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商標侵權的實際意義
如果是馳名商標的話,可能存在侵權問題。
如果是普通商標,因為服務范圍不同,所以法律給與的保護不同。一般是不構成侵權的
『貳』 侵犯商標權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商標權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徵
一、商標權的概念
商標權是指商標所有人對其注冊商標所享有的權利。商標所有人的這種權利是由國家商標管理機關貪污授予商標所有人並受到國家強制力保護的權利。商標權又是工業產權的一部分。商標權的實質就是商標所有人因其對商標的佔有與支配而與非商標所有人之間發生法律關系。商標法是通過這些法律關系體現出來怕。
商標法是以保護商標權為中心而建立起來的一整套法律制度。因此,也可以說商標權是商標法的核心。商標權量個集合概念,它包括商標所有權和與此相聯系的商標專用權、商標續展權、商標轉讓權、商標使用許可權等項與商標相關的權利。其中,商標專用權,也就是商標的專有使用權,是商標權的核心內容。沒有商標專用權,商標權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我國和其他許多國家的商標法都規定,在商標權被確認以後,商標所有人同時取得商標專用權。因此,不少專學都不回敬嘿把商標權和商標專用權相並論,認為商標權就是商標專用權的簡稱。所以,我國《商標法》第1條即把「保護商標權」作為立法宗旨明確下來;在第3條中又明確規定:「經商標局核准注冊的商標為注冊商標,商標注冊人享有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並且在第37條至第40條中又進一步規定了對商標專用權的法律保護。
二、商標的法律保證
商標屬於知識產權的范疇,是工業產權的一種。作為人們腦力勞動的成果是一種精神同地富,是國家法律確認並加以保護的一種無形財產權。商標權作為一種無形財產權,與有 則產權相比較,既有相同之處,又有其固有的法律特徵。商標權所獨具的法律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絕對性和普遍性
絕對性是指商標所有人對其注冊商標享有專有使用及充分完整的支配權利。這種權利是商標權人通過自己的行為直接實現的,無須他人行為的協助。商標所有人行使這種權利是絕對的。當然商標權人這種約對權利的行使離不開法律的保護和制約。沒有法律保護的權利是不可能實現的,不受法律制約的至高無尚 的權利也是不存在的。
普遍性是指商標權對商標所有人以外的任何人都成立一種不可侵犯的權利,也就是說除了商標權所有人以外,其他一切人者普遍地負有不得侵犯商標所有人對其注冊的商標的義務。在商標權的這一特定法律關系中,權利主體是特定的,即商標所有人;而義務主體是不特定的,它包括除商標所有人以外的任何人。當商標權人正當行使其商標權時,其他任何人都不行干涉。這就是商標權所具有的普遍性的含義。
2.專有性和排他性
專有性又稱獨占性和壟斷性。商標所有人對其注冊商標享有專有使用的,未經商標的所有人的同意,其他任何人有得擅自使用注冊商標所有人的注冊商標。未經注冊的商標所有人不享有此種權利。這種權利一經取得,即為此商標所有人獨占,絕不允許別人侵犯。
商標權的專有性,具體反映在以下兩方面:①商標所有權人享有「使用權。所謂「使用權」,是指注冊商標的怕有人在注冊商標所核定的商品上,有使用商標的權利,其他人無權干預。但是,商標所有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應當符合法律規定,未經批准,不得自行變更注冊商標,也不能把注冊商標使用在雖屬本企業生產經營,但非核定使用的商品上。如果注冊商標所有人適用濫用注冊商標制裁;②商標所有權人享有「禁止權」。所謂「禁止權」,是指注冊商標所有人有排除他人擅自使用其注冊商標的權利。如果注冊商標所有人沒有這種權利,聽任他人以與注冊商標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標在同一種或同一類商品上使用,必然會造成商品出處的混亂,不僅會妨害注冊商標所有人的使用權,還會直接損害商標權利人的利益和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因此,我國商標法明確規定,禁止他人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同意,在同類或類似商品上使用的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標。否則,即可認定其行為構成侵權,權利人可請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或法院貪污追究其侵權的法律責任。
