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鄉鎮司法所如何處理家庭糾紛
以和為貴平安社區治病救人的心態非嚴重惡性事件
❷ 司法所能調解民事糾紛嗎
可以調解民事糾紛
達成調解協議的
最好雙方到法院確認調解書的效力
確認後,一方不履行,就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❸ 司法所是解決什麼問題的
在實際工作中,司法所具體承擔著9項工作職能:
一、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工作。指導村(居)委會和轄區內的企事業單位、城鄉集貿市場、城鄉結合部、糾紛多發的毗鄰地區建立健全人民調解委員會和調解網路,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建立健全工作制度,開展對調解人員多種形式的業務培訓,提高調解隊伍的法律素質和調解水平;參與重大疑難和易激化民間糾紛的調解,做好預防矛盾糾紛、防止糾紛激化工作,組織開展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向本地黨政領導、政法部門反映社情民意和民間糾紛情況,協助落實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辦公經費和調解員補貼。
二、負責實施社區矯正工作。依照有關規定,會同公安機關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監督、考察、考核和管理,組織相關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和社區矯正工作志願者,對社區矯正對象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組織有勞動能力的社區矯正對象參加公益勞動。
三、指導管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負責規劃、指導、監督本鄉鎮(街道)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指導基層法律服務所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和內部管理制度,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
四、組織開展對刑滿釋放和解除勞動教養人員的過渡性安置和幫教工作。指導轄區內村(居)民組織和企事業單位建立健全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網路、工作制度和工作運行機制;積極協調爭取有關部門支持,解決安置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廣辟安置就業渠道。
五、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承擔本鄉鎮(街道)普法工作的規劃、組織和實施工作;組織建立基層法制宣傳網路,負責培訓法制宣傳員隊伍;結合本地實際,切實加強對重點普法對象的法制教育;定期對普法工作進行考核驗收,總結經驗,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質量和實效。
六、協助基層政府開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執法檢查、監督工作。協助本鄉鎮(街道)政府制定依法治理工作規劃,建立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行政執法檢查、監督機制,推進各層次依法治理活動的有效開展;充分發揮參謀助手作用,為鄉鎮(街道)政府的政務決策、建章立制和行政執法提供法律咨詢和建議;指導轄區內村(居)委會建章立制,逐步實現村務管理的民主化、規范化、法制化。
七、代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開展民間糾紛處理工作。代表基層政府及時受理調處重大疑難糾紛;及時向基層政府請示匯報對重大疑難糾紛特別是群體性糾紛的調處情況,對隨時可能激化的糾紛採取必要的措施有效控制事態的擴大和惡化。
八、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參與對本地區治安隱患和不安定因素的排查、治理和防範工作,協助參與對外來流動人口的管理工作,協助開展平安創建活動;配合、參與各種專項打擊統一行動。
九、完成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交辦的其他工作。
司法所植根鄉鎮、街道,貼近基層,網路健全,組織嚴密,工作便利,是司法行政機關服務中心、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重要前沿,人民群眾就涉及司法所職責范圍的事情,可以到司法所咨詢,尋求服務和解決。
