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搶紅包新民俗現象引發的思考作文 做一個提綱
《別讓搶紅包遠離了親情》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一些習慣正在我們身邊悄悄形成。還成就了許多「低頭族」等新興名詞,在羊年裡新出現的搶紅包活動風靡全國。但是筆者還是想說,「搶紅包」雖然好玩,但是不要忽視了身邊的親人。
最近網路上不斷爆出與「搶紅包」有關的新聞,如為了搶紅包將手機摔壞,搶了半天也就搶到一點點錢的吐槽等等。雖然,紅包裡面的錢不多,卻依然阻擋不了全民「搶紅包」的熱情。因為,這是一個全新的互聯網產品,帶給人很多別樣的感覺。對於「搶紅包」的風靡,筆者只希望大家能夠適當減少一點「搶紅包」的時間,來多陪陪身邊的親人們,別讓親情也被紅包給「搶占」了。或許有人會說,全家坐在一起搶紅包是一切很熱鬧的事情,會加深家庭之間的交流。但是,作為家裡的老人們,別說智能機,或許連一些普通的老人機都不怎麼會用,又怎麼會搶紅包呢?
其實,很多人成家之後都遠離了父母。甚至有些人因為工作關系,都去到外省參加工作了。和父母見面的機會少之又少,或許一年也就那麼幾次。雖然父母的頭發日漸斑白,但是不改的依然是希望親人們歡聚一堂聊天。而當大年夜變成了搶紅包之後,勢必減少的只是大家之間的交流,這樣最寒心的不是自己的父母長輩們嗎?當我們都低下頭,熱衷與搶紅包的時候,卻忽視了那些翹首以待我們的親人們。難道他們期盼回到家裡的親人,只要吃完飯後就開始低頭不語的搶紅包,而不願與他們多嘮叨幾句了。長輩們或許老了,他們或許變得愛嘮叨了,但是不變得依然是他們對晚輩們的愛,難道就不能從「搶紅包」里多分一點時間給他們,多陪陪他們嘮叨嗎?
曾經看到過一篇報道,因為家裡聚餐的時候,子子孫孫們都在低頭玩手機,惹得大壽的老太太怒摔手機。其實老太太怒摔手機的背後,不就是一種對於現在互聯網高速發展後所帶來變化的抵抗嗎?的確,互聯網拉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人們更容易交流了。但是,不應該讓互聯網發展下的那些變化堂而皇之的取代了新年傳統。畢竟,老人們等不及與我們嘮叨了,親情也等不及了。
別讓「搶紅包」搶佔了我們的親情市場,因為長輩們期盼的絕對不是那個大年夜裡低頭玩手機的親人,而是能夠多與他們嘮叨幾句的子孫。他們為我們的成長都操勞的頭發白了,難道為他們放棄一點點「搶紅包」的時間不值得嗎?
春節期間,最大的紅包應當是親人團聚,親情是最要緊的。如果年輕人為了搶紅包而當低頭族,那無疑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正如前幾年網路上流行的段子所說的: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在你面前,而你在低頭看手機」。怎樣避免科技進步帶來的「情感疏離現象」,看來應當引起社會重視。
② 搶紅包時,你以為你在搶什麼
紅包大戰,已經成為一種「現象」級的商業活動和社交活動,而且,這個討彩頭的傳統年俗,在互聯網技術的包裝下成為新時代的年味。當你搶紅包的時候,你以為你在搶什麼?
搶錢?
喜歡玩紅包游戲的,多少也是看上了那塊兒八毛的蠅頭小利,有點「佔便宜」的心態,不然也不會出現紅包游戲這么火爆的場景。
網上一句「地上一塊錢不撿,網上一分錢大家爭搶」的說法更戳痛點,僅僅為了錢,還是不會有這種參與熱度。搶紅包,說白了是裝著「真槍實彈」的游戲,它吸引人,除了錢的誘惑,更重要的是游戲的交互參與感十足。很多商家也把傳統的送券、優惠用紅包游戲方式包裝,利用游戲和社交網路達到傳播目的。
刷存在感?
你搶、我搶、大家搶,到最後,當你發現身邊的人都在玩搶紅包游戲時,難免你也會被影響加入其中。互聯網傳播有個規律,當傳播量到達一定數值的時候,就會出現幾何級別的增速,而心理學中又有中心理,當你發現周圍人都認同一種觀點或者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也會會傾向於求同和追求相似性,並害怕被孤立。
這種情況下參與到搶紅包隊伍中,刷存在感的成分和群體認同感引起你的注意,高於事情本身帶來的快樂。我搶,固我存在。
一種快餐式社交方式?
