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沒有一些侵權行為的案例
倪XX、王X訴中國國際貿易中心侵害名譽權糾紛案
一、事實概要
原告到被告下屬的超級市場購物,被告工作人員懷疑二原告偷拿東西,於是在公眾場合訓問二人,並根據市場內所貼無效公告,對被告進行搜查,未查到任何屬於市場所有的東西。原告起訴被告侵犯其名譽權。
二、裁判要旨
首先,公民或法人行使某一「權利」如果沒有法律的依據或者不符合法律的規定,都不能自認為有權利行使這樣的行為。法律從未賦予市場工作人員有盤 問顧客和檢查顧客財物的權利,因而被告無權張貼要求被告將自己的提包打開供被告工作人員查看的公告。
盡管此公告張貼在市場門口,但由於它沒有法律依據,因而是無效的,顧客有權不執行公告的規定。其次,被告工作人員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在公眾場合用帶有貶義的話語詢問原告是否偷拿東西,並根據市場內所貼 無效公告對原告的包裹、衣服等進行搜查。
上述行為足以使原告感到自己的社會地位已遭貶低,而且也實際影響了對二原告的品德、聲望、信用等方面的社會評價。
原告的名譽因此而受到損害。被告的工作人員是在工作崗位上履行被告為其規定的工作職責時對二原告實施侵權行為的,因此,其侵權民事責任應由被告承擔(依據 民法通則第43條)。
三、法院判決(處理)及適用的法律
在法院查清事實、分清是非後,雙方自行和解。被告願向原告表示歉意並向兩原告各支付1000元的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害賠償,原告撤訴。
(1)化妝品配方侵權案例擴展閱讀:
侵權行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財產或知識產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違法行為。侵權行為發生後,在侵害人與受害人之間就產生了特定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即受害人有權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
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不法行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侵害行為。
「一般認為,侵權行為首先是一種民事過錯行為,也就是說,侵權行為破壞了法律規定的某種責任——這種責任是在法律上嚴格規定不許被破壞;侵權行為同時又是對他人造成了傷害的行為,而加害人必須對被傷害人做出賠償。
構成要件
一、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二、受害人的過錯
受害人的過錯,是指受害人對侵權行為的發生或者侵權損害後果擴大存在過錯。
三、正當防衛
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財產、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權益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人所實施的不超過必要限度的行為。
四、緊急避險
緊急避險,是指為了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財產、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權益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而不得已採取的致他人較小損害的行為。
五、受害人的同意
受害人的同意,是指受害人在侵權行為或者損害後果發生之前自願作出的自己承擔某種損害後果的明確的意思表示。
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
(一)過錯責任原則
(二)無過錯責任原則
(三)公平責任原則
Ⅱ 關於侵權的案例
大家都知道復的:
某著名網制絡公司在網游「泡泡堂」紅極一時的時候推出了與之十分相象的「XX堂」游戲,
在網游「跑跑卡丁車」越來越火的時候也模仿製造了自己的「XX飛車」,
在「網路知道」為網路公司獲取了巨大經濟效益的情況下也推出了自己類似的網路咨詢服務
Ⅲ 侵權案例分析
林立公司侵權
專利法 第六條 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回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答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
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第七條 對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非職務發明創造專利申請,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壓制。
第八條 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
據以上規定 史密斯只是幫助做此項實驗 雖然沒有申請專利 但該實驗的科學數據及軟體的開發均是採用的布萊恩博士的設計理念 因此該成果應該屬於布萊恩博士的智慧成果 應該依照專利法予以保護 他是實際的所有者 史密斯的及林立公司行為構成侵權 侵犯了的是布萊恩的權利
Ⅳ 有哪些化妝品違法案例 需要案情和處罰
老公我愛你,老公不要生氣了,好不好嘛
Ⅳ 特殊用途化妝品借用別人的配方及特徵,使用自己的名稱這樣違法嗎怎樣處罰
特證上面的信息都是固定的,包括委託雙方,更不用說品名。擅自改特證信息是很嚴重的
Ⅵ 急求:美容化妝品消費糾紛案例
消費者王某在平昌縣某公司超市花費10.5元購買了一盒「由美」回春素祛斑霜,在使用後臉部出現了潰爛症狀。投訴後,經過調查最終達成協議:由商家向王某給予一次性經濟賠償53970.90元,並當場支付現金。這一案例被中消協列為2005年全國十大消費投訴案例之一。 2005年1月消費者周女士在到某美容院洗面後面部便出現瘙癢發紅的現象。後經治療花去醫療費800多元,經鄰水縣消委會調解,由美容院一次性賠償周女士醫療費、誤工費等共計10000元. 另外8大案例是: 威遠縣消費者龔某取痣留兩塊烏黑疤痕,投訴終獲賠3000元;遂寧市消費者余某購買美白霜成毀容霜,經營者賠償消費者誤工費、醫療費、精神損失費,退還所購產品費用,共計2286.00元;樂山市沙灣區消費者朱某搽化妝品留疤痕,廠家補償5000元;華鎣市消費者張某美容後出現了大面積紅斑,並伴有疼痛、瘙癢等狀況,美容院收回該套美容化妝品,退回張某美容年卡費500元,賠償消費者醫療費及誤工費610元;樂山市井研縣消費者龔女士購買了過期洗面產品,獲賠償損失600元;瀘州市合江縣消費者顏先生發廊染發損傷頭皮,維權獲賠1000元;自貢消費者楊某整容失敗遭反復處理,有待鑒定依法維權;樂山市消費者高某染發染成臉部浮腫,沒有票據商家拒賠。
Ⅶ 送分啦!高手來吧!經濟法案例幫忙回答一下,急!
1.是商業秘密,該配方能為該公司帶來利益提高競爭力,同時也採取了保密措施,應當認定是商業秘密
2.劉某的辯解不成立,作為公司員工劉某為公司保守秘密的義務無法推卸,不能因自己是無意間的發現而免去保密的義務。
3李某的行為構成侵犯商業秘密,因為李某作為公司員工有保密法定義務。娜佳公司的行為不構成侵犯商業秘密,因為第三人在明知或應知是不正當手段取得的,仍然獲取、使用、披露該商業秘密的,才視為是侵犯商業秘密,題目中並未說娜佳公司取得該商業秘密時明知或應知的情節,因此不能直接就認定娜佳公司侵犯黛美公司的商業秘密。
Ⅷ 從3個化妝品違法案例處理談如何體現「最嚴厲的處罰
人生就像不停在用的鉛筆,開始很尖,但慢慢的就磨的圓滑了。不過,太過圓滑了,就差不多又該挨削了。
你的內心或許住著兩個不同的人,一個感性到淚水說流就流,一個理智偏執到近乎冷酷無情,所以,上一秒情緒泛濫的你總會在下一秒被自己嘲諷,或許是有原因的。
每個人都想,苦了,有人疼。久了,有人憶。遠了,有人牽。但現實告訴我們 生活,要自己忙。苦累,要自己扛。
Ⅸ 偽劣化妝品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案例
一、程某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和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二、本案中,涉案產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均應承擔賠償責任。
三、程某依法應當受到刑事處罰和經濟賠償兩方面的法律責任。
四、有關機關應立即下架並召回問題產品,向全社會公告相關問題,做好受害人與銷售者的損害賠償調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