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處理糾紛的典故

處理糾紛的典故

發布時間:2021-05-08 09:11:11

❶ 康熙調解糾紛講的是什麼故事

康熙有些武藝,且喜愛打獵,這一天,在侍衛的前呼後擁下,又來到一座森林。康熙一眼看見一隻花翎野雞,正要開弓,突然從樹林中撲稜稜跑出兩只小梅花鹿。康熙放下雕弓,觀看那兩只梅花鹿,只見驚恐的小鹿怪叫著掉頭向山岡上跑去。康熙挺好奇,就率隨從們催馬追趕上去。
他們跑下一道岡,又上一座岡,在一片雜木林里,小鹿不見了。康熙見林中有人正爭搶一隻大梅花鹿,便命侍從前去探視。侍從回報:「陛下,兩個烏喇貝勒各領一幫壯勇,正在爭搶一隻梅花母鹿,互不服氣,已經廝打起來了。」
康熙率眾飛馬到了近前。兩伙人見旌旗傘蓋遮天而來,都放下兵器,跪在地上,不敢抬頭。康熙問道:「因何爭斗?」一個貝勒說:「稟皇上,這里是奴才的圍場。」另一個貝勒說:「稟聖上,奴才圍場的鹿逃到這里來了,因此前來追討。」兩個貝勒各執己見,還要爭辯。康熙皇帝道:「因一隻野鹿,竟傷了和氣嗎?退下!回宮再議。」侍衛們過去摘下了兩個貝勒的頂戴,將他們押回行宮。
康熙回到大烏喇布塔噶山行宮,馬上派人冒著小雨到周圍暗中查訪。他得知這一帶的大小山林都叫貝勒、將軍、宗室瓜分了,非常痛心。當他聽說族人內部連年爭斗,鬧得連驛道都不通暢時,拍案道:「長此下去,豈不無法無天了嗎?我定要殺他幾個!滅滅他們的銳氣!」
晚上,康熙翻來覆去睡不著,思來想去。初來烏喇,功臣遺老甚多,自己臨政不久,怎能以此圖治呢?北方羅剎又時有進犯。勵精圖治,貴在人和,種族內部豈能自相殘殺?
第二天,康熙把將軍、諸貝勒和親隨大臣們傳進行宮。人們都以為皇上要發怒,怪罪下官。兩個爭斗的貝勒,有驚駕之罪,必死無疑了。
眾人正在猜測之時,康熙笑道:「朕身穿的袍子織得好看嗎?」眾臣異口同聲地說:「天下無雙,天下無雙!」康熙又說:「朕初訪烏喇,沒有所賜,就將這錦袍分賜眾位勛臣吧!」大家一聽,都驚呆了,皇上的龍袍,哪個敢分割呀!
康熙笑了笑:「烏喇錦綉山川,良田沃土,都是先王留下的,可供萬民衣食之用。民富可使民安,民安才能國強。它就像朕身上這身袍子,能工巧匠,用經絲緯線織成,如果眾手都來抽絲拔線,難道它還是袍子嗎?烏喇土地怎能私占豪奪呢!」
那些貝勒們聽後又羞又怕,從此以後,再也不敢互相爭鬥了。

❷ 「法律」的十個小故事都有哪些

  1. 法律與良心
    在柏林牆推倒的前兩年,東德一個名叫亨里奇的守牆衛兵,開槍射殺了攀爬柏林牆希圖逃向西德的青年克利斯。在牆倒後對他的審判中,他的律師辯稱,他僅僅是施行命令的人,基本沒有挑選的權利,罪不在己。而法官則指出:‚作為警察,不施行上級命令是有罪的,然而打不準是無罪的。作為一個心智健全的人,此時此刻,你有把槍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權,這是你應自動承擔的良心義務。這個世界,在法律之外還有良心。當法律和良心抵觸之時,良心是最高的行動原則,而不是法律。尊崇性命,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准繩。

