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天津彭宇案屬於哪一種類型的糾紛

天津彭宇案屬於哪一種類型的糾紛

發布時間:2021-05-12 14:33:09

❶ 彭宇案在法律上是一種什麼類型的糾紛

您好!彭宇案在法律上屬於有爭議的糾紛。南京彭宇案,是2006年末發生於中國江蘇南京市的一起引起極大爭議的民事訴訟案。2006年11月20日,南京老太太徐壽蘭在公交車站摔倒,彭宇自稱上前攙扶、聯系其家人並送其至醫院診治,屬見義勇為,並非肇事者。隨後,老太太咬定彭宇將其撞倒並向其索賠。雙方對簿公堂。南京鼓樓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彭宇給付老太太損失的40%,二審和解結案。此案在社會中引起強烈反響,此後類似彭宇案的各種版本在各地出現,引起民眾對跌倒老人是否可以攙扶的激烈討論。2012年初,此案案情又驚天逆轉,南京官方披露,彭宇當時確實撞了徐壽蘭老人。

2006年11月20日上午9點30分左右,在南京市83路公交車水西門廣場站,兩輛83路車前後進站,南京市民彭宇在第一輛車上,車進站後,後門打開,他第一個走出車門。66歲的老人徐壽蘭拎著保溫瓶,趕去搭乘第二輛83路車,她行至彭宇所乘坐的那輛車的後門附近位置跌倒。
徐壽蘭如何跌倒,她與彭宇是否發生相撞,沒有任何第三方能提供確鑿見證。此案唯一的目擊證人陳老先生在案發時也參與了部分救助,據稱當時他也沒有看到徐老太當時如何倒地,在他看到彭宇上前幫忙後,自己也上前幫忙,並打電話叫老人的兒女過來,整個過程大約半個小時。
彭宇將徐壽蘭扶起送往醫院,檢查結果表明徐壽蘭股骨頸骨折,需進行人造股骨頭置換手術。
診斷結果出來後,徐壽蘭向彭宇索賠醫療費,遭到拒絕,並在各種調解失敗後,在鼓樓區法院提出民事訴訟。彭宇則稱自己好心幫助那位老太太,將她扶起送她去醫院,卻反被誣。
案件被媒體曝光後,迅速成為熱議的網上話題,一些網友表示相信並支持彭宇,並感慨現在好人不好做。對於以後遇到有老人摔倒的情況是否上前救助,網上展開了激烈辯論,這一案件被網友稱為南京彭宇案。

❷ 彭宇案最後是賠了還是沒有賠,天津彭宇案許雲鶴有沒有賠10萬

彭宇案當事人雙方達成了和解協議,根據和解協議書的明確要求,賠償責任和數額都不得公開。

2011年6月16日,天津市紅橋區人民法院就此事作出判決,許雲鶴被判決承擔40%的民事責任,賠償王老太108606.34元,其中包括殘疾賠償金87454.8元。

判許雲鶴用的是三維重建模型,還原事件真相。

(2)天津彭宇案屬於哪一種類型的糾紛擴展閱讀:

當時輿論壓力巨大,法院提供的材料又少得可憐,我們請了上海醫界最知名的骨科專家和法醫學專家會診,大家都覺得,這個案子要還原真相不容易。」李正東回憶說,「陳老師帶著我們梳理出此前案件的三個爭議點,在排除前兩個爭議點後,針對第三個關鍵點尋找鑒定技術突破口。

一是針對保險杠高度高於膝蓋,撞擊不成立的爭議。陳憶九認為:汽車緊急剎車車頭自然向下壓,撞擊時高度可以吻合。

二是護欄高度問題。許雲鶴聲稱護欄「大約1米高」,那麼身高不足一米六的王秀芝要想跨越就容易摔倒。為此陳憶九等專家專門到現場實地勘察,發現護欄高度僅為50公分,王秀芝跨越難度並不大。

