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農村房屋繼承糾紛
第一,根據《繼承法》第十五條規定, 繼承人應當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處理繼承問題。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由繼承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二,如果法院立案,那麼會依法調解,調解無效,法院會依據繼承法相關規定進行判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規定, 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❷ 你好,我是農村人夫妻離婚的,房產,分割了,現在拆遷怎麼賠償
離婚後全部房產,士地和林權地都分割清楚的,到時候拆遷辦公室都會分開算的,離婚是戶口都分開的,應該沒有牽扯,再說這時候都有村委會和社長一起的,他們也是了解情況的
❸ 農村房屋糾紛官司 急!!!!!!!
.....
沒有反訴的理由
如同女人可以生孩子 你不可能看見女人會生 你也就想生一版個。權。。
至於你會否勝訴
應當在查看過所有證據後才能下結論
估計你會敗訴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此房屋所有權沒有發生變動(未變更登記)
但是你有權取得該補償款
因為沒有登記只是未發生物權變動
合同依然有效
補償款是你的可得利益
建議最初的抗辯理由為主體不適格
詳請咨詢貴處律師
他看的懂的
多的我就不說了。。。。。
說多了我們就沒錢賺了 呵呵
❹ 農村家庭成員間分割房屋如何確權
一、一個總原則:宅基地屬按戶申請,所有申請人享有平等權利
正確確認家庭成員每個人的房屋產權的具體份額,還需明確建房申請人、《宅基地使用證》登記人與房屋產權之間的關系。
《土地管理法》第62條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所以農村宅基地政策實際是各省市政府根據《土地管理法》授權,對農民居住用地權益的公平分配,它不論貧富按人定量,通過造房用地的審批以保障每個農民都有其建房居住之地,屬國家對農民居住權的基本保障。
雖然《宅基地使用證》上的登記人只有戶主一人,但凡是依法具備建房用地申請條件,並在政府審批時被計入宅基地計算面積的申請人,都應當與《宅基地使用證》上的登記人一樣,屬於該宅基地的使用權的共同享有人。
登記人與其他合法申請人享有平等權利。
二、一個簡便的方式:家庭內部訂立分家析產協議
1、只要意思表示真實,依法受法律保護。如果怕以後有麻煩,公證一下更好;如果對法律不太懂,請個懂法律的,寫個協議。將來如果有糾紛,法庭審理時,這個協議是最有力的證據。
2、也可以依分家析產協議,到房屋管理部門,分別辦理各自的產權證。不便各自辦理的,也可以在附件上註明各自的份額。
本人有三兄弟,農村的老房子,就是這樣分家的。
三、農村集體土地上房屋的性質和特點
農村集體土地上房屋所使用的集體土地,是由國家通過政策審批無償分配,無需納稅,也沒有使用年限的限制。因此農民的房屋雖屬公民的合法財產,但由於其建房用地的特殊性,使其產權性質和法律地位有別於城市商品房和城鎮私房,缺乏市場准入資格,屬於限制市場流通的准產權。
1、農民住房產權的合法成立,除必須有經批準的宅基地使用權外,還涉及具體的批准建房面積權。
現行農民建房政策是按戶按人口批給不同的宅基地使用面積和房屋建築面積。凡超過政府批准建房面積違章建造的房屋,除由政府作罰款等處理而予認可的外,都屬違章建築而不能在法院審判中作出產權確認。對該部分違章建造房屋只能就建築材料的歸屬作出裁決。因此宅基地使用權、建房面積這兩項權利在所有申請人之間是平等的,而不分成年與否、出資與否,屬平等按份享有。
2、當事人事先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而發生財產權屬爭議時
主要考察建房三要素:宅基地使用權、建房面積權、建設資金的投入
現在批到宅基地才是關鍵,到底誰出錢反而是其次的,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則!
當前,在農村建房中取得用地權、面積權的重要性早已優先於建房的出資的多少。所以在家庭成員中確認農民住房產權時,應當承認宅基地使用權享有者雖未具體出資,但其在建房中已投入其依法享有的宅基地使用權和建房面積權,因此所建住房產權中也應當含有他的權利。當然在產權的具體份額上,還應當按出資與用地權、面積權兼顧的原則加以確認,與出資者之間在房屋產權分配上有較為合理的區別。(這是補充原則,即出錢多的可以適當多分點)
❺ 農村房屋繼承權糾紛怎麼處理
一、協商
繼承糾紛發生後,相關當事人可以在完全自願的基礎上,通過互諒互讓,就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協商達成一個各繼承人都願接受的協議,然後按協議分割遺產。這種方式有利於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團結,因為出於自願,處理後不會傷害彼此之間的親情,也有利於糾紛的迅速、徹底解決。同時還節省了當事人的人力、財力和時間。
二、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群眾性組織。在發生繼承糾紛後,如有關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以繼承法為依據,通過說服教育的方法來調解糾紛,促使當事人在自覺自願的基礎上,互相諒解,互相讓步,達成協議。
三、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繼承糾紛發生後,經協商不成時,可以不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過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不成協議的,任何一方也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應當注意的是,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3條的規定,繼承糾紛不能仲裁。因此,有關當事人之間因繼承發生糾紛後,不能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❻ 農村鄰里宅基地邊界因蓋房劃分產生糾紛
屬來於相鄰權糾紛源是指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處理相鄰關系時所享有的權利糾紛。具體來說,在相互毗鄰的不動產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之間,任何一方為了合理行使其所有權或使用權,享有要求其他相鄰方提供便利或是接受一定限制的權利。相鄰權實質上是對所有權的限制和延伸。
相鄰關系中較常行使的權利包括:
土地或建築物范圍內歷史形成的必經通道,相鄰各方享有通行的權利,土地或建築物的所有人、使用人不得阻止或堵塞;相鄰一方因建築施工、鋪路架線必須臨時佔用他方土地的,他方應予以方便,但施工方應合理使用,完工後恢復原狀,造成損失要給予補償。
對自然流水,相鄰各方都有權使用,不得擅自堵塞或排放;相鄰一方必須通過另一方土地排水的,另一方應當允許,但使用者應採取措施減少損失,並給予對方損失補償。
在建房挖溝時,應當與鄰人房屋等不動產保持一定距離,不得影響鄰人房基,不得將屋檐水或流水瀉入鄰人的土地或房屋,也不得影響他人通風、採光或生活;相鄰一方所有的竹木根枝越界影響他人房屋的通風、採光、建築物牢固及正常使用的,他方有權責令其截除根枝或伐去竹木,已造成損失的,應予賠償。
❼ 農村房屋拆遷分配糾紛
房屋1和你伯伯有什麼關系?你爺爺有沒有去世?