互聯網紅包被發現有一種神奇的功效:當一個微信群靜悄悄時,一個紅包炸彈就能「炸出」很多活躍分子,還具有帶來討論話題的天然作用。
如果說搶紅包的人忙得不亦樂乎,紅包游戲的奧秘在於它讓發紅包的人也很開心。發紅包的人因發紅包而獲得了注意力的短時間的聚焦,玩到盡興處,一個群里的人都在發紅包,搶來的又重新發出去。還有些任性的土豪,用發紅包的方式聊天。
這里的紅包,讓虛擬社區有了很強的交互感,還降低了現實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流的成本,活躍了氣氛。說它是一種聯絡感情的快餐式社交方式,一點也不為過。你與我之間,還可以是紅包之交。
③ 搶紅包引起搶劫
搶紅包引起搶劫,可以報警處理,屬於公安機關受理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 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搶劫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入戶搶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三)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
(四)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
(五)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六)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
(七)持槍搶劫的;
(八)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
④ 搶紅包金額達到多少被拘留
如果搶紅包是指現行的通信工具中的搶紅包行為,這類行為不屬於違法犯罪行為,不存在被拘留的結果;但如果搶紅包是指現實中強搶裝有現金的紙包的行為,搶奪的金額達到一千元的,就涉嫌搶奪刑事犯罪,公安機關有權依法進行刑事拘留。
相關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搶奪公私財物價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萬元至八萬元以上、二十萬元至四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並考慮社會治安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批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七條搶奪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搶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攜帶凶器搶奪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⑤ 我參與網路賭博搶紅包 遇到詐騙團伙報警 我會負賭博罪嗎
如當事人是以盈利為目的或者是以賭博為業的,涉嫌刑事犯罪。
《刑法》第三百零三條以營利為目的,聚眾賭博或者以賭博為業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開設賭場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⑥ 為何小額微信紅包能引發好友之間的爭斗
如今,微信紅包在朋友圈中炙手可熱,搶紅包、討紅包、發紅包幾乎成了微信好友們的必修課。然而,這原本用於表達祝福或是方便小額轉賬的紅包,在過度討要、無序爭搶中卻有些變了味兒。
而這個周某為搶紅包所引發的案件,其實並不能完完全全全地歸因於微信平台。周某「來而不往」的搶紅包行為,雖然有違微信群群規,有些不守誠信,但並未違反法律法規。之後發生的系列糾紛和沖突,已經完全脫離了微信,真正走入現實生活中。因此,微信充其量只是一個客觀條件,並不能起到決定因素。這起因搶紅包引發的糾紛,折射出一些人的心胸狹窄,貪念過重,正應了那句話「貪小便宜吃大虧」,為了區區200元便被打了個腦震盪。更折射出一些人缺少基本的法律意識,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權益,以為自己是群主就可執行所謂群規,那是非常幼稚可笑的。其實,正是這兩點才是引發糾紛的重要因素。
微信搶紅包只是茶餘飯後的消遣活動,發紅包搶紅包只為博大家一笑,切不可過分在意,為紅包而引發爭執、甚至打架是非常不理智的,輕一點可能引發賠償,重一點可能觸犯刑律,為這點小錢確實不值。群規之類的規定只是為了規范微信群聊天和其他行為,並沒有法律約束力,不應以為自己是群主就可執行所謂群規,那是非常幼稚可笑的。在此告誡大家,搶紅包需謹慎,微信群也不要隨便亂加。
⑦ 微信搶紅包被封3天,怎樣解封
是因為違規使用了第三方的插件.自助解除登陸或功能限制 :
(1)進入微信 點擊微信版面下方右下角 「我」選項,點擊進入;
(2)點擊界面中的「設置"選項 ,點擊進入;
(3)點擊界面中的「關於微信」選項,點擊進入;
(4)點擊界面中的'「幫助與反饋」選項,點擊進入;
(5) 點擊界面中的 "微信官網」選項,點擊進入;
(6) 拉至屏幕最下方,點擊界面中的「自助解除登陸或功能限制」選項,點擊進入;
(7)輸入被封微信賬號——輸入驗證手機號碼——輸入驗證碼
(8)獲取手機驗證碼,填入即可。
注:一個手機號只能對一個微信賬號經行申訴
⑧ 搶紅包引多人互毆釀悲劇了嗎
報道稱,搶紅包引多人互毆釀悲劇。
24歲的鞠某供述稱,「我被打急了,就掏出了折疊水果刀向對方扎了過去,至少扎了兩個人。」鞠某說,他看到對方有人拿飯碗砸張某,就又扎了對方兩下。「我沒想到後果,就想著如果不扎退對方,對方就會打我和我的朋友。」
據此,一審以故意傷害罪判處鞠某有期徒刑15年,同時賠償死者家屬喪葬費、交通費等共計6.1萬余元。據了解,羅某因尋釁滋事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零4個月,王某等其餘四人也因相同罪名獲刑。
⑨ 河北保定搶紅包殺人案開庭一審
關於案件的開庭的信息,無法准確獲悉。當事人應該關注法院的公告,因為不是所有案件都屬於公開審理的范圍。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 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不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當庭宣布不公開審理的理由。
同時,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二條規定, 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判後,應當確定合議庭的組成人員,將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至遲在開庭十日以前送達被告人及其辯護人。
在開庭以前,審判人員可以召集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迴避、出庭證人名單、非法證據排除等與審判相關的問題,了解情況,聽取意見。
人民法院確定開庭日期後,應當將開庭的時間、地點通知人民檢察院,傳喚當事人,通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傳票和通知書至遲在開庭三日以前送達。公開審判的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上述活動情形應當寫入筆錄,由審判人員和書記員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