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歪曲事實報道侵權嗎

歪曲事實報道侵權嗎

發布時間:2021-05-10 07:47:56

A. 新聞侵權的法律界定是什麼

新聞侵權,即報紙、雜志故意或過失地刊登誹謗他人的新聞,造成受害人名譽權等人格權損害的行為。

新聞自由是一個國家的國民能自由接受和傳播信息,作出正確決策,加強輿論監督的必要條件。但是新聞自由也有限制,就是不能侵犯他人的權利和利益。如果新聞自由,尤其是新聞批評自由超出了適當的范圍,就會構成對他人合法權益的侵害,就構成了新聞侵權行為。

新聞侵權行為的具體形式就是寫作、發表和編輯、出版。對於作者來說,寫出來的作品如果沒有發表,則不構成對他人權利的侵害。一旦發表,就有可能構成侵權責任。發表是作者與新聞單位兩者結合的行為,只有一方的行為不構成新聞侵權。新聞單位的侵權行為包括編輯與出版。如果新聞的采寫人員是本單位的工作人員,寫作行為應視為新聞單位的職務行為,新聞單位要承擔侵權的全部後果。

新聞侵權行為應以作為的方式構成,不作為不構成侵權。寫作、發表、編輯、出版,均為作為的侵權方式。應注意的是,特殊情況下誤導性報道也可構成侵權。誤導性報道就是只報導一個事物的一方面,使人們對該事物產生片面印象,從而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誤導性報道雖然在於沒有完整地對新聞對象進行報導,與不作為有些相似,但其基本特徵仍在於報道的內容和方式不當,仍是作為的侵權。

新聞侵權行為的主觀心理狀態為故意和過失。區分故意與過失對於侵權責任的承擔有一定的影響。在故意的情況下侵權者應負的賠償責任比過失要重一些(尤其是在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時)。

B. 新聞報道中姓名使用某某代替,因報道失真是否存在侵權

誰知道是你啊

C. 對企業的不實報道構成對企業領導人的侵權嗎

有可能,但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一、如何認定不實報道構成了侵權?

最高法《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中規定, 文章反映內容基本真實, 沒有侮辱他人人格內容的, 不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即, 只要內容基本真實,就可以免責。至於報道中某一內容與事實不符,是否構成內容失實,應結合該內容對被報道者名譽的影響來認定。如果該內容對當事人名譽並不構成影響, 即使與事實有出人, 也不構成內容失實。

二、首先,不實報道侵犯的第一主體是企業的名譽權,這是肯定無疑的;

二、是否構成對企業負責人的名譽權?

認定某一報道是否有損公民名譽,應當以當時的社會觀念來看是否足以貶損對當事人的社會評價,即不能以新聞單位和作者的觀念作為評判標准,也不能以被報道公民本人的觀念作為標准。如果新聞單位和作者並不認為報道損害了公民的名譽,但社會評價事實上降低了,則應認定為有損害結果,應當認定為構成侵權;如果報道對某一公民的社會評價並沒有降低,但公民自己認為社會評價和應當受到的評價不一致,則不能認定有名譽損害的後果,也就不能認定新聞報道對公民名譽的損害。而且,當事人名譽權受到損害應當是由於不實報道所致,才能認定不實報道損害了公民的名譽權。

D. 請問媒體曝光他人犯罪或者一般違法行為算是侵權么

這個要分好幾種,抄首先,如果你被襲警察抓住在現場。媒體是沒有權利播發你的相貌和照片的。因為這個階段你頂多算是犯罪嫌疑人,在法院沒有叛你有罪之前。你享有一般公民所具有的任何權利,包括肖像權。
你被法院確定有罪以後,還有很多的分類
如過你沒有被剝奪政治權利,那麼任何媒體都不可以在你不允許的情況下公布你的肖像特徵。
但是現在中國對這個都沒有明確的立法規矩,而且一般被判了後。大家對這個也沒什麼想法,都TM進牢子了,暴光不暴光沒啥區別。
最主要還是看新聞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
一般市縣的小電視台沒這個意識,因為就算不播你的相貌,全市人民至少很多認識的你的。相對傳播范圍也小。
但是省一級的一般這方面處理還算OK

E. 報紙上未經本人同意登人名算侵權嗎

這個不算。報紙屬於媒體,媒體報道
事實行為
沒有什麼問題。如果是歪曲事實給你造成了傷害才算侵權。

F. 在個人書籍出版中引用媒體關於別人的報道是否侵權

不構成的,最好表明出處就可以的

G. 未經本人同意新聞媒體擅自報道本人及家人的事情請問算侵權嗎

您好:
一般不算。
涉及有損你們名譽,聲譽,隱私等,才算。

H. 在朋友圈對以前的公司歪曲事實算侵權嗎

情節嚴重可構成犯罪事實

I. 在媒體上以巧妙手段發表不符事實的報道後,給文章主人公(並沒指名道姓)帶來精神損害是否構成名譽侵害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 101 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名譽侵權主要有下列幾種方式:侮辱,誹謗,泄露他人隱私等。
侮辱:是指用語言(包括書面和口頭)或行動,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如用大字報、小字報、漫畫或極其下流,骯臟的語言等形式辱罵、嘲諷他人、使他人的心靈蒙受恥辱等。
誹謗:是指捏造並散布某些虛假的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如毫無根據或捕風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風不好,並四處張揚、損壞他人名譽,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

閱讀全文

與歪曲事實報道侵權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