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些情形不屬於醫患糾紛
如果是不具備執業醫師資格的人,那麼他的所作所為就不是醫患糾紛。
像農村裡有些人,自己開了個小診所,然後弄了一點葯,給人治病。這種一旦出了問題,把人醫壞了,醫死了,就不屬於醫患糾紛。因為這已經是「非法行醫」的范疇了。
只要是沒有執業醫師資格的人,不論是在哪裡行醫,都是屬於「非法行醫」,即便是在醫院里也不行。
簡單來說,必須在正規的醫院里,病人和醫生發生的不可調和的矛盾,這才叫做醫患糾紛。
所以,這就告誡我們,看病一定要去醫院里,找正規的醫生。否則,萬一真出了什麼問題,都不好解決。村裡的那些土醫生,不能隨便亂信的。
② 醫患糾紛該如何更好的處理
首先,我覺得是換位思考的問題。
對於醫生來說,一天需要看很多的病人,如果對待每一個都很熱情,那不得累死了?但是站在病人的角度來看,醫生你對我這么冷漠,我花錢看病,怎麼受到的待遇就是這個樣子?
如果認真論起道理來,醫生和患者誰都沒有錯。醫生沒有罵病人,病人也沒有罵醫生,但是一個轉身,病人就默默投訴了這位醫生。
誰知這位家屬並不知道急診也是屬於門診的一部分,所有的檢查費用是不能報銷的,結果在醫院大吵大鬧。坐診的醫生說已經跟家屬說過了,家屬說沒有,各執一詞,吵的不可開交。
這就是因為醫生跟病人家屬沒有做好充分的溝通工作。
③ 終於知道為什麼現在醫患糾紛這么多了
中國的醫療技術 還在 研發. 創新. 學習. 當中,所以醫患糾紛特別多!
④ 有哪些醫患糾紛讓人感到很心酸
現在社會的醫患關系十分緊張,經常有病人殺害醫生的新聞出現。有些案例讓人看了之後感到十分心酸。
家屬以回家湊錢為理由,回老家了。患者手術很成功,但由於是癌症晚期,只延長了幾個月的壽命。病人家屬認為,人都死了還交什麼醫療費。朋友的父親無奈只能帶著一家三口上門要錢。*到了病人的家裡,確實很窮。家裡有一位老人很將道理,他把家裡唯一值錢的東西——一頭老黃牛牽了過來,說,醫生,家裡就只有這一樣值錢的東西了,您牽走吧。朋友的父親嘆了口氣,什麼都沒有帶走。
而那一萬元的醫療費就從朋友父親的工資里扣,當時他每月的工資不到一百元。實際上在這個故事裡誰都沒有錯。同學的父親可謂是醫者仁心,而那家人確實是太窮了,實在是沒有辦法交上這一萬塊錢才出此下策。
還是希望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壯大,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少吧。
⑤ 醫患糾紛最後都是醫生的錯嗎
這個肯定不是,具體事情具體對待,沒有說只有單方面的錯
⑥ 醫患糾紛有幾種解決途徑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規定:
不屬於醫療事故,醫院不承擔賠償責任,這只是在行政處理的范疇,如果醫療機構的過錯造成患方損害,根據民法通則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仍要承擔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即使不是醫療事故,如果醫院侵權造成患者損害,仍要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醫患糾紛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解決:
1、自行協商。
醫患雙方可以自主自願地進行協商處理,所達成的協議只要不是受脅迫所簽或存在重大誤解,其協議是合法有效的。這種處理方式對醫患雙方來說無疑都是最優選擇,不僅利於改善醫患關系,而且醫院的聲譽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2、行政解決。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可以依法對醫患糾紛進行調解。
3、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簡稱醫調委。
醫調委具備官方性。受司法局的業務指導,是獨立於衛生行政部門、保險機構和醫患雙方之外的第三方人民調解組織。
4、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關於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或者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要求處理醫療事故爭議的申請後,對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當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醫患雙方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爭議,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委託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
5、就是司法裁決。
但醫療事故引發的醫患糾紛與非醫療事故引發的醫患糾紛的法律適用是不盡相同的,前者需適用醫療事故條例進行裁決,而後者則依照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予以裁判。
(6)廈大醫患糾紛擴展閱讀:
處理程序
1、一旦發生醫療糾紛,病員及其家屬有權在發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後果發生後1年之內提出醫療事故或者事件的鑒定。
2、病員死亡的,其家屬應當在病員死亡後或收到屍檢報告單後15天內提出醫療事故或者事件的鑒定。其中屍檢的申請,則應當在病員死亡後48小時內提出,由所在地衛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門進行。
3、醫療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對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鑒定結論書之日起15日內,向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申請鑒定。對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鑒定結論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4、雙方當事人對鑒定結論沒有異議的,可以就處理方案進行協商;協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區、縣或醫科大學申請處理。對該處理決定不服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接到處理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所在省、自治區或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復議,亦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對所在省、自治區或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所作的處理決定或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或復議決定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⑦ 作為一名學醫大學生,面對醫患糾紛我們該怎麼做
你現在是醫學生,還不是醫生,重要的是學好專業知識,這是將來避免醫患糾紛的重要一環。
至於以後工作了,醫院自然會做相應的培訓。
⑧ 開學高一新生,想找一個奮斗目標! 廈門大學個北京醫學部的一個,其他好的學校也可以推薦一下 謝啦
不要學醫啊。現在醫患糾紛多,醫生培養周期長,花的時間精力財力都太多。白大褂就像廚師服一樣的,咋還能穿裙子啊,不要想怎麼搭配就穿什麼。在醫院著裝很正規的。。。膽小女生不要學醫,畢業了工資不高。慎重選擇,幸福一生。
⑨ 醫患糾紛的現狀及其危害(詳細些)
現狀:錢不夠,不給治;態度惡劣,火上澆油;用假冒偽劣葯,用貴葯,小病重治,搞提成,版搞創收權;重點城市醫院好,其他城市不行,三甲醫院分布不均;有特權,有的醫院病床常年空置,只等特權人物; 危害:醫生,病人都成犧牲品,長此以往,民怨越積越深,對社會危害大。
⑩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醫患糾紛已經嚴重到今天這樣的地步
根本上講是醫療衛生制度內在問題在醫患關系方面,社會對醫療糾紛中對患者及家屬的過度容忍或縱容,所以產生比較多的醫療糾紛及比較嚴重的醫療糾紛行為。
在出現醫療糾紛時,往往會出現患者治療效果不好而出現醫生也不願意看到的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等嚴重情況,面對這種情況,社會上的老百姓不明真實情況往往同情患者及家屬,在患者家屬大鬧醫院時,社會和政府有意無意袒護或縱容患者及家屬,長期如此,也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醫生不敢給患者看病,患者對醫生和醫院的信任也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