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店噪音擾民找什麼部門投訴
按國家標准GB22337-2008《社會生活環境雜訊排放標准》3.1條、4.1條的規定,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和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的設備、設施產生的雜訊,在2類生活功能區的社會生活雜訊排放源邊界雜訊不得超過:晝間60 dB(A)、夜間50 dB(A)的排放限值。
對雜訊的監管環保、公安「各管一攤」
目前管理城市噪音主要由環保與公安兩個部門負責。
環保局:
工地夜間施工、企事業生產、飲食服務行業噪音
遇噪音可撥12369
環保部門只負責「工地夜間施工、企事業生產、飲食服務行業」噪音的監管。
「比如說建築工地上打樁、混泥土攪拌等噪音,確實是由環保部門監管的。」
公安局:
機動車輛、社會生活類、裝修噪音
遇到噪音可撥110
公安部門主要負責:機動車輛、社會生活雜訊、室內裝修等擾民行為。
公安部門主要負責處理以下這些「社會生活類」的雜訊,比如機動車輛未按規定鳴號的;擅自使用高音喇叭或者其他音響器材,造成社會生活雜訊污染且不聽勸阻的;在已交付使用的居民住宅樓進行室內裝修活動的。又比如在夜間和午間使用電鑽、電鋸、電刨等產生雜訊污染的工具的行為。
其他:
城管局:
可取締佔道,從源頭消除噪音
「比如說小販佔道經營,旁邊還擺放著高分貝的喇叭,這到底是由誰來處理呢?按照規定這類噪音由公安部門負責。城管部門的職責是對佔道經營進行處理,取締這種行為,自然也就取消了噪音源頭。」
港航監督機構:
可以規定船舶禁止行駛及禁止鳴號的地段和時間
2. 我該如何投訴商鋪的雜訊擾民
向當地城管部門投訴,如果投訴一次處理後,依然有雜訊,可以向法院起訴。
3. 居委會有權對個體商店貼封條嗎如果無權 我將怎麼維權
居委會無權貼封條。居委會貼封條的行為侵犯了商店的經營權,應向公安機關報案,要求公安機關履行職責。
4. 社區有權讓我們無常做事嗎而且不做就管我們家商店的門嗎
這要看是什麼事情?在一個地方肯定有相應的一些管理措施,但是這些措施應該是,在合理的范疇內,比如一些衛生的,還有一些文明規范的活動
5. 社區有權利打電話詢問商家開門營業嗎
不僅社區有權利,而且普通市民也有權利電話詢問商家是否開門營業。
社區詢問商家是否營業,必有它的道理。
6. 街道商鋪影響噪音擾民該找什麼部門投訴
報警。《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法》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污染雜訊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四條第四十五條社區居民樓附近禁止使用擴音器材。
7. 社區商店服務功能應有哪些
相信大家也看到了,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方式和消費結構也在不斷的發生改變,消費者的需求也在不斷發生改變,逐漸趨向便利化,尤其是當代的年輕人,這個群體往往不在意高一點的價格,而是更注重它的方便性和快捷性。因此,在傳統的零售模式中,社區便利店便因為它獨特的市場定位和獨樹一幟的商業模式,在這個艱難的市場夾縫中得益存活。
第一模式:准確的定位銷售商品
就目前而言,社區商店主要經營的范圍是食品和日用品,和傳統類型的大型超市相比較,規模小,產品種類少,並且沒有價格優勢。但是它卻基本上能夠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根據所在社區居民的平均消費水平來進行定位。社區商店的第一目標為社區居民,社區商店了解顧客的家庭狀況,生活習慣以及日常喜好,並以此來調整產品的結構,從顧客購物的便利性和自身盈利性出發,和大型超市等競爭對手錯位競爭。
第四個模式:在細節上花巧心思
陳列設計往往不僅僅是一個商店或者超市形象的展現,更是吸引顧客光顧的利器。就社區超市而言,它的裝修設計的生活氣息往往會更濃烈一些,店內的氛圍要更加溫暖柔和,陳列設計更多的照顧到了大家的審美,不會太過花哨,同時主要的商品信息傳達更加准確。除此之外高度也是一個這樣問題,一般社區商店的貨架不會太高,太高了既會阻擋顧客視線,也會影響顧客拿取,降低購物體驗。還有就是社區商店商品往往更加干凈整潔,例如;在社區商店購買了一聽可樂,你可以直接打開飲用,不再需要用手把表面的灰塵擦掉,又或者可以直接得到一根吸管。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細節,但是卻能夠給消費者不一樣的購物體驗。
所以,只要好好的分析市場,擁有創新精神,抓住時代發展的潮流,付出自己的行動,在這種大趨勢下,你就會是下一個成功者。
8. 商鋪噪音擾民怎麼投訴
建議協商解決,若是協商不成的話只能向法院起訴,這家迪廳侵犯回了你的相鄰權。但是鑒於樓下答為商業營業場所,你的訴求存在很大風險。
如果他沒有做隔音,那就是商鋪的責任了,起訴他沒有風險了。
同時去工商部門去舉報,檢查看他們的營業是不是合法,是不是取得相關證件和審批手續。
另外,物業公司應該在門面的實際運營過程中,規范好小區的管理,特別是規范管理停車和噪音等方面,應該設置時間段,在影響業主休息和出行的時段,對噪音大、易構成交通擁堵的大貨車實施禁行,從而使得門面的經營不影響到小區住宅業主的正常生活。
【相關法規】
根據《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顯示,居民樓下商鋪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購買的住宅樓下原本就是商鋪,但樓下商鋪有義務不能產生噪音影響樓上住戶休息;另外一種是自主將居住的房屋改建成商鋪,這需要徵求鄰居同意,同樣不能噪音擾民。
9. 請問這個事情我去投訴商鋪噪音擾民合適嗎
可以告他,也可以找城管,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