排他性也就是通常講的「一物一權」,媽一項財產權只能屬於一個人,如果人對某物具有了所有權,同時就排除了其他任何人對該項財產的所有權。商標權作為一種無形財產權,一項商標只能授予一次,只能有一個統一的所有權。
3.時間性和地域性
商標權的時間性是指商標權的有效期限。除少數國家對商標權的有效期限不作具體規定外,大多數國家的商標法都規定了商標的有效期限,只不過是有長有短而已,長的20年,短的只有7年,我國規定為10年。商標權的法律規定的有效期限內,受法律的保護;超過有效期限,法律將不再保護該項注冊商標的商標權。規定商標權有效期限的國家,同時也作出了關於商標權「續展」的,即商標權期限屆滿前,如商標所有人認為需要繼續使用的,可以依照商標法的規定請示續展。批准續展的,其商標在批准續展的期限內仍然有效。但如商標所有人到期不辦理續展的,或續展申請被駁回的,即喪失其商標權。
地域性,是指根據一國法律申請取得的商標權,只在該國境內有效,對其他國家發生法律效力。一項商標如需在他國等到法律保護,必須到該國申請注冊並獲准注冊。即使是在參加 某一有關商標權的國公約的情況下,某項商標也只能在參加這一國際公約的范圍(所有參約成員國)內有效。因此,我國出口商品的商標特別是馳名商標,不僅應在本國申請注冊,也應及時到銷售國或地區申請注冊。否則,一旦被其他國家搶先注冊,我國出口商品得不到該 國或地域的法律保護,就會直接影響我國出口商品的銷售。
『叄』 商標侵權行為認定的標準是什麼
按照商標法理,是否會造成混淆(包括可能的混淆)是認定商標侵權的主要依據。只要有可能導致消費者混淆,就可以認定使用行為構成侵權,而沒有或不存在混淆可能性的,就沒有構成商標侵權。混淆的實質是,消費者對商品或服務來源及相關信息發生錯誤認識。然而,混淆本身又是一個難題,它需要藉助多種因素進行綜合判斷,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商品和商標的相似性。「商品類似」、「商標近似」是商標法的一個重要命題,其重要作用首先體現在商標確權過程中,商標申請、異議、評審無不圍繞著這兩大要素展開。商標注冊採取分類申請的原則,設立這一原則的直接目的是防止在後商標與在先商標在標識和對象上過於接近而導致混淆,更為深遠的目的是在分工日漸細化的市場背景下優化商標資源的配置。我們看到,在分類注冊申請原則的制度下,存在著大量近似甚至相同的商標,但這種情況的存在並未導致消費者的混淆,也未引起競爭秩序的混亂,原因就在於這些商標標示的商品或服務是不同類別的。也就是說,商標近似是以商品類似為前提的,因此,在判斷商標近似時,應首先考慮商標所標示的商品是否有相似性。在商標注冊階段,一般而言申請注冊的標志未經過市場的實際使用,因此是否足以防止混淆便通過商品和商標的相似性進行推定,標志本身的構成、標志與對象之間的關系、標志與在先商標的關系,當然地成為審查的重點,某一標志只要不含有法律禁止的內容,就直接推定其具備顯著特徵,可以獲得注冊。
在商標權的行使過程中,法律的職能是保護注冊商標專有權,制止混淆。判斷是否存在混淆的可能性應當考慮多種因素,包括相關標志以及商標之間的近似程度、標志的注冊情況、標志在市場上的實際使用情況、消費者對商標和商品的認知等等,不一而足。其中商品類似和商標近似無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從人類的認知規律來看,音、形、義近似的符號在相同語境之下容易產生混淆,正因為如此,一些國家商標法乾脆將認定混淆的標準直接規定為「商品類似並商標近似」。我國商標法第52條即採用了這種模式。這種模式加強了「相似性」在判斷混淆中的作用,其優點是法院可以直接通過判斷商標近似與否和商品類似與否來認定侵權,具有較強的操作性。缺點則在於直接以商品是否類似、商標是否近似作為判定侵權的標准不合法理,可能導致誤判。
『肆』 簡述商標侵權行為的種類。
