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防衛過當與侵權

防衛過當與侵權

發布時間:2021-05-14 19:57:40

1. 正當防衛,反被索賠、判刑

如果沒有其他情況的話,不應該賠償或者被判刑,王去討要欠款,趙某用鐵鍬襲擊王某,此時構成了故意傷害,但是被拉開,此行為暫時不予討論。但是趙某又拿大鐵錘向王某頭上砸去,這個鐵錘有多大?照大鐵錘這個描述來看,王某的行為當然屬於正當防衛, 不需承擔法律責任或者承擔賠償。
但是從這個描述中有些地方我覺得可能還有細節,建議去找個律師詳細資訊一下。

2. 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中的區別運用

我國刑法第20條和《民法通則》第128條都有明確的規定。這兩部法律就正當防衛的相關的規定中,雖然很多聯系也存在著很多區別,因此,加強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中的區別應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上的不同構成要求
正當防衛對人們的切身利益的保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掌握合適的防衛限度,加強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上的適用性研究,加強正當防衛在二者的區別應用,就必須加強其在不同法上的構成要求差別分析。
(一)防衛動機不同
我國刑法對正當防衛的目的規定在刑法第20條第1款中,但民法通則第128條對此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在民法上,採取防衛行為所針對的民事侵權行為人的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以及行為本身的攻擊性、殺傷力等較之於犯罪行為要輕,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害較小,尤其是財產損害。民法上應把防衛動機限定在「為防衛自己或他人的權利為目的」,重點強調可保護的個人利益。
(二)防衛起因不同
在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中,刑法中對正當防衛有著一般性概括,主要是一般違法行為在內的比較廣義的不法侵害。相比而言,民法上,正當防衛發生最主要的起因是民事侵權行為,關於這兩部法律在正當防衛起因上的描述,在一般情況下,不太容易分別從民法和刑法上進行嚴格的起因界定。一般都會將這些放置於一些特定的案件背景中,既能夠合理將防衛起因做出科學的分析,又能夠滿足案件判斷的需求,這種需要的滿足一段都是通過刑法的功能和方式的調整而達到。同時,由於民法對正當防衛有著比嚴格的規定,其在民法上的授權性質和一些私法的調整方式,要堅持公正公平,謹慎,不得濫用的原則,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對正當防衛的原因做出公正嚴肅的界定。
(三)防衛時機不同
民法和刑法在實施正當防衛的時機上也各自有不同的要求規范,民法中認為,實施防衛行為是被迫的,只要有機會或者是有可能不要防衛行為將侵害行為制止,那麼,一般情況下是不能實施正當防衛的。當遇到犯罪行為時候,那麼主要是應用於刑法的相關規定,不僅僅沒有具體的防衛時機限制,防衛行為更需要具有一定緊急性,如此,可以將遭受的傷害盡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控制傷害的程度。
(四)防衛限度不同
防衛限度上具有區別性,這是民法和刑法進行正當防衛判別確定的基礎和關鍵。在刑法上,一般有「必要限度」和「是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兩部分構成。但是在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中第128條對正當范圍的限度則有一定的區別,主要是「必要的限度」和「造成不應有的損害」。可以很明確的看出,兩種法律在正當防衛的限度上都有著各自的側重點,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刑法中,對防衛人的要求已經寬鬆了一些,並含有要鼓勵公民進行正當防衛的意思,但是,在民法中的相關規定,可以明確得知,公民的防衛行為將受到一定的限度,必須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相對而言,民法對防衛行為的控制更為精細嚴謹,這也是民法重視補償性,重視權利恢復的特點而決定的。
三、民法和刑法中防衛過當的幾種關系分析
(一)在進行正當防衛過程中,如果其行為限度能夠符合民法規范要求的防衛行為,那麼便一定能夠符合刑法上的正當防衛要求。如此,在進行此種類型的正當防衛過程中,不會產生違反法律,危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後果,其行為具有合法性和合適性,是一種十分正當的行為如此,無需承擔任何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二)在進行正當防衛過程中,實施防衛時候經常會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防衛行為超過了一定的限度,也因此造成了一些不應該有的傷害,這種情況下,一般如果沒有嚴重超過限度,造成的傷害也不是十分嚴重,那麼這種防衛行為從民法的角度而言,是防衛過當,視為侵權行為,一般追究民事責任,並沒有構成犯罪,因此,不用追究刑事責任。
(三)在進行正當防衛過程中,其防衛的行為已經遠遠超過了法律規定的限度,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這種防衛行為一定程度上而言,既觸犯了民法中的相關規定,又違反了刑法中的各種規定,其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傷害嚴重,既不能輕易判為民事中的正當防衛,侵權行為,也不能單一的說是犯罪行為,要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要從刑法上防衛過當的規定追求刑事責任,又要從民法的規定中,追究其防衛過當的民事責任。

3. 正當防衛造成的損害是否必須賠償.

