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護理風險名詞解釋
護理風險是指在醫療護理活動中,護士對他 人的身體發生醫療侵權行為所負的法律責任和經 濟賠償責任的風險。
護理風險的內容
護理風險始終貫穿在護理操 作、處臵、配合搶救等各環節和過程中。 護理風險有時甚至是極為簡單或看似微不足道的臨床活動都具有 風險,一旦發生護理缺陷或事故,給病人和家屬帶來痛苦。因此,要有效地迴避護理風險,要防範和減少護理糾紛,為病人提高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必須實施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根據護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建立護理風險管理組織構架,制定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和工作計劃,明確護理風險管理職責、實施護理風險防範措施,制定護理風險應急工作預案,形成 有組織、有制度、有計劃、有措施地進行護理風險管理。
在護理風險系數較低的情況下護理安全系數就較高,反之護理安全系數就降低。護理風險管理的目的是使護理風險系數降到最低程度,保障病人與護士的安全。護理風險管理包括4個階段: 風險識別、風險衡量與評價、風險處理及風險管理效果評價。護理風險的識別:是對潛在的安全隱患和客觀存在的各種護理風險進行系統的連續識別和歸類,並分析產生護理風險事故原因的過程,是護理風險管理的第一步,是整個護理風險管理工作的基礎。
護理風險的識別[1]
護理風險識別是護理風險管理的基礎,其主要任務是對護理服務過程中客觀存在的及潛在的各種風險進行系統地識別和歸類,並分析產生護理風險事故原因。由於護理服務過程中患者的流動、設備運轉、疾病的護理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風險的識別,實際上也是一個動態監測過程。
病人疾病因素所致的風險:疾病發生發展的復雜性、多變性。相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症狀,不同的疾病卻有相同的症狀,疾病的發展轉歸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
病人個體的不確定性:高度過敏體質病人等。
病人就醫行為所致的風險:病人的就醫動機和行為,病人能否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積極參與疾病治療對護理安全具有重要的影響。
護理行為特殊性所致的風險:作為護士,應盡到相應的注意義務、預見義務和危險規避義務。在決定進行某項護理操作時,須根據專業經驗及病人從中所獲利益和潛在風險所佔比例等因素作出評估。
護理行為局限性所致的風險:護士的護理行為經常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和條件制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於醫療水平的局限,一些疾病無法治癒,造成病人及家屬的不理解。
護理行為道德要求和技術因素所致的風險:缺乏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服務態度欠佳。技術能力缺陷,臨床經驗不足,對突發性病情變化不能作出正確判斷而未能及時報告醫生,導致延誤治療。
護理行為系統因素所致的風險:在醫院系統中,醫療設備運行及醫療服務實踐實際上是一個動態過程,所有人員、設備、服務都存在著危險。
設備、物品的管理不善,風險、法律意識淡薄,未及時履行風險告知義務
常用的護理風險識別技術有:通過臨床歷年數據的回顧性研究,分析和明確各類風險事件的易發部位、環節與人員。應用工作流程圖法,包括綜合流程圖及高風險部分的詳細流程圖;由此全面地分析研究各個環節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以防患於未然。
『貳』 常見的護理糾紛有哪些
鑒於你比較急 我直接從別人那兒復制的
護理人員的自身因素 醫院管理內不規范,科室工作重容點不突出,人員安排不合理,無證護士及實習護士單獨進行護理操作,人性化服務措施不到位,醫院的各項制度及措施執行的力度不夠。醫護溝通不到位,對疾病與診療知識的告知不一致,護患溝通不力,對醫囑、護理操作、收費的執行交待不清楚,缺乏技巧。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不強,表現在懶言懶筆,做得多記得少,不重視各項記錄的及時性、客觀性。少數護理人員未嚴格要求自己,服務態度差,行為舉止不規范,身體語言使用不當,崗上閑談,崗位厭倦,工作中責任心不強,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大,對患者服務態度粗暴,無端發脾氣,給患者身心帶來不安全的結果或差錯,以至發生患者或家屬的投訴[1]。同時,護理缺陷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也是導致投訴與糾紛的一個重要因素,新技術的開展,增加了醫療護理的風險。部分護士基礎不扎實、缺乏經驗、責任心不強、應變能力差,尤其是對某些急危重患者護理服務不到位時也很容易導致護理投訴與糾紛的發生。
『叄』 護理糾紛名詞解釋
廣義地說,護理抄糾紛是因護理問題引起的醫患雙方的爭議。按此說法,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護理糾紛並非只能由醫方引起,也可由患方引起。狹義地說,護理糾紛是指發生在護患之間的,因患方對醫方的護理服務不滿,與醫方發生的爭議。
『肆』 護理糾紛的防範措施及處理原則
護理糾紛防範四大措施:
護理糾紛的防範措施:規范護理行為;運用護理技巧,融合護患關系;加強工作責任心,提高護理技能;護理記錄具有法律效應,記錄不可草率。
1.規范護理行為
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安全重要性的認識,更新服務理論,加強對護士的素質教育、法律知識教育,不斷加強業務和理論學習。根據不同病人的心理特點,使用保護性語言、用正確的溝通技巧對病人實施全方位的護理,提高患者的安全系數,確保護理質量。
2.運用護理技巧,融合護患關系
良好的護患關系可以增進病人與護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從而降低護理糾紛的發生。運用護理技巧與病人建立良好的關系,尊重理解病人,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為病人排憂解難。熱情周到的護理服務能夠獲得病人的理解和支持,有助於化解工作中的矛盾,減少護理糾紛的產生。
3.加強工作責任心,提高護理技能
大多數護理糾紛是因為護士工作失職或違反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引起的。因此,加強責任心是減少和杜絕護理糾紛的關鍵。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是加強責任心的行之有效的辦法,必須嚴格遵守。應保持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職業道德及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能,才能保證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
4.護理記錄具有法律效應,記錄不可草率。
在護理工作中護理記錄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記錄往往簡單重復,甚至有的護士認為有醫生的記錄就足夠了,護理記錄純屬多餘,不清楚它所具有的法律意義。而一件因護理記錄不全導致醫院敗訴的護理糾紛充分的說明了護理記錄所具有的法律效應。在護理工作中,護士一定要重視護理文收的書寫。提高法律意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防止護理糾紛的產生
『伍』 護士如何應對護理糾紛
協商、調解不行時、向法院提起訴訟,追究醫院的法律責任,醫院賠償損失後,根據護理人員的過錯程度進行追責的。
『陸』 什麼是護理糾紛
護理糾紛是指基於醫療行為,在醫方(醫療機構)與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親屬)之間產生的醫療過錯、過失、侵權等賠償糾紛。
『柒』 護理名詞解釋有哪些
護理這個名詞有很多種的解釋,比如。老年人的護理,病人的護理。還有兒童的護理。他們雖然都是護理,但是所針對的護理對象。不一樣。對護理的人不一同。所針對的護理也不一樣
『捌』 護理糾紛是什麼
醫療糾紛的一種。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減少護患沖突、防範護理糾紛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