三是王秀芝右小腿骨折是撞傷、還是摔傷,抑或是撞擊後摔倒所致?陳憶九決定利用「虛擬解剖」及「損傷生物力學重建」 技術來還原真相。

「這門技術的核心是用人體數據構建正常狀態和損傷狀態的模型,通過兩者的對比,載入不同的致傷條件,模擬損傷形成過程。」盡管當時這門技術尚處於科學研究階段,但他們還是決定試一試。李正東接下了這個活。

這是一個重復、漫長和枯燥的過程。

「當時比較幸運的是,醫院保存了王秀芝案發時拍攝的雙腿CT電子數據,這些數據很完整,是我們三維建模的關鍵。我先給王秀芝的右腿構建了損傷後的模型,然後再利用其左腿的數據用鏡像(對稱反轉)的方式構建了右腿損傷前的三維有限元模型。」李正東說。

再接下來就是要對外力作用下的人體損傷過程進行模擬比對。「假設、求證、否定,再假設、再求證、再否定,我們從不同方向、按不同大小的力量對損傷狀態載入求證,前後進行了100多次的載入,中間不留灰色地帶,力求整個求證比對過程是完整而不留盲區的。」李正東說,這個過程下來,王秀芝的損傷模擬模擬漸漸明晰了起來。

根據這些完整的實驗數據,陳憶九做出了判斷:王秀芝腓骨小頭骨折由撞擊直接形成。

「陳老師認為,一方面摔倒致傷位置不符,作用力的大小也不符合摔傷形態;另一方面影像顯示脛骨呈現倒T形骨折,符合撞擊致傷的形態。」李正東說。

生物力學最直觀地模擬了許雲鶴案的事故現場,其說服力不言而喻,徹底避免了以往依靠「經驗判斷」而備受爭議的尷尬。二審開庭,陳憶九親自出庭,並當場呈現了生物力學模擬模擬的事故現場,面對這一切,許雲鶴沉默了……