❹ 司法所解決不了的民事糾紛,能不能向法院起訴
就是民事糾分別人家的圍牆外長的樹是在我們原走的路面他要佔為己有怎麼處理
❺ 鄉鎮司法所處理土地糾紛事情嗎
司法所沒有裁決的權力,但它可以出面調解。
一、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許可權
土地權屬爭議由當事人協商,協商不成的,由縣級以上國土局負責調查和處理,需要作出處理決定的,擬定處理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處理。
二、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由爭議所在地的縣級國土局調查處理。
對於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由鎮級人民政府受理和處理。
三、下列案件不作為爭議案件受理:
(1)土地侵權案件
(2)行政區域邊界爭議案件
(3)土地違法案件
(4)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案件
三、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程序
1、申請
當事人直接向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局或鎮國土所提出書面申請;
2、審查
國土局、國土所審查,認為不應當受理的,7日內擬定不予受理建議書,報縣國土局,縣、鎮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決定(或政府授權,由縣國土局作出)。當事人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3、受理
4、確定案件承辦人
5、調查取證
雙方當事人對各自提出的事實和理由負有舉證責任。
6、調解
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書,應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由承辦人署名並加蓋縣國土局印章後生效。縣國土局在調解書生效之日起15日內,將調解書送達當事人。
7、提出處理意見,草擬處理決定書,報批。 調解未達成協議的,鎮國土所或縣國土局提出處理意見,起草處理決定書,將案卷上報鎮人民政府或縣人民政府,由鎮人民政府或縣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
8、送達處理決定書。
❻ 農村糾紛,找司法所處理,司法所處理不對,我該怎麼辦
您好,您可以搜集證據材料及時到法院起訴解決的!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❼ 淺談基層司法所如何通過法律咨詢化解矛盾糾紛
一、法律咨詢需求原因分析 棲霞區地處城郊結合部,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動,各種社會矛盾糾紛凸顯。在街道司法所工作的人員,對司法所接受當地群眾法律咨詢有著深刻印象。經常有一些情緒激動或是神情憂悶的群眾,來司法所要求咨詢相關法律問題,雖說法律咨詢並不是司法行政部門的主要職責,但在基層司法所,這種職責和功能似乎有強化的趨勢。 原因一是我國目前處於社會轉型期,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的不斷深入,社會正處於發展機遇期和矛盾凸現期,各種矛盾層出不窮,棲霞區大量的社會矛盾糾紛當事人也都是第一選擇在街道處理。另外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群眾一方面在工作生活中就會遇到困惑,另一方面人民群眾中也會發生這樣那樣的民事權益爭執。 二是法律服務市場收費較高。由於很多群眾涉及的民事權益爭執都是標的額較小的糾紛,而目前律師服務收費也比較高,一方面和群眾的收入與期望值有距離,另一方面法律服務費用和爭執標的額對比值也認不少群眾覺得找律師經濟上不合算,另外,棲霞區因為地理區位原因,律師事務所相對較少,故而很多群眾就選擇就近的司法所咨詢。 三是一般民眾認為司法部門就是管法律的,有法律問題當然是找我們司法所。這種理解當然有所偏頗,但是也有一定道理,事實上,司法行政部門確實承擔大量法律執行職能,比如人民調解、法律援助以及公證服務等等。 四是司法所地處街道,基層群眾就近方便。目前在棲霞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外來人口多,流動人口多,他們的法律咨詢需求量比較大。所以搞好基層司法所法律咨詢服務工作,對於樹立司法行政部門良好形象,化解矛盾糾紛,維護和諧穩定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二、司法所法律咨詢流程 由於我們習慣重視實體法,輕視程序法,造成我們具體工作中一些做法最終結果不盡人意,特別是司法行政部門,日常工作更要注重程序和流程,一是貫徹和維護法律嚴肅性的本意,二是給群眾留下司法所辦事認真嚴謹踏實作風之印象,三也可以留下工作台賬,經得起後期檢驗和檢查。