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研究醫療糾紛的學者

研究醫療糾紛的學者

發布時間:2021-05-09 09:58:14

1. 如何預防醫療糾紛

1、嚴格遵守醫療來衛生管理源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2、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4、改進服務作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5、實施知情同意,醫院在醫療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防範醫療爭議,自始至終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告知明確醫療服務合同的目的、疾病發展轉歸過程和醫療服務的損害特性,明確醫療服務合同履行的風險。

2. 如何避免醫療糾紛的心得體會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回守醫療服務職業道答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2、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4、改進服務作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5、實施知情同意,醫院在醫療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防範醫療爭議,自始至終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告知明確醫療服務合同的目的、疾病發展轉歸過程和醫療服務的損害特性,明確醫療服務合同履行的風險。

3. 最新醫療糾紛怎麼處理,流程是什麼

1、和解所謂和解是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內體權利的處分容。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4. 如何撰寫醫療糾紛剖析材料

文獻綜述是文獻綜合評述的簡稱,指在全面搜集,閱讀大量的有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經過歸納整理,分析鑒別,對所研究的問題(學科,專題)在一定時期內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問題以及新的發展趨勢等進行系統,全面的敘述和評論."綜"即收集"百家"之言,綜合分析整理;"述"即結合作者的觀點和實踐經驗對文獻的觀點,結論進行敘述和評論.其目的並不是將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辨別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論文來綜合與評估這些資料.一個成功的文獻綜述,能夠以其系統的分析評價和有根據的趨勢預測,為新課題的確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論證.
一,文獻綜述的作用與目的
文獻綜述要針對某個研究主題,就目前學術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獻綜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題的特定領域中已經被思考過與研究過的信息,並將此議題上的權威學者所作的努力進行系統地展現,歸納和評述.在決定論文研究題目之前,通常必須關注的幾個問題是:研究所屬的領域或者其他領域,對這個問題已經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議與對策是否成功;有沒有建議新的研究方向和議題.簡而言之,文獻綜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礎.
大多數研究生並不考慮這些問題,就直接進行文獻探討,將在短時間內找到的現有文獻做簡略引述或歸類,也不作批判.甚至與論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無關.
其實回顧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什麼是探索性研究,所以必須主動積極地擴大研究文獻的來源.也只有這樣,才可能增加研究的假設與變數,以改進研究的設計.
文獻綜述至少可達到的基本目的有:讓讀者熟悉現有研究主題領域中有關研究的進展與困境;提供後續研究者的思考:未來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義與更顯著的結果;對各種理論的立場說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構;作為新假設提出與研究理念的基礎,對某現象和行為進行可能的解釋;識別概念間的前提假設,理解並學習他人如何界定與衡量關鍵概念;改進與批判現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類研究,發掘新的研究方法與途徑,驗證其他相關研究.
總之,研究文獻不僅可幫助確認研究主題,也可找出對研究的問題的不同見解.發表過的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就是重要的問題來源,對論文的回顧會提供寶貴的資料以及研究可行性的範例.
二,文獻綜述中常見的問題
文獻綜述可以幫助新研究者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所以撰寫此章節時,要向讀者交代論文不同於先前研究之所在.它是一個新的有關此類研究主題方面的重要的學術研究.但是研究生在撰寫文獻綜述過程中易犯以下四種錯誤:
1. 大量羅列堆砌文章
誤認為文獻綜述的目的是顯示對其他相關研究的了解程度,結果導致很多文獻綜述不是以所研究的問題為中心來展開,而變成了讀書心得清單.