法院最終判決,許雲鶴撞傷王秀芝的事實成立,根據各自事故責任,許賠償王10.86萬元。

❸ 天津又曝出了一個「彭宇案」。

天氣會像今天一樣
但因而它也是
在愛情和狂歡的夜晚之後:真是太棒了,
讓我穿越你千山萬水,哦大自然,
當詩人奉了最高權威的諭旨
波瀾藏於胸,哈哈

❹ 彭宇案---就道德與法律的問題作評述

從事後來看,這樣的信仰模式當然適合於後來的城市的陌生人社會之生活。道德對於陌生人社會的正常運轉其實更為重要。在熟人社會,人們會進行重復博弈,每個人為了自己未來的利益,必得在與他人合作交易時克制當下的貪婪。而在陌生人社會,個人之間的合作、交易活動很可能是一次性的,個人有極大激勵採取機會主義策略。要使彼此不相識的陌生人放心地進行合作、交易,惟有依賴一種普遍的道德約束機制。這種機制必須依賴於個人的「慎獨」:剋制自己的貪婪、遵守既有規則,變成個人的一種文化、道德本能。西方幸運的是,在城市化、在人們普遍進入陌生人社會之前,完成了這一精神——社會約束機制的大轉型。或許任何社會要順利地從精神、社會層面上完成工業化、城市化,都必須通過某種途徑形成這樣一套普遍的道德與社會約束機制。 打破計算道德得失的方程
但中國卻未能及時地生成城市化生活的這一精神與社會基礎。東亞其他國家晚近以來的事實已經證明,中國固有道德規范體系和社會組織結構完全能夠實現西方宗教改革式的創造性轉化。但二十世紀以來的啟蒙知識分子致力於打破固有道德規范體系,這種文化批判後來更演化為十分徹底的社會改造與破壞運動。結果,固有道德規范體系未能實現創造性轉化,文人們所想像的新道德終究是海市蜃樓。90年代以來主宰公共空間的經濟學,更把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論假設,普及成一條倫理戒律。
凡此種種前因後源,推動中國跌入一個倫理道德空白的深淵:熟人社會的道德約束機制無從發揮作用,陌生人社會的道德約束機制也蹤影全無。普遍的道德規范體系不存在,人們回復到了哲學家們所說的「自然狀態」:每個人把所有人當成不可信任的敵人,與他人打交道,成了一件讓人們普遍焦慮、恐懼的事情。
面對這樣的困境,有些人用斷章取義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來自我安慰。據說,倉廩實了人們就自然知禮節,或者,必須先有倉廩實,然後才談得上知禮節。所以,發展經濟是最重要的,為此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但現實已使人們認識到,倉廩實後,人們未必知禮節。
今天,人人都渴望重建道德。也許人們的這種渴望太強烈,現實又太醜陋了,所以,有些人把五十年代想像成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烏托邦而心嚮往之。大多數人則都有一點憤世嫉俗,聽到、看到他人的道德行為,總是本能地表示懷疑,並且試圖揭露該人的虛偽。在公共汽車上無人為老人孕婦讓座,人人會咒罵這個社會已然道德淪喪。但假如有人讓座,很多人又會懷疑讓座者是在作秀。人們不相信,在這個時代竟然還會有人做好事。
這正是彭宇案法官寫判決書時所依據的常理。反過來,時評家和網民們則義憤填膺地指責、咒罵法官及那位徐老太太。在那些放肆的話語、充滿仇恨的言辭背後,依稀可以看到同樣缺乏道德滋養的心靈。這些人近乎本能地把徐老太太想像成壞人,把法官想像成糊塗蟲,而不願稍予寬待——在很多事件中,人們都能看到這種苛酷的心態,這也許是道德飢渴綜合症的一種症狀。
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令人絕望的無道德與反道德的陷阱中:人人都對社會之道德匱乏表示痛心,希望社會道德起來。但人們似乎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包括表達道德渴望的言辭,其實就在繼續惡化社會的道德氣氛,而沒有多少道德方面的建設性價值。人們不自覺地成了庸俗經濟學的精神俘虜,為自己的道德行為設置了很多前提條件:如果社會的體制、法律比較壞,那就不要指望我遵守道德。無數人都是精於計算的「經濟人」:最好讓別人先道德起來,以此作為自己對他人道德的前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幸運地成為道德的搭便車者。人們只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而不是以參與者、行動者的身份表達自己的道德飢渴之感。
可以說,藉助於每個個體的理性計算,是不可能走出這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的。相反,走出我們這個時代之根本困境的唯一出路,是作為一場精神運動的社會建設與道德重建過程。以某種或多種普遍性宗教為載體,將適合於陌生人社會的一般性道德規則體系嵌入人們的心靈中,變成人們的文化本能。惟有藉助這樣超理性的精神提升,人們才可能放棄搭便車心理,不管他人對方如何,自己把信守規則當成自己的道德義務。只有經過這樣一場精神運動,陌生人社會內部才可能建立最基本的信任,人們才能夠節約計算的負擔,相對輕松地與他人合作、交易。
(作者:秋風)

❺ 天津的彭宇案宣判了嗎怎麼判的

宣判了,法官盤彭宇未能提供證據證明自己是無辜的理應負責%40· 也就是4W多塊
徐麻婆子自己負責%60.。。 這個應該是結局.

