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水泥不凝固怎麼辦
估計是勾兌的問題,要不就是水泥的標號不對,如果現在是很稀的那種感覺,到還可以挽救,你說的那個沒辦法了,只有重新築了。
⑵ 宜章的地理位置對長征的重要
科學發展觀引領宜章大發展
翻開中國地圖,如果在廣州和長沙之間劃一條直線的話,那麼這線段的中點就是郴州。而屬郴州管轄、一腳踏湘、粵兩省的宜章則正好是這線段的黃金分割點。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坪梅鐵路支線縱貫宜章全境,南至廣州,北至長沙,均可朝發午至。
建制於隋煬帝大業十三年的宜章(古稱義章),雄居湘南邊陲,地處楚尾粵頭,居七澤之末,聯五嶺百粵之徽,進可制韶關,退可蔽衡湘,固南北之咽喉,勢險要之當防,素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湖南的「南大門」,史稱「楚粵之孔道」。
由於南嶺的阻隔,郴州在歷史上就被視為大陸的終點。但現在,它已成為湖南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的橋頭堡,而宜章則是郴州連接「泛珠三角」的前哨站,是「粵港澳後花園」、「粵港澳產業梯度轉移的基地」。
「沒有比宜章更合適做粵湘合作的『二傳手』了」在南中國的經濟加速跑中,自信、意識超前的宜章人早已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宜章境內以莽山、騎田嶺瑤崗仙聞名。莽山是地球同緯度最大的一片原始森林,為「中國原始生態第一山」,被中外學者譽為「生物基因庫」、「動植物王國」,而且被相繼評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稱譽,宜章還享有全國「有色金屬、建材、煤炭之鄉」的美譽,現已探明可供開採的礦產資源多達9類36種。國土資源部對外發布騎田嶺為迄今世界最大的錫礦資源基地。煤炭已探明表層儲量達1.5億噸。
「宜章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資源優勢,還有什麼比宜章經濟發展更優越的條件呢?」宜章縣委書記張長發和談起宜章的發展就頗為激動。
「但我們不能急於求成。要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加速發展經濟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要在開發利用自然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激動過後的張長發顯得頗為冷靜。
「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張長發一語中的。
旅遊興縣:宜章發展的動力
宜章境內奇山異水、鬼斧神工的自然傑作是宜章手中的一張王牌。善於推銷自己的宜章人不遺餘力地向路過宜章的全國各地客商展示這張王牌。
徜徉在宜章的街頭,到處可以看到「粵港澳後花園」、「生態旅遊王國」、「中國原始生態第一山歡迎您」等標語。
為了向世界展現魅力無比的宜章,2004年9月中旬,宜章成功承辦了2004年中國郴州(莽山)生態旅遊節、中國湖南旅遊節閉幕式。本屆節會共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及各級媒體近2000人,是宜章有史以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活動。節會籌備歷時近16個月,共投入資金1.84億元。
政府塔台,企業唱戲。在這次節會中,數宜章縣莽山瑤族食品廠、惠澤百合有限公司等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笑得合不攏嘴。這些企業,抓住兩個節會發展契機,保質保量生產莽山四季寶、惠澤百合等一批名優土特產,新增產值760萬元,實現增加值258萬元。製作企業以莽山風光為背景製作的永久性巨型廣告、為節會製作的會標、會徽、彩旗等標志物收入190萬元,實現增加值80萬元。帶動工業增加值338萬元,拉動GDP增長0.12個百分點。
開心的不只有這些獲得盈利的企業,還有宜章縣委書記張長發。
