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商標是民法上的物嗎
商標是商品的生抄產者經營者在其襲生產、製造、加工、揀選或者經銷的商品上或者服務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務上採用的,用於區別商品或者服務來源的,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組合,具有顯著特徵的標志。
所以商標不屬於民法上的物。物權法上的物必須具備以下幾個要件:須存在於人體之外;須為人力所控制;能夠滿足人類社會生活的需要;須為有體物。
權利不屬於物權法的物的范疇。
『貳』 我是家百貨店,前天接到法院傳票說我出售的三角牌電飯鍋侵犯商標權,要向我索賠2萬塊錢,不知道該怎麼辦
銷售侵權產品也是一種侵權行為,你首先承擔停止侵權的法律責任;至於是否需要承擔版損害賠償責任,則要看你主權觀上是否具有過錯。如果你明知是侵權產品而銷售,則要承擔賠償責任;如果不知道並且產品來源合法則你可以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以上意見...0192
『叄』 《科普》商標侵權「混淆」都有哪些類型
我國《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二項規定,「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屬於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這個規定看著理解很簡單,但是最後寫的「容易導致混淆的」中的「混淆」卻不好理解。首先混淆這個詞就充滿很多不確定性,而且在司法實踐中還出現了「反向混淆」、「初始興趣混淆」等晦澀概念,這樣我們就更難區分開各種混淆的含義。理論和時間中一般根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是接受服務的時候所需要經歷的過程,在這個因識別商標所導致的商標混淆,我們可以將其區分為「售前混淆」、「售中混淆」和「售後混淆」三類。小編著重來說說售前混淆。更多商標資訊盡在一品威客旗下一品標局,關注關注號:epbiao 時時得到商標行業一手資訊。
售前混淆又稱「初始關注混淆」或「初始興趣混淆」,是指使用侵權商標,使得消費者在消費前對商標產生混淆,造成消費者注意力和購買力轉移到侵權商標指示的商品或服務上。就拿最普通的例子來說,我們在路上遠遠看到KFC,以為那就是肯德基,很開心的想去吃,結果走進一看卻是KFE,是山寨肯德基。這就是所謂售前混淆。
售中混淆容易理解,即在銷售的過程中消費者容易誤認產品或服務來源。
售後混淆又稱為旁觀者混淆,消費者在銷售過程中並沒有混淆,但是銷售後可能引起相關公眾對該商品或服務的認知錯誤,同樣也產生混淆。
『肆』 電器小店被告商標侵權
你好,這個您是不知情的,可以如實告知從哪裡進貨,表明自己並不知情,侵權的是三和皇角的熱水器。
商標起名、商標設計、商標檢索、商標申請、變更、轉讓、續展、異議、商標侵權訴訟等,您還可以詢問我們:
『伍』 本人是經營百貨商店的,前兩天收到法院通知,說是在2016年11月銷售一個電飯煲68元侵權了輕出集團
問:本人是經營百貨商店的,前兩天收到法院通知,說是在年11月銷售一個電飯煲68元侵權了輕出集團三角牌商標權(公證人購買封箱),需要陪1.5萬元可事出那麼久進貨單據早就丟了,如何維權?他們公司也沒有人和我說我銷售的商品侵權的2016年出售的侵權電飯煲早就沒賣也沒拿貨了本人是經營百貨商店的,前兩天收到法院通知,說是在2016年11月銷售一個電飯煲68元侵權了輕出集團三角牌商標權(公證人購買封箱),需要陪1.5萬元可事出那麼久進貨單據早就丟了,如何維權?他們公司也沒有人和我說我銷售的商品侵權的2016年出售的侵權電飯煲早就沒賣也沒拿貨了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商標侵權的事件屢屢發生,而出於各種原因,商標權利人無法准確的判斷自己的權利是否受到了侵害。因此,給你解釋關於商標侵權的法律的認定: (一) 非法使用他人注冊商標導致的商標侵權行為。 (二)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導致的商標侵權行為。 (三)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導致的商標侵權行為。 (四)反向假冒行為導致的商標侵權行為。 (五)對馳名商標的淡化導致的商標侵權行為。 (六)將他人注冊商標注冊域名的行為。 (七)將他人注冊商標注冊為企業名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