2. 輕易放棄研究批判的權利
我國高等院校多以本校學生考本校研究生者居多,因而往往出現大量引用自己導師的研究成果而不注意其他同行的研究成果的現象,學生擔心學位論文答辯通不過,所以難得見到學生批判導師已有研究的不足;遇到名校名師,學生更易放棄自己批判的權利.由於大量引用他人的著作,每段話均以誰說起始,結果使自己的論文成為他人研究有效與否的驗證報告,無法說服讀者相信自己的論文有重要貢獻.
3. 迴避和放棄研究沖突另闢蹊徑
對有較多學術爭議研究主題,或發現現有的研究結論互相矛盾時,有些研究生的論文就迴避矛盾,進行一個自認為是創新的研究.其實將這些沖突全部放棄,就意味著放棄一大堆有價值的資料,並且這個所謂的創新,因為不跟任何現有的研究相關與比較,沒有引用價值,會被後人所放棄.遇到不協調或者互相矛盾的研究發現,盡管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處理,但是不要避重就輕,甚至主動放棄.其實這些不協調或者沖突是很有價值的,應多加利用.將現有文獻的沖突與矛盾加以整合是必要的,新研究比舊研究具有更好,更強的解釋力,原因之一是新的研究會將過去的所得做一番整合與改善.
4. 選擇性地探討文獻
有些研究生不是系統化鞀毓訟鍾械難芯課南?找適合研究的問題或可預測的假設,卻宣稱某種研究缺乏文獻,從而自認他們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如果有選擇性地探討現有文獻,則文獻綜述就變成了研究生主觀願望的反映,成了一種機會性的回顧.
因此一定要進行系統的,全面的文獻綜述,以嚴謹的科學設計來尋找,評估以及整合科學研究的證據,確保文獻綜述完整不偏.要端正學風,勇於探索和不迴避沖突.分析沖突的原因,方法與結論,可以為未來的研究及論文奠定成功的基礎,使論文的研究結果對後續研究有應用價值和理論意義.
三,綜述的基本方法與步驟
文獻綜述不僅僅是對一系列無聯系內容的概括,而且是對以前的相關研究的思路的綜合.文獻綜述的基本步驟為:
1. 文獻綜述的第一步:概括歸納
收集文獻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各種檢索工具,如文獻索引,文摘雜志檢索,也可利用光碟或網路進行檢索;二是從綜述性文章,專著,教科書等的參考文獻中,摘錄出有關的文獻目錄.
選擇文獻時,應由近及遠,因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參考資料,並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識和認識的現狀.首先要閱讀文獻資料的摘要和總結,以確定它與要做的研究有沒有關系,決定是否需要將它包括在文獻綜述中.其次要根據有關的科學理論和研究的需要,對已經搜集到的文獻資料做進一步的篩選,詳細,系統地記下所評論的各個文獻中研究的問題,目標,方法,結果和結論,及其存在的問題,觀點的不足與尚未提出的問題.將相關的,類似的內容,分別歸類;對結論不一致的文獻,要對比分析,按一定的評價原則,做出是非的判斷.同時,對每一項資料的來源要註明完整的出處,不要忽略記錄參考文獻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時間,頁碼和出版單位所在城市等.
對要評論的文獻先進行概括(不是重復),然後進行分析,比較和對照,目的不是為了對以前的研究進行詳細解釋,而是確保讀者能夠領會與本研究相關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個別地和集中地對以前研究的優點,不足和貢獻進行分析和評論,這在文獻綜述中是非常重要的.
2. 文獻綜述的第二步:摘要
不同的學科對引用摘要的要求與期望不同[1].雖然文獻綜述並不僅僅是摘要,但研究結果的概念化與有組織的整合是必要的.其做法包括:將資料組織起來,並連到論文或研究的問題上;整合回顧的結果,摘出已知與未知的部分;理清文獻中的正反爭論;提出進一步要研究的問題.
3. 文獻綜述的第三步:批判
文獻綜述是否有價值,不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與知識的多少,還要看自己對文獻作者及編輯者的觀點與看法如何.
閱讀文獻時,要避免外界的影響甚至干擾,客觀地敘述和比較國內外各相關學術流派的觀點,方法,特點和取得的成效,評價其優點與不足.要根據研究的需求來做批判,注意不要給人以吹毛求疵之感.
一個具有批判性的評論,必須要有精確性,自我解釋性和告知性.批判的程度,主要在測試研究生評鑒技巧:是否能分析出文章的中心概念與所提出的論據,做出摘要,並提出簡要評估.
文獻綜述的第三步是在形式上批判其是否符合一些基本寫作的標准,即判定其是否為一篇好文章還要看文獻中引用的文章與評論的標准.有的台灣學者將其歸納為:代表性,顯著性,相關性,適時性和簡捷性.
表1 香港大學建議的論文撰寫模式
導論
開頭段落
◇簡介主題;◇主題的重要性;◇理清首要問題;◇簡介各篇(例如A.B.)文章與作者,及其不同或互補之處.
主文部分(3個示範)
1.1分析A與B的理論/觀點
1.2分析B的理論/觀點
1.3比較A與B的理論/觀點
2.1找出A與B的共同性
2.2找出A與B的差異性
2.3探討出一個中心議題
議題1:探討A&B
議題2:探討A&B
議題3:探討A&B
結論
提出一個比其他更好的理論與立場
提出一個優於每一個理論與立場的部分的摘要
4. 文獻綜述的第四步:建議
通常一個文獻綜述是以比較性評論的方式為主,分析兩個以上不同的思想學派,議題或者不同人所持的不同立場.香港大學建議的模式[2]如表1所示[3].可以看出,這個模式有三個選項:導論,主文與結論.
文獻綜述的最後步驟是在回顧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建議.根據發展歷史和國內外的現狀,以及其他專業,領域可能給予本專業,領域的影響,根據在縱橫對比中發現的主流和規律,指出幾種發展的可能性,以及對其可能產生的重大影響和可能出現的問題等趨勢進行預測,從而提出新的研究方案等,並說明成果的可能性等.
還要指出的是,閱讀和分析已有的其他專業研究人員的文獻綜述,可以高效率地獲得有益的觀點和建議.但是,這類集中介紹研究成果的綜述性文章只能作為新的研究的基礎或參考點,不能被用來替代自己的獨立研究.總之,要做好碩士,博士論文的選題與研究,必須重視資料概覽,認真寫好文獻綜述.

