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微信糾紛的法律問題

微信糾紛的法律問題

發布時間:2021-05-15 02:34:38

❶ 微信可以作為法律依據嗎

可以的,但是有條件限制,微信聊天記錄屬於電子數據,我國《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電子數據為法定的證據類型。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
因此,從法律規定來看,微信聊天記錄可以作為欠錢的證據使用。
但是微信聊天記錄需要滿足下列條件才能作為有效證據,即微信聊天記錄的證據力。
1.需要明確微信聊天雙方的真實身份。
說白了,就是要明確跟你聊天的人就是借錢人,並且是向你而不是第三方借的錢。
目前的司法實踐主要有四個途徑:對方承認;微信頭像或微信相冊照片的辨認;網路實名認證材料或機主的身份認證;第三方機構即騰訊公司的協助調查。
2.微信證據要具有完整性,即具有借錢的完整意思表達。
微信聊天記錄要真實反映整個借錢過程,而不能斷章取義,僅僅將轉賬記錄作為證據使用。
綜上所述,在借款民事糾紛中,微信聊天記錄可以作為證據使用,但在司法實踐中,若具有相應的證明力需要具備條件,即要能明確借貸雙方的真實身份,也要具有借款的完整意思表達。

❷ 微信進行庭審,其中存在哪些法律問題

這是方便群眾訴訟的一種新訴訟模式,
會有很多問題。如身份的確認,
庭審場景的掌控等。

❸ 微信聊天能有法律效應

微信聊天受法律保護。

根據相關規定,微信聊天記錄屬未經明確列舉但仍可認定為「形成或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

電子數據證據由於其具有無形性、易破壞性、多樣性、高科技性等特點,效力問題十分重要。要讓證據具有效力,其應具備客觀性,與事實具有關聯性,取得手段要合法。為提高證據的證明力,當事人的確可藉助公證、鑒定機構,對證據進行公證和鑒定,日後鬧上法庭,這一證據將有法律效力。

❹ 微信使用中應該遵守哪些法律法規

各路謠言不要傳

造謠動動嘴,辟謠跑斷腿。造謠或傳謠極易引發社會恐慌,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傳播謠言將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2違法有害信息不可發

微信平台由於用戶基礎大,傳播面廣,違法有害信息一旦傳播影響更為惡劣。我國各類法律法規,對禁止利用互聯網路製作、復制、查閱和傳播違法有害信息做出了一系列規定,廣大網民需要嚴格遵守法律規定,不可「越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八條

製作、運輸、復制、出售、出租淫穢的書刊、圖片、影片、音像製品等淫穢物品或者利用計算機信息網路、電話以及其他通訊工具傳播淫穢信息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三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條
以牟利為目的,製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
穢物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
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三百六十四條第一款、第四款 傳播淫穢的書刊、影片、音像、圖片或者其他淫穢物品,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向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傳播淫穢物品的,從重處罰。

第三百六十六條 單位犯本節第三百六十三條、第三百六十四條、第三百六十五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3非法經營不可為

隨著微信的興起,各種類型的「微商」應運而生。「微商」因為商品渠道不正規、產品品控不嚴格屢遭詬病。更嚴重的是,某些特定商品需要銷售資質方可銷售,擅自利用微信平台銷售已涉嫌違法,嚴重者構成犯罪。

1、擅自發行、銷售彩票
違反國家規定,未經批准,擅自發行、銷售彩票,擾亂市場經濟秩序,情節嚴重,其行為均已構成非法經營罪。

2、銷售香煙

煙草作為特殊商品,必須持有煙草專賣許可證才能進行銷售,而且必須「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微商們千萬不要通過微信等互聯網形式銷售香煙,這是法律法規嚴厲禁止的。

3、代購醫療物品

根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開辦第一類醫療器械經營的企業,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開辦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的企業,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查批准,並發給《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根據該條例,未取得《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經營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的,將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經營,沒收違法經營的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罰款或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第二百二十五條【非法經營罪】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
(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的,或者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
(四)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

今年2月起,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打擊整治違法犯罪「凈網2018」專項行動,本著對社會、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路社會治理,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努力建設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平安網路,為廣大網民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同時,廣大網民應知法、懂法、守法,時刻謹記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並積極舉報違法犯罪線索。

❺ 微信的使用者是消費者嗎關於和微信的糾紛屬於哪一方面的問題

微信的使用者是用戶,在使用微信中沒有發生金錢交易,不屬於消費者,請講述具體的糾紛是什麼?

❻ 用微信威脅別人負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應對違法行為人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閱讀全文

與微信糾紛的法律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甜醅 瀏覽:441
lol皮膚龍年限定皮膚 瀏覽:370
伊成果之子 瀏覽:791
知識產權出版社副總經理李程 瀏覽:952
馬鞍山精密鑄造 瀏覽:942
愛玩mc怎樣開創造 瀏覽:809
工程質量保證書怎麼寫 瀏覽:259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 瀏覽:164
馬鞍山鄧國支 瀏覽:997
馬鞍山薛宏 瀏覽:3
馬鞍山老倪輔導學校 瀏覽:84
國家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考試 瀏覽:740
wapi證書安裝 瀏覽:921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商局 瀏覽:397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表 瀏覽:982
商丘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49
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 瀏覽:33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方案 瀏覽:10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