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票據糾紛怎樣提供有效的證據
(1)原因關系的無效或缺陷,不影響已發行流通的票據的效力,即票據發行或背書轉讓等票據行為只要具備法定條件,即可產生有效的票據關系,即使票據的原因關系存在著缺陷,或被解除,或被撤銷,但票據關系仍然有(2)票據債權人行使權利時,無需證明取得票據的原因,一般只以合法持有票據為必要條件;(3)票據債務人也不得以原因關系的無效或缺陷等事由來對抗非直接當事人的善意持票人。票據關系獨立於原因關系,此種規定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票據的流通,保護合法持有人的票據權利的實現,這就是票據法理論上所稱的票據的無因性。正是由於票據這種無因的性質,才使得票據權利的轉讓與民法上一般財產權利的轉讓有所不同,民法上一般財產權利的轉讓應當以通知債務人為要件,而票據權利的轉讓則是依背書或直接交付的方式即可,無需通知債務人。此外,一般財產權利轉讓後,新權利人通常要承受原權利人在權利上的瑕疵,債務人對原權利人所能行使的抗辯對新權利人也可以行使。而票據權利轉讓後,原則上新的持票人不承受前手在票據上的瑕疵。由於票據權利轉讓的這種特點,才使票據更易於流通,為商品經濟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其次,票據關系與原因關系又存在著聯系,即牽連關系。
⑵ 票據糾紛的介紹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節選)(2007年10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38次會議通過根據2011年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決定》(法〔2011〕41號)第一次修正)為了正確適用法律,統一確定案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結合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工作實際情況,對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如下:二十八、票據糾紛 324、票據付款請求權糾紛 325、票據追索權糾紛 326、票據交付請求權糾紛 327、票據返還請求權糾紛 328、票據損害責任糾紛 329、票據利益返還請求權糾紛 330、匯票回單簽發請求權糾紛 331、票據保證糾紛 332、確認票據無效糾紛 333、票據代理糾紛 334、票據回購糾紛二十九、信用證糾紛 335、委託開立信用證糾紛 336、信用證開證糾紛 337、信用證議付糾紛 338、信用證欺詐糾紛 339、信用證融資糾紛 340、信用證轉讓糾紛
⑶ 票據糾紛由哪個法院管轄
找法網小編為您介紹如下,希望能給您提供幫助。 因票據糾紛提起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 票據支付地指憑票據付款的付款人的所在地。這里的票據,指以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為基本效能的有價證券。包括匯票、本票、支票。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託付款人在見票時或者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本票是出票人簽發的,承諾自己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託辦理支票存款業務的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票據糾紛一般是票據的發票、流轉、承兌過程中,發票人、受款人(或者持票人)、付款人之間發生的糾紛。 由於票據可以代替現金作為支付工具,提高貨幣流通效率,可以避免攜帶現金的不便和風險,成為安全可靠、迅速簡便的匯兌工具,有些遠期票據還可以起到調劑資金暫時短缺的作用,因此,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票據的使用日益廣泛,在使用過程中票據糾紛也時有發生。 法律依據: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七條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的票據支付地,是指票據上載明的付款地。票據未載明付款地的,票據付款人(包括代理付款人)的住所地或主營業所所在地為票據付款地。 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票據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六條因票據權利糾紛提起的訴訟,依法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票據支付地是指票據上載明的付款地,票據上未載明付款地的,匯票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的營業場所、住所或者經常居住地,本票出票人的營業場所,支票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的營業場所所在地為票據付款地。代理付款人即付款人的委託代理人,是指根據付款人的委託代為支付票據金額的銀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機構。
⑷ 什麼是票據糾紛
含背書環節
⑸ 票據糾紛,急!
