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糾紛

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糾紛

發布時間:2021-05-12 19:01:49

1. 中國和哪些國家有領土爭議

現在所說的中國960萬平方公里,是建國初期周恩來總理命令解放軍參謀部根據內戰結束前的地圖計算的,當時和許多鄰國還沒有劃定邊界,中國領土其實不是960萬,而是1042萬平方公里。
陸地邊界爭端:
1.中俄邊界。唐努烏梁海地區,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江東六十四屯、烏蘇里江以東及庫頁島地區,巴爾喀什湖東南部、伊犁河地區。
中俄邊界西段50餘公里,東段約4280公里。
2.與朝鮮的邊界。長白山天池,吉林省延邊自治州(即所謂的「間島」),鴨綠江和圖們江中一些島嶼。
1962年中朝邊界談判後,白頭峰和一大半天池劃給朝鮮,白頭峰後被朝鮮改名叫將軍峰。
韓國認為中朝現有邊界是北朝鮮在1950-53年朝鮮戰爭期間有求於中國而作出讓步的結果。1909年中國和日朝簽訂的《間島協約》是一項不平等條約。並稱長白山「天池的一半劃讓給中國」,是中國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提出的出兵參加朝鮮戰爭的代價。
間島是以白頭山為起點向西北包括暉春地區,向南以豆滿江為界的大約2.9萬平方公里的地區。
3.與印度的邊界。雙方邊界全長1700公里,雙方爭議地區有8塊,面積達12.5萬平方公里。其中東段麥克馬洪線以南的藏南(山南)地區9萬平方公里、中段波林三多等2千平方公里均為印方控制,西段阿克賽欽等地區3.35萬平方公里除巴里加斯的450平方公里外均為我方控制。(不知感恩的臭阿三,62年就不該把已經收復的有爭議領土讓給他!)
4.與越南的邊界。法卡山、者陰山、老山地區 1999年12月30日,最終簽訂了《中越陸地邊界條約》。在所有雙方有爭議的227平方公里土地中,113平方公里劃歸越南,114平方公里劃歸中國。
5.與蒙古的邊界。中蒙邊界全長4710公里。
6.與哈薩克的邊界。位於塔城地區的塔爾巴哈台山和巴爾魯克山變成了中哈界山。
7.與吉爾吉斯斯坦的邊界。
吉爾吉斯斯坦是「絲綢之路」穿越的地方,其碎葉河畔的托克馬克還是我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誕生地。天山山脈和帕米爾-阿賴山脈綿亘於中吉邊境。
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於1999年簽署《中吉國界補充協定》,解決了兩國1100公里的邊界問題。 中吉兩國在2002年5月簽訂的邊界協議將有爭議的山區土地作三、七開,七分確定給吉爾吉斯,三分劃給中國,即大約九萬公頃土地。吉爾吉斯斯坦反對黨表示,邊界協議將重要的冰川拱手讓人,而這個冰川則是吉爾吉斯數條河流的發源地。
8.與塔吉克的邊界。中塔邊界約400多公里
中國與塔吉克在1997年就有爭議的烏赤別里山口和喀喇雜克山口兩地區達成協議。2002年5月塔總統訪問中國,同意把靠近帕米爾地區存在爭議的28,000平方公里土地中的3.5%共大約1,000平方公里的領土交給中國,從而結束了邊界爭議。
2000年7月,中塔吉三國簽署了《中塔吉關於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為徹底解決中塔兩國邊界問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塔2002年劃界談判的結果是基本按照實際控制線(不是民國地圖的邊界)劃分,但是中國取得了實際控制線以外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9.與寮國的邊界
中老兩國邊界線,從中老邊界東端點十層大山(柯拉山)到西端點瀾滄江/湄公河主航道中心線中老緬三國交界點,長度為505.04公里。 1991年10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簽定《中老邊界條約》。
領海島嶼爭端:
1.與日本的領海島嶼爭端。釣魚島,琉球群島,沖之鳥
2.與朝鮮的領海島嶼爭端。黃海中國側大陸架與經濟區
3.與韓國的領海島嶼爭端。黃海中國側大陸架與經濟區
4.與菲律賓的領海島嶼爭端。南沙群島菲律賓占據9個島礁
5.與印度尼西亞的領海島嶼爭端。南沙群島2個島礁
6.與馬來西亞的領海島嶼爭端。南沙群島搶佔9個島礁
7.與越南的領海島嶼爭端。南沙群島28個島礁,北部灣領海及白龍尾島
8.與汶萊的領海島嶼爭端。南沙群島1個島礁
我找到的就這么多,有遺漏錯誤之處,希望其他朋友補充、指正。

