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撫養協議書怎麼寫
子女撫養協議書
甲方:_________(女方)
乙方:_________(男方)
甲、乙雙方經_________登記雙方自願離婚,現就離婚後對子女_________的撫養事宜達成協議如下:
一、女兒/兒子_________現年_________歲,歸_________方撫養。
二、
1.從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由_________方每月付給_________方_________元作女兒/兒子_________的撫養費(直至十八歲)。
2._________的學雜費每年甲、乙雙方各交一學期(註:甲方交上學期,乙方交下學期,直至交到_________不願讀書為止)。
3._________十六歲後隨父隨母由自己選擇。三、女兒/兒子_________的醫葯費,在_________元以內由撫養方先墊付,憑票甲、乙雙方各承擔一半,超過_________元,由撫養方通知未撫養方,雙方共同承擔。
四、_________年以前的教育費、醫葯費、生活費,均已由_________方負責,再不計算。五、望雙方共同遵守,否則一切責任概由違約方負責。此協議一式貳份,甲、乙雙方各一份,此協議簽字生效。
甲方(簽字):_________乙方:(簽字):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Ⅱ 離婚後孩子撫養權糾紛
你好,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三日法發[1993]30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對子女撫養問題,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及有關法律規定,從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出發,結合父母雙方的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等具體情況妥善解決。根據上述原則,結合審判實踐,提出如下具體意見:
1、兩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隨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隨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的;
(2)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而父方要求子女隨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確無法隨母方生活的。
2、父母雙方協議兩周歲以下子女隨父方生活,並對子女健康成長無不利影響的,可予准許。
3、對兩周歲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隨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優先考慮:
(1)已做絕育手術或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隨其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境對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的;
(3)無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隨其生活,對子女成長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與子女共同生活的。
4、父方與母方撫養子女的條件基本相同,雙方均要求子女與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單獨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並且有能力幫助子女照顧孫子女或外孫子女的,可作為子女隨父或母生活的優先條件予以考慮。
5、父母雙方對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隨父或隨母生活發生爭執的,應考慮該子女的意見。
6、在有利於保護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雙方協議輪流撫養子女的,可予准許。
7、子女撫育費的數額,可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確定。
有固定收入的,撫育費一般可按其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給付。負擔兩個以上子女撫育費的,比例可適當提高,但一般不得超過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無固定收入的,撫育費的數額可依據當年總收入或同行業平均收入,參照上述比例確定。
有特殊情況的,可適當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8、撫育費應定期給付,有條件的可一次性給付。
9、對一方無經濟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用其財物折抵子女撫育費。
10、父母雙方可以協議子女隨一方生活並由撫養方負擔子女全部撫育費。但經查實,撫養方的撫養能力明顯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費用,影響子女健康成長的,不予准許。
11、撫育費的給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歲為止。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以其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並能維持當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給付撫育費。
12、尚未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又有給付能力的,仍應負擔必要的撫育費:
(1)喪失勞動能力或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維持生活的;
(2)尚在校就讀的;
(3)確無獨立生活能力和條件的。
