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處理醫療糾紛,有何法律依據
1、和解所謂和解是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專利的處分。屬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② 如何進行醫療糾紛處理
1、嚴格遵來守醫療衛生管理法自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醫務人員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是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首要前提,也是衡量一個醫務工作者的起碼標准,所以醫院應該教育醫務人員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深入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服務活動,文明就醫。2、醫療機構應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要提高醫療質量、對醫療安全有保障、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就要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對影響醫療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地監控。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嚴格依據客觀情況如實記載患者的實際情況,補正病歷時依照法律規定進行標注,保存病歷時安全妥當,對待病歷嚴格負責。
③ 對衛生法在解決醫患糾紛中作用的認識
通過對衛生法認識到衛生法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旨在調整和保護人體生命健康活動中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衛生法律規范既包括了在調整衛生關系中產生的專門性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跳躍規范。其基本原則是維護公民健康,國家衛生監督,預防為主,醫葯衛生科學與法律科學相結合。更多的我們要學會拿起武器捍衛自己及他人合法權益。醫患糾紛是經久不衰的話題,更關繫到我們的切身利益,所以我們必須掌握衛生法,熟悉衛生法。
1.主要特點:①醫患糾紛的數量逐漸增多,涉及范圍逐步擴大,以訴訟方式解決糾紛的數量也在增加;②以經濟賠償作為解決醫療糾紛方式的處於主導地位,患方要求的賠償金額越來越大:③醫患矛盾日趨尖銳,病人及其家屬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對賠償要求的過分奢求,處理難度日漸增大;④外科糾紛的比內科糾紛的多,醫療後果嚴重的比醫療後果較輕的多;⑤社會影響增大。
2.主要原因:1.患者缺乏相應的醫學知識,醫患雙方缺乏溝通由於醫學科學的復雜性和特殊性,使來就醫的病人不可能都對自己的疾病有一個客觀及全面的認識;一些醫務人員在診治過程中,對患者的病情及預後未向患者或其家屬進行客觀、准確的交流,忽視溝通的作用,或者缺乏溝通的技巧.也易引發醫療糾紛。2.醫生技能水平不高,敬業精神不夠,導致漏診發生。3.患者及其家屬對療效的期望值過高.動機不良,如果治療效果不能達到其主觀的期望,或服務不到位,就容易引發醫療糾紛。
醫患糾紛的防範措施
1,加強醫德醫風教育,提高醫務人員素質當前.應當盡快在全體醫務工作者隊伍中樹立起良好的醫德與醫風。加強理論、業務學習,和三基訓練,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使全體醫務工作者牢固樹立全心全意地服務於人民大眾的思想。
2,提高醫院管理水平和醫療服務質量,完善和落實現有的各項規章制度。各部門及科室嚴格把關,使醫院管理規范化、制度化以及標准化。加強糾紛高危患者的管理.及時消除糾紛隱患,與患者及家屬進行必要的溝通,增進了解,加大正面宣傳力度,改善醫患關系。.3強化謹慎服務觀念.加強防範。
④ 如何防範和處理醫療糾紛
一、防範方法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
2、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
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
4、改進服務作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5、實施知情同意,醫院在醫療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防範醫療爭議,自始至終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告知明確醫療服務合同的目的、疾病發展轉歸過程和醫療服務的損害特性,明確醫療服務合同履行的風險。
二、解決途徑
醫療民事糾紛與其他民事糾紛一樣,屬於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屬民法的調整范疇。根據 「私法自治」的原則,通常情況下,國家不予干預,因此,雙方當事人可以就醫療糾紛進行協商,也可以進行民間調解和行政調解。