估計你們是有問題的,關注到了票據背書的連續性嗎?如果是故意不審查而撿便宜取得票據的,那就是惡意佔有了,取得不合法。
⑹ 票據糾紛的訴訟管轄 票據糾紛向哪個法院起訴
票據糾紛,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版事訴訟法》規權定:
第二十五條 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6)票據糾紛網擴展閱讀:
關於票據的無因性及票據無因性的例外
票據關系與其原因關系雖各自獨立但又相互牽連。首先,票據關系與原因關系相分離。票據是無因證券,一經簽發,就產生了獨立的債權債務關系,並與票據的原因相分離,即無論原因關系有效與否,對於票據權利的效力不發生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原因關系的無效或缺陷,不影響已發行流通的票據的效力,即票據發行或背書轉讓等票據行為只要具備法定條件,即可產生有效的票據關系,即使票據的原因關系存在著缺陷,或被解除,或被撤銷,但票據關系仍然有
(2)票據債權人行使權利時,無需證明取得票據的原因,一般只以合法持有票據為必要條件;
(3)票據債務人也不得以原因關系的無效或缺陷等事由來對抗非直接當事人的善意持票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⑺ 怎麼處理票據糾紛問題
票據支付地是指票據上載明的付款地,票據上未載明付款地的,匯票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的營業場所、住所或者經常居住地,本票出票人的營業場所,支票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的營業場所所在地為票據付款地。代理付款人即付款人的委託代理人,是指根據付款人的委託代為支付票據金額的銀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機構。
第七條 因非票據權利糾紛提起的訴訟,依法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六十一條 票據保證無效的,票據的保證人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民事責任。
第六十七條 依照票據法第十四條、第一百零三條、第一百零四條的規定,偽造、變造票據者除應當依法承擔刑事、行政責任外,給他人造成損失的,還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被偽造簽章者不承擔票據責任。
第六十八條 對票據未記載事項或者未完全記載事項作補充記載,補充事項超出授權范圍的,出票人對補充後的票據應當承擔票據責任。給他人造成損失的,出票人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第六十九條 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未能識別出偽造、變造的票據或者身份證件而錯誤付款,屬於票據法第五十七條規定的「重大過失」,給持票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承擔責任後有權向偽造者、變造者依法追償。
⑻ 深度票據網是合法的嗎
背書不連續是指票據轉讓的背書形式在背書人簽章或被背書人名稱填寫等項上欠缺及前後順序的不銜接。背書不連續的主要形式有:首次背書人不是受票人;再次背書人不是前次背書的被背書人;背書人沒有簽章;未書被背書人名稱;持票人不是票據上記載的最後被背書人等。在當前票據操作業務中最常見的是背書人僅僅簽章,而不書寫被背書人名稱。背書不連續會給票據效力以及持票人票據權利帶來何種法律後果,世界各國票據法大都未作具體規定,我國《票據法》亦未明確。在票據法理論上,一般認為,背書不連續不會對票據本身的效力產生影響。因為票據本身的效力主要是從出票行為來判斷,只要出票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符合法定條件,票據就屬有效。