  2. 要奔前程走正道 花錢賄選要處罰 湖南嶽陽市某鎮召開人大會擬補選一名副鎮長。現年34歲的本鎮畜牧水產站站長鄒魯得知後,便通知鄒游、柴榮共同商議如何競選副鎮長。鄒魯武決定拿出3000元,由鄒游、柴榮對各自熟悉的人大代錶行賄,共賄賂27名人大代表。鄒魯武還利用自己是鎮人大會第四代表團團長的身份,跟鎮人大代表打招呼,結果在選舉會上順利當選。 我國刑法第二百五十六條把破壞選舉的行為依法定為破壞選舉罪。該罪是指違反選舉法的規定,以暴力、威脅、欺騙、賄賂、偽造選舉文件、虛報選舉票數等手段破壞選舉或者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情節嚴重的行為。當地縣人民法院近日對鄒魯武賄選案作出判決,以「破壞選舉罪」判處剝奪政治權利1年。在今年6月,鄒魯武因賄選被鎮人大會罷免了副鎮長職務。參與策劃賄選的鄒游、柴榮免予刑事處罰。

  3. 咨詢收費一個肉店老闆在路上碰見了他想去找的律師。他問道:「如果一隻狗偷吃了別人的東西,那麼這只狗的主人是不是要替自己的狗賠錢?」律師回答:「那是當然的了。」肉店老闆:「你講話算數嗎?」「當然!我是專門從事訴訟的律師,我講話是有法律依據的。」「那麼,請你付給我十塊錢吧,因為你的狗偷吃了我的一塊肉。」律師笑道:「好,我同意。但是,你要知道,我是律師,凡是向我咨詢每次收費二十塊錢,所以你必須先付給我二十塊錢,扣除我賠償你的十塊錢之後,你還應付給我十塊錢。」

  4. 右手犯罪這是一起盜竊案。辯護律師說:「被告只是把右手伸進窗戶偷了幾件東西而已。他的右手不等於他整個人,怎麼能因為一隻右手犯了罪而懲罰整個人呢?」法官最後判決:「辯護意見有理,予以採納。判決被告的右手一年徒刑。被告是否隨右手一起入獄,由他自己決定。」律師飛快地幫被告把裝在右臂上的木製假手卸下來交給法官,然後拉著只有一隻手的被告揚長而去。

  5. 證物年輕的律師住在公寓,因公寓只有一個廚房,常要與樓內其他人員合用,所以他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常常不翼而飛。有一次,他訂了一隻燒雞,這只燒雞本應該下星期一才送來的,結果在星期五便送來了。他為防萬一,放燒雞進冰箱時附帶了一張條子。星期一打開冰箱時,燒雞果然還在。那條子上寫的是:「請勿觸摸!謀殺案證物。」

  6. 文物保護遇挑戰 目光短淺拆古橋 2003的某一天,在浙江某村村民為了出行的方便,擅自拆掉了清朝嘉慶年間建造的古石橋,該橋已在2001年被確認為市文物保護點,為什麼村民非拆掉它不可呢,原來該橋已經嚴重影響村民的車輛通行,在旁邊另修一座水泥橋則費用很大,而該村經濟基礎薄弱,於是大家決定把古橋石以12萬元的代價賣給桐鄉烏鎮某單位,用這筆資金在原址上造一座可通汽車的水泥橋,後來當地鎮政府向區委反映,區委命令鎮政府把古橋石追了回來,但石橋已無法恢復,實在太可惜啦。 村民們這樣做既不符合自己的長期利益,也是一種違法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第二十五條規定:「 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轉讓、抵押或者改變用途的,應當根據其級別報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備案;由當地人民政府出資幫助修繕的,應當報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批准。」 第二十六條也規定:「 使用不可移動文物,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負責保護建築物及其附屬文物的安全,不得損毀、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動文物。」 看來對農民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和科學發展觀教育很有必要。