❻ 天津交警、法院弱智,是天津人的恥辱,教你如何破解天津彭宇案。

不要把人@民和公@檢@法聯系在一起

❼ 事實真偽不明該如何裁判--從民事訴訟法學視角談天津彭宇案的裁判

事實真偽不明該如何裁判--從民事訴訟法學視角談「天津彭宇案」的裁判張衛平在「南京彭宇案」已經過去了四年之後,又一個被輿論稱為「天津彭宇案」的案件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人們對該案一審法院——天津市紅橋區人民法院的判決議論紛紛,總體而言似乎質疑者眾。由於四年前我曾經在學理層面關注過「南京彭宇案」,因此對所謂「天津彭宇案」也自然會有所注意。所謂「天津彭宇案」是指原告王某訴被告許雲鶴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本案關鍵點有兩個,一是本案主要事實;另一個是如何理解適用法律。在適用實體法方面,紅橋區法院適用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安全法》,具體是第一百一十九條和第七十六條的規定。前者規定:「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後者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如何正確理解適用這兩條規定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因為第七十六條規定本身就非常有爭議。對此,這方面的專家應該更有發言權。我感興趣的是與我的研究專業相關的問題,即關於本案主要事實的認定問題,這是裁判的前提。首先,我們應當注意的是,雖然南京和天津的這兩個案件都涉及被告是否將原告撞倒造成人身侵權的問題,但法院對此案在事實的認定上與「南京彭宇案」有很大的差異。對此案,法院沒有就侵權事實作出明確的認定。「南京彭宇案」原告指控的事實則是法官適用經驗法則推定的。在民事訴訟上的法理問題是,一審法官如此適用經驗法則是否妥當。我的評價是,該案沒有正確適用經驗法則,推定彭宇侵權事實成立是不妥當的。在「南京彭宇案」中,從原告、被告雙方提供的證據來看,很難認定原告指控的事實是成立的,當然也不能斷定被告的辯護就成立,應當說被告是否侵權的事實處於真偽不明的狀態。在天津王某訴許雲鶴案中,紅橋區法院並沒有認定被告許雲鶴的行為與原告受傷之間有因果關系。原告在訴狀中雖然指控,被告所駕車輛前部撞倒了原告,導致了損害結果的發生。但法院援引的兩個證據表明無法認定被告所駕的機動車是否碰撞了原告。一個是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證明。該證據載明:「當時雙方對此事故的基本事實陳述不一致,都無法提供證人及證明交通事故事實的相關證據。」另一個是天津市天通司法鑒定中心出具的《交通事故痕跡鑒定意見書》。對於該鑒定意見,判決書認為,既不能確定被告所駕車輛與原告身體有接觸,也不能排除該車與原告沒有接觸。也就是說,鑒定意見沒有得出結論。從判決書看,案件的主要事實處於真偽不明的情形。當然,這里涉及另一個更為復雜的問題,即被告的車沒有碰撞原告是否也構成侵權的問題。因為侵權責任所要求的侵權行為與侵害結果的因果關系並不一定與被告的車碰撞到原告等同,是否構成因果關系涉及到加害人行為的性質問題,如果被告駕駛的車輛違章超速,在距離受害人很短的距離內突然剎車,導致受害人受到驚嚇倒地,這也有可能構成侵權行為與侵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是否構成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注意法律上的因果關系與事實上的因果關系是有區別的,兩者的區別以及兩者是否應當有區別是訴訟法上爭論的重大問題之一。從法律因果關系論出發,因果關系並非完全客觀的,與價值評判有一定的關聯,被告行為人的違法性或非道德性都可能影響因果關系的構成)關聯到因果關系認定的正當性問題。被告所駕的機動車沒有超速,原告又違章跨越護欄的情況下,即使受到驚嚇倒地,也很難認定被告的行為與損害結果有因果關系。這里涉及到另一個事實問題,即是否超速行駛的問題。從判決書看,並沒有涉及該事實的認定問題。其次,我想說的是,當案件主要事實真偽不明時,法院應當如何裁判的問題。也許在人們看來,法院審理案件就是為了查明案件事實,不能查清事實怎麼能裁判呢?法院也當然能夠查明案件事實。這里應當注意的是,法院審理的首要任務和工作就是查明案件事實,而且應當盡可能查明案件,只有正確認定事實才能正確適用法律。