❽ 農村房屋分割協議
家庭房產分割協議書
為促進家庭和諧共處,保持家庭和睦團結互助,防止家庭糾紛產生,甲、乙、丙三方為座落於 (房產編號: )壹套房屋今後的分配歸屬問題,達成如下協議,以資共同遵守。
甲方(父母方)代表: 甲方愛人見證: 乙方(長女方代表): 乙方愛人見證: 丙方(次女方)代表: 丙方愛人見證: 第一條 本協議書中所述的房屋位於 ,登記證書號為
登記的房屋所有權人為乙方(長次女 )。
第二條 本協議所述房屋,經甲乙丙三方協議,該房由甲方使用、居住,其所有權歸乙方享有,與丙無關;該房待甲方百年歸老年後其所有權、使用權由乙方繼承,與丙方無關。 第三條 甲方本著平等、關愛子女的原則進行承諾,在享有上述房屋所有權、使用權、居住權期間,不對該房屋作出任何處置行為。
第四條 該房在甲方使用居住期間,如需修繕、裝修等施工行為,由甲方承擔,不得有異議。
第五條 該房在甲方或甲方愛人在世之年,乙方、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未經甲方同意,對本協議此房屋作出任何處置行為。
第六條 本協議訂立後,該房若遇拆遷、維修等事宜不能居住,乙方必須及時為甲方或甲方愛人提供與該房同等條件以上的居住生活房屋;本協議訂立後,乙方及愛人必須照顧甲方或甲方愛人的起居生活。否則甲方或甲方愛人有權終止該協議。
第七條 本協議訂立後,乙方必須拿出十五萬元人民幣作為補償交給甲方或甲方愛人,該款每年交壹萬元人民幣、分十五年交清。每年陽歷十二月底前交清。
第八條 本房產協議書所涉及內容為甲方百年歸老後房產分割協議,除該房產之外的任何有形無形財產繼承份額則以甲方口頭遺囑或書面遺囑為准,乙方、丙方不得有異議。 第九條 本協議一式三份,每方各執壹份,自簽名之日起有效,女婿作為見證人在本協議上簽名;另:為示公證,特邀請叔輩 、 、二人作為本次協議書簽訂旁證。
第十條 本協議效力約定:除經書面協議可以改變本協議約定內容之外,任何口頭或書面協議均不得改變本協議內容。
甲方(父): 甲方(母):
乙方(長女): 乙方愛人見證(長婿):
丙方(次女): 丙方愛人見證(次婿): 叔輩旁證: 簽訂時間: 年 月 日 時 簽訂地點:
❾ 農村房屋糾紛
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的處理原則農村私有房屋交易是在城鄉流動加大、居住區域界限打破和城鄉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產生的,對此缺少監管是造成這種現狀的制度誘因,而土地市場價格的持續上揚、房屋拆遷補償等是引起此類案件的主要原因。審理此類案件應考慮到個案情況,做出不同處理:
第一,對於發生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間的農村房屋買賣,如果查明無欺詐、顯失公平情形存在,應當認定房屋買賣合同有效,駁回當事人要求退房退款的訴訟請求。
第二,對於將房屋出售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員的,如果取得有關組織和部門批準的,可認定合同有效,判決駁回當事人要求確認合同無效的訴訟請求。
第三,對於將房屋出售給本鄉(鎮)以外的人員,未經有關組織和部門批准,如果合同尚未實際履行或者購房人尚未實際居住使用該房屋的,該合同應作無效處理,雙方當事人應各自返還房屋及購房款。
第四,對於將房屋出售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員,未經有關組織和部門批准,如果合同已實際履行完畢,且購房人已實際居住使用該房屋的,應本著尊重現狀、維持穩定的原則,立足調解,承認購房人對房屋的現狀以及繼續佔有、居住和使用該房屋的權利。
第五,對於將房屋出售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員,未經有關組織和部門批准,如果合同已實際履行完畢,且購房人已實際居住使用該房屋的,如果認定合同無效,在決定退房退款時,要全面考慮到合同無效對雙方當事人的利益影響以及各方的過錯責任大小,尤其是出賣人因土地升值或拆遷、補償所獲利益,以及買受人因房屋現值和原買賣價格的差異造成的損失;其次,對於買受人已經翻建、擴建房屋的情況,應對其添附價值進行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