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旅遊糾紛案例分析原因

旅遊糾紛案例分析原因

發布時間:2021-05-15 01:26:34

1. 簡述解決旅遊糾紛的方法和特點

旅遊者遇到旅遊糾紛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在旅途中若遇旅遊糾紛,可先與組團社的全陪、領隊或地接社導游多溝通,不能解決時,再與組團社聯系

2. 旅遊法 案例分析

屬於旅行社違約,合同約定必須是以大眾或符合常規的語言進行表述,至於旅行社出現回筆誤,那是旅答行社的責任。
旅行社必須退回客人墊付的三島費用,並退回相應的沒有遊玩富春江的費用(此費用須經旅行社和遊客雙方商定)。
遊客並不可在此基礎上要求重新遊玩一次約定行程,旅行社只對違約部分根據旅遊合同相關規定退回客人費用。
另:旅行社此筆誤屬低級錯誤或有故意混淆概念的嫌疑,並有必要對此給予客人道歉!

3. 一些旅遊資源受到破壞的案例,分析它們是由於哪些因素造成的

4. 求《旅遊投訴的案例與分析》的實例

旅遊發生意外,責任如何界定案情介紹:
2002年1月22日,李先生一行八人,參加了某旅行社組織的新、馬、泰、港、奧十五日游。根據合同約定,李先生交納每人旅遊費7800元,旅行社提供境外交通、住宿、餐飲、基本景點門票及游覽期間旅遊意外保險。26日李先生在泰國乘快艇游覽芭堤亞島返回時,海面突起狂風,風大浪急,快艇顛簸,造成王先生腰椎壓迫性骨折。上岸後,旅行社將其送往曼谷芭堤亞醫院。因為病情原因,李先生不得不住院治療,終止以後的游覽行程,乘飛機直接返回國內。李先生因為15日遊程被迫終止,於是向質監所投訴,要求旅行社退賠其境外未游覽行程的所有旅遊費用。

旅行社方辯解:事故發生後,旅行社已對遊客進行了及時的醫療救治,支付了有關醫療費用,並妥善安排其返回國內。同時,旅行社積極協助遊客索取了有關事故證明材料,為遊客辦理意外保險索賠提供了充實依據。

因此,不應退還其未游覽行程的所有費用。
處理結果:
1.此案屬於旅遊意外事故。
被訴方旅行社在組織旅遊活動之前已對其安全狀況及注意事項向遊客作了充分說明及告示。因此,旅行社對其有關事故不負賠償責任。
2.投訴人交納旅遊費用7800元,旅行社方為其支付了辦證費,境外全程交通費、前5日行程的游覽、住宿、餐飲費及境外醫療費共計6900元。因此,旅行社退還應投訴人旅遊費用余額900元。

行家點評:
1.出境旅遊的價格涉及到境外旅行社的報價,不同季節(節假日)時有變化。遊客出境旅遊應首先選擇具有出境游資格的旅行社,同時應咨詢和選擇適合自己的旅遊線路和價格,並簽訂旅遊合同。

2.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今年9月1日起,所有旅行社都必須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同時向旅遊者推薦旅遊者個人保險。旅遊者在旅行過程中發生意外,如系旅行社方面責任,將可獲得雙重保險。

3.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如發生意外事故,應及時取得事故發生地公安、醫療、承保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及旅行社方出具的有效憑證,以便向承保保險公司辦理理賠事宜。
詳情參見 travel.bjonline.net

5. 出國旅遊:如何應對法律糾紛

如出現法律糾紛,遊客如何應對?本文結合幾個案例給您分析一下。

旅遊中發生意外傷害事故,如何應對?

