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調解糾紛的特點

調解糾紛的特點

發布時間:2021-05-13 08:22:19

Ⅰ 人民調解 行政調解 司法調解有什麼區別

一、概念不同:

1.人民調解:

人民調解是指在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依照法律、政策及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對糾紛當事人進行說服規勸,促其彼此互諒互讓,在自主自願情況下,達成協議,消除紛爭的活動。

2.行政調解:

是指由我國行政機關主持,通過說服教育的方式,民事糾紛或輕微刑事案件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一種調解制度,通常稱為政府調解。

3.司法調解:

亦稱法院調解,是指對民事案件在人民法院審判組織主持下,訴訟雙方當事人平等協商,達成協議,經人民法院認可,以終結訴訟活動的一種結案方式。

二、機構:

1.人民調解:

人民調解由人民調解委員會發起。

2.行政調解:

行政調解由行政機關發起。

3.司法調解:

司法調解由法院發起。

(1)調解糾紛的特點擴展閱讀

人民調解有自己獨特的組織形式,完整的工作原則、制度、程序,嚴格的工作紀律,方便靈活、形式多樣的工作方法。因此許多國家把人民調解譽為「東方經驗」。

人民調解工作與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直接影響社會的安定團結,認真開展人民調解工作,能夠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安定團結。

行政調解協議雖然不具有強制執行的法律效力,但它的性質是合同,應當按照法律對合同的規定來處理相關問題,並按照法律對合同的有關規定對消費者進行進一步的保護。

Ⅱ 人民調解在解決民事糾紛中具有哪些獨特優勢

①具有主動性,有利於矛盾糾紛及時解決,防止矛盾糾紛的激化和升級。②具有簡捷、及時和經濟的特點,它著重在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就近、及時地化解民間糾紛,以最短的時間完成對矛盾糾紛的處理,能降低糾紛解決的成本,減輕人民群眾和國家財政的負擔。③具有廣泛性,有利於方便廣大人民群眾。就我國人民調解組織的設置情況來看,調解機構星羅棋布,只要是有村(社區)的地方就有調解組織。④人民調解能實現情與法的融合。合法不合情,合情不合法,是行政和司法中經常遇到的情況,也給行政官員和司法人員工作帶來很大的困惑。人民調解的性質可以使調解避免這方面的困惑,可以將法與情融合在調解過程中實現法與情的統一,使法的實施更易於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

Ⅲ 人民調解具有哪些本質特徵

人民調解的本質特徵是:群眾性、自治性、民間性。化解民間糾紛是人民調解的基本任務,及時、便捷地解決民間糾紛則是人民調解的顯著特點。
人民調解 ,屬於訴訟外調解的一種。是指在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以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和社會公德規范為依據,對民間糾紛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勸說,促使他們互相諒解、平等協商,自願達成協議,消除紛爭的活動。
人民調解工作的原則
人民調解是在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依據法律、政策和社會公德,對民間糾紛進行規勸疏導,促使當事人互諒互讓解決糾紛的群眾自治活動。它屬於民間調解,與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不同,是一種社會性、群眾性和民間性活動。人民調解工作的原則,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平等自願原則。人民調解,必須在當事人平等自願的基礎上進行,不得強迫。這一原則的要求,一是糾紛的受理,必須基於當事人自願,而且是各方當事人自願,如果當事人不願意接受調解,或者不願意接受某個組織和個人的調解,或者有一方當事人不願意接受調解,均不能強迫之;二是在調解的過程中,對當事人必須進行耐心細致的勸解、開導、說服,不允許採取歧視、強迫、偏袒和壓制的辦法;三是經調解達成協議,其是非界限、責任承擔、權利義務內容,必須由當事人自願接受,不得強加於人。
二、合法合理原則。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必須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進行,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沒有明確規定的,依據社會主義道德進行。這一原則要求,一是人民調解活動必須合法,其調解范圍、程序步驟、工作方法必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調解行為規范、公正、合理;二是調解民間紛紛的主要方式是以國家法律、黨和政府的政策以及社會主義道德對當事人進行說服教育,使當事人按照法律、政策和道德,分是非、辨責任;三是糾紛調解的結果和當事人權利義務的確定,不得違背法律、政策和道德的要求,不能用本地的「土政策」代替法律,也不能在法律與情理發生抵觸的時候違背法律的規定,無原則地求得糾紛的平息。
三、不限制當事人訴訟權利原則。民間糾紛發生後,當事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不得因未經調解而限制其訴訟權利。在調解民間糾紛過程中,當事人在任何時候、以任何理由都可以中斷調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調解達成協議的糾紛,當事人仍然有權利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對糾紛及其協議予以裁判。如:有的調解協議註明「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提起訴訟」,這一條因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而無效。當然,當事人也負有履行人民調解協議的法定義務,不得隨意反悔。當事人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對方當事人可以以人民調解協議起訴。一方當事人以原糾紛起訴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以人民調解協議抗辯。