  7. 爭執為何事 只為體育課 某市民辦初中十分重視教學質量,每次開會校長都會說:「教學質量是我們的生命,如果今年初三的中考成績不佳,那麼招生形勢就嚴峻,有的教師就得下崗。所以一些副課要砍掉點,如體育考試是學校自己操作的,少點課也不影響體育成績……」。任教初二初三體育的吳老師是一位市名教師,對學校砍掉初三體育課的做法表示不同意見。有一次,為爭取讓初三學生每周上兩節體育課,吳老師和校長發生了爭執,此事後來反映到了市教育局。市教育局領導表揚了吳老師不愧是一位市名教師,而且批評了該校校長,並要求該校初中每周開足三節體育課。 為什麼市教育局領導要表揚吳老師呢?因為根據《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第十條的規定:「 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生動活潑。普通中小學校、農業中學、職業中學每天應當安排課間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課外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的時間(含體育課)。」顯然以前該校的做法是欠妥的。法律法規,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法規、地方規章、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以及對於該等法律法規的不時修改和補充。其中,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在與法規等一起談時,法律是指狹義上的法律。法規則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8. 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在律師竭盡全力的辯護下,被告人終於被宣布無罪釋放。在法院門口,律師問被告人:‚你已經獲得釋放,我們即將分手了。現在請你最後向我說實話,你是否真的犯了罪?‛

    被告人回答:‚律師先生,當我在法庭上聽到你為我作精彩的辯護時,我剛剛明白,我原來是清白的。

    短評:個案正義的缺失是法治得以順利運行的成本,中國律師要解開自己的心結,從職業職責要求出發在規范內尋求自己和當事人利益的最大化,這無可厚非。

  9. 證物。年輕的律師住在公寓,因公寓只有一個廚房,常要與樓內其他人員合用,所以他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常常不翼而飛。有一次,他訂了一隻燒雞,這只燒雞本應該下星期一才送來的,結果在星期五便送來了。他為防萬一,放燒雞進冰箱時附帶了一張條子。星期一打開冰箱時,燒雞果然還在。那條子上寫的是:‚請勿觸摸!謀殺案證物。‛

    短評:用兵之道,以奇制勝。

  10. 從善如流。柯德希:律師先生,如果我在開庭之前送一隻肥鵝給法官,並附上我的名片,您認為怎樣?律師:您發瘋了,您會立刻因賄賂法官而輸掉這場官司的!開庭的結果是柯德希贏了官司。第二天他得意地告訴律師:‚我沒聽您的勸告,還是把鵝寄給了法官!律師懷疑地說:這不可能!可能的!他解釋道:只是我把對手的名片同鵝一起寄去了。

    短評:如果這是律師如此設計的,則高!實在是高!既取得了當事人的效果,而又臵身事外,不會有麻煩,可謂從心所欲未逾矩!

❸ 古代鄰居因地界糾紛的故事

六尺巷來傳說
六尺巷傳自說是安徽桐城的地方民間傳說故事。這是一則發生在清代康熙年間,桐城境內的一樁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大學士張英的府邸與吳姓相鄰。吳姓蓋房欲占張家隙地,雙方發生糾紛,告到縣衙。因兩家都是高官望族,縣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難以定奪,連稱憑相爺作主。相府家人遂馳書京都,張英閱罷,立即批詩寄回,詩曰:「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詩,旋即拆讓三尺,吳姓深為感動,也連讓出三尺。於是,便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道。
? 是這個嗎?

❹ 人與人之間發生矛盾的歷史典故

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比較有名。

❺ 關於民事糾紛的典故有哪些

民事訴訟是指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以審理、判決、執行專等方式解決民事糾紛的活動屬,以及由這些活動產生的各種訴訟關系的總和。民事訴訟動態地表現為法院、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靜態地則表現為在訴訟活動中產生的訴訟關系。民事訴訟就是民事官司,是指當事人之間因民事權益矛盾或者經濟利益沖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經人民法院審理和解決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和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審理的特殊案件的活動,以及這些訴訟活動中所產生的法律關系的總和。通俗地講就是你的人身和經濟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當事人通過打民事官司,達到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目的。縱橫法律網-廣東德城律師事務所-貴鑄律師