案例:戚某於2011年6月1日與甲旅行社簽訂了北歐十三日出境游的旅遊合同,後甲旅行社將相應的合同交由乙旅行社履行。2011年6月10日下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前往卡爾斯塔德的路上,由於大巴車司機駕駛不當,導致旅遊車側翻,戚某因此次事故身體多處骨折,旅遊被迫中斷。戚某在北京起訴要求甲、乙旅行社承擔醫療費、殘疾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共計18萬余元。法院經審理後認為戚某因在旅遊過程中乘坐旅行社安排的交通工具受傷,旅行社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甲旅行社將合同交由乙旅行社並未徵得戚某的同意,雙方需承擔連帶責任。判決支持了戚某的大部分訴訟請求。

法官提示:據統計,在法院審理的出國旅遊訴訟中,人身傷害事故引起的糾紛佔了將近一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旅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的相關規定,旅行社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遊客人身損害、財產損失,遊客有權請求旅行社承擔責任。未經遊客同意擅自轉讓旅遊業務的,遊客還有權請求轉讓方和受讓方承擔連帶責任。

本案中,戚某與甲旅行社簽訂出境游旅遊服務合同,甲旅行社未經戚某同意擅自將旅遊業務轉讓給乙旅行社,在旅行過程中,旅行社提供的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使戚某身體受損,甲、乙旅行社對此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根據法律規定,因旅行社方面的同一原因造成遊客人身損害、財產損失的,遊客有權選擇要求旅行社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在民法理論上,這叫民事責任競合。從有效保護遊客的合法權益來看,遊客主張侵權責任比承擔違約責任更有利。因為從賠償角度來說,遊客主張侵權責任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而以違約責任起訴法院不支持精神損害賠償。但一般情況下,選擇侵權責任之訴比選擇違約責任之訴舉證責任更難,因此遊客選擇違約之訴還是侵權之訴,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貴重物品丟失,怎麼辦?

案例:2011年3月3日,孟某、宋某夫婦(二人均是1938年出生)與某旅行社簽訂了到美國旅遊的出境旅遊合同,約定住宿標準是當地三星酒店雙人標准。2011年5月6日下午,孟某夫婦入住紐約某酒店。5月7日早7點左右孟某夫婦到一層餐廳用餐時將隨身物品丟失,領隊李某協助向當地警方報案。報案時孟某、宋某向警方提供的丟失物品有:現金2500美元、數碼攝像機等物品。回國後,孟某、宋某起訴某旅行社認為旅行社沒有充分履行安全提示義務,入住的旅館不夠我國三星級酒店的國家標准,要求旅行社賠償丟失物品的損失。法院審理後認為孟某、宋某隨身財物丟失關鍵是由於自身沒有妥善保管造成的,但考慮雙方為70多歲的老人,且旅行社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其對老年旅遊者充分盡到了安全提示義務,以及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其提供的酒店符合當地三星級標准。因此判決某旅行社承擔補充責任,賠償原告孟某、宋某人民幣3000元。

法官提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旅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的相關規定,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遊客人身損害、財產損失,旅行社未盡安全保障義務的,旅行社應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本案的旅行社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其明確提示老人在入住酒店期間妥善保管個人物品,亦未充分證明其提供的酒店符合當地三星級標准,因此旅行社存在一定的過錯,依法應當對二人財物的丟失承擔補充賠償責任。但由於財物丟失的關鍵是由於孟某夫婦自身沒有妥善保管造成的,孟某夫婦需自己承擔大部分責任。因此出國旅遊,遊客要盡量妥善保管自身物品,出現貴重物品丟失,一定要第一時間聯系導游或領隊並報警,以確定丟失財物的事實及數額。

購物時未告知境外郵寄物品稅費,如何處理?