Ⅳ 保險糾紛調解得特點是什麼

保險糾紛調解的特點:

  1. 是糾紛的矛盾對立與復雜多變。進入訴訟程序的保險合同,多為損失大、標的額高且當事雙方存在重大分歧,矛盾處於激化狀態,調解合意的基礎欠缺。實踐中新情況新特點案件不斷涌現。

  2. 是保險公司內部治理的局限。在正常的理賠過程中,保險公司程序繁瑣、材料苛刻、服務不到位等情形,促使矛盾進入訴訟程序。保險公司現行理賠模式中,層級之間管理僵化,許可權設定僵化,請示匯報手續繁瑣且效率不高,特別是近年來下級公司調解許可權被上級公司收回,導致下級公司出庭難以有效推動調解。

  3. 是基層保險公司訴訟參與不充分。基層保險公司法務團隊訴訟能力不足,甚至無專業應訴人員,理賠人員直接應訴,依賴法院審查證據和認定事實。部分出庭人員存在對法律理解的偏差,擴大免責條款,導致雙方分歧較大。部分保險公司將出庭承包給代理律師,以案件數計費,出庭律師乾脆不調解只等判決。

  4. 是保險公司追求自身利益。保險公司擔心應訴人員與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公司利益,應訴人員面臨公司評查調解案件的風險,即使調解有利也不願調解。或者保險公司要求對方做出很大讓步作為同意調解的前提,導致調解不成。

  5. 是交強險與商業險未有效銜接。保險合同的理賠依據為法院此前的處理結果,商業險的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處理中不參與訴訟,特別是交強險與商業險不在同一家保險公司投保的情形,導致商業險保險公司對於此前的判決結果持有異議,對於此前的調解也不予認可。特別是部分交強險公司未出庭參與交強險的處理,案件被缺席判決,商業險的保險公司存有抵制。

Ⅳ 勞動爭議基層調解的特徵是什麼

勞動爭議基層調解,是指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對當事人雙方自願申請調解的勞動爭議,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前提下,依據法規、政策的規定和集體合同、勞動合同的約定,通過說服教育和勸解協商,促使當事人雙方在相互諒解的基礎上自願達成解決勞動爭議的協議。在我國勞動爭議處理體系中,它是處理勞動爭議的一種重要的法定形式。

勞動爭議基層調解屬於民間調解,它與官方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相比較,有下述主要特點:

(1)其調解機構是社會組織,而不是國家機關;

(2)其調解活動具有任意性,幾乎不受固定程序和形式的約束,也可將道德規范、社會習慣作為調解的依據;

(3)其調解書僅具有合同性質,不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

Ⅵ 解決民事糾紛的方式及特點

民事糾紛的解決方式:

1、協商解決。主要是指發生糾紛的雙方,在經過充分的交流和溝通之後,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協商解決糾紛和分歧。

2、調解解決。在有關組織,公安局,司法局或者某個中間人的主持下,雙方都能夠平心靜氣,互相理解,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促使糾紛的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完成糾紛的解決。

3、訴訟解決。是指法院、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審理民事案件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產生的各種訴訟關系的總和。這裡面就涉及訴訟雙方,律師,法官,法院的司法評判,雙方各自的舉證,證據,法官最後的判決。

民事糾紛的特點:

1、民事糾紛主體之間法律地位平等。

2、民事糾紛的內容是對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

3、民事糾紛的可處分性。分別於行政爭議和刑事爭議。

根據民事糾紛特點和內容,可將民事糾紛分為兩大內容:

1、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包括財產所有關系的民事糾紛和財產流轉關系的民事糾紛。

2、人身關系的民事糾紛,包括人格權關系民事糾紛和身份關系的民事糾紛。

(6)調解糾紛的特點擴展閱讀:

在現實生活中,民事法律關系紛繁復雜、變動不居,而民事法律規范在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這導致有些民事糾紛在處理過程中可能找不到特別合適的民事法律規范作為依據。

但一些民事行為不符合社會公德,有違善良風俗,如果因為沒有民事法律規范作為依據而不處理,就可能在社會上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帶來「破窗效應」。