2. 中國與周邊國家有哪些領土糾紛

1、東海與日本;
2、西沙與越南;
3、南沙與菲律賓。
主要涉及海底資源。

1947年,當時的「內政部」完成了南海劃界,即「九段線」。這條線最南到北緯4°的曾母暗沙,奠定了今天中國南海疆界的基本走向。黃岩島也在「九段線」中國領海范圍內。
另據有關專家介紹,黃岩島是中國固有領土的另一個佐證是,1898年美西戰爭結束時,以北緯118°劃界,以北為菲律賓領海;但是黃岩島的位置約為117°48』,在法理上也在菲律賓國土以外。
現在的菲律賓相關法律將一些遠離海岸超過200海里的地方都劃到了其領土范圍內,這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基本原則。
「在1947年劃界之後的四分之一個世紀,周邊國家一直沒有提出異議。這就在國際法意義上產生了歷史性主權。」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張植榮介紹,「南海爭端,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國近海油氣資源的發現。」
同時南海爭端的起源與當時的歷史因素也有關。當時,聯合國正在制定海洋法,而海洋法長期對劃界原則定義模糊不清。模糊的劃界原則給了一些國家可乘之機。
東海(Mare Orientale,Eastern Sea)是月海之一。該月海具有西部最完整的同心圓結構。最外側的環
海監建立了東海定期維權[3]
名為Cordillera,四周是陡峭的峭壁和脊狀斷層。位於月海北側有火山口Maunder,而Maunder的東南部是Kopff火山口。Montes Rooks位於該月海東側。
亦稱東方海。一個由玄武岩物質構成的圓形陰暗平原,遍布在月球西部邊緣多層環狀結構的東海盆地內。面積約50,000平方公里(19,300平方哩)。東海盆地外圍最顯著的外環是科迪勒拉山(Montes Cordillera),直徑900公里(560哩)。盆地外圍其他廣大的圓形結構有外魯克山,直徑620公里(385哩);內魯克山,直徑480公里;東海的內環,直徑320公里。東海位於月球表面的邊緣,從地球上可以看到。過去我們對其所知不多,1960年代~70年代間,由於載人太空船和無人太空船所作的多方面月球探索,科學家才能對東海的外貌和環圍作詳細的觀察。

3. 中國和哪些國家有領土糾紛

目前主要的有日本,菲律賓,越南,印度。其他的還有:塔吉克,哈斯克斯坦,緬甸,蒙古
差不多就這些

4. 如何理性看待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領土糾紛

A 以南海爭議為例,理性看待領土糾紛

近一時期,南海問題成為各界極為關注的熱點。以菲律賓為代表的無賴國家百般挑釁,中國一忍再忍,國民心中憤懣無處渲瀉。中國到底怎麼了?