❻ 民事糾紛類的法律故事

2010年,筆者曾處理一起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仲裁案件,雖然在仲裁層面上已經圓滿劃上了句號,但是該糾紛的當事人在民事訴訟路上因其法律不健全而遇到困境,至今尚未妥善解決。
一、案情簡述
何某於1988年從組上承包了8份土地共8.8畝。1991年,何某舉家到外省打工,戶籍仍保留在組上。離家時,何某與組訂立了口頭協議,將承包地交給村民小組代管,以8份田土三年的收益來沖抵通電籌集貸款、農業稅和農民負擔等款項共314.30元,三年期滿後,將承包地收回,若三年期滿後,何某仍未回家,承包地暫由村民小組繼續代管,待何某回家後,歸還給何某。2008年末,何某回到組要求組上退還承包地時,組上已把何某從1988年取得承包經營權的8.8畝土地收回,另行發包給了本組村民李某八戶農戶,每戶發包1.1畝,並在1998年延長土地承包期時頒發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何某因要求村民小組退還承包地未果向縣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二、糾紛仲裁
2010年4月2日,縣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委員會依法受理了該村民何某與村民小組及第三人李某等8人退還承包土地糾紛一案,2010年5月19日經縣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委員會依法設立仲裁庭開庭進行了公開審理。仲裁庭認為,組上在1998年延長土地承包期期間,將何某的承包地收回,並重新發包給本村民小組八戶農戶的行為,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第1、2款關於收回承包地的相關規定,何某要求返還其承包地的主張,仲裁庭予以支持。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6條第1款的規定,做出了裁決意見:依法確認申請人何某在第一輪土地承包過程中取得承包土地的承包經營權資格;依法確認被申請人及第三人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中涉及申請人何某的承包地部分無效;依法核減本案第三人共八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中涉及申請人何某承包地部分,每戶核減1.1畝,其中旱地1畝,田0.1畝,重新核發八戶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三、民事訴訟
第三人李某等8人不服縣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委員會的裁決,於2010年6月30日向縣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訴求內容:「1.請求維護原告的土地使用權證的合法有效;2.請求撤消縣仲裁委的裁決書。」2010年9月29日縣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決書:「駁回李某等八人的訴訟請求。」
四、法院執行過程無章可循
2011年1月4日,何某申請縣人民法院執行,申請執行的依據是縣仲裁委員會的裁決書和縣法院的判決書。縣法院收到執行申請後認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條規定「 當事人不服仲裁裁決的,可以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因第三人李某等八人不服仲裁裁決向法院提起了民訴,裁決書失效,雖然法院駁回李某等八人的訴訟請求,但對駁回李某等八人的訴訟請求後仲裁裁決是否恢復法律效力的問題,查無法律依據。雖然《仲裁法》第64條有「人民法院裁定撤銷裁決的,應當裁定終結執行。撤銷裁決的申請被裁定駁回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恢復執行。」的規定,但第77條 「勞動爭議和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業承包合同糾紛的仲裁,另行規定」的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不適用經濟糾紛仲裁法,所以,對撤銷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訴訟請求被裁定駁回的,人民法院沒有對應裁定恢復執行的法律依據,裁定不予執行。
五、民事訴訟過程中的疑點
一原告在民訴過程中混淆證件名稱:原告李某等八戶農戶在訴訟請求事項中:「請求維護原告的土地使用權證的合法有效」,實際上原告李某等農戶沒有「土地使用權證」,實際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法院受理庭在受理此案時對此有疏漏,民庭在審理過程中也遺漏了此問題。
二原告訴求類似於行政訴訟:筆者認為,原告李某等八戶農戶「請求撤消縣仲裁委的裁決書」的訴求內容超出了民事訴求范圍,形似於行政訴求,反過來講,作為民事訴訟案,法院不應受理針對仲裁機構的訴訟請求。
六、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效力問題之拙見
筆者認為,仲裁裁決是否恢復法律效力應根據訴訟案的判決情況而定。一方當事人不服仲裁裁決向法院起訴後,進入了訴訟程序,此時的仲裁裁決暫時失去了法律效力,但是案件的處理結果將直接影響到仲裁裁決的效力。關於「請求撤銷仲裁裁決」之訴,結果有三種可能,第一種是法院支持「撤銷仲裁裁決」的訴求,即否定了仲裁裁決,仲裁裁決理所當然不發生法律效力。第二種是原告撤訴情形,原告撤訴後,糾紛案又回到仲裁裁決狀態,仲裁裁決應恢復法律效力;第三種是法院駁回「撤銷仲裁裁決的訴求」,即支持仲裁裁決,在審理過程中當事人的訴求被駁回的情況下,仲裁裁決應恢復法律效力。
上述問題,縣人民法院執行局特別向市中院報告,市中院的意見也同上述縣法院的意見一致,在執行過程中遇到法律真空,此案無法得到妥善解決。