「僅從建築業看,以兩個節會為主的旅遊開發前所未有,形成投資1.8億元,實現建築業增加值3200萬元,拉動GDP增長1.16個百分點。在這次活動中,我縣發布項目30個,簽約項目5個,合同利用外資達7.6億元,有力地推動了我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張長發談起宜章舉辦這次前所未有的大型活動,還顯得津津樂道。
佳績頻傳,2004年,宜章縣共接待遊客32.5萬人,同比增長40%,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555.2萬元,同比增長276%。宜章的旅遊業出現了「井噴」的局面。
宜章縣抓住「兩個節會」為發展契機,聘請全國著名的旅遊規劃專家對縣境內具有開發價值的景區進行科學論證,詳細規劃,有效地推進全縣旅遊產業整體開發。目前,宜章縣境內形成了「三大旅遊區,四條旅遊線路」:莽山風景區、一六溫泉區、白石渡八角寨丹霞風景區等三大旅遊區;以縣城為中心,形成了縣城——一六溫泉群——莽山風景區;縣城——城南萬畝水果基地——漿水石虎山——琦石革命紀念室;縣城——沙坪三仙洞——太平里法官坦;縣城——白石渡八角寨丹霞風景區等四條旅遊線路。
「宜章要打好旅遊興縣這張牌,就必須要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在大力開發旅遊資源的同時,要在開發利用自然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宜章縣委副書記、縣長周笑春這樣詮釋著他眼中的科學發展觀。
工業強縣:宜章發展的希望
宜章人不但擅長推銷自己旅遊資源品牌,而且善於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向別人取經。
與廣東毗鄰,宜章在經濟上一直都想沖破行政區劃的束縛,做粵湘合作的「二傳手」,與珠三角融為一體,崛起於湘南。
「建立一體化的經濟區,半徑500-1000公里比較合理」郴州市湘南學院社科系主任曾天雄認為,只有在這樣的范圍內,才能保證人流、物流、市場的暢通。
這就越發有理由讓宜章比京廣沿線上任何一個城市更早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
而讓人為之欽佩的是,宜章人對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的思考始於20世紀80年代。當時的國人恐怕還不知道改革開放是何概念的時候,開放意識強烈的宜章人就在思索如何突破行政區域的限制,崛起於湘南。
宜章人終於盼來了。
1988年國務院批准郴州設立「改革開放過渡試驗區」,可以不受湖南省的政策限制,其目的就是對接廣東。1992年3月,宜章縣委縣政府提出創辦南京洞開發區的設想,這成了湖南與廣東「全面對接」的最早嘗試。憋了若干年的宜章人終於突破了政策的限制,可以大幹一番了。
之後,南京洞開發區連續創造了幾個「湖南第一」:1992年第一次公開拍賣土地;1995年成為湖南第一批「三來一補」加工基地;1996年開辦第一家省級「邊境貿易市場」;1997年設立第一家縣級證券交易市場。
雖然宜章在變,郴州也在變,但現實中的宜章與廣東的差距沒有縮小,反而拉得更大。
「這說明廣東比我們進步更快。因此,僅僅政策對接是不夠的,還必須有產業對接、文化對接、經濟對接、觀念對接」宜章縣委書記張長發這樣解釋著的疑問。
對於宜章來說,「泛珠三角」計劃也許姍姍來遲了。但在多年的盼望之後,它畢竟是來了。宜章人的迫切就寫在這座城市的外表,也刻在他們的內心。
外企、粵企北伐宜章,正在「泛珠三角」的春潮湧動下加速進行……
一些先行探路的企業已經在宜章落地生根了:
2003年10月12日,菲律賓康達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獨資興建的康達水泥項目落戶宜章,將於今年6月試機投產。
2004年1月19日,廣州環球動物葯品有限公司投資創辦的高科技生物制葯企業——東方紅葯業有限公司落戶南京洞開發區。將於今年6月建成投產。
2004年4月7日,澳籍華人蔣恆亮獨資創辦的高科技電子企業——恆維電子有限公司落戶南京洞開發區。將於今年4月建成投產。
……
行走在宜章縣各個開發區,到處可見靜待投資者光臨的平整過的地塊,它們大多有上百畝的面積,都已經做好了迎接外企、粵企的准備。
在家坐等外商來投資,這不是宜章人的性格。他們深知:在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的同時,要四面出擊,崛起湘南。
2004年初夏,對於湘粵合作來說,又是一個劃時代意義的開始。