千百年來,南海這片廣袤富饒的海域為周邊人民提供了勞作生息的場所和條件。大量史料證明,中國是最早對南沙群島進行命名和管轄的國家,中國對包括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這一基本事實為國際社會廣泛了解和接受。由於某些國家後來改變了既有立場,才使南海出現了爭議。近些年,一些國家在南海的單方面侵權行動愈演愈烈,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之勢,更有好事者企圖借機插手謀利。這樣的事態發展不能不引起中國人民的巨大關切。

涉及領土主權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輕易退讓。我們看到,中國政府過去和現在都在盡最大努力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我們也有充分理由相信,以維護13億中國人民根本和長遠利益為已任的中國政府決不會吞下任何損害國家利益的苦果。

同時,也應看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貫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並有著諸多成功的外交實踐。中國秉持友好協商、平等談判精神與有關國家解決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與12個鄰國劃定了陸地邊界。在處理海上問題時,中方也遵循同樣的原則,正視分歧,採取建設性舉措。

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均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和暢通的磋商渠道,希望通過雙邊友好對話,增強互信,積累共識,尋求公平、合理、可行的解決問題方案。中方在對話中充分展示誠意和善意,推動有關磋商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例如,中國與越南解決了北部灣劃界問題,就北部灣漁業合作做出妥善安排。中國與東盟十國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DOC)為增進各國間的政治互信發揮了積極作用。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國—東盟外長會期間,有關各方核准了落實DOC後續行動指針。這對推動落實DOC進程、推進南海務實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可見,中國是本國主權和權益的堅定捍衛者,也是地區和平與穩定的積極維護者。中國始終從本地區及本地區各國的共同利益出發,採取理性、冷靜、剋制的態度處理有關爭議和各類突發事態。這是當前處理南海爭議的最好選擇。

和平解決爭端是聯合國憲章的重要內容,是世界潮流大勢所趨。人類的文明和智慧應該體現在如何以友好協商、和平談判的方式尋求爭端的解決。當今世界,各國利益高度交融,同舟共濟、合作共贏越來越成為國際共識。沖突和對立可能逞一時之快,卻不能帶來永久的安寧。南海爭議不是中國與有關聲索國關系的唯一,更不是全部。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既不明智,更可能是有害的。維護地區穩定最符合地區國家的發展利益。

中國國勢蒸蒸日上,我們有理由為祖國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我們更應該為國家未來發展分憂。中國要在國際上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離不開健康理性的國民形象。一些人出於誤解或片面的熱情散布一些好戰言論,既無益於國家發展戰略的推行,還可能為他人所利用,正中某些國家渾水摸魚、攪亂中國的圈套,讓他人坐收漁翁之利。在當前形勢下,冷靜、理性地看待南海問題是愛國民眾應有的選擇。

5. 中國與周邊各國的領土糾紛有哪些

中日釣來魚島、中國和東自南亞諸國關於南海諸島、中越陸境(才勘界好,還不穩)、中印(東藏南達旺、中錫金段、西阿克賽欽)、中塔(高山區沒有明確國界)、中哈(2005年中國地圖悄然變動)、中俄(黑瞎子島最後定音)、中朝/韓(長白山歸屬無風起浪);中緬、中蒙也有未定問題

6. 中國與那些國家存在領土糾紛

朝鮮:鴨綠江出口的薪島和綢緞島以及鴨綠江島嶼中的多智島、威化島、黃金坪島…等為主的島嶼以及長白山頂峰和長白山頭天池。
韓國---離島、蘇岩礁、丁岩礁、鴨礁、虎皮礁、日向礁等。
俄羅斯:黑瞎子島和烏蘇里江各島嶼、庫頁島、唐努烏梁海等。
外蒙古:外蒙古及外蒙古被俄羅斯所佔領土。
印度:達旺市、丹巴曲、卡門河、察隅河、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等藏南地區。
不丹:魯林爭議區、洞郎爭議區、.查瑪浦爭議區、基伍爭議區、白玉爭議區、.墨拉薩丁爭議區。
越南:越南在南沙群島問題上可謂處心積慮,他們陸續在1973-1974,1978,1988, 1990-1991,和1998年先後侵佔了我國南沙群島29個島嶼之多。
菲律賓:黃岩島。
日本:釣魚島、琉球群島。