❼ 化解矛盾的故事

舒揚始終不肯面對她和王彥輝的事,其實也沒多少人知道他們二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也是略知一二。他們二個也蠻配的,在一起很開心,不過一談到感情上的問題,舒揚就迴避了,總是開玩笑地帶過。也不是她說對王彥輝不好,那種感覺說不清楚,但每次舒揚談起他都是開開心心的,嘴上說著他笨啊,什麼的,臉上卻是一臉的燦爛。

王彥輝說他們二個像是一個人,但是舒揚死不承認。這事後來舒揚告訴過我,說完那句話後,舒揚就沒再說話,我也沒有問下去,她在沉思。她就是那種刀子嘴的人,嘴上那樣說說,其實心裡或許是反話,懂她的男人才能了解這一點。我想,王彥輝是了解她的,不然不會在舒揚老說氣話後還依舊對她好。

很多人只看錶面,諸不知,最會騙人的就是外表的東西。無論舒揚表面說得跟內心天大的差別,王彥輝還是能明白,然後縱容她,在他的世界裡,她做什麼都是可以的,只要她開心。舒揚還算好,都做得不過分。有個那樣的男人疼,是件很幸福的事,顯然舒揚也體會到了那種幸福,但是在她的內心裡總有個抵觸的東西在阻止她光明正大地接受這種幸福。

相比之下,舒揚和王彥輝也是幸福的,雖然舒揚不肯談感情的事,但是王彥輝明白啊。那天晚上舒揚突然來了句「為什麼?」聽得我稀里糊塗,我說「什麼為什麼?」她說「哦,沒什麼。」真不知道她那小腦袋裡面裝的是什麼,說話語無倫次。接著她跟我說了最近和王彥輝的事情。我一直覺得舒揚對不起王彥輝,因為王彥輝對她好,她卻陰晴不定,不給對方一個固定的答案,好象在玩捉貓貓。現在算是聽明白了,也理解了電視上那句「女人啊,這輩子就是言不由衷。」

其實舒揚也很矛盾,她明白眼前這個男人對她怎麼樣,也明白自己,卻沒那個勇氣去接受。她說王彥輝給她的愛太沉重了,她怕自己沒有像他愛自己那樣愛他。她說王彥輝其實還是個孩子,需要找個寵他的人愛他,而她自己也想找個寵自己,二個人都想找個寵自己的,怕自己承擔不起。在我面前,她坦白了他們二個的確像是一個人,彼此都明白對方,而她自己卻依然那麼倔強,她最大的對手是自己。在王彥輝面前,舒揚總是說「我不想你」「不理你了」類似的話,其實舒揚說「不」的頻率越高越證明「是」的概率越大,只是她自己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我跟她說,能碰到一個真正明白自己又對自己好的人不是件容易的事。舒揚說,她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在乎那抵觸的東西,她很想解開那個結,但是很多事情說不出來,那些關於感覺的東西。王彥輝雖然明白,但是他從不要求她做什麼,總是任著她做什麼。所以這也是導致舒揚煩惱的一件事。很明顯舒揚這個時候需要一點壓力,來自王彥輝給的壓力,而王彥輝又太縱容她。「縱容」是個很難把握的詞,過了就會成為放縱,緊了又會覺得壓抑。

聽著聽著,我也糊塗了,究竟王彥輝想要的是什麼?無私不求回報的愛嗎?……

時間很會摧殘事情原本的發展,何況又配上了這個天氣變化無常的城市。他們兩個人最終沒有在一起,但是王彥輝比舒揚好,起碼他表達了自己的感情,而舒揚沒有。

盡管舒揚和王彥輝的內心翻湧著,但作為一個旁觀者,我仍以一種平靜的心態去面對,這無關於我的個性,很多事情與感情無關。

❽ 古代有什麼關於「道歉化解矛盾」或「有話好好說」的故事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❾ 求古代好友分道揚鑣、後會無期的故事、典故,類似於割席斷交的故事,多多益善