13、生父與繼母或生母與繼父離婚時,對曾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繼父或繼母不同意繼續撫養的,仍應由生父母撫養。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施行前,夫或妻一方收養的子女,對方未表示反對,並與該子女形成事實收養關系的,離婚後,應由雙方負擔子女的撫育費;夫或妻一方收養的子女,對方始終反對的,離婚後,應由收養方撫養該子女。
15、離婚後,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或者子女要求增加撫育費的,應另行起訴。
16、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支持。
(1)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嚴重疾病或因傷殘無力繼續撫養子女的;
(2)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盡撫養義務或有虐待子女行為,或其與子女共同生活對子女身心健康確有不利影響的;
(3)十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願隨另一方生活,該方又有撫養能力的;
(4)有其他正當理由需要變更的。
17、父母雙方協議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應予准許。
18、子女要求增加撫育費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或母有給付能力的,應予支持。
(1)原定撫育費數額不足以維持當地實際生活水平的;
(2)因子女患病、上學,實際需要已超過原定數額的;
(3)有其他正當理由應當增加的。
19、父母不得因子女變更姓氏而拒付子女撫育費。父或母一方擅自將子女姓氏改為繼母或繼父姓氏而引起糾紛的,應責令恢復原姓氏。
20、在離婚訴訟期間,雙方均拒絕撫養子女的,可先行裁定暫由一方撫養。
21、對拒不履行或妨害他人履行生效判決、裁定、調解中有關子女撫養義務的當事人或者其他人,人民法院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的規定採取強制措施。
Ⅲ 沒有結婚證,去法院起訴對方支付孩子撫養費,法院會收多少訴訟費呢
現行有效的法院訴訟收費規定是國務院2006年制定的《訴訟費用交納辦法》,正常情況下,收取標准全國統一,根據案件類型有區別。
您提到索取撫養費的訴訟屬於財產案件,按照爭議金額收取訴訟費。因為全國統一,所以各地法院提供的訴訟費計算器都可以使用,比如北京法院網,操作十分簡單,輸入訴訟標的10萬元(就是您主張向對方要多少錢),按下回車會直接顯示訴訟費金額是2300元。網頁鏈接
這個金額與案件事實關系不大,起訴書寫多少就需要墊付多少,最終稿根據判決結果決定由誰承擔,承擔多少。
供您參考。如有幫助請採納。
Ⅳ 關於追討撫養費的幾個問題
從撫養費的功能看,撫養費的主要功能:維持未成年子女的基本生活,維護未成年子女的基本生存權,從而保障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長,當子女成年並能獨立生活時,撫養費用已喪失功能,不具有保護利益。從撫養費立法目的及其功能來看,子女未成年期間父母雙方或者一方未承擔的撫養費用,同樣因其子女成年喪失保護價值應不予保護。即子女成年獨立生活後,不能對其未成年期間父母應承擔的撫養費用進行追償。能否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在於成年後子女是否能獨立生活,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
Ⅳ 去法院起訴索要撫養費要起訴費用么
去法院起訴索要撫養費要起訴費用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
(二)非財產案件按照下列標准交納:
1.離婚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300元。涉及財產分割,財產總額不超過20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2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2.侵害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以及其他人格權的案件,每件交納100元至500元。涉及損害賠償,賠償金額不超過5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5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超過1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3.其他非財產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100元。
Ⅵ 法院的民事調解書沒有雙方簽字有效嗎另:
87年時候的調解書,估計沒有當事人簽收就不生效。簽收是指在送達回證上面有簽字,證明你收到了調解書。
如果一家人沒法好說好商量,你不妨試試勸老人起訴三個姐妹,要求共同承擔贍養義務。
你說的恐嚇簽字,這個沒有證據,主張也沒有意義。至於三個女兒生活條件好,這個並不是就該多負擔贍養費的必須條件。贍養老人本來就是你的義務,不是沒錢就可以免除的。
Ⅶ 撫養費糾紛我該怎樣寫答辯狀
我認為這種案件最好不要提交書面的答辯狀,一般來講撫養費裡面已經包括醫療費和教育版費了。一般總的數權額是30%是上限。你實際支付的已經在30%以上了。你算一下如果超過30%總額。可以同意但是今後不支付醫療費和教育費,如果不到你就講自己也很困難。對方的條件比你好。你也想多給可以經濟能力達不到,30%是上限,法院一般不會支持。
Ⅷ 律師PK法官:撫養費糾紛案件,起訴主體到底是誰
要看具體的來情形,撫自養費糾紛案件,如果離婚時雙方就撫養費沒有約定,或者撫養孩子一方放棄撫養費的,再後悔時,只能以孩子名義起訴。如果 約定撫養費,一方不履行的,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起訴, 也可以以孩子名義起訴。但是以誰的名義起訴,主張的權利是不一樣的。
1、以孩子名義起訴,本方在此之前,已經墊付的撫養費,是不可以主張的。
2、以自己的名義起訴,之前墊付的撫養費是可以主張對方返還的。
本方的主張,只能在訴訟時效內。《民法總則》生效後可以主張起訴前三年的撫養費;在2017年10月1日前,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可以主張從起訴之前兩年的撫養費。
Ⅸ 關於撫養人和扶養人的區別
被撫養人是撫養關系合並審理的離婚訴訟中的當事人
在與離婚之訴一並審理的子女撫養之訴中,被撫養人盡管未以自己名義進行訴訟,但是是法院審理的撫養法律關系中的撫養費的權利人,故而是具有撫育費給付義務的「對方當事人」。依法享有以自己名義申請執行撫育費的資格。否決其具有原訟中的當事人地位,就是確認了在特定條件下被撫養人依法獲得的民事權利,國家剝奪其司法救濟權。