7. 現在中國與哪些國家有較大的矛盾

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沒有外部憂患。這些外患有些是可控的,即何時解決,採用何種方式解決,解決到何種程度,決定權在自己手中,因而可以因時而動,順勢而為,量力而行。有的外患則是不可控的,即事態的發展和應對方式,往往不取決於自己,在很多情況下是被動甚至被迫為之。所以,對於這種不可控的外部憂患,戰略上必須高度關注,決策指導也要突出這個重點。
那麼,中國是否存在不可控的外部憂患?如果存在,這種外患又來自何方?環顧中國周邊,前景難料的朝鮮半島對抗,愈演愈烈的海上爭端,危勢漸顯的中印邊界紛爭,這些都是經年歷久、且又日益凸現的外部憂患。這種外患相互交織的局面,對中國陸地邊疆和海上的安全與穩定,對中國謀求和平發展的長遠戰略,無疑都帶來嚴重影響,也增大了戰略決策的困難。因此,在上述外部憂患中,全力找出那些不可控的外患,並在戰略謀劃和指導上予以重點關照,這是當前中國對外戰略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今年以來,海上爭端頻發,局勢趨於復雜和嚴峻。無論是東海的中日釣魚島紛爭,還是南海的中國與南海諸國的爭端,都呈現出激化勢頭。此類爭端既是歷史遺留問題,也是現實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之爭,圍繞海上資源和經濟利益的爭奪,當然也包括其間。然而,解決這些問題,對於中國來說,仍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原因在於,釣魚島紛爭目前僅限於雙方的主權訴求上,日本雖然派兵進駐與那國島,但意在改善戰略態勢,並未直接佔領釣魚島,中日兩國不至因此而形成對抗。南海諸國盡管採取不少動作,在宣示主權,加強海空軍力量,以及企圖依附大國或結成「南海聯盟」等方面,對中國做出挑戰姿態,但他們畢竟是既得利益者,不會主動挑起南海沖突。所以說,在解決海上爭端方面,中國被動中仍有主動,是「談」是「打」全在中國一念之間。即便談判解決前景渺茫,但在相關政治、經濟特別是軍事條件尚未具備之前,中國需要也完全可以從長計議,當然由此也會帶來時間的流逝和海上經濟利益的流失。
中印邊界爭端也是今年以來的「熱點」。印度在邊境地區所採取的一系列惡化局勢的舉動,引起中國的嚴重關切。印度之所以如此囂張,主要是因為這些年經濟有了很大發展,軍力水平得到明顯提升。不僅常規軍備有了新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在核武器和導彈武器方面,取得了引人矚目的進展。自認為進入了「強國」行列的印度,不再擔心挑戰中國的後果,因而顯得肆無忌憚。但是,在中印邊界爭端問題上,印度也是既得利益者,其在「藏南」地區建「邦」立府,增兵數萬,並大力推進戰場建設,意在加強防守,並非要大舉進攻中國。在此情況下,中印邊境是戰是和,主動權仍在中國手裡。中國收復失地的決心不會動搖,但目前談判解決爭端的立場並未改變,即便談不成,今後是否武力收復,中國完全可以審時度勢,相機行事。未來如果發生新的中印邊境戰爭,牽涉范圍不同於解決海上爭端,加之陸地作戰條件也好於海上作戰,中國不打則已,要打就全面收復失地,決不會讓歷史失誤重演。