出處:《北史·魏諸宗室·河間公齊傳》高祖曰:「洛陽,我之豐、 沛,自應分道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

釋義:「揚鑣」,舉鞭驅馬前進。分路前進,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各 的事。

故事: 在南北朝的時候,北魏有一個名叫元齊的人,他很有才能, 屢建功勛。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為河間公。元齊有一個兒子叫元 志。他聰慧過人,飽讀詩書,是一個有才華但又很驕傲的年輕人。孝 文帝很賞識他,任命他為洛陽令。 不久以後,孝文帝採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議,從山西平城搬 遷到洛陽建都。這樣一來,洛陽令成了「京兆尹」。 在洛陽,元志仗著自己的才能,對朝廷中某些學問不高的達官 貴族,往往表示輕視。

有一次,元志出外遊玩,正巧李彪的馬車從對面飛快地駛來。照 理,元志官職比李彪小,應該給李彪讓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 不讓路。李彪見他這樣目中無人,當眾責問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 職比你大多了,你為什麼不給我讓路?」 元志並不買李彪的帳,說:「我是洛陽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 過是洛陽的一個住戶,哪裡有地方官給住戶讓路的道理呢?」 他們兩個互不相讓,爭吵起來了。於是他們來到孝文帝那裡評 理。李彪說,他是「御史中尉」,洛陽的一個地方官怎敢同他對抗,居 然不肯讓道。元志說,他是國都所在地的長官,住在洛陽的人都編 他主管的戶籍里,他怎麼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樣向一個御史中尉讓道? 孝文帝聽他們的爭論,覺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訓斥他們中的 任何一個,便笑著說: 「洛陽是我的京城。我聽了,感到你們各有各的道理。我認為你 們可以分開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嗎?」

後會無期
有一個叫路子淵的虎貢,自述是洛陽人。過去孝昌年間,戍守在彭城。
同營人樊元寶得到假期返還京城,陸子淵帶附書信一封,讓元寶送到他家,說:家在靈台南,近洛河,你只要到那裡,我的家人自會出來相見。
聽從了他,至靈台南,空曠沒有人家在其中,元寶抬腳想離開。
忽然見一老翁來問:你從哪來,仿徨到這個地方?
元寶詳細地告訴了他。老翁說:是我的兒子。收下書信,引元寶入。於是看見館閣崇寬,屋宇佳麗。兩人就坐,老翁命令婢女取來美酒。一會兒,看見婢女抱一死小兒而經過。元寶最初認為這事非常奇怪。酒立刻就到了,顏色緋紅,香美異常。老翁同時設下美味的飯食,海鮮和山珍都有。
飲酒後元寶便向老翁辭行,老翁送元寶出門,說道:「這一別, 不知何時還能見面」元寶心中很是悲傷,難分難舍。老人返回,元寶再看,不見了原來的巷道和房門,只見高岸對水,綠波汪洋。還有一個孩子,才15歲, 剛被淹死,鼻子還在出血。才明白剛才喝的酒就是他的血。回到彭城,子淵也消失了。元寶與子淵同吃同住三年,竟然不知他就是洛水的水神。

出自《洛陽伽藍記》

【成語故事】漢朝末年,讀書人管寧與華歆從小在一起讀書,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兩人性格不一樣,管寧讀書刻苦,不貪慕富貴,華歆行事浮躁,羨慕榮華富貴,漸漸地管寧厭惡他,就把兩人共坐的席子割成兩半,分席而坐,從此兩人斷絕交情。
【出處】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
【解釋】席:坐席,草席。把席割開分別坐。比喻朋友絕交。

❿ 尋找一些關於「解決矛盾要從根源去找問題」的典故或者生活中可以與這個道理合拍的事情。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已。

我覺得你的這個問題,其實是關於如何認識根源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處理糾紛的典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