、有些北傳的在家佛弟子討論在家五戒的持守、得戒與否,是參考「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而說,但這篇經文中,其實隱藏著很多問題。本自湛然問:希拉大德北傳佛教在出家受十戒所問十三遮難一邊罪難二污尼凈行難三賊心受戒難四破內外道難五黃門難六殺父難殺母難八殺阿羅漢九破僧難十惡心出佛身血難十一非人難十二畜生難十三二根難因為末學已經有問過戒律道場的出家眾有關出家相關事宜故才會將我疑慮來請教南傳的大德們末學學淺若有困擾大眾望請原諒再者北傳規定未受具戒者不可閱律藏所以我不知道律藏戒條如何?希拉回答:北傳規定?那麼你知道佛陀有這樣規定嗎?不讀律藏,你怎麼會知道別人說戒律資料對不對呢?今天可以將所有你想知道戒律問題都答覆讓你知道,但問題是你求法卻少了一份探索之心、求真之心,更少了一份思辨的力量。這樣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法友一邊說在家不能讀出家戒律,又一邊跟人討論出家戒律,你不是在自相矛盾嗎?法友若是真的有心出家修習佛法,就把比丘戒律搞清楚,因為那將是你未來要遵循的行為准則。確定自己有把握或信心做到再來考慮出家的問題,做不到這一點,談出家是不會有什麼實際成果的,因為你連要加入的僧團是否如法如律都無法判斷。「希拉大德,北傳佛教在出家受十戒所問十三遮難一邊罪難?」搞了老半天,法友會問這種問題,還是老問題:法友你受到「像法」的毒害,餘毒未清啊!所謂的「邊罪」在律典中是指:『曾經出過家受過具足戒,然後破了「殺盜淫妄」(四波羅夷(斷頭)罪),而被驅出僧團,這樣子的人日後都不得再度出家。事實上,出家後還會破這四種戒行,那比持守五戒的在家眾戒行還差與一般不持戒的俗人一樣,那被驅出僧團是理所當然的事。僧團男眾一般出家後,如果沒有破「殺盜淫妄「這四種重大戒行(這是出家眾戒行的最低底限),一般想還俗的人,還俗後,還可以再度出家,來來回回,最多可以次。但如果是被驅出僧團,所謂犯邊罪的人,就不能再度出家了。僧團女眾則只有一次出家的機會,自己想還俗或犯邊罪被逐出,日後都不得出家。那本「像法的偽經「佛說優婆五戒相經」就說是依僧戒偽造的在家戒經,然後,一盲引眾盲,又有後人為其作注釋,亂寫亂編,猜測你應該是讀到這本偽經的注釋:「佛說優婆五戒相經箋要」,里頭寫到所謂在家眾的「邊罪」:「殺戒以五緣成不可悔。一是人。(謂所殺者人。非畜生等。)二人想。(謂意在殺人。)三殺心四興方便。五前人命斷。今之自作。教人。遣使。皆是以殺心而興方便。故奪彼命時。犯不可悔罪也。不可悔者。初受優婆塞戒之時。說三歸竟。即得無作戒體。今犯殺人之罪。則失無作戒體。不復成優婆塞。故不可作法懺悔也。既不可悔。則永棄佛海邊外。名為邊罪。不可更受五戒。亦不得受一日一夜八關齋戒亦不得受沙彌戒及比丘戒。亦不得受菩薩大戒。惟得依大乘法修取相懺。見好相已。方許受菩薩戒。亦許重受具戒。十戒。八戒及五戒等。爾時破戒之罪。雖由取相懺滅。不墮三塗。然其世間性罪仍在。故至因緣會遇之時。仍須酬償夙債。除入涅盤或生西方。乃能脫之。不受報耳。可不戒乎。」就是這本注釋亂寫亂編,讓問題與誤解變得更加嚴重。真是亂八糟的。「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這本書考其內容是彷造僧戒所寫的「像法偽經」,後人不辨其偽,然後,又有後人再幫這本偽經作注,有部份內容自己亂想亂引申又亂寫,後人讀經怕看不懂又找這本注釋來讀,錯誤的資訊就積累得更多了。真糟,希望其他法友也能從這些事情得些警剔,「像法」是很可怕的,「正法」就是因「像法」出現而消滅,「像法」有多可怕,就是這麼可怕。「像法偽經」就是有這類的寫作風格,里頭有「正法的真」,但在一些關鍵之處又混雜了「像法的偽」,標準的「以假亂真」。問題是,這些人怎麼敢作這種事呢?一般人怎麼敢做這種事呢?所以佛陀說:「乃至「惡眾生」出世。樂行諸惡.欲行諸惡.成就諸惡。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熾然。如來正法於此則沒。」(雜阿含九○六經)。法友,你如果從來就沒有出家過,就沒有「邊罪「的問題。在討論主題開題里,提到擔心邊界的問題,已釋疑如上。復次,如果又擔心授戒的和尚,不能明辨「邊罪」之原義而問遮難後,誤拒戒子於僧門之外。這對想要出家的人似乎是一大打擊,可是,從出家應該先行准備好的兩大出家重要因緣的角度來說,卻不見得是壞事。因為如果授戒的和尚,無法明辨「邊罪」之出家原義,那也表示他日後無法、或缺乏正確教戒的能力,那麼不跟此位授戒和尚出家反倒是好事一件。