相對於海上和中印邊境爭端,朝鮮半島的情況則更為復雜。中國和朝鮮、韓國都是友好國家,這里不存在「敵國外患」問題,但朝鮮半島核危機和由此可能引發的戰爭,對中國北部邊疆的安全與穩定,卻會帶來實實在在的影響,因而這種外部憂患不容低估。尤為嚴重的是,一旦爆發新的朝鮮戰爭,中國是否介入,介入到何種程度,這是戰略決策方面的重大難題,其造成的後果也很難預料。從目前情況看,中國對於朝鮮能否「棄核」,已經難以施加更大影響;朝鮮和美日韓之間是否會武力相向,中國亦無法決定雙方的戰略取捨;中國即便介入新的朝鮮戰爭,也將是被動狀態下的無奈之舉。由此看來,朝鮮半島的對抗及其影響,將成為當前和今後中國不可控的外部憂患,如何應對這種前景難料的局面,是中國對外戰略包括軍事戰略的最大挑戰。
新中國成立60年來,先後打過多場局部戰爭,唯獨抗美援朝戰爭投入的人力物力最大,造成的犧牲和付出的代價最重,況且是在被動甚至被迫情況下進行的。今天,這種歷史是否還會重演?有人說,中國只要完全切斷對朝鮮的援助,朝鮮就「撐」不了幾天,早晚會回到談判桌前。但其沒有看到,如果朝鮮因此而內亂或鋌而走險,對中國又有什麼好處?也有人說,中國為什麼要介入新的朝鮮戰爭?讓美日韓「教訓」一下朝鮮,甚至讓韓國統一朝鮮半島也未必是壞事。這種看法忽略了一個事實:美日韓的戰爭方案不會只限於打擊朝鮮的核設施,也不會僅停留在「三八線」附近,而是要進抵中朝邊境,把戰火燒到中國的家門口,中國何以能夠坐視?朝鮮是一個主權國家,中朝兩國又是友好鄰邦,雙方的互助條約並未廢除,中國不會容忍任何勢力滅亡朝鮮,也不希望看到朝鮮半島的戰略平衡被徹底打破,因為這既不符合中國的對外關系原則,也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國家利益。所以,中國的介入盡管是被動的,但也是必需的。
如果以上分析能夠成立,那麼中國未來不可控的外部憂患,將是來自朝鮮半島,而不是海上和中印邊境地區。根據這種戰略判斷,當然需要把對外戰略重點,放在處理朝鮮半島問題上,軍事上也要做好應對最困難局面的准備。這樣做,並非可以忽略來自海上和中印邊境地區的威脅,而是要在抓好重點的基礎上,搞好統籌兼顧,在不同戰略方向,根據不同的任務和要求,做好有針對性的准備。
中國是一個大國,任何時候都不會面臨「無敵國外患」的局面,反而會經常出現多種外患交織的情況。樹立強烈的憂患意識,特別是重點應對那些不可控的外部憂患,在立足於長遠准備的基礎上,爭取逐步解決歷史遺留或新發生的問題,盡最大可能營造一個有利於和平發展的周邊環境,這是形勢發展對中國對外戰略和軍事戰略的要求,也是對中國戰略謀劃和指導的最大考驗。