從理論上講,醫療合同糾紛也可進行仲裁解決,但仲裁解決醫療糾紛還不受重視。國家對醫療民事糾紛的干預表現為民事訴訟,需要當事人起訴才能發生。也可以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解決。
(4)如何用衛生法解決醫療糾紛擴展閱讀
醫療糾紛法律法規: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工作。為了將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工作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保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國務院制定本條例,從制度層面推進醫療糾紛的依法預防和妥善處理,著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條例》明確提出開展診療活動應當以患者為中心,加強人文關懷,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范,恪守職業道德。通過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的日常管理,強化醫療服務關鍵環節和領域的風險防控,突出醫療服務中醫患溝通的重要性,從源頭預防醫療糾紛。
《條例》明確了醫療糾紛處理的原則、途徑和程序,重點強調發揮人民調解途徑在化解醫療糾紛上的作用,並從鑒定標准、程序和專家庫等方面統一規范了訴訟前的醫療損害鑒定活動。
《條例》對不遵守醫療質量安全管理要求、出具虛假鑒定結論和屍檢報告、編造散布虛假醫療糾紛信息等違法行為,設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
⑤ 衛生法律怎樣解決醫患糾紛
醫療來糾紛有關的法律,主要自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試行)、《處方管理辦法》(試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解決醫療糾紛的方法有醫患雙方協商調解、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和向法院提起訴訟三種途徑。而現實中,訴訟往往是醫患雙方解決糾紛的首選途徑,患方在醫療糾紛中如何訴訟進行法律上的指導。
醫療糾紛通常是由醫療過錯和過失引起的。醫療過失是醫務人員在診斷護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失誤。醫療過錯是指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等醫療活動中的過錯。這些過錯往往導致病人的不滿意或造成對病人的傷害,從而引起醫療糾紛。
除了由於醫療過錯和過失引起的醫療糾紛外,有時,醫方在醫療活動中並沒有任何疏忽和失誤,僅僅是由於患者單方面的不滿意,也會引起糾紛。這類糾紛可以是因患者缺乏基本的醫學知識,對正確的醫療處理、疾病的自然轉歸和難以避免的並發症以及醫療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而引起的,也可以是由於患者的毫無道理的責難而引起的。亦有人稱之為醫療侵權糾紛,即醫療服務的提供者與接受者之間對醫療行為及其後果是否侵權及侵權責任的爭議。
⑥ 如何用衛生法學理論解決衛生改革和醫學高科技發展中的新問題
學系概況
衛生法學系為一新設系科,是學校重點發展學科,其前身衛生法學教研室成
立於1982年。目前擁有基礎法學教研室、衛生法學教研室和案例研究室三個教研實體。
2006年,經教育部批准,法學專業(衛生法學方向)本科開始面向全國招生。現在已經為法學本科生開設了《憲法學》、《法理學》、《民法學》、《刑法學》、《經濟法學》、《商法學》、《中國法制史》等法學專業課程,將來還要為法學專業本科生開設《刑事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外國法制史》、《行政與行政訴訟法學》、《國際法學》、《國際經濟法學》、《國際私法學》和《律師實務與司法文書》等法學專業課程。此外,衛生法學系還為法學本科生開設《衛生法學概論》、《醫事法學》、《葯事法學》、《衛生監督學》、《醫療糾紛法律實務》和《外國衛生法學》等專業特色課程。衛生法學系法學教研室還與北京市衛生監督所、北京市豐台區法院等單位聯合建立教學實習基地,和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衛生法學系還承擔著全校除法學之外的各本科專業的必修課《法律基礎》、醫學本科生和繼續教育學生的《衛生法學》和研究生選修課——《醫療行為中的法律問題》的講授任務。