宜章縣和廣東省的連州市黨政領導一個大膽構想橫空出世:建立環南嶺縣市的經濟網站協作圈,把同處南嶺地帶的宜章、連州、陽山、樂昌、乳源甚至連南、連山、臨武等縣市聯合起來,為粵北、湘南兩地攜手經貿發展與合作,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就拿旅遊資源而言,宜章的莽山國家森林公園、連州的地下河、陽山的廣東第一峰、乳源的大峽谷、樂昌的九隴十八灘漂流,都是旅遊名勝。如果今後幾地能夠打破地域壁壘,把各地的旅遊資源進行整合開發,勢必形成省內甚至國內的旅遊強檔品牌。因此,旅遊項目將是南嶺地帶縣市攜手發展的重點」張長發對南嶺地區經濟協作圈充滿了期盼。
如今,經歷數十年之癢的宜章人開始發力了。
科學發展觀:宜章發展的命脈
新年伊始,宜章縣委、縣政府延續著去年的喜悅。
他們沒有理由不高興,2004年,宜章縣各項經濟指標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完成GDP37.33億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長值分別為7.03億元、14.1億元、16.2億元,同比增長4.3%、22.2%、12.1%;農業產值5.7億元,同比增長20.6%;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9億元,同比增長58.7%;實際利用外資2040萬美元,內聯引資75027萬元;財政總收入完成31201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32億元。截止到今年1月份,宜章縣規模工業企業總數達77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1319萬元,同比增長131.96%。
宜章縣委副書記、縣長周笑春告訴,宜章工業快速發展主要是因為,沿海企業的內移效應凸現以及旅遊業帶動工業的快速發展等因素。
宜章縣委書記張長發對說,宜章要取得跨越式發展,就必須要深化認識,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這是宜章發展的命脈。科學發展觀是對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的創新,要始終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觀念。
「這就要求我們,在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資源的同時,要統籌各方面的協調發展,最終建設一個開放宜章、平安宜章、誠信宜章、文明宜章、小康宜章」張長發最後說。(王曉紅喻向陽)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⑶ 宜章縣平和鄉水泥價格多少錢一噸
宜章縣平和鄉水泥價格420–460元左右一噸。
⑷ 郴州有哪些水泥廠
1.桂陽縣燕山建材有限公司東塔水泥廠(城郊鄉五里亭) 2.湖南省資興市自來水公司水泥壓力管廠(新區東江南路) 3.湖南郴州北湖區魯塘水泥廠(北湖區魯塘鎮) 4.湖南省三都水泥廠(三都鎮) 5.湖南省資興市第二水泥廠(碑記鄉) 6.汝城縣三強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土橋鎮龍譚橋) 7.浙江浦峰集團湖南資興水泥有限公司(鳳凰路3號) 8.資興市三都水泥有限責任公司(三都鎮) 9.郴州市振生水泥製品廠(調味食品廠內) 10.安仁縣永樂水泥有限公司(平背鄉朴塘三字亭) 11.郴州地區水泥廠紙袋分廠(同心路5號) 12.臨武縣青春水泥有限公司(汾市鄉黃沙沖) 13.桂東縣沙田電桿廠(沙田鎮農機站院內(周光村)) 14.湖南省東江水泥廠職工醫院(資興市鳳凰路1號) 15.湖南省臨武縣文華水泥廠(武水鎮太平水) 16.湖南宜章築英白水泥有限公司(白石渡鎮) 17.臨武縣韓塔水泥有限公司(汾市鄉黃沙沖) 18.湖南省汝城縣土橋水泥廠(土橋鎮) 19.湖南省宜章縣楊梅山水泥廠(楊梅山) 20.湖南省資興市特種水泥廠(碑記鄉石鞏村下水源) 21.湖南省資興市興寧水泥廠(興寧楓梘村) 22.康達(湖南)水泥有限公司(太平里鄉) 23.宜章輝亮水泥有限公司(白石渡鎮大龍山) 24.永興縣鯉魚塘水泥廠(鯉魚塘鎮東嶺村) 25.安仁縣龍海水泥廠(龍海鄉茨沖村) 26.郴州神楊特種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楊梅山鎮香花村) 27.湖南郴州新市水泥有限公司(蘇仙區鄧家塘) 28.