但是,應當查明與實際上能否查明是兩回事。因為案件事實是已經發生的事實,這些事實能否在案件審理中完全還原取決多種因素。民事訴訟主要依靠的是當事人雙方提供的證據。有的事實當事人一方雖然掌握證據,但該證據對自己不利,該當事人是不會提出的。有的事實雖發生過,但無法獲得證據加以證明。人們在發現事實方面受手段和成本的制約,有的事實是難以在一定時間內發現的,法院作為裁判的中立者,也不可能像公安機關那樣利用偵查手段去發現民事案件中的事實。因此,案件審理常常會遇到某些案件的主要事實無法查清,處於真偽不明的狀態。民事訴訟又不能拒絕作出裁判,因為拒絕裁判也就意味著原告敗訴。這就必然涉及案件事實真偽不明時如何裁判的問題。在案件事實真偽不明時,法院怎樣裁判才符合程序正義、接近實體正義是一門非常講究的法律技術科學。目前,在民事訴訟中,當案件主要事實處於真偽不明時,法律上的處理方法是舉證責任或證明責任規則,即按照一定的規則,應當對某一事實承擔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沒有能夠證明該事實存在與否,該事實處於真偽不明時,就要承擔相應的不利後果。關於證明責任負擔的原則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2002年)中有明確的規定。該規定第二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根據這一規定,原告王某必須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要求被告賠償損失)所依據的事實(被告人駕車撞倒了原告)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如果不能證明的,法院又無法查明案件真實事實時,本案原告就要承擔敗訴的後果。應當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法院能夠認定案件事實,那麼即使提出訴訟請求的人沒有足夠的證據,也不一定要敗訴,法院可以根據案件事實作出裁判。而且,舉證責任只是一種當事實真偽不明情形的次優選擇,是一種不得已的方法,因為,沒有證據證明,並不意味著提出請求的人就不是權利人,只是權利人主張的權利所依據的事實無法證明而已。在實務界,人們對舉證責任制度還有異議,還不能理解,因此,導致有的地方法院根本沒有適用最高法院的這一規則。作為一項復雜的法律技術規則,最高法院的證據規定應當說還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但不適用、不遵守最高法院的這一規則是不妥當的。最高法院規定的舉證責任制度仍然是解決案件主要事實真偽不明情況下如何裁判的相對最好方法,是各級法院裁判的正當依據之一。而且,我們也可以在實踐基礎上對舉證責任制度加以修正,而不是完全排斥舉證責任制度。在本案中,我們從其判決書中看到,紅橋區法院沒有認定被告有碰撞原告的事實,但又認為:「假設被告在交通隊的自述及法庭的陳述成立,即雙方並未發生碰撞,原告系自己摔倒受傷,但被告在並道後發現原告時距離原告只有四五米,在如此短距離內作為行人的原告突然發現被告車輛向其駛去必然會發生驚慌錯亂,其倒地定然會受到駛來車輛的影響。」一方面判決對事實作了假設,另一方面似乎又想說雖然沒有碰撞,但被告的行為與原告倒地之間也有因果關系。顯然,這樣的裁判是難以服眾的。比較正確的做法是,在雙方證據均沒有說服力,法院難以查清案件事實的情況下,應當適用舉證責任的規則作出裁判(當然,可以首先進行調解),這樣的裁判才具有正當性和合法性。如果法院裁判被告承擔責任的理由是被告的車盡管沒有碰撞到被告,但嚇倒了原告,被告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依然存在因果關系,則法院應當明確說明為什麼如此認定的理由,遺憾的是法院沒有如此。我們還應當注意的問題是,原告在訴狀中指控是被告的車撞倒了原告,但法院有沒有認定被告的車是否撞倒了原告的這一事實,也就是說,原告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處於真偽不明的狀態。按照上述所言舉證責任的法律後果,原告應該敗訴。另一方面,法院能否在原告沒有主張自己是被被告的車嚇倒的情況下,以被告的車嚇倒了原告,導致原告受到損害,而作出被告承擔損害責任的判決嗎?(作者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為你辯護網編輯整理