這種事是真的發生過,僧門之中有人誤判,但也有人真正了解「邊罪「原義,這兩者之間就不難看出辨戒能力的良窳高下之分。十三重難所說的邊罪,有包括在家白衣受五戒後犯四重之罪嗎?(尤其是年輕男女朋友的越軌行為。)答:邊罪專指以比丘(尼)身份犯下的四重禁,白衣並不包括在內。所以曾聞有白衣因過往有與白衣未婚同居或墮胎的行為,在其發露之後,因主法者判其為「邪淫」與「殺生」罪,而將之拒於戒場之外,其實這樣已與律制「邊罪」之原意大相逕庭,在家前四戒並不被稱作「邊罪」,只有以比丘(尼)身份犯下的四重禁才名為「邊罪」。因僧尼既已受戒,復犯此四重罪則猶如佛法邊外之人,不堪再重入凈戒之海,故稱「邊罪」。五、若人命終時當如何開導是正確?(死者耳邊)答:若彼已歸依三寶,請其憶念三寶光明力、皈依三寶之功德力,以及在生時布施、持戒之功德力,請其知曉:此諸功德所感應之去處有無限光明與喜樂所以請其去除任何負面的思考與情緒,專心憶念此諸功德;摒棄黑暗,趨向光明。
8.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被舉報一事現在有何情況
已落實私生子一事子烏虛有,屬誹謗。所說私自任方丈的事不實,佛教協會有請示和批復。所告經濟問題,正在查帳,現在還沒有結束。
9. 少林寺方丈被舉報怎麼沒有下文
因為利益牽扯。
方丈不是獨自一個人在戰斗。有佛教協會,地方zf,景區管委會,拆遷失專地農民。形成了一榮屬俱榮,一損俱損的格局。大家都不想惹禍上身,惹火燒身。大家都不高興得到利益最多的那個。但是又不敢把方丈怎麼樣,害怕他毛了一扯一大堆把自己也拖下水去中流難擊水。大家對他是又愛又恨。又想殺他解恨,又想留他掙錢來分。理就這么個理,邏就這么個輯。最後一定是天涼好個秋,再到白茫茫一片大地乾乾凈凈,擊鼓傳花,你好我好排排坐吃果果。不信走著橋。看著路。盯著人。看是與不是。
10. 國家宗教局回應釋永信被舉報風波 舉報者到底是誰
國家宗教局回應釋永信被舉報風波 舉報者到底是「釋正義」.
國家宗教局高度關注舉報一事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陷入舉報風波5天後,中國佛教協會和國家宗教局終於發聲。
昨日,中國佛教協會官方網站掛出一則通告稱,近日,網上一位自稱「釋正義」的人「實名」舉報我會副會長、少林寺住持釋永信法師,引起廣泛關注。此事關乎少林寺乃至中國佛教的形象和聲譽,廣大佛教弟子十分關切。我會已向有關部門和地方反映,希望盡早查明真相,澄清事實,以正視聽。
昨日,國家宗教局也對此事做出回應。國家宗教局新聞發言人向媒體表示,對近日網上涉及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法師的有關報道,國家宗教局高度關注,已要求河南省宗教事務部門協調有關部門和地方了解核實情況。這位發言人稱,宗教事務部門將依法加強對宗教教職人員隊伍的管理,同時也將依法維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
登封市公安局宣傳科的工作人員昨日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釋永信被舉報一事仍未立案。
「釋正義」昨日再次強調稱,所提供的一切證據皆真實可查,如有虛假,願為此承擔法律責任。
焦點:「釋正義」到底是誰?
昨日,少林寺29名弟子通過網路發出聲明稱,現查明自稱「釋正義」的是釋延魯、俗名林清華。聲明還稱,釋延魯被遷單還俗後,對方丈處理他的事情懷恨在心,於是在網路上編造不實信息惡意誹謗方丈釋永信。
前述聲明還表示,釋延魯曾打著少林寺武僧團的旗號收受學生,後來少林寺發現釋延魯不但辦武校而且在家已有妻兒,方丈察明後將其按寺院規矩遷單還俗。
對此,少林寺寺務委員會釋延芷法師向新京報記者回應稱,這一聲音不代表官方,現在還不清楚釋正義是否是釋延魯。
對於為何弟子們認定釋延魯就是釋正義,釋延芷表示,釋延魯在此事發生初期多次轉發對方丈釋永信不利的言論,導致少數少林弟子不滿,認為他的行為是欺師滅祖之舉,遂將矛頭指向釋延魯。
釋延芷向新京報記者再三強調,「對此人主動轉發之用心,需要大膽想像小心求證!」
不過,有媒體報道稱,釋延魯稱自己不是「釋正義」,「不知道為什麼把這個事情引到我身上」。昨日,新京報記者多次致電釋延魯並發去采訪簡訊,均未獲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