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大公司仿製專利產品自用算侵權嗎

大公司仿製專利產品自用算侵權嗎

發布時間:2021-05-10 17:58:52

① 仿製有發明專利生產設備自用是否侵權

不一定,看是否有創新性,這個要分析的,因為很多專利都是各種現有技術修修改改得到的。

② 如果個人自己模仿別人的專利產品造的 不出售的(就是自己造自己用的)屬於侵權行為嗎

沒有以營銷為目的的話一般是不會侵權的,其實你也可以在原有的產品上做一些改進創新,自己也可以將產品申請實用新型專利變成自己的產品的。

③ 我模仿別人的專利產品,只是做來自己用,算不算侵權

做出來的產品如果不是拿來營利只在家裡用,不算侵權。

④ 別人申請了新型實用專利,我仿製與他幾乎一樣的東西供自己使用,而不銷售該產品是否涉及到侵權

算作侵權的,放在店鋪里使用是為了輔助經營,符合專利法第11條規定以生產經營為目的的使用的情形,如果在家裡使用就不算作侵權。不過專利權是一種私權,只有對方發現並起訴才會被追究侵權責任。
第十一條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
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建議:轉至在家使用,或者實現與發明人協商並獲得許可,在被起訴後就不是一點點許可費用能解決的了。

⑤ 模仿人家的專利產品 只要不是100%類似就不算侵權是嗎

不是,這算侵權行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十一條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

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

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5)大公司仿製專利產品自用算侵權嗎擴展閱讀:

專利侵權案例:

據裁判文書網10月30日披露的裁定書,譚衛、何章鴻、賴斌認為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小桔科技」)、廣東太平洋互聯網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簡稱「廣東太平洋」)和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滴滴出行」)侵害他們持有的發明專利權。

所涉專利名稱為「基於移動終端的拼車服務系統及方法」。記者查閱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發現,該專利持有人為岑宇鈿、何章鴻、賴斌和譚衛,申請日期為2008年8月29日。

何章鴻、賴斌和譚衛的代理人認為小桔科技為滴滴出行APP產品的開發商,即製造商;而下載滴滴出行APP產品的太平洋網的主辦單位為廣東太平洋,其發行滴滴出行APP產品的行為構成銷售;「滴滴出行」APP產品的運營機構為滴滴出行。故三被告的行為構成侵權。

據裁定書,小桔科技在提交答辯狀期間,對管轄權提出異議,認為,廣東太平洋不是適格的被告,其僅僅在網路上提供了涉案APP滴滴出行的免費下載,並未實施涉案專利方法,不存在直接或間接侵權行為,不應列為案件被告,

不應由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管轄。案件侵權行為地不在廣東。涉案專利的侵權行為地應為完整地實施涉案專利方法的地點,但客觀上並不存在完整地實施涉案方法專利的主體及行為。依侵權行為地,案件也不應當由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管轄。故請求將案件移送到被告住所地法院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理。

據裁定書,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認為,被告廣東太平洋在其網路平台上提供了被控侵權滴滴出行APP產品,原告將被告廣東太平洋列為被告並無不妥,被告廣東太平洋為案件適格被告。又因被告廣東太平洋住所地在廣州市,

在轄區范圍內,原告選擇向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故根據上述規定,法院對該案具有管轄權。被告小桔科技主張將該案移送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理,依據不足,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不予支持。

由此,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駁回小桔科技對管轄權提出的異議。

目前,記者尚未獲得滴滴出行這起被訴專利侵權案件的其他消息。

據滴滴出行官網,2012年小桔科技在北京成立並推出嘀嘀打車APP,2015年9月APP更名為滴滴出行,2015年11月推出快車拼車服務。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以來,滴滴出行多次被訴專利侵權。新京報10月9日報道,摩拜單車已向蘇州中院提起四起專利侵權訴訟,要求被告小桔科技及杭州青奇科技有限公司(青桔單車)停止侵權行為。

這起案件涉及滴滴出行2018年1月推出的青桔單車侵害摩拜單車智能鎖等專利。據裁判文書網2016年12月31日公布的裁判文書,易到用車曾起訴小桔科技、北京嘀嘀無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侵害發明專利。該案以易到用車撤訴告終。

參考資料來源:新京報-滴滴出行拼車專利侵權案細節:請求回北京審理被駁回

⑥ 仿造別人的專利產品用於自己使用,和銷售別人專利產品所用材料屬於專利侵權嗎

專利的侵權的定義是 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該專利,用來給你的自己的商品拍照,其實已經是以專經營屬為目的了,所以這個行為構成侵權。

而後面的問題,就要看專利的內容了,如果你僅僅是將製作專利產品的,就是所述的柔光攝影棚的零件拆開了賣,是不侵權的,除非有對應轉個零件的相應專利

⑦ 仿製他人已在市場銷售但未獲得專利的產品是否構成侵權

只要他未申請專利,仿製是可以的,但如果市場己廣泛銷售,你如果申請專利可能會被駁回的。

⑧ 仿製某品牌的產品自用,非盈利屬犯法嗎

先說答案,不違法。
再說原因。商標、專利的保護都是基於商業利益的。他們的排他性排的都是競爭對手,即其他生產廠家和銷售商家,因為這些競爭對手使用我的商標和專利,侵犯了我的利益。
對於個人自用、沒有在市場上流通的所謂「仿製」,是超出專利法和商標法的保護范疇的。
最典型的就是文化市場,我出了一首單曲,在廣場上播放,你給錄音錄下來了,然後自己回家聽,這就不算侵權。但如果你錄下來了之後放到網上廣為傳播,並因此導致我的單曲銷量下滑了,你就算侵權了。或者你錄下來之後賣給了另外的人(即使1個人,只要獲利了,哪怕1分錢的利),就算侵權了。我就可以去法院告你侵權了。至於說怎麼獲得你獲利的證據、值不值得,那是後話。我們說的是,定性上,這種行為就是侵權了。
而個人自用,沒有流通或獲利,對商家的利益沒有造成任何損害,則不算侵權。

⑨ 我自己仿製專利產品 自己使用 算違法嗎

專利侵權的必要特徵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
你自己生產自己使用不侵權。
但是,如果你幫別人做了,哪怕只是收取了材料費就侵權。

⑩ 仿製少量專利產品送人算侵權嗎

是否抄侵權要看你仿製專利的目的襲,以生產經營為目的肯定算侵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第六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一)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由專利權人或者經其許可的單位、個人售出後,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該產品的;
(二)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
(三)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
(四)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
(五)為提供行政審批所需要的信息,製造、使用、進口專利葯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的,以及專門為其製造、進口專利葯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的。

閱讀全文

與大公司仿製專利產品自用算侵權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