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婚內侵權是否構成侵權
婚內侵什麼權?
侵犯人身權,如打人什麼的,不論身份是什麼,都構成侵權
但是財產權上面,就有界定了,因為夫妻共同財產,一般數額的,可以單獨處分,不構成侵權。。。只是夫妻沒商量好。。。大額的,一般也很難界定為侵權。。。
但比如給小三兒買房給錢什麼的,可以走侵權,要求返還
當然,夫妻約定了單獨所有制的,即金錢上AA的,就沒那麼多考慮的,該是誰的是誰的
❷ 夫妻之間的侵權行為如何處理
夫妻間相互侵權行為時有發生,並大有上升之勢,如家庭暴力、「包二奶」、通姦等。這些違法行為已嚴重侵犯了配偶的權益,使配偶的身心受到了嚴重的摧殘。司法實踐中也已出現了夫妻間侵權損害賠償訴訟,但由於我國《婚姻法》沒有明確夫妻間侵權損害賠償制度,使得實踐中配偶通過法律途徑尋求救濟時困難重重,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往往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判法不一。絕大多數法院對此不予以支持,直接不予以受理。其理由如下:第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十九條第三款明確規定:「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不起訴離婚而單獨依據該條規定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二,認為:在婚姻存續期間的財產是夫妻共同共有的,夫妻間承擔侵權損害賠償好比「左口袋進右口袋」毫無實質意義。事實上夫妻間侵權損害賠償制度的建立是有重大意義的,而執行問題則可構建特別法定財產製作為婚內損害賠償制度的基礎。
❸ 離婚損害侵權責任是什麼權
根據我國民法侵權責任的一般原理,離婚精神損害侵權責任有如下幾個構成要件:
第一,損害事實。損害事實是侵權責任構成的前提。離婚精神損害賠償中過錯方造成的的損害事實,主要是指使配偶身份利益遭受損害的事實。這種損害事實主要是一種精神上的損害,其表現為離婚過錯方破壞了配偶身份的純正和感情的專一。[2]即直接侵害了配偶一方的同居權、忠實請求權等等,從而使無過錯方遭受精神上和感情上的痛苦和折磨,影響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並導致婚姻關系的破裂。例如,精神壓抑所致的肉體傷害與病痛;社會地位、名譽、尊嚴等社會價值受到貶損;產生消極、否定、絕望等情感。
第二,行為人有過錯。過錯是侵權責任構成的重要要件。過錯責任是侵權法歸責原則體系中的一般原則[3]。構成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侵權行為,是侵害夫妻配偶權的行為,屬於一般侵權行為,因此,在離婚精神損害賠償中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在此應注意,離婚本身並不構成侵權行為,離婚是對婚姻破裂事實的認定,構成侵權行為的是引起離婚的原因,如通姦、姘居、重婚、虐待和遺棄等行為。
第三,客觀存在的危害行為。行為人的主觀意志外化為行為時,才具有法律上的意義。構成離婚精神損害的過錯行為主要有:其一,重婚,從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來說,重婚違反了一夫一妻制原則;嚴重地侵犯了配偶另一方的同居權、忠實請求權,共同生育權、相互扶助權等一系列的配偶權利。其二,通姦,通姦是指雙方或一方有配偶的男女自願發生的不正當兩性關系。「對於多數夫妻來說,性生活的忠誠是婚姻存續中至關重要的因素,並構成婚姻的生命基礎。因此,通姦行為完全可能毀滅婚姻」。[4]它是與一夫一妻制原則不相容的,對婚姻家庭的穩定和睦和社會安定以及社會道德風尚存在嚴重的消極影響。其三,姘居。姘居指配偶一方與第三人為非法的、缺乏長久共同生活目的的臨時性公開同居。姘居也是一種嚴重侵害配偶權的行為。姘居也是侵害一夫一妻制的行為,侵犯了無過錯一方的人格尊嚴和配偶權,屬於過錯行為。
第四,過錯行為與損害事實間有因果關系。因果關系指過錯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相互聯系,即過錯行為導致了損害事實的產生。根據侵權行為法的一般原理,因果關系是歸責的前提和基礎,過錯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是確定行為人責任范圍的依據。在離婚精神損害賠償中,行為人的過錯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系,即過錯方的過錯行為是造成無過錯方精神痛苦的原因,無過錯方的精神痛苦是過錯方過錯行為的結果,受害人才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但需指出的是,現實生活中確有夫妻感情先出現裂痕而導致一方出現「過錯行為」的情形。此種情形中,「過錯行為」的出現似乎只是一種結果而非原因。但是,筆者認為,法律所保護的婚姻,只是婚姻所衍生的權利而非感情。在婚姻面臨危機時,配偶權利並非喪失,且雙方並未作出解除婚姻的決定,即說明雙方的婚姻仍有存在意義,故仍可以認定為「過錯行為」導致了婚姻的最終破裂。
第五,離婚的發生。這是婚姻精神損害賠償的特殊要件。只有離婚的發生,才導致受害方取得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請求權。而且,我國大多數家庭實行夫妻共同財產制,只有在離婚時才分割夫妻共同財產,在離婚前財產權屬未確定,賠償也無法進行。而且,由於過錯行為導致婚姻完全破裂,也是損害事實的一部分和考量受害方精神損害程度的標准。
❹ 侵犯婚姻幸福權可要求賠嘗多少錢
夫妻一方有婚外情,無過錯一方向第三者主張賠償,在婚姻法中沒有法內律支持。容
如果從侵權責任法的角度主張侵權責任(侵犯了婚姻幸福權),也許有可能得到支持。在主張權利時需要依法、通過合法程序提出主張,切不可採取非法手段,弄不好會涉嫌敲詐勒索或其它侵犯人身權的罪名。
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第二十九條承擔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損害賠償責任的主體,為離婚訴訟當事人中無過錯方的配偶。
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的案件,對於當事人基於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提出的損害賠償請求,不予支持。