衛生法學系現有三個研究方向:衛生立法研究、衛生執法研究和醫療行為中的民事權利保護研究。衛生立法研究主要研究我國尤其是北京市的衛生立法問題,為北京市制定相關的衛生法律和政策提供支持; 2衛生執法研究,該研究方向主要力圖從深入研究衛生執法的現象及其規律等方面入手,借鑒國外的先進成果,探討如何加強衛生領域的依法行政水平;3、醫療行為中的民事權利保護研究,該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如何保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等法律難題。本系的科研方向定位是:深化我國醫事法學理論的研究,促進醫事法學的繁榮和發展,為我國的醫事立法做出重大貢獻,推動國家醫事法制的建立和健全,並有助於醫患糾紛等實務問題的順利解決,有助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教研室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衛生法學系已經在教學科研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定成績。目前,我系正在研究的課題有: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重點項目、北京市教委重點項目、北京市衛生局重點項目和學校的重點教改課題等數十項,獲得科研經費108萬元。從2004年至今已有30餘篇論文發表在全國法學類期刊雜志上。衛生法學系已成為我校進行高層次的衛生法學學術交流活動的一個理想平台,為促進我校衛生法學專業的發展,建設我校衛生法學專業精品課程、培養大批高質量的醫事法學專業人才、打造首醫新亮點起著重要作用。
衛生法學系擁有一支精幹、優秀的師資隊伍,他們均是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法學院等國內知名法學院校的碩士和博士,其中多名教師兼有醫學本科和碩士學位,整個團隊知識結構非常合理。學系現有專職教師8人,其中3人具有博士學位,5人具有碩士學位。學系有教輔人員1人,並有兼職教授5人。
在新的歷史時期,衛生法學系將不斷擴大研究領域,接受政府的委託,為相關立法任務的實施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調研,促進衛生立法的完善,順利解決醫患糾紛和醫療訴訟;並且為提高北京市廣大衛生行政人員的依法行政水平,增強其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進行制度創新,使衛生管理與教育學院成為培養北京市衛生法律人才的搖籃作出新貢獻。
不建議報考,因為專業06還是07(有點忘了)年才開始招收本科生,無論是在課程設置還是師資力量的配備上,都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弱勢的,因此不建議報考。建議報考臨床以及首醫其他優勢專業。
⑦ 衛生法論文 淺談如何減少我國的醫療糾紛
醫護人員應該對自己的工作盡職盡責,和患者更好的溝通等等都可以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讓大家都處在一個良好的就醫環境中,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下如何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要減少醫療糾紛的出現,醫療機構應做到以下幾點:
醫療機構要加強門診醫療的透明度。加強醫護、患、媒體三方面的溝通,是增強透明度的方法和手段,向患者明示各項診療收費標准,各科室專業技術情況,專家出門診的時間,檢查地點、時間、注意事項以及作息時間、聯系電話等,均應讓患者清楚。
嚴格門診規章制度的管理。醫療活動是在各種規章制度控制下有序運行的,如消毒隔離、操作規范、病歷書寫、文明用語等,不能只流於書面或形式,要求門診全體醫護人員都必須認真履行,規章制度是醫療安全的保障。
提高門診醫療質量是預防糾紛的關鍵 醫療活動的最終目的是醫治疾病,保障健康。醫院門診部,通過貫徹質量ISO9001和職業安全健康18001以及環境14001與國際管理標准接軌,不斷提高全員素質,提高技術水平,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率。
提倡愛心醫療服務 愛心是與患者溝通的最好橋梁,醫護人員既是專業技術人員又是服務人員,將患者視為我們的「衣食父母」,主動關心患者,耐心聽取患者的敘述,認真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讓患者感到安全、溫暖、信任,以縮短護患之間的距離,防止對立,減少糾紛。
而要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患者當然也有部分責任:在平時就診的過程中,要耐心、認真地聽取醫生的意見;要求醫生填寫清楚相關病歷,同時最好患者手持一份自己的病歷和保留各項收費單據(單據上要求醫院註明具體收費項目,必要時可到當地的物價局對醫院的收費標准進行咨詢);盡量到正規的醫院診治。
網頁鏈接
⑧ 解決醫療糾紛的法律途徑有哪些
1、和解所謂和解是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專利的處屬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⑨ 如何運用法律知識防範醫療糾紛的發生
1.嚴格來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自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
2
醫療機構應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
3 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
4 重視醫療以外的其他安全問題,減少非醫療因素引發的醫療糾紛。
希望我的講解可以幫助你!我知道的也就是這么多了.答題不易,如覺得滿意,望採納,感謝您的鼓勵如若不懂可以上法律直通車尋找醫療事故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