  1. 正當防衛是合法行為,因為正當方位而給不法侵害者造成損害的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2. 如果是防衛過當,需要在過當的范圍內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條 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刑法》第二十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4. 刑事:就5人挑事圍當事人,當事人防衛過當致死其中一人,現在要被告人承擔侵權責任,怎麼追究其他四人責任

個人認為:
1、追加被告的權利在於原告,被告無權要求追加被告,只能要求追加第三人。
2、要求其他人對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必須有法律依據。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其他單位和個人對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為不承擔民事責任。因此,要求追加其他人為第三人,必須提供相應的法律依據及證據,否則法院不會同意。
3、被告人能否追加其他人為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的第三人,在理論上尚存在爭議。

5. 防衛過當造成侵權者死亡,被侵權者負刑事責任嗎

如果像你自己所說的,已經構成了防衛過當的話,是要負刑事責任的,不過對於防衛過當的量刑,中國刑法第20條第2款規定,「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6. 如何認定民事侵權中的正當防衛

僅民事侵權就不存在正當防衛,只有刑事中的正當防衛存在,才能再分析正當防衛之後的民事責任問題

7. 侵權責任法上的正當防衛包括以下哪些要素

正當防衛應當具備以下要件,方可成為抗辯事由:

1、 防衛必須以現實的和正在發生的侵權行為為前提。
首先,正當防衛所針對的不法侵害必須是現實中客觀存在的,而非憑空主觀想像或主觀推測出來的。
如果行為人由於主觀上的認識錯誤,誤認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而針對實際中並不存在的不法侵害實施防衛行為,則構成「假想防衛」。對於假想防衛,如果因為行為人錯誤的防衛行為,給他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了實際損失的,則應當根據認識錯誤的原理予以處理,有過失的以過失論,無過失的以意外事件論。
其次,正當防衛所針對的現實侵害必須是正在發生的,即侵害行為已經開始,且尚未結束。
如果行為人對尚未發生的侵害或已經結束的侵害實施所謂的防衛行為,則構成防衛不適時。防衛不適時包括兩種情況:事前防衛和事後防衛。行為人對因此造成的損害結果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2、防衛行為必須具備必要性和緊迫性。
防衛行為必須針對進行中的非進行防衛而不能排除的不法侵害行為予以實施。民事法律中對緊迫性和必要性的判定標准,一般遵循「不得已」的原則,即防衛必須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可以使用其他非防衛的合法方式來制止不法侵害行為的,則不允許實施防衛行為。
3、必須是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施。
正當防衛行為不能對沒有實施不法侵害行為的第三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屬)造成損害。正當防衛可以直接針對不法侵害人本人的人身進行,還可以針對其財產進行。
正當防衛針對財產的,必須是犯罪人所擁有的財產,即財產的權利歸屬應當是侵害者本人,而不是國家集體或者他人的財產,但在進行正當防衛的當時,國家、集體或他人的財產正處在侵害者本人現實支配之下的除外。侵害人在實施不法侵害時,面對防衛人可能會毀壞其財物的情況,他要面臨一個抉擇,是實施侵害行為,還是為了保全自己的財產而放棄侵害?當後者的利益大於前者的時候,侵害人可能會選擇放棄侵害行為。因此,利用其財產所進行的防衛,有時會起到一定的防衛作用。但是,正當防衛只能針對實施不法侵害人本身而不能針對無辜的第三人,因為第三人對於不法侵害的發生並無過錯,正當防衛必須是合法對不法,而不是對他人合法權益的侵犯;因防衛人的行為所造成第三人損害的,防衛人對此要承擔侵權責任。這里的損害不僅包括人身的損害,還包括財產上的損害。
4、必須具有保護合法權益之目的。
正當防衛必須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權利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實施的。這種不法侵害可能是針對國家、集體的,也可能是針對自然人的;可能是針對防衛本人的,也可能是針對他人的;可能是侵害人身權利,也可能是侵害財產或其他權利。只要是為了保護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實施的行為,即符合本要件。
5、防衛行為不能超過必要限度。
防衛不法侵害,雖然屬於正當之舉,但它同樣應當有所節制,必須把握適度。任何不受制約的反擊行為,即使其出發點是正義的,最終也會走向它的反面。因此,各國法律在有條件地賦予公民防衛權的同時,又毫不例外地對正當防衛的力度及其造成的損害結果作出了一些限定。
反擊力度的有限性,既是防衛行為正當性的重要條件,也成了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分界線。對「必要限度」的理解,應當是指為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須具有的、足以有效制止侵害行為的防衛方式、工具、強度等方面的限度,即正當防衛應以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為限。現實中,不法侵害往往是突然襲擊,防衛人往往沒有防備,驟然臨之,情況緊急,精神高度緊張。一般在實施防衛行為的當時,很難迅速判明不法侵害的確實意圖及危險程度,也沒有條件准確選擇一種恰當的防衛方式、工具和強度來進行防衛。因此,只要是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須,不如此就不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的,都應當屬於正當防衛。
對於如何判定防衛行為是否超過必要限度,司法審判中一般有以下標准:(1)為了避免較輕的不法侵害,不允許防衛行為造成更加嚴重的危害後果;(2)對於沒有明顯危及人身、財產等重大利益的不法侵害行為,不允許採取造成重傷等手段對不法行為人進行防衛;(3)能夠用較緩和的手段進行有效的防衛之情況下,不允許用激烈手段進行防衛。 當防衛行為超過了正當防衛所需要的必要限度,並造成了不應有的危害時,即構成防衛過當,應負相應的法律責任。