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不起訴離婚而單獨依據該條規定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2001年修正)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❺ 怎樣會侵犯婚姻自主權,侵犯婚姻自主權如何處罰
侵害婚姻自主權的責任構成。侵害婚姻自主權的侵權責任構成,應具備一般侵權行為責任構成的全部要件:
1、行為人必須有侵害婚姻自主權的違法行為。其行為首先須違反保護婚姻自主權的有關法律規定,其次一般須有暴力、脅迫、限制自由、強制干涉等特徵。侵害婚姻自主權的違法行為,一般應是積極的作為方式。
2、有侵害婚姻自主權的損害事實,主要是權利人的權利無法行使或不能行使,具有這種損害事實,即成立此要件。受害人還可能造成人身傷害、自由受限、名譽受損、財產損失等損害,這些也是損害事實的內容,但其有無不影響侵權損害事實的成立,具有這些損害後果的,應作為侵權行為的嚴重情節和擴大賠償范圍的依據。
3、侵害婚姻自主權的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要求其違法行為必須為該損害事實的原因,而該損害事實正是其違法行為的結果。在侵害婚姻自主權的因果關系中,行為與婚姻自主權利行使受限的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至為明顯,容易判斷;行為與人身、自由、名譽財產所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則應依這些侵權責任因果關系構成要件的要求仔細判斷。
4、侵害婚姻自主權行為人的主觀過錯,必須是故意,過失不構成侵害婚姻自主權的侵權責任。應注意,侵害婚姻自主權的責任確定,只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不適用過錯推定規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
❻ 破壞他人婚姻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一般情況下,是不承擔責任的,除非對方構成重婚罪,那可能就會收到刑法的懲處。
現實生活中,有的夫妻雙方中一方有過錯的,其配偶以《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為依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並不以自己的合法配偶為被告,而是以與自己配偶重婚的人或者是與自己配偶同居之人為被告。這種情況之下,當事人多數認為自己與配偶的感情尚可,所以既不想離婚,也不告自己的配偶。但《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損害賠償請求問題,原則上是在處理離婚訴訟過程中,而且必須以離婚為前提的情況下才予以考慮的,這種與婚姻案件審理有密切聯系的問題,並不應該將婚姻關系以外的那些本應由道德規范的內容納入進去。因此這里承擔責任的主體,只能是配偶中有過錯的一方,是「無過錯方的配偶」,而不是指無過錯的配偶或者其他第三人。同時,由於損害賠償以離婚為前提,如果當事人的離婚訴訟請求沒有被法院支持,或無過錯方不起訴離婚而僅想主張《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所規定的損害賠償,法院均不支持。
但是,若婚外第三人侵犯夫妻共同財產,損害無過錯方財產利益時,無過錯方可以向法院提起侵權之訴。
法律依據: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賠償:(一) 有重婚的;(二)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三) 實施家庭暴力的;(四) 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❼ 婚內侵權行為有哪些
婚內侵權行為是夫妻一方違背了法律對夫妻權利義務的規定,實施了內危害對方的人身權、容財產權,使對方的人身、財產乃至精神受到損害的過錯行為。婚內侵權行為的特點是違反了夫妻間的權利義務。
如違反了夫妻間忠誠義務、撫養義務、尊重義務等。婚內侵權行為比一般的侵權行為更為廣泛。其行為主要有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以及其它較為嚴重侵權行為。其方式有作為或不作為。其行為既可直接作用於夫妻的對方,也可作用於他人。直接作用於夫妻一方的如毆打對方,作用於他人的如重婚、與他人同居等等。這些行為都體現了婚內侵權行為的廣泛性。
婚內侵權結果較一般侵權行為的結果更為嚴重。婚內侵權行為的構成一般要求是較為嚴重的侵權行為,這是由夫妻這種特殊關系決定的。在保護夫妻一方權益的同時,法律不得不考慮到家庭的穩定。法律要在保護家庭穩定和保護個人利益的選擇中找到平衡點。對侵權行為顯屬輕微的,如夫妻間平時的吵嘴行為,不允許隨意提起婚內侵權賠償。否則不但造成過多的家庭破裂,更容易產生很多社會不穩定因素。
❽ 怎樣的行為是侵犯了婚姻自主權
《民法通則》 第103條規定:「公民享有婚姻自主權,禁止買賣、包辦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依照這條規定,一切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不論採取什麼形式,也不論與當事人的關系如何,不論是他們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或別的親屬以及其他任何人,都是侵害婚姻自主權的行為,當事人有權請求法律保護。
❾ 婚姻自主權的侵權要件有哪些
主要有:
一、包辦婚姻,通常是指父母或其他人採取各種手段使權利人在不情願的情況下與另一方結婚。
二、買賣婚姻,通常是指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無視權利人的婚姻自主權,利用權利人的婚姻為自己謀利,使權利人在不情願的情況下與另一方結婚。
三、其他干涉婚姻自主權的行為,泛指任何干涉權利人婚姻自由的權利。
如婚姻自主權受到侵犯,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等。
以暴力干涉婚姻自主權的,可能會構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承擔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