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闆被員工叫勞動仲裁投訴給員工打電話是幾個意思
如果提交了仲裁,就讓仲裁處理吧,不要輕易與公司再聯系了,以防有什麼說的不對的地方,另外看看你有沒有意向調解,如果能達成調解,其實能快速結案,對勞資雙方來說應該是都有利的,調解也建議在勞動仲裁的主持下調解。有問題可以閑魚搜真水無香之亞南,在線為你指導
Ⅱ 員工投訴工作時間長,勞動仲裁說明怎麼寫
勞動來仲裁申請書
申請人:××,自性別*,民族*,出生年月日,身份證號碼: 住址: 電話
被申請人:×××(公司名稱)地址:××
法定代表人:××,電話:×××
申請事項:請求依法裁決被申請人支付申請人加班工資****元.
事實與理由:
申請人於 年 月 日開始至 年 月 日一直在被申請人處工作, 現擔任公司的 職務。申請人在被申請人處工作時,被申請人私自安排超出時間加班,未依法支付加班工資。
申請人認為, 根據勞動法及相關法律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加班應當徵得勞動者同意,且加班時間應當符合法律規定。被申請人私自安排超長時間加班,此行為已違反了《勞動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為維護申請人的合法利益,申請人現已依據《勞動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現申請勞動爭議仲裁,請求依法支持申請人申請事項。
此致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申請人:
Ⅲ 職工到勞動仲裁機構投訴對老闆有什麼影響
嚴格意義上說,您投訴的是企業,而不是老闆個人。
從法律意義上講,對個人沒有影響,對企業有影響。
至於由於個人原因給企業造成的損失,是企業內部管理的事情,不是法律解決的問題。
1、要看是因為什麼事情被投訴到勞動局;
2、處罰:
1)【規章制度違法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缺乏必備條款、不提供勞動合同文本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本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或者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3)【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4)【違法約定試用期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與勞動者約定試用期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違法約定的試用期已經履行的,由用人單位以勞動者試用期滿月工資為標准,按已經履行的超過法定試用期的期間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5)【扣押勞動者身份等證件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6)【未依法支付勞動報酬、經濟補償等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7)【訂立無效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勞動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被確認無效,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8)【違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9)【侵害勞動者人身權益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違章指揮或者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三)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勞動者的;
(四)勞動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給勞動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
10)【不出具解除、終止書面證明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3、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七章法律責任
Ⅳ 企業被員工到勞動仲裁委投訴會怎樣
關於這個問題,我給您幾個參考意見:
1、如果企業本身沒有做出什麼違法違紀行為,則不用擔心員工去投訴;
2、如果企業某些方面不到位,則員工的投訴勢必會對企業有點影響:一者會給企業造成不好的影響,以後若該企業再有相關的勞動爭議案件,則仲裁員會有先入為主的思想;二者,現在國家從上到下都比較重視維護勞動者權益,而且對於勞動者的投訴現在都比較積極應對。
整體而言,員工的投訴不必然影響到企業的發展,但是也會產生的一些影響的。
Ⅳ 勞動監察大隊投訴和勞動仲裁有什麼區別
(一)性質不同:勞動監察是勞動爭議的行政處罰程序,有行政處罰權;勞動仲裁是勞動爭議的司法處理程序,沒有行政處罰權。
(二)處理的對象不同:勞動監察處理的是用人單位、職業介紹機構,不處理勞動者;勞動仲裁既可以是用人單位也可以是勞動者。
(三)處理的方式不同:勞動監察是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法對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作出處罰或者處理;勞動仲裁是勞動爭議仲裁委員依法對相關勞動爭議作出調解或者裁決。
(四)受理時效不同:勞動監察的受理時效是二年(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在2年內未被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發現,也未被舉報、投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再查處),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五)針對的方向不同:勞動監察針對的是用人單位對職工這一整體的勞動法權益侵害的保護,勞動仲裁則是側重於用人單位和個別勞動者具體勞動爭議的處理。
(5)員工投訴勞動仲裁擴展閱讀
勞動監察和勞動仲裁受理范圍劃分
(一)勞動仲裁受理,勞動監察不受理:如因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個體勞動爭議。
(二)勞動監察受理,勞動仲裁不受理:如不遵守休息休假制度、使用童工和非法職業中介等用人單位違法事宜;
(三)勞動監察、勞動仲裁都可以受理的事項,原則上遵循首問受理和選擇性受理。
(四)綜述:用人單位與員工的個別勞動爭議,由勞動仲裁處理;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不是針對具體個別員工,而是針對職工整個群體的,由勞動監察處理。即勞動保障監察保護全體職工,勞動仲裁保護的是個體職工。其次,勞動監察不處理職工違反勞動法的事宜,這種情況應當由勞動仲裁受理。
Ⅵ 被員工申請勞動仲裁,該怎麼辦
把欠人家的錢都還給人家吧,出門打工不容易,當老闆的還差這點錢?格局小了!
Ⅶ 員工投訴到勞動仲裁可以說不認識嗎
第一,作為用工單位應當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如果真的存在實際的勞動關系,請主動承認。
第二,若公司有理由證明不認識該員工,應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但與此同時,員工也要提供證據證明,在該單位工作過,包括打卡記錄、上班的錄像、同事領導的證言、社保證明等等。
建議通過合法合理的方式解決爭議。
Ⅷ 怎麼投訴勞動仲裁的工作人員
好暈,這種事也有,找新聞媒體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