根據《商標復法》的制規定,下列商標使用形式,為侵犯商標專用權的主要表現形式:(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具體包括四種情況:1、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2、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的;3、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他人的注冊商標相同商標的;4、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他人的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的。未經許可實施此種行為,無論屬故意或過失,均構成對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犯。(二)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行為。(三)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這類侵權行為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四種:1、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2、未經商標權人委託或者授權而製造其注冊商標標識;3、超越商標權人授予的許可權任意製造其注冊商標標識;4、銷售屬於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第四種侵權行為,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五)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完畢。
『伍』 商標侵權認定標准混淆是什麼樣的
按照商標法理,是否會造成混淆(包括可能的混淆)是認定商標侵權的主要依據。只要有可能導致消費者混淆,就可以認定使用行為構成侵權,而沒有或不存在混淆可能性的,就沒有構成商標侵權。混淆的實質是,消費者對商品或服務來源及相關信息發生錯誤認識。然而,混淆本身又是一個難題,它需要藉助多種因素進行綜合判斷,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商品和商標的相似性。「商品類似」、「商標近似」是商標法的一個重要命題,其重要作用首先體現在商標確權過程中,商標申請、異議、評審無不圍繞著這兩大要素展開。商標注冊採取分類申請的原則,設立這一原則的直接目的是防止在後商標與在先商標在標識和對象上過於接近而導致混淆,更為深遠的目的是在分工日漸細化的市場背景下優化商標資源的配置。我們看到,在分類注冊申請原則的制度下,存在著大量近似甚至相同的商標,但這種情況的存在並未導致消費者的混淆,也未引起競爭秩序的混亂,原因就在於這些商標標示的商品或服務是不同類別的。也就是說,商標近似是以商品類似為前提的,因此,在判斷商標近似時,應首先考慮商標所標示的商品是否有相似性。在商標注冊階段,一般而言申請注冊的標志未經過市場的實際使用,因此是否足以防止混淆便通過商品和商標的相似性進行推定,標志本身的構成、標志與對象之間的關系、標志與在先商標的關系,當然地成為審查的重點,某一標志只要不含有法律禁止的內容,就直接推定其具備顯著特徵,可以獲得注冊。
在商標權的行使過程中,法律的職能是保護注冊商標專有權,制止混淆。判斷是否存在混淆的可能性應當考慮多種因素,包括相關標志以及商標之間的近似程度、標志的注冊情況、標志在市場上的實際使用情況、消費者對商標和商品的認知等等,不一而足。其中商品類似和商標近似無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從人類的認知規律來看,音、形、義近似的符號在相同語境之下容易產生混淆,正因為如此,一些國家商標法乾脆將認定混淆的標準直接規定為「商品類似並商標近似」。我國商標法第52條即採用了這種模式。這種模式加強了「相似性」在判斷混淆中的作用,其優點是法院可以直接通過判斷商標近似與否和商品類似與否來認定侵權,具有較強的操作性。缺點則在於直接以商品是否類似、商標是否近似作為判定侵權的標准不合法理,可能導致誤判。
『陸』 商標和版權有什麼實質性區別
商標實質上是其背後的商譽,商標的圖標只是一個符號,其本身並沒有價值,而他內的價值是其代表容的其背後的商業信譽,巨大的市場機會。商標標識與一定的市場信譽聯繫到一起是需要生產經營者的努力和消費者的認可,一個好的圖形不一定是一個好的商標。
版權保護的是作品本身,作品的本身就是版權保護的客體。是保護作者的創造積極性。
商標和版權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只有在作品是以平面形式表現也來並可以注冊為商標時,兩者才存在重合的問題。一個好的圖標是有版權的,但不一定能注冊為商標,不一定能成為名牌商標,版權保護的只是作品本身,好的圖標背後的市場信譽和機會不會因為好的圖標就生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