8. 如何正確看待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領土爭端

首先,明確領土之於國家的意義很重要,國家更多的是抽象的概念,比如種族,血脈,精神和文化,但是領土並不完全屬於國家概念的范疇,而屬於治理國家的政府級別的概念,領土並不存在一脈相承,否則就不會有領土爭端問題的存在。
中國歷史上自上古的黃帝炎帝,堯舜禹,夏商周,春秋戰國,先秦兩漢,隋唐南北晉,五代十國,宋元明清,軍閥混戰的中華民國,以及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的名稱,我認為是對歷屆政府的簡稱,或是對中國在不同時期的代稱,並不是被一個朝代都是一個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我們看到,五千年來,中國的文化一脈相承,文字代代相傳,各地習俗都至少有上千年的歷史,但是領土,從有記載的夏朝開始,就在一致的不斷變化中。舊政權被
新的政權擊敗,發生政權的輪替,新的政權的控制領域一定和舊的政權有所不同。
縱覽中國歷史,元朝疆域最為遼闊,中國的面積將近2500萬平方公里,是有史以來全世界最大的國家,但有人會認為希臘土耳其是中國的領土嗎?更有意思的是,元朝的建立者成吉思汗並非漢族人,也就是說元朝的國家元首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人,建立的元朝以及遼闊的疆域對中國人又意味著什麼?
如何正確看待領土?我認為,領土與國家實力成正比,對於名族血性更強烈的國家,甚至是成平方正比。領土代表著資源,空間,戰略緩沖區以及地緣政治。當一屆政府對以上的東西迫切需要時,領土爭端便會出現。而決定領土爭端烈度的,一是侵略者對土地渴望的程度,二是防禦者對領土的依賴程度。根據以上兩點,我可以舉一個例子:清朝乾隆年間,1689年中國和俄國簽訂了有名的 尼布楚條約 。 鮮為人知的細節是,中方曾和俄方關於邊界有過三輪談判,清朝的代表第一次將邊界畫在了外興安嶺和其向東北方向直至北冰洋的余脈,俄方未同意,其次,中方將邊界縮至外興安嶺至庫頁島,俄方仍未同意,最後,中方將 唐努烏梁海 拱手讓出,換來長達150年左右的和平時期。至於為什麼中國軍隊在實力占優的情況下仍然尋求談判,是因為當時朝內老臣鰲拜勢力強大,西南方的吳三桂仍然在意圖反清復明,這些不穩定因素迫使乾隆必須盡快解決邊境問題。150年後,俄國對外興安嶺以南發動侵略,導致中國喪失100萬平方公里沃土。抗戰後期,蘇聯借出兵東北為由,強占我大連旅順以及南滿鐵路,最後被中國政府強硬收回。 從這個實例來分析:北冰洋附近的土地,比如說勘察加半島一帶,對於中國來講,中國人既沒有在這土地上耕作,生活,而且,這片土地也幾乎未有中國利益,在400年前就是一片冰原荒地,政府不會為了無任何利益價值的東西訴諸戰爭,這也是為什麼直接通過談判就可以解決這數十萬平方公里的歸屬問題。 而後,外興安嶺以南,庫頁島以西,是清朝皇室民族 女真族,以及契丹,遼,金等國家的傳統領地,這也是為什麼俄國使用武力逼迫清政府割讓的前提/最後,旅順大連使中國北部最大的軍港和不凍港,中國人在這里生活至少2000年,有著根深蒂固的利益,所以,所有中國人自然奮起抵抗。利益的大小直接決定了對領土需求的強弱。
讓我們返回來看看當今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領土爭端。中國經過150年的折騰,其實領土問題非常之多,但多數已經不存在太大爭議,該妥協的都妥協了,唯獨南海,東海,藏南是歷屆政府都未放棄過的,也由此可知這些地方對中國的重要性非比尋常。但領土沒有一脈相承,不存在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這種謬論,之所以自古以來,是因為自古以來中國中國都很強大,強大到中國的利益早已覆蓋釣魚島,並非是通過法律或者條約規定。中國戰後十分虛弱,無力阻止釣魚島的主權易主,這都是實力問題,如今中國重新恢復強大,「自古以來」只是在道義上站住腳,真正的理由是肌肉,是武器。同樣,不要以所謂的」道義「來分析南海,藏南,甚至是蒙古的獨立,外興安嶺被侵佔,以及巴爾喀什湖以東的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流失,這是愚蠢的,幼稚的。真正決定領土的,是政府對領土的需求大小以及發動戰爭對利益的損失是否會大於得到領土後利益的補償。很明顯,在目前中國所有的領土爭端中,所有領土至於中國的重要性都強過外興安嶺或者外蒙古,自然是必定要爭取回來的,而且,我相信對於更早先丟失的領土,我們不會袖手旁觀!

9. 中國與哪些國家有領土糾紛

俄羅斯、蒙古、朝鮮韓國(領海)、日本、越南、印度、尼泊爾、菲律賓(領海)、馬來西亞(領海)、哈薩克、吉爾吉斯坦、土庫曼

10. 中國與其他周邊國家,還有哪些爭議領土這些領土爭端是怎樣的造成的

中國從古到今,都採用的是有疆無界的國家管理辦法。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把用水泥樁劃界的國家。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所有與中國交界的國家,都與中國有領土爭端。

閱讀全文

與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