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神病人傷害他人監護人承擔什麼責任
一般說來精神病人給他人造成侵權的話,監護人是需要承擔全部責任的,如果監護人盡到監護義務,則可以減輕監護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二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2. 精神病人因犯病傷人,家屬承擔責任嗎請列出具體法律規定
精神病人因犯病傷人,家屬作為精神病患者的監護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民法通則》第十八條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
3. 精神病人犯罪怎麼處理
同一行為同時符合侵權構成要件和犯罪構成要件,則同時產生刑事責任和侵權責任,侵權責任優先於刑事責任,因此,在加害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時,應優先用於承擔侵權責任,賠償受害人的損失。在訴訟程序上,受害人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賠償訴訟追究侵權責任,也可以單獨提起民事侵權賠償訴訟,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之規定,目前,不論是提起附帶民事賠償訴訟還是單獨提起民事賠償訴訟,均不受理當事人提起的精神損害賠償。在訴訟時效上,進入刑事審理階段的案件,其民事訴訟時效自刑事裁判文書生效之日起重新計算,因此,未提起附帶民事賠償訴訟的,仍可在刑事程序終結後單獨提起民事賠償訴訟,但應及時提起以免訴訟時效超期。同樣,對於同時產生行政責任的,亦如此遵循「私權優先」原則,優先承擔侵權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條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
4. 在民事糾紛中,精神病人造成的財產損失應該怎麼賠償
精神病人造成的財產損失,應該由其監護人承擔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二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5. 精神病人撞了人要負責賠付嗎'
精神病人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損害後果的由其監護人承擔賠償責任。
《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二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6. 精神病人在精神病院受到人生傷害由誰賠償
根據《民通意見》第160條,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精神病院有過錯的,承擔適當的賠償責任。
強調三點:①2004年以後,學校等教育機構的責任加重了(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責任),但精神病院的責任依然故我,沒有加重。
②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病人致人損害或者遭受損害的,精神病院無過錯則無責任,精神病院有過錯的,承擔適當的責任。所謂「適當」,就是可以承擔不與損害相當的責任。法律 教育 網
③當然,若精神病人因精神病院以外的第三人遭受人身損害,可以依照《侵權責任法》第37條第二款,精神病院有過錯的,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補充責任。
7. 精神病人侵權責任
精神病人侵權責任:
由於精神病人的侵害行為導致他人財產或人身損害的,並不是一例由其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主要看其病情是否造成其對自己的行為不能理解,並預見相應的行為後果,以及行為標的數額等,法律屬於稱為「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或不能完全辨認自己的行為」。屬前者是完全無行為能力人其行為後果由監護人承擔,屬後者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如行為時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則有監護人承擔責任。因此精神病人的民事責任不完全象老百姓認為的完全不負責任,它是有條件的。同時在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情況下,也存在例外,即當行為人(精神病人)有財產但不足以全部賠償時,如監護人是單位,則監護人免責。如監護人是《民法通則》規定的監護人序列中的自然人時,監護人需承擔行為人財產不足部分的賠償責任。本案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侵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的,死亡賠償金即包含了精神撫慰金,受害方不能在死亡賠償金之外另行要求精神撫慰金。
我國《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從上述刑法規定可以看出,對限制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進行刑事處罰,既不同於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犯罪人,又不同於完全沒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8. 精神病人需承擔責任嗎
你好: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二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如果肇事方經過醫療鑒定確實有精神病,並且砍人時正是發病期,那麼,首先由肇事方的個人財產進行賠償,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如果無精神病或不是發病期,那麼,由砍人者承擔刑事責任,並承擔民事賠償。
9. 精神病患者要負什麼責任
您好!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法律上的「精神病患者」和我們生活中所說的「精神病患者」並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具體而言,刑法上的精神病患者簡單來說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完全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二是「不能完全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請注意詞語的先後順序,前者指的是病情嚴重到完全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後者指的是能控制但控制能力遠低於正常人。進一步講,前者一般無須承擔刑事責任,後者則是作為一種減輕情節。但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屬於哪一種,都應當以專門的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結論為准,而非個人自己來確定。
其次,根據您所述,問題的關鍵就在於A與B的傷情達到了什麼級別,如果只是輕微傷,那麼僅僅是民事賠償的范圍,不涉及刑事責任;如果是輕傷及以上,就會涉及到刑事責任。
最後,建議委託律師介入,由律師根據實際情況及證據制定辯護策略,如果辯護得當並且客觀證據有利的話,有可能不用負刑事責任。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10. 精神病人侵權誰來賠 精神病傷人要不要承擔責任
法律規定精神病人侵權行為有他的監護人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