湖南省嘉禾宏達水泥有限公司(車頭鎮) 29.湖南省永興縣洋塘水泥廠(洋塘鄉大泉村) 30.湖南宜港水泥有限公司(城南鄉東塘坪) 31.宜章縣富利水泥廠(楊梅山鎮富里坪村) 32.桂東縣電桿廠(桂東縣城關鎮郴桂路) 33.湖南省宜章玉溪水泥有限公司(城南乙山坪。) 34.宜章縣興宜水泥有限公司(城南鄉東塘坪) 35.湖南省嘉禾縣水泥製品廠(珠泉開發區晉屏大道) 36.桂陽縣武建水泥廠(城郊鄉火田村) 37.湖南省郴州市郴王水泥有限公司(廖家灣鄉) 38.陽山水泥廠水東分廠(水東鄉深渡桐子坪) 39.安仁縣水泥廠(平背鄉朴塘村) 40.湖南宜章宮宇水泥廠(城南鄉東塘坪) 41.汝城縣樂施水泥有限公司(汝城縣新建東路323號) 42.永興縣水泥廠(城關鎮白頭獅) 43.桂陽縣市政工程公司水泥製品廠(城關鎮接官亭) 44.郴州南方特種水泥廠(白石渡鎮) 45.湖南省郴州鳳先水泥有限公司(鄧家塘) 46.宜章縣麻田水泥廠(麻田鄉) 47.汝城縣土橋水泥製品廠(土橋鎮) 48.郴州市特種水泥廠(駱仙路7號) 49.湖南省安仁縣龍海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福利紙袋廠(龍海鎮) 50.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區魯塘鑫塔水泥廠(北湖區魯塘鎮)
⑸ 知道對湖南省宜章某個方面的發展提出建議
科學發展觀引領宜章大發展
翻開中國地圖,如果在廣州和長沙之間劃一條直線的話,那麼這線段的中點就是郴州。而屬郴州管轄、一腳踏湘、粵兩省的宜章則正好是這線段的黃金分割點。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坪梅鐵路支線縱貫宜章全境,南至廣州,北至長沙,均可朝發午至。
建制於隋煬帝大業十三年的宜章(古稱義章),雄居湘南邊陲,地處楚尾粵頭,居七澤之末,聯五嶺百粵之徽,進可制韶關,退可蔽衡湘,固南北之咽喉,勢險要之當防,素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湖南的「南大門」,史稱「楚粵之孔道」。
由於南嶺的阻隔,郴州在歷史上就被視為大陸的終點。但現在,它已成為湖南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的橋頭堡,而宜章則是郴州連接「泛珠三角」的前哨站,是「粵港澳後花園」、「粵港澳產業梯度轉移的基地」。
「沒有比宜章更合適做粵湘合作的『二傳手』了」在南中國的經濟加速跑中,自信、意識超前的宜章人早已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宜章境內以莽山、騎田嶺瑤崗仙聞名。莽山是地球同緯度最大的一片原始森林,為「中國原始生態第一山」,被中外學者譽為「生物基因庫」、「動植物王國」,而且被相繼評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稱譽,宜章還享有全國「有色金屬、建材、煤炭之鄉」的美譽,現已探明可供開採的礦產資源多達9類36種。國土資源部對外發布騎田嶺為迄今世界最大的錫礦資源基地。煤炭已探明表層儲量達1.5億噸。
「宜章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資源優勢,還有什麼比宜章經濟發展更優越的條件呢?」宜章縣委書記張長發和談起宜章的發展就頗為激動。
「但我們不能急於求成。要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加速發展經濟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要在開發利用自然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激動過後的張長發顯得頗為冷靜。
「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張長發一語中的。
旅遊興縣:宜章發展的動力
宜章境內奇山異水、鬼斧神工的自然傑作是宜章手中的一張王牌。善於推銷自己的宜章人不遺餘力地向路過宜章的全國各地客商展示這張王牌。
徜徉在宜章的街頭,到處可以看到「粵港澳後花園」、「生態旅遊王國」、「中國原始生態第一山歡迎您」等標語。