5. 作為醫學生從思想道德,法律角度論述如何防範和處理醫療糾紛

基於國家各種醫療制度和醫療法律體系存在的不足產生的抵觸情緒:醫學生選擇學醫的初衷大部分是懷著為人們服務,救死扶傷的信念。作為未來的白衣天使,醫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但當涉足醫學事業的時候,才發現國家的醫療體系和醫療法律基礎存在的問題。沒有完善是醫療法律基礎作為保障,襲醫事件時常發生,醫生自己的生命安全沒有保障。加之沒有良好的醫療體系,人們的看病問題均歸屬與醫生的問題,醫生在清白中蒙受著巨大的委屈,因此從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轉變為消極抵觸情緒。
醫學生經過幸苦、漫長的學習,換來人們的不理解很難接受:醫學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醫學知識的復雜性、綜合性和多樣性讓醫學生在這漫長的學習中受盡各種痛苦的折磨。工作後卻換來人們的故意誹謗甚至刁難,這給醫學生的心理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例如,2012年在哈爾濱醫大附院發生的「王浩事件」後,據網上調查數據顯示,居然後超過60%的網名對此很「高興」。社會思想道德的畸形,讓醫學生對未來的行醫充滿恐怖與害怕,有的醫學生甚至放棄醫學學習,選擇其他行業發展。
針對如今緊張的醫患關系,醫學生應該正確看待現實
掌握好醫學知識,擁有牢固的醫療技術:學醫,就是學習技術,行醫,就是運用技術。在醫學院校,很多學生因為醫學知識的枯燥、復雜就放棄刻苦鑽研。其危害就是在以後的醫生生涯中直接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的危害。醫學技術,面對的是生命,沒有牢固的醫學知識,在行醫過程中就會發生醫療事故。2005年2月6日衛生部首次公布了對一批國家級大型醫療機構服務、費用狀況和綜合管理情況的調查結果,因技術水平欠缺而引發的醫療糾紛和事故佔17.56%。加強醫學生在校期間的醫學知識教育,又助於減少醫療糾紛和事故的事件。