8. 正當防衛在什麼法律規定的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一條 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

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可看出,正當防衛是指為使自己或他人免於遭受現時的不法侵害而有必要進行的防衛。其構成要件如下:

1.正當防衛須以一個現時的、對某個法律所保護利益(如所有權、健康權、自由)的不法侵害為基礎;於此需要掌握的是:

(1)侵害是指每種可能傷害法律所保護的利益人的行為;

(2)若不能充分證明侵害是合理的,那就是不法的;

(3)侵害必須是現時的,即已經開始且尚未結束。

2.正當防衛必須是被侵害人或第三人所實施的,具有防衛意識的、客觀上必要且不屬於濫用權利的防衛;於此需要掌握的是:

(1)防衛意識是指行為人自己或第三人進行防衛的意識;

(2)對於侵害行為而言,防衛必須是必要的;至於必要與否要根據客觀標准判斷,而不能單純從被侵害人角度判斷。

正當防衛行為本身是合法的,因此即使給侵害人造成損害,也不必承擔賠償責任,但如果防衛人錯誤認為存在政黨防衛情況(假想防衛)或者防衛超出了必要限度,應當適當承擔民事責任,如侵權責任。這里「適當」是指僅對「超過防衛限度行為所引發的損害」承擔責任。

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民法中的正當防衛與刑法的正當防衛是有所區別的,刑法中的正當防衛是針對侵害人人身的正當反擊,民法中的正當防衛是可以針對他人的財產反擊的。刑法與民法對正當防衛確定的責任後果是不同的。

雖然說打擊別人在法律中是被絕對禁止甚至會被處罰的行為,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在面臨危害自己的情況時不能採取某些適當的手段來保護自己,而因為這些保衛的行為而造成被人的財產或者人體上的傷害的,總則的規定就是減免了這種特殊情況。

以上知識就是對「正當防衛在什麼法律規定的」這一問題進行的相關解答,如果您還有相關法律問題,可以關注無訟,私信咨詢。

9. 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要承擔責任嗎

現實問題

蕭某是一名社會人員,整日無所事事,一天喝多了酒,就開始借酒鬧事。正巧遇到了下班回家的女青年尹某,蕭某於是上前調戲,在撕扯的過程中,尹某用力將蕭某推開,由於蕭某喝多了酒,下盤不穩腳底打滑,一下摔倒在地,被地上的石頭撞得頭破血流,在醫院住了幾個月。出院後,蕭某認為自己當時的行為沒有給尹某造成什麼損失,於是向尹某提出損害賠償。那麼法律對於這種情況有相關規定嗎?

律師解答

正當防衛是指本人、他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遭受不法侵害時,行為人所採取的一種防衛措施。依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正當防衛作為行為人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其根據是行為的正當性、合法性,表明行為人主觀上沒有過錯。

在這則案例中,尹某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由此給蕭某造成的損害,不承擔責任。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條 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閱讀全文

與防衛過當與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