一、與離婚案件合並審理的子女撫養之訴中,被撫養子女是同一訴訟程序的當事人。
(一)被撫養子女是依法享有撫育費的權利人。《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六條規定:「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該條表明,依據生效的離婚判決、調解書在一方拒絕履行時,依法享有撫育費權利的一方,有權向法院申請執行,該權利人依法是相對於承擔撫育費給付義務的一方的「對方當事人」;即該申請人是所依據裁判中「當事人」。而撫育費執行案件的權利人是受撫育人,則受撫育人是申請執行所依據裁判中的當事人。
(二)被撫養子女是合並之訴中的對方當事人。《婚姻法》規定:「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責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該條文表明,離婚之訴與子女撫養之訴,是可分之訴。但是,法院審理離婚案件的司法實踐中,通常將離婚之訴、財產之訴、子女撫養之訴合並審理,在訴訟法上叫做訴的合並。訴的合並包括訴的主體的合並與訴的客體的合並,離婚案件中訴的合並是訴的客體合並,即在同一訴訟程序中,對幾個各自獨立的訴訟標的合並進行審理①。據此,依據有關離婚裁判申請執行撫育費的子女,依法屬於合並之訴中之「子女撫養之訴」的對方當事人。
二、與離婚案件合並審理的子女撫養之訴中,有關子女不以自己名義進行訴訟。
(一)被撫養人之父母不以子女代理人名義進行訴訟。在與離婚之訴一並處理的子女撫養之訴中,兩監護人可能存在雙方或一方不想承擔撫養義務的可能,因而為被監護人利益保護的意思不確定,且存在兩監護人在子女利益問題上的尖銳對立的情形,所以無論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不存在兩監護人均以法定代理人角色介入子女撫養之訴,且被法院認知的可能。進一步講,就子女撫養問題是否對立及對立程度,即使在法院審理中也處於不確定狀態,兩者哪一方有為被撫養子女利益代理的意思及何時有代理的意思不確定,因而,任一方都不存在以代理名義的可能。因此,與離婚案件合並審理的子女撫養之訴中,作為當事人,其父母是以自己名義進行訴訟,被撫養子女不以自己名義訴訟。
有學者認為,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的概念應為:「是以自己的名義起訴和應訴,要求人民法院保護其民事權利或法律關系的人及其相對方。」②該定義包容了傳統的定義所沒有的「要求保護的法律關系的相對方」,是一個創造性的進步,但從邏輯上理解,仍局限於該相對方得以自己名義。由此,被撫養人成為不以自己名義,但是法院保護的法律關系中的相對方,是當事人類別中的一種特別情形。
(二)有關子女是子女撫養之訴的當事人,但不是第三人。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是指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或者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同案件處理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加他人之間正在進行的訴訟的人。據此,被撫養的子女不是第三人的理由分別是:
1、被撫養人未成年時,無論其有否獨立請求權,不成立民訴法上的第三人。因未成年人參與訴訟必得監護人代理。但是,上文已提出在與離婚之訴合並審理的子女撫養之訴中,其父母不以子女名義進行訴訟。即使法庭徵求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的被撫養人,隨哪一方生活為宜,其也不成立第三人,其沒有獨立就撫養費多寡及由誰承擔發表意見的權利。
2、被撫養人成年但尚未能獨立生活時,對撫育費有獨立請求權,也不成立第三人。首先,不能成立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因為原告、被告所爭議的權利依法最終歸屬被撫養人,而不是某一方爭得權利後以之撫養該方。其次,撫育費源自父母一方或雙方以自有財產給付,即就撫養費這個客體而言,雙方爭執的實質,是與撫養權並生的各自應擔撫養義務,與成立第三人條件下,原、被告或上訴人、被上訴人兩方中至少一方主張權利不同。
三、否決其具有原訟中的當事人地位,就是確認了在特定條件下被撫養人的法定權利法律不予保護。
否決被撫養人在父母離婚訴訟中的當事人地位,也就是否認其具有《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六條規定中的相對於「一方拒絕履行的」的「對方當事人」資格。如果被撫養人在父母離婚訴訟案中不具有該「對方當事人」地位依法確鑿成立,則:
(一)另一方父或母死亡或喪失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時,則任何人不能就向拒付撫育費的一方向法院申請執行。這種推理是基於該「對方當事人」的唯一性、不可變更性決定的。假如某女童隨母生活,母亡仍無民事行為能力,自願隨外婆生活,其父拒不支付撫育費,因外婆鐵定不是離婚訴訟中的當事人,所以外婆不具有申請執行人資格。如具有,則推翻了對民訴法第二百一十六條中「對方當事人」的假設。
(二)被撫養人已滿十八周歲但尚未能獨立生活時,也不能以自己名義申請執行撫育費。若是一同生活的父母一方才是符合申請執行的「對方當事人」,因其具有不可變更性,當然導致以下觀點成立:「未成年人不能以自己名義申請執行,是因為其不是父母離婚訴訟中的當事人。與其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無關,與隨其生活的父母一方的監護人地位無關,」如此歸謬推出,已成年的被撫養人,依法不能基於被撫養權,向拒不支付撫育費的一方,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三)在被撫養人受父母以外的其他法定監護人、指定監護人或委託監護人監護時,負有監護職責的公民或組織也不具有以自己名義向法院申請執行的資格。因為他們一樣不是具有申請執行資格的所謂「對方當事人」,他們也不能代為申請執行,代為申請執行,就意味著得以被撫養人名義,承認了被撫養人即使父母離婚時不滿周歲,也享有父母離婚訴訟(同上,一概合並之訴情形)中的「對方當事人」地位。如此推論,法律為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設定的監護制度,在撫育費執行案中,其功能喪失殆盡。
綜上所述,在離婚訴訟中,對子女撫養關系包含撫養義務一並判決或調解的,涉案的被撫養的子女不是該離婚案件中的當事人的假定,不成立。被撫養的子女依法屬於父母離婚訴訟中合並審理的子女撫養之訴的當事人;父母離婚後,是相對於不支付撫育費的一方的「對方當事人」,是撫育費的權利主體。該當事人不以自己名義進行訴訟,也不是第三人,是民事訴訟法中當事人的一種特別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