醫學生應具備較高的人文素質:人文素質教育是高等醫學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醫學生只有具備醫學、心理學、倫理學、哲學和社會學等多方面知識,才能全面、和諧地發展,成為既有較高的診療技術,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濃厚人文底蘊的高素質醫學人才。同時,人文精神的培育,不是知識教育,而是素質培養。1977 年由美國愛徹斯特大學醫學院恩格爾為代表的一批學者,提出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化,即醫生不僅僅要把患者當作生物體進行治療,更重要的是把病人當作一個社會人進行治療,既要從人與環境的關系中把握思考病因,又要從人的精神因索和器質性兩方面的聯系中把握病因,由此引出了新的醫學模式是「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另外,因此,在大學期間,醫學生轉變醫學模式,有促於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中心角色轉變,以此從患者心理對醫生留下好的印象,以積極配合治療過程。這種角色很好的轉變,勢必會大大減少醫療糾紛和事故,以構建良好的醫療服務環境。

學習法律知識,維護醫患雙邊權益:至今對與醫療糾紛、醫療事故的法律定性仍然不明確。醫生會利用法律的缺陷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直接會間接的造成嚴重的危害,患者也會利用法律缺陷對醫生進行語言或行為的惡性攻擊。醫患雙邊由合作關系而轉變為對立態勢,在各方均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但是至今在其他方面,中國的法律基礎是健全的,醫學生對基本法律的認知,會大大降低醫患沖突中一些嚴重的侵害行為。
據調查,中國醫學生的法律知識相當欠缺。88%的醫學生對醫生執業過程中涉及的法律問題感興趣,但幾乎沒有學生了解其中具體所涉及的法律問題,但是有74%不知道臨床見實習階段所面對的法律問題。從調查數據明顯表現出醫學生對醫療糾紛、事故的法律問題認識不清。加強醫學生的法律知識教育,很大程度上會減輕醫療糾紛事件的嚴重性。
培養醫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人際溝通是一種特殊的信息溝通,是個人與周圍人的心理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情、態度興趣、思想人格特點的相互交流、相互感應的過程[6]。在患者就醫過程中,患者與醫生的交流顯得特別重要。一方面有助於醫生准確診斷病情;另一發面也有助於患者對醫生的認同和理解。據調查,現實的情況並不樂觀。80%的醫療糾紛直接系因醫患溝通不良或障礙所致,即使其餘20%的醫療糾紛,也都與醫患溝通不到位密切相關[7]。醫生與患者之間基本上是處於一種主動——被動的關系,當然醫生絕大部分是處於主動角色,那麼對於處於被動角色的患者來說,在醫患合作關系暫時結束是,患者會覺得自己利益受到損害,以此便造成醫療糾紛和事故的發生。根據現實分析,醫患溝通不足或不良已經成為出根本制度以外的最嚴重人為因素。對於醫學生來說,醫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加強人際交往時的交流與溝通能力,那麼在以後的行醫過程中才會大大減少醫療是糾紛和事故的發生。

6. 1.病歷在醫療糾紛中的作用 2. 病歷的書寫規范問題 請問這兩個課題是不是屬於社會科學范疇的

社會科學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的各學科總體或其中任一內學科。如容社會學研究人類社會(主要是當代),政治學研究政治、政策和有關的活動,經濟學研究資源分配。廣義的「社會科學」,是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的統稱。
社會科學所涵蓋的學科包括:經濟學、政治學、法學、倫理學、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人類學、民俗學、新聞學、傳播學等。
從這點來看,你所說的兩方面屬於管理學范疇,延伸來講也屬於社會科學。

7. 醫療糾紛案例論文2000字左右

也許能在(法學)這類的文獻上參考學習下,都是免費查閱的

8. 醫療糾紛可以寫的有哪些論文題目

醫療糾紛,把模版發過來,我給你寫好了

閱讀全文

與研究醫療糾紛的學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