所以司法所在接受當地群眾法律咨詢時要注重咨詢的流程。 首先是要主動介紹司法所職能,在司法所許可權范圍之內的,要依法依責完成咨詢任務,如果不在司法所許可權和職責范圍之內的,要做好解釋工作,並指導和幫助來訪群眾應該去的部門。比如經常有群眾來司法所咨詢,要求司法所給予公證和鑒證,這時就要向來訪人推薦公證處,並做好解釋工作,因為司法所沒有公證的許可權和職能,所以為了避免誤會,預先做職能介紹是必要的,同時也可以增加司法所職能在群眾中的認知。 其次,根據相關要求做好登記。登記來訪人基本情況和咨詢的概況,既可以日後整理資料,留下工作資料台賬,也可以對相關情況進行梳理,甚至遇到復雜和疑難咨詢,還可以根據登記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討論。如果是申請人民調解,還需要填寫申請表。如果是法律援助,需要指導登記援助條件調查表。 第三,接受咨詢先要聽來訪人闡述並記錄,記錄之後還要給來訪人審閱,查看是否記錄是否有出入,來訪人文化水平有限的,可以讓記錄人閱讀給來訪人聽審,必要的情況下,可以讓來訪人在記錄上簽字或按指印。 第四,在給出法律咨詢意見時,要首先作出說明,給出的法律咨詢是根據法律的明確規定,還是個人對法律的理解,必要情況下要告知,就像律師事務律師的意見和法院法官的判決不一致一樣,涉及到民事實體權益的法律判斷有可能跟最終的法律判決不一致。給出法律咨詢如果是書面的,相關咨詢人簽名,並交由司法所長審閱,加蓋司法所印章。 最後,法律咨詢是一方面工作,最重要的還是要利用群眾來咨詢的這個契機,了解和收集社會矛盾糾紛信息,發現屬於人民調解調解范圍的案件,可以引導當事人來介紹街道人民調委會調解,如果是重大糾紛信息,或者當事人不願意接受調解的,要作為矛盾糾紛信息迅速上報相關上級部門,以做好穩控工作。 三、司法所法律咨詢活動化解矛盾糾紛技巧 如何做好基層司法所法律咨詢工作,讓群眾滿意和放心,並能確實有效趁勢化解相關社會矛盾糾紛,通過一年來全區基層司法所接待化解矛盾糾紛經驗談一點經驗和技巧。 邁皋橋司法所在紅太陽廣場開展法律咨詢活動時,來了一位街道轄區有一位出租戶,也就是房東,把房子出租給一個外地房客,一天夜裡,水龍頭壞了,大量的水漫溢出來,毀壞了地板和部分傢具,樓下住戶也受到影響,當時房客睡著了也沒有發現,房東義憤填膺,要求房客賠償,房客備受委屈,認為不是自己的錯,自己也受到損失還不知道找誰呢。僵持不下,房東來司法所法律咨詢現場,問是否可以通過法院打官司,怎麼打官司。接待了之後,司法所重點了解了事情詳細經過,然後工作人員運用專業知識,幫助他冷靜分析問題,悉心的給他析理說法,告訴他房屋被淹是因為水龍頭壞了,而水龍頭並不是人為損壞,所以房客是沒有過錯的,房東自己也承認那個水龍頭一直有點小毛病,但仍堅持認為房客沒有發現還是要賠償,司法所引導他換位思考,一個夜裡熟睡的人是很難發現這個問題的,房東懊惱的問是不是自己就白白受損了,司法所又了解到這個水龍頭的來龍去脈,於是告訴他可以根據當時的裝修發票找裝飾公司索賠,如果確實是質量問題還可以根據我國產品質量法找水龍頭的生產企業索賠。最後,司法所又跟他強調了相關證據收集和運用的知識,引導他們來司法所接受調解。該出租戶後來把裝飾公司拉到司法所接受人民調解,司法所經過調解該出租戶從裝飾公司那裡得到一定的賠償。一個可能激化的矛盾就此化解。 根據棲霞區基層司法所開展法律咨詢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實際情況來看,基層司法所在接受群眾法律咨詢過程中要做到「規范接待,專業操作,回訪及時」。 規范接待。就是在接待過程中一要熱情誠懇,樹立司法行政機關良好工作形象;二要認真登記,做好相關記錄;三要做好相關說明,司法所提供的只是法律咨詢意見,是司法所根據群眾提供的事實和相關法律作出的,而影響法院的最終判決的因素是很多的,要強調可能的訴訟風險;四要引導當事人通過人民調解的形式來化解社會矛盾糾紛,避免矛盾糾紛隱藏或激化。 專業操作。首先要全面了解事情過程,搞清事件真相;其次要作細致的法律分析,從事實、法律關系、法律規范、證據等多方面的法律分析,這里要強調的是疑難復雜問題司法所同志可以進行會商,以求給出的咨詢意見專業和科學;最後,要給出法律對策意見,或是建議人民調解介入調解,讓群眾有一個滿意的答復。 回訪及時。意思就是咨詢之後,還要有人繼續關注和過問此事,一來可以隨時保持聯系,解答訴訟中的疑惑,特別是證據保存、收集等方面的問題比較多;二來可以了解事情處理進展,防止可能的矛盾激化,必要是要向相關領導或部分反映,有效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❽ 司法所工作人員在處理突發事件或矛盾糾紛時會面臨什麼困難
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執法權,孤立無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