2010年9月高某和某旅行社簽訂旅遊合同。旅遊途中,高某在位於捷克布拉格市的店鋪內購買了142043元的水晶製品,之後高某使用聯邦快遞將所有貨物郵寄回北京。物品到達北京海關後,由於貨物價值過高,海關要求高某交納15815元稅費。高某承擔稅費後起訴至法院主張購買物品商店系購物行程中指定的場所,旅行社沒有告知郵寄回國的稅費信息,違反了告知義務,請求判決旅行社承擔稅費。法院審理後認為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明確規定以及雙方合同中的約定,不能推導出旅行社的告知義務包含物品出入境稅費的內容。故判決駁回高某的訴訟請求。

法官提示:在旅遊合同中,旅行社的告知義務范圍應根據雙方合同中的約定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的明確規定予以確定。一般來說,涉及的是旅行社資質、游覽行程直接相關的游覽、食宿、交通等的旅遊服務本身和人身、財產安全事項等內容,針對一些特殊對象,如老年人或攜帶貴重物品者,旅行社還需要有更細致、具體的告知,但是對於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如物品出入境稅費等內容,如旅遊合同未約定,則不屬於旅行社告知范圍。因此在出國旅遊之前,遊客應詳細搜集了解此類信息,對相關的情況做到大致了解,提高風險意識,避免發生額外費用。

法官提醒:以上案例只是出國旅遊中的常見糾紛。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作為遊客,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選擇與有資質的旅行社簽訂規范的書面合同,並仔細閱讀合同內容,對不理解的條款要求旅行社解釋清楚,避免個別旅行社利用文字游戲打擦邊球,誤導遊客。

二是在出國旅遊過程中,遊客要聽從旅行社和導游的安排,盡量避免脫團單獨活動,如確需單獨活動,一定要事先徵得導游或者領隊許可。

三是如果旅行社存在強迫購物、縮短行程等違約行為,遊客應妥善保留好相關的證據材料,選擇適當途徑理性維權。

(來源:人民政協網)

6. 旅遊糾紛的類型有哪些,原因是什麼

您好:
一、常見的旅遊糾紛主要有哪些類型?
一般情況下,包括如下幾種:
(一)按爭議是否有涉外因素分類,分為國內旅遊糾紛和涉外旅遊糾紛。與國內旅遊糾紛不同,涉外旅遊糾紛的一方當事人是外國人、外國旅遊企業或其他組織。
(二)按爭議主體分類,分為旅遊者與旅遊經營者之間的糾紛;旅遊經營者之問的糾紛;旅遊者或旅遊經營者與相關部門之間的糾紛;國內旅遊經營者與境外旅遊經營者或旅遊者之間產生的糾紛。
(三)按爭議內容分類,可分為交通運輸業務糾紛;旅行社業務糾紛;導游業務糾紛;旅館業務糾紛;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糾紛;旅遊保險糾紛以及旅遊稅收糾紛。
(四)按爭議涉及的利益分類,旅遊糾紛可分為涉及財產利益的糾紛;涉及人身權益的糾紛;涉及人身權益和財產權益的糾紛。
(五)按爭議當事人人數多少分類,可分為爭議雙方為一人爭議的單一性糾紛;爭議雙方至少有一方為兩人以上爭議的共同性糾紛。
一般地說,在實踐中因旅遊行為而引發的糾紛,主要發生在遊客和旅遊經營者之間。旅遊業是行、住、食、購、游、娛各要素的組合,是涉及各行業多部門的綜合性「大產業」。
二、旅遊糾紛的解決途徑
旅遊糾紛是指旅遊者與旅遊經營者、旅遊輔助服務者之間因旅遊發生的合同糾紛或者侵權糾紛。解決途徑有如下五種:
(一)與旅遊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閱讀全文

與旅遊糾紛案例分析原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甜醅 瀏覽:441
lol皮膚龍年限定皮膚 瀏覽:370
伊成果之子 瀏覽:791
知識產權出版社副總經理李程 瀏覽:952
馬鞍山精密鑄造 瀏覽:942
愛玩mc怎樣開創造 瀏覽:809
工程質量保證書怎麼寫 瀏覽:259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 瀏覽:164
馬鞍山鄧國支 瀏覽:997
馬鞍山薛宏 瀏覽:3
馬鞍山老倪輔導學校 瀏覽:84
國家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考試 瀏覽:740
wapi證書安裝 瀏覽:921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商局 瀏覽:397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表 瀏覽:982
商丘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49
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 瀏覽:33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方案 瀏覽:10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