出票以後的行為如背書不連續等一般不影響票據本身的效力。在審判實踐中,各地法院對背書票據的自身效力基本上是按這一原則判斷的。但背書不連續是否導致持票人喪失票據權利,這在票據法理論、司法實踐和銀行業務中頗有爭議。有人認為:背書不連續則使持票人喪失票據權利。其理論根據有三:1、《票據法》規定了背書應當連續,那麼違反規定的不連續自然當屬無效背書了。2、《票據法》第31條既然規定「持票人以背書連續,證明其匯票權利」,那麼不連續就喪失票據權利。3、《票據法》第57條規定了付款人對背書不連續的過失付款責任自擔。所以,對背書不連續的持票人不應付款也即持票人不享有票據權利。筆者認為:上述觀點值得商榷。背書不連續並不絕對使持票人喪失票據權利,理由如下:一、我國《票據法》並未作背書不連續則背書無效的明確規定。誠然,我國《票據法》第29條第1款規定「背書由背書人簽章並記載背書日期」。第30條又規定背書「必須記載被背書人名稱」。這兩條結合起來看,反映了我國《票據法》不承認空白(無記名)背書。不記載背書人名稱或不記載被背書人名稱,就難以反映背書人與被背書人在匯票上簽章的依次前後銜接,也即背書不連續。但是,背書不連續將產生什麼樣的法律後果,是否屬於背書無效,《票據法》未明確。我們從《票據法》關於背書的第二章有關條款看,除第33條2款規定了「將匯票金額的一部分轉讓」和「將匯票金額分別轉讓二人以上」這兩種情況的背書無效外,而並未規定背書不連續則屬背書無效。二、從「持票人以背書連續,證明其匯票權利」推論不出背書不連續則喪失票據權利。《票據法》第31條規定:「持票人以背書連續,證明其匯票權利」。如何理解該條的實質含義呢?法學界眾口一詞的認為該條本義是指:背書連續的匯票最後被背書人,只要他持有票據,就推定他是合法的票據權利人;他在行使票據權利過程中,沒有證明票據權利轉讓過程的義務,票據債務人亦無向他索要其它證據的權利;票據債務人對形式上連續的背書即使不是真正所有人(明知的除外)付款後可以免責。這即背書連續的證明效力、行使效力和免責效力。從以上內涵解釋中,並不能得出背書不連續就喪失票據權利的結論。即使作逆向推理,至多隻能得出背書不連續會使票據的證明效力和行使效力受到影響的結論,亦即對票據權利人的確定不能「推定」,而應用其它證明方式;票據權利人有義務舉證說明取得票據的情況;票據義務人享有向持票人盤詰、審核並索要其為真正權利人證據的權利。背書連續既然作為票據權利的一種證明方式,那麼背書不連續的後果僅僅是「不生權利證明效力」或「對權利人行使權利和義務人履行義務有影響」。而當連續方式不足證明時,亦可用其它方式來消除「影響」,證明票據權利,如舉出票據實質上的連續,證明自己為合法持有人,仍可行使票據權利。三、《票據法》第57條之規定不足說明付款人(代理付款人)對背書不連續票據的真正權利人的追索享有絕對抗辯權。該條是關於付款人審查義務和過錯責任的規定,即付款人對票據背書形式上的審查義務、對持票人資格的形式審查義務和不盡審查職責造成他人損失的過錯責任。如果履行形式審查義務無過錯,即使持票人不是真正權利人,付款人也不承擔「錯付」責任。這即前述的「免責效力」。但是,我們結合該條2款規定看,付款人對背書不連續已付款並收回了票據的行為仍要承擔責任,那麼他向誰承擔責任呢?不言而喻,這里接受責任承擔的權利對象包括手中已沒有票據的真正權利人。他雖然手中已無票據,但其只要能舉出自己為真正權利人的充分證據,其仍可追究付款人的錯付責任。由此及彼,如果沒有票據的真正權利人尚可主張票據權利,那麼持有票據(盡管背書不連續)的真正權利人則更應享有票據權利了。因此,《票據法》第57條的規定,只能作為付款人對背書不連續票據付款後的免責抗辯以及背書不連續持票人付款請求權的抗辯理由,而不能作為背書不連續的真正權利人行使追索權的抗辯依據。也就是說,當持票人用背書不連續的票據提示付款時,付款人是可以依《票據法》第57條1款之規定拒絕付款的,但當持票人舉出自己系真正合法權利人時,則應付款。尤其是在付款人同時又是出票人或者持票人行使追索權的情況下,更不能以此作為絕對不付款的法律依據。應補充說明,《票據法》第57條的規定,寓含著保護實質權利人票據權利的內容,這與我國其它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則是一致的。要求背書連續實質上是從形式上推定權利人,這一方面是為權利人行使權利提供便利條件,另一方面是為了防止非權利人竊占票據權利。