為了向世界展現魅力無比的宜章,2004年9月中旬,宜章成功承辦了2004年中國郴州(莽山)生態旅遊節、中國湖南旅遊節閉幕式。本屆節會共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及各級媒體近2000人,是宜章有史以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活動。節會籌備歷時近16個月,共投入資金1.84億元。
政府塔台,企業唱戲。在這次節會中,數宜章縣莽山瑤族食品廠、惠澤百合有限公司等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笑得合不攏嘴。這些企業,抓住兩個節會發展契機,保質保量生產莽山四季寶、惠澤百合等一批名優土特產,新增產值760萬元,實現增加值258萬元。製作企業以莽山風光為背景製作的永久性巨型廣告、為節會製作的會標、會徽、彩旗等標志物收入190萬元,實現增加值80萬元。帶動工業增加值338萬元,拉動GDP增長0.12個百分點。
開心的不只有這些獲得盈利的企業,還有宜章縣委書記張長發。
「僅從建築業看,以兩個節會為主的旅遊開發前所未有,形成投資1.8億元,實現建築業增加值3200萬元,拉動GDP增長1.16個百分點。在這次活動中,我縣發布項目30個,簽約項目5個,合同利用外資達7.6億元,有力地推動了我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張長發談起宜章舉辦這次前所未有的大型活動,還顯得津津樂道。
佳績頻傳,2004年,宜章縣共接待遊客32.5萬人,同比增長40%,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555.2萬元,同比增長276%。宜章的旅遊業出現了「井噴」的局面。
宜章縣抓住「兩個節會」為發展契機,聘請全國著名的旅遊規劃專家對縣境內具有開發價值的景區進行科學論證,詳細規劃,有效地推進全縣旅遊產業整體開發。目前,宜章縣境內形成了「三大旅遊區,四條旅遊線路」:莽山風景區、一六溫泉區、白石渡八角寨丹霞風景區等三大旅遊區;以縣城為中心,形成了縣城——一六溫泉群——莽山風景區;縣城——城南萬畝水果基地——漿水石虎山——琦石革命紀念室;縣城——沙坪三仙洞——太平里法官坦;縣城——白石渡八角寨丹霞風景區等四條旅遊線路。
「宜章要打好旅遊興縣這張牌,就必須要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在大力開發旅遊資源的同時,要在開發利用自然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宜章縣委副書記、縣長周笑春這樣詮釋著他眼中的科學發展觀。
工業強縣:宜章發展的希望
宜章人不但擅長推銷自己旅遊資源品牌,而且善於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向別人取經。
與廣東毗鄰,宜章在經濟上一直都想沖破行政區劃的束縛,做粵湘合作的「二傳手」,與珠三角融為一體,崛起於湘南。
「建立一體化的經濟區,半徑500-1000公里比較合理」郴州市湘南學院社科系主任曾天雄認為,只有在這樣的范圍內,才能保證人流、物流、市場的暢通。
這就越發有理由讓宜章比京廣沿線上任何一個城市更早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
而讓人為之欽佩的是,宜章人對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的思考始於20世紀80年代。當時的國人恐怕還不知道改革開放是何概念的時候,開放意識強烈的宜章人就在思索如何突破行政區域的限制,崛起於湘南。
宜章人終於盼來了。
1988年國務院批准郴州設立「改革開放過渡試驗區」,可以不受湖南省的政策限制,其目的就是對接廣東。1992年3月,宜章縣委縣政府提出創辦南京洞開發區的設想,這成了湖南與廣東「全面對接」的最早嘗試。憋了若干年的宜章人終於突破了政策的限制,可以大幹一番了。
之後,南京洞開發區連續創造了幾個「湖南第一」:1992年第一次公開拍賣土地;1995年成為湖南第一批「三來一補」加工基地;1996年開辦第一家省級「邊境貿易市場」;1997年設立第一家縣級證券交易市場。
雖然宜章在變,郴州也在變,但現實中的宜章與廣東的差距沒有縮小,反而拉得更大。
「這說明廣東比我們進步更快。因此,僅僅政策對接是不夠的,還必須有產業對接、文化對接、經濟對接、觀念對接」宜章縣委書記張長發這樣解釋著的疑問。
對於宜章來說,「泛珠三角」計劃也許姍姍來遲了。但在多年的盼望之後,它畢竟是來了。宜章人的迫切就寫在這座城市的外表,也刻在他們的內心。
外企、粵企北伐宜章,正在「泛珠三角」的春潮湧動下加速進行……