❽ 近年來和彭宇案類似的案件還有哪些

2006年11月20日,南京市民彭宇陪同一名在路上跌到的徐姓老太太前往醫院檢查,反倒被指成是肇事者,最終賠償1萬余元。

2008年6月16日,陝西省西安市20歲的河南小伙張衡見一位老人倒在地上,便好心去扶起來。誰知道老人一把抱住他,說是他倒車時撞上的。事發現場很多人證明張衡是冤枉的。

2009年8月8日,貴州省都勻市市民彭女士駕車路過夜市攤,因堵車而停車時扶起了一位摔倒在路邊的老太,結果老太一下子沖上去抱住彭女士轎車的後視鏡,堅稱是彭女士撞的她。

2009年10月21日,天津市車主許雲鶴沿天津市紅橋區紅旗路行駛,遇到正在紅旗路上由西向東跨越中心護欄的老人王秀芝倒地受傷。許雲鶴稱是下車攙扶王秀芝,而王秀芝則稱,被許雲鶴撞倒。2011年6月16日,一審法院判決許雲鶴賠償王秀芝10萬余元。

2009年11月14日,重慶市萬州區分水中學初二學生萬鑫趕場途中曾扶起1名摔倒的老太。其後老人及其子女指他是肇事者,將他告到法院,要求其父母賠償。

2010年2月13日,山東省青島市八旬老太崔女士在家門口附近倒在一輛麵包車旁,車主不顧他人勸阻將老太扶起,老太自稱被該車颳倒,到醫院檢查後發現胯骨骨折。

2011年7月15日,廣東省肇慶市青年阿華在扶起倒地的70多歲阿婆卻遭誣陷,在警方提出要調監控錄像後,老人和家屬主動澄清,自己摔倒與阿華無關。

2011年8月1日,來自河南省洛陽市的女孩陳媚捷在上海實習期間,救出三名遇險兒童,自己身受重創。2011年10月10日,救人者陳媚捷向媒體傾訴自己的遭遇:自己受傷後導致癱瘓,反遭被救方誣傷,更令人傷心的是上海市寶山區羅涇鎮人民政府拒絕將陳媚捷的行為評定為見義勇為。

2011年8月27日,江蘇省如皋市南通汽運集團飛鶴快客公司司機殷紅彬在駕駛途中,看到一名年邁的老人摔倒在張黃立交橋上(高速公路),他將車停穩後,下車將老人扶起。將老太扶起後交由路過村民送醫。老太石某隨後指認殷紅彬是肇事者,其子隨即報警。

2011年8月28日,湖北省武漢市一電動車主胡師傅因好心扶起不慎摔倒的八旬老太,反被老太認定是撞人者。就在車主自認倒霉,准備賠200元了事時,在數名現場目擊者的堅持下,交警判定這起事故並非交通事故,讓車主離開現場。 http://www.kaixin001.com/repaste/2965027_5822513990.html

❾ 彭宇案始末,最近經常看到「彭宇案」熱詞請問這是什麼樣的案件

開車的人,看見老人倒下,停車,好心扶起老人。反被老人誣陷說是開車的人撞了他。最火的還是彭宇和天津的劉雲鶴。所以在最近沒出台保護好心人救人的利益的法案和嚴懲誣陷的人的法案時候,最好少救倒地的老人。要救就用別人的電話,打120,110。當然你家要有很多money算我沒說。
別的更多的就網路一下把

❿ 各地彭宇案

溫州彭宇案--反被污衊、汽車被扣
天津彭宇案--判決存疑各方爭議
武漢彭宇案--獲證清白、錄像為證
南通彭宇案--視頻見證、真相大白
·福建:12歲男孩成"彭宇" 被指撞88歲阿婆遭7.5萬索賠

·河北:「南京彭宇事件」現寧晉版 邢台小伙做好事擔責任

·陝西:小伙街頭扶起老太被要求擔責 自稱是彭宇第二

·河南:鄭州「彭宇案」二審網上直播 誰撞了誰仍是謎

閱讀全文

與天津彭宇案屬於哪一種類型的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