在司法實踐和票據業務中,無爭議的作法是,形式權利讓位於實質權利,如持票人持經過偽造的背書連續的票據請求付款,盡管形式上連續,當付款人有相反證據證明持票人不是實質關系的權利人時,仍可拒絕付款。四、有效票據的權利只能由唯一的真正權利人行使。票據行為具有獨立性,各行為之間原則上不發生效力上的牽連。出票後的背書、承兌等行為若不存在法律明文規定無效的情況,即使存在其它瑕疵如無行為能力人簽章、背書不連續等情況,票據依然有效――這在法學界並無爭議。爭議的是權利的歸屬:有人主張權利歸連續中斷前的被背書人;有人主張歸最後的票據持有人。既然背書不連續的票據屬有效票據,那麼就必然存在權利人,又由於票據的權利主體具有單一性和排它性,一張票據就不會同時存在兩個權利主體。因此,司法實踐中,若查明付款人在以背書不連續拒絕付款並引起訴訟後,既無人掛失止付或申請公示催告,又無票據上的其它簽章人參訴主張票據權利,在持票人舉出自己為真正權利人的確鑿證據後,則應判令票據義務人承擔付款責任。因為票據上的真正權利人只一個,既然這一個業已查明,就不會再有第二個真正權利人出現,這既不用擔心票據權利被非權利人佔有,也不用擔心非權利人事後提起訴訟。從這個角度講,即使付款人對持背書不連續票據的真正權利人「錯付」,也不會產生民事責任的問題。如果實質上的權利人已經查明,仍一味強調形式上的瑕疵而確認票據義務人抗辯成立,使權利人的權利落空,使義務人義務免責,那麼當事人間原存的權利義務關系仍處於未終了狀態。若要權利人再行「利益返還請求權」之訴,既不符合票據法原理,也會給當事人增加訴累。五、《票據法》不作背書不連續則背書無效的規定符合票據法原理和票據業務操作實際。從票據法原理看,我國《票據法》關於不承認空白(無記名)背書的規定本來已經有損「流通」這一票據的核心制度且無實際意義。目前,國際統一票據法,大陸法系各國和英美法系國家的票據法都承認空白背書。如《日內瓦匯票和本票統一法公約》第16條規定:「如以背書之連續而確立其所有權的匯票佔有人,即使最後的背書為空白背書,應視為該匯票的合法持票人」。允許空白背書,有利票據的流通,促進了社會交易,可收到較好的社會效益。從發展趨勢看,我國將來也會允許空白背書。我國目前作記名背書的規定,只能起一種規范票據業務的倡導性作用。屬於無嚴格制裁措施的倡導性規范。因此,《票據法》不作「不連續背書無效」的規定是十分恰當的。另《票據法》雖然規定了不應空白背書,但在操作上缺乏有效的限製作用。因為被背書人的名稱由背書人寫,而各背書人的筆跡並非是票據債務人所能熟悉和識別的,那麼,即使出現了多次的空白背書,最後持票人仍可按被背書人的簽章填上名稱,使不連續變成連續,即使是票據拾得者亦可這樣做,可見不允許空白背書並不能有效防範非法持有人行使票據權利。綜觀利弊,《票據法》不作背書無效的明文規定,是符合票據法原理的。六、人民法院處理背書不連續的票據糾紛案件應根據不同情況分別處理。筆者並不認為,凡背書不連續票據持有人都絕對地享有票據權利。應該承認,背書不連續也可能使持票人喪失票據權利,但這只是在持票人重大過失取得不符合票據法規定的情況下發生,即持票人對其直接前手的票據瑕疵沒有發現,不僅所持票據的背書在形式上不連續,而且又無法提供其在實質上連續的證據證明自己為真正合法持票人,則會喪失票據權利。但從根本上講,在背書不連續,不生票據權利證明效力時,持票人並不絕對喪失票據權利,還可用其它證明方式的證明效力來補救,以最終決定持票人是否享有票據權利。在審判實踐中,應是因案而異,酌情而斷,而不能僅僅把背書連續作為判斷持票人票據權利的唯一尺度。綜上所述,背書不連續不屬於背書無效,背書不連續的持票人並不因背書形式上的瑕疵絕對或必然的喪失票據權利,如其對背書實質上的連續充分舉證,證明自己是票據權利關系的唯一合法主體,其仍可行使票據權利。
⑼ 票據貼現 是合同糾紛還是票據糾紛
當然還是合復同糾紛案件適制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決
票據貼現是對持票人來說,貼現是將未到期的票據賣給銀行獲得流動性的行為,這樣可提前收回墊支於商業信用的資本,而對銀行或貼現公司來說,貼現是與商業信用結合的放款業務。票據的所有權人是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