一些先行探路的企業已經在宜章落地生根了:
2003年10月12日,菲律賓康達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獨資興建的康達水泥項目落戶宜章,將於今年6月試機投產。
2004年1月19日,廣州環球動物葯品有限公司投資創辦的高科技生物制葯企業——東方紅葯業有限公司落戶南京洞開發區。將於今年6月建成投產。
2004年4月7日,澳籍華人蔣恆亮獨資創辦的高科技電子企業——恆維電子有限公司落戶南京洞開發區。將於今年4月建成投產。
……
行走在宜章縣各個開發區,到處可見靜待投資者光臨的平整過的地塊,它們大多有上百畝的面積,都已經做好了迎接外企、粵企的准備。
在家坐等外商來投資,這不是宜章人的性格。他們深知:在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的同時,要四面出擊,崛起湘南。
2004年初夏,對於湘粵合作來說,又是一個劃時代意義的開始。
宜章縣和廣東省的連州市黨政領導一個大膽構想橫空出世:建立環南嶺縣市的經濟網站協作圈,把同處南嶺地帶的宜章、連州、陽山、樂昌、乳源甚至連南、連山、臨武等縣市聯合起來,為粵北、湘南兩地攜手經貿發展與合作,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就拿旅遊資源而言,宜章的莽山國家森林公園、連州的地下河、陽山的廣東第一峰、乳源的大峽谷、樂昌的九隴十八灘漂流,都是旅遊名勝。如果今後幾地能夠打破地域壁壘,把各地的旅遊資源進行整合開發,勢必形成省內甚至國內的旅遊強檔品牌。因此,旅遊項目將是南嶺地帶縣市攜手發展的重點」張長發對南嶺地區經濟協作圈充滿了期盼。
如今,經歷數十年之癢的宜章人開始發力了。
科學發展觀:宜章發展的命脈
新年伊始,宜章縣委、縣政府延續著去年的喜悅。
他們沒有理由不高興,2004年,宜章縣各項經濟指標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完成GDP37.33億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長值分別為7.03億元、14.1億元、16.2億元,同比增長4.3%、22.2%、12.1%;農業產值5.7億元,同比增長20.6%;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9億元,同比增長58.7%;實際利用外資2040萬美元,內聯引資75027萬元;財政總收入完成31201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32億元。截止到今年1月份,宜章縣規模工業企業總數達77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1319萬元,同比增長131.96%。
宜章縣委副書記、縣長周笑春告訴,宜章工業快速發展主要是因為,沿海企業的內移效應凸現以及旅遊業帶動工業的快速發展等因素。
宜章縣委書記張長發對說,宜章要取得跨越式發展,就必須要深化認識,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這是宜章發展的命脈。科學發展觀是對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的創新,要始終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觀念。
「這就要求我們,在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資源的同時,要統籌各方面的協調發展,最終建設一個開放宜章、平安宜章、誠信宜章、文明宜章、小康宜章」張長發最後說。(王曉紅喻向陽)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⑹ 宜章資料有沒有
宜章
宜章古稱義章,建治於隋煬帝大業十三年,至今已有1380多年的歷史,她雄居湘南邊陲,地處楚尾粵頭,居七澤之末,聯五嶺百粵之徽,進可制韶關,退可蔽衡湘,固南北之咽喉,勢險要之當防,素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湖南的「南大門」,史稱「楚粵之孔道」。全縣總面積2142.72平方公里,總人口54萬人,下轄27個鄉鎮,349個行政村,其中有16個鄉鎮與廣東的樂昌、陽山、乳源、連州等縣市接壤,湘粵邊界線長達220公里。