處理這些民事糾紛,應運用好公序良俗原則,即民事行為不得違反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則。科學運用公序良俗原則處理民事糾紛,對於懲惡揚善、維護正義、保證社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民法尊重民事主體的意思自治,但意思自治必須以公序良俗原則為基礎,即不得違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如果違背公序良俗,其民事法律行為理應無效。

Ⅶ 矛盾糾紛調解的方法與技巧有哪些

您好:
面對面與背靠背相結合調解法
有的矛盾糾紛爭議的不是重大的利益,而是為了爭面子、賭氣,對於此類糾紛,調解人員就可以先用「背靠背」調解法。調解人員分別做當事人的工作,待雙方當事人的情緒穩定,意見接近時,再把當事人叫到一起「面對面」地做工作,促使雙方當事人相互謙讓、心平氣和地進行協商,使糾紛得到圓滿解決,從而避免情緒對立和吵鬧等矛盾激化的情況發生,提高調解的成功率。
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調解法
在調解過程中,調解人員可以針對不同情況,適時對當事人進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弘揚社會主義道德觀念。通過法情並用,引導當事人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發揮法律與道德的雙重作用,喚醒當事人的良知,引導當事人化解矛盾。
借用外力調解法
調解人員還可以通過調查摸底,請出當事人佩服、對其有影響力的人來做當事人雙方的工作,緩和當事人的對立情緒,引導他們達成調解協議。一是鄰里調解。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都是聚群而居的,相鄰關系密切而又重要,一家有事,四鄰相助,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因此,遇到矛盾糾紛時,可有選擇性地請鄰里人員幫助進行調解,規勸雙方當事人以團結為重,做出諒解與讓步。因為是鄰居,平時又都很了解,這種調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友情調解。友情調解是指當事人發生糾紛時,調解人員可根據情況請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的好友予以勸導、疏通及說服教育,使爭議的雙方當事人化干戈為玉帛。三是聯合調解。民間糾紛的情況復雜、牽扯人多、涉及面廣,僅靠一個部門調解往往力不從心,效果不佳,在這種情況下,應邀請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到場分頭做工作,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褒揚激勵調解法
民間糾紛調處方法很重要,說話要講究方式,語言要講究藝術,既不能單刀直入,更不能五馬長槍,要深入淺出,和風細雨。在實際調處中,對當事人的優點和長處及時表揚鼓勵,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表揚鼓勵,尋找共同語言,縮短當事人之間的距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活他們的自信心和正面的興奮情緒,堵住可能反復的退路,從而使調解成功率得到提高。
排憂解難調解法
有些矛盾糾紛發生是因為當事人在生產生活中確實存在一定實際困難,對於這類糾紛,調解人員要通過深入細致調查,找出症結所在,切實幫助其解決困難。困難解決了,矛盾糾紛也就化解了。
迂迴遷讓調解法
在矛盾糾紛調解中,調解人員要針對當事人的個性特點,因人因事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化解。對那些說話尖刻、刺耳難聽的當事人,調解員不能感情用事、以怒制怒,說絕話、講狠話,而是讓他們把心裡話講出來,把心裡的積怨發出來,然後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從而達到調解效果。
真情打動調解法
矛盾雙方往往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爭執,事情本來並不大,為爭一口氣,互不相讓,僵持不下,還有些矛盾雙方當事人都想得到解決,但卻難以啟齒。對這類型糾紛,調解人員要以情感人,主動和解、對話調解、互諒調解。實踐證明,這是調解家庭、夫妻矛盾的最好方法。

Ⅷ 人民調解制度的特點

人民調解是解決糾紛的重要方法,作為一種民間活動,具有以下四個基本特徵。 人民調解是在依法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進行的司法活動,不是群眾自發的活動。人民調解委員會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調解民間糾紛,不得超越其職權范圍。人民調解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判明是非,明晰權利義務,幫助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並且接受司法行政部門和人民法院的指導與監督。

Ⅸ 人民調解委員會有什麼特點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依法設立的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
我國基層解決人民內部糾紛的群眾性組織.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城市以居民委員會為單位,農村以村民委員會為單位建立.其任務是:(1)及時發現糾紛,迅速解決爭端.(2)防止矛盾激化,預防,減少犯罪的發生.(3)積極為城市,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服務.(4)進行社會主義法制宣傳教育.(5)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6)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依照法律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的指導下開展工作,用調解的方法解決一般的民事糾紛和輕微的刑事案件.經調解自願達成的協議,當事人應自覺履行,不願調解或調解不成或調解後反悔的,一方或雙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調解委員會不是國家司法機關的組成部分,也不是一級行政組織,它的活動及結果不具有法律和行政的強制性.

閱讀全文

與調解糾紛的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