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鄰里糾紛:簡單的說教不能化解全部問題,化解不了的問題該怎麼解決
首先我要問問樓主是站在什麼角度你看,如果你是受害一方,那麼你應該去起訴。
其次你如果是物業一方,依舊要起訴,但是和上面的訴訟略有不同。
再次,派出所根本不可能去協調,這幾方沒有什麼必然聯系,只能從具體事件出發,誰的利益受損,誰需要用法律的武器去保護,誰損害了別人的利益,就需要被法律處罰,讓他長長記性
② 怎麼樣正確處理鄰里糾紛
里弄工作中大量的是鄰里糾紛問題,而鄰里糾紛又大量的是由生活瑣事引起的。
在處置鄰里糾紛中,要公平合理,不偏不倚。同時,要促成諒解。鄰里糾紛中很少有大是大非問題,往往是為了敲一隻釘子、掛一隻籃子一類的小事引起的,在實際生活中很難判出個孰是孰非來,只能要求雙方取得諒解,各自多作自我批評。
當然,有些鄰里糾紛由於客觀的原因,雙方確有困難,那麼,里弄幹部就要努力為他們解決一點具體問題,以消除矛盾的起因。
③ 鄰里糾紛案例分析
物業管理部門負有物業管理的義務,其應予賠償。
④ 農村鄰里糾紛應該怎麼解決!急求指點!不勝感謝!
農村的相鄰關系和宅基地糾紛是最常見的,本身不復雜,但處理起來比較回棘手。可答以肯定的是,鄰居是無權阻止你蓋房子的,不管你的房子什麼樣式,只要不影響其採光、通行等合法權益,在你自己的宅基地上就是可以蓋的,為了糾紛牽涉的問題少一些,建議不要共用一面牆。對於你因生氣而發病住院的問題是要舉證的,最好有證人(比如村委會或者其他村民)證明你當天與鄰居發生言語沖突並因此犯病,但這種舉證比較困難,不像肢體沖突中的舉證那麼容易和令人信服。你要是走法律程序的話,法院應該會受理的,但一般會先行調解,調解不成會作出判決。對於不講理的人,沒什麼好的方法解決,司法程序還是比較有強制力的,但要耗費一定的費用和時間。在你蓋房過程中鄰居再有阻撓行為的話,可以報警,以達到威懾作用,同時也便於以後取證。另外,不建議採取過激手段處理此事,特別不要產生肢體沖突,畢竟是鄰居,要考慮以後的相處關系,何況,農村發生的暴力事件經常牽涉親戚宗族等多人,會使事態擴大化,甚至招致刑事處罰,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因此,調解是上策,既解決了問題又維護了關系;調解不成就走司法程序。以上是個人看法,穩妥的話建議當面咨詢律師。
⑤ 鄰里糾紛怎麼解決
1、通過採取友好協商加以解決。拿出追求「和諧」的勇氣,多換位思考,推已及人,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和行動。
拋棄「小氣」,力求「大氣」,多一分寬容,少一分計較。
實在無法解決時,可請求政府和組織的幫助,千萬不要激化為械鬥。
2、通過各種調解加以解決。
3、通過派出所加以解決。
很多人在遇到鄰里糾紛後通常會去派出所解決問題,公安部門會依據糾紛的實際情況和性質,依據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相關規定,做出相應的處理決定。
4、進行民事訴訟加以解決。
調解員和派出所不能解決問題後,可以採取進行民事訴訟的維權行為,但是該種途徑耗時較長,費用較高。
所以,只有在糾紛始終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才選擇此項方法加以解決
(5)化解鄰里糾紛點評擴展閱讀:
《糾紛解決:理論、制度與技能》是一套糾紛解決原理與實務系列教材。
它適用於法律院校學生和實務工作者(調解員、仲裁員、法官)等。
《糾紛解決:理論、制度與技能》由三編組成。
第一編:糾紛解決原理,闡述了糾紛解決的基本原理、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ADR)的類型及其起源與發展;
第二編:糾紛解決制度與程序,介紹分析了我國民間性、行政性、司法性以及專門性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制度和程序;
第三編:糾紛解決實務技能,重點介紹了現代協商、調解和仲裁的基本理念、方法、技能以及有關參與者的行為規范。
旨在訓練糾紛解決專業人員、律師提高糾紛解決的實際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