宜章境內礦藏資源豐富,含有金、銀、鉛鋅、錫等礦產,品種繁多,共有9類36種,境內煤炭資源豐富,年產量達300多萬噸,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另外,花崗石、大理石儲量近40億立方米,品種繁多、花色齊全,多屬中、高檔石材,其「宜章紅」系列被稱為「中國第四紅」,蜚聲中外。
宜章還是我國中南部地區罕見的生物基因庫,境內近300平方公里的莽山原始森林,既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又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上千種國家保護動、植物。其中莽山烙鐵頭蛇屬全球獨有蛇種,已被列為國家瀕危保護動物。
宜章縣交通、通訊發達。公路有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1803省道貫通南北東西,鐵路有京廣復線及白楊支線、坪梅支線縱橫交錯,加上正在修建即將開通的宜連一級公路,全縣四通八達的交通格局正在形成。郵電通訊方便快捷,已開通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寬頻信息,省時暢達。
近幾年來,宜章縣委、縣政府充分利用自身獨特的區位、交通、資源優勢,實施了以「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變交通優勢為流通優勢、變區位優勢為開放優勢」為主要內容的「三變戰略」,瞄準粵港澳市場,把握市場脈博,努力把宜章建設成為粵港澳市場的「物資後備庫」。宜章還制定了系列優惠政策,大力招商,投資8600萬元的香港俊豐印染有限公司以及投資近1億美元的康達(湖南)水泥有限公司於2000年先後落戶宜章,該縣目前在建或峻工投產的投資超過1000萬元的項目達11個。
地勢南北兩端向中部傾斜,西北部向中部東部傾斜。最高的莽山主峰海拔1902.3米。主要河流有武水、章水、玉溪河、長樂水等。年均溫18.3℃,1月均溫7.1℃,7月均溫28.1℃,年降水量1600毫米,無霜期292天。
稻穀、薴麻、生豬,飲譽湘粵。縣內有光熱充足、無霜期長的氣候優勢,對稻穀生產十分有利,尤其是在良種推廣方面,一直走在全區各縣之前。1979年,縣辦雙季雜交稻示範片3100畝,獲畝產952公斤。法國遺傳學術考察團、孟加拉國水稻考察團先後到縣考察。以後全縣大面積推廣,至1983年,全縣雜交稻增產糧食共36318噸,是1950?1969年增產之總和。1985年,雜交稻占水稻總面積80%,比例居全國之首。「宜章雅麻」為全國3大優良麻種之一。是全國瘦肉型生豬基地,年商品豬達10萬余頭,1988年全縣飼養生豬50.81萬頭,出欄27.14萬頭,提供商品豬22.22萬頭,其中外銷8萬頭。主要礦產資源有煤、鎢、錫、鉛、銅、銻、鉬、大理石、石英石等30多種。工業以採掘業為主。出口產品有結晶硅、硅鐵、「鴛鴦竹席」等。湘琥酒為省優質產品。1988年,全縣社會總產值5.01億元,工業產值1.25億元,國民總產值3.38億元,人均680元。
宜章縣是全省22個重點林區縣之一。南部莽山萬山重疊,峰巒起伏,原生、次生林遍布,為省級自然保護區。珍貴樹種有粵松、鐵杉、楠木、福建柏等。野生動物有華南虎、梅花鹿、短尾猴、黑熊、野牛、紅咀候鳥、相思鳥、蟒蛇、穿山甲、鷹咀龜、娃娃魚等。
⑺ 威遠縣康達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威遠縣康達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是2001-09-08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威遠縣鋪子灣鎮兩河口。
威遠縣康達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110242067124095,企業法人宋學初,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威遠縣康達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銷售:普通硅酸鹽水泥,耐火材料製品,礦石粉,玻纖粉.(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威遠縣康達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