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護患糾紛醫學論文|護患糾紛醫學論文範文
信息來源:創新醫學網
醫療護理行業是一項高風險的職業。醫療護理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只有不斷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和護理技術,提升護士自身素質,才能有效地防範護理投訴與糾紛。護理行業對於多數患者來說是一個依附於醫生醫囑的一個輔助醫療服務過程。但事實上,它又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的一門醫學分支學科技術,它貫穿於疾病的整個過程。由於護理工作的特殊性,護理新技術的不斷開展,患者健康知識的普及,維權意識的增強及人文要求的提高,疾病的護理過程也充滿了風險。關繫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一定的護理並發症和不良後果的可能性,加之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預後以及對護士的期望值過高,因此在患者的整個治療和康復過程中,很容易發生護理投訴糾紛。如何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減少護理投訴和糾紛的發生,是護理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1 導致護理投訴與糾紛的因素
1.1 護理的特殊性 現代醫學對某些特殊情況的疾病,無法做出准確的預測及明確的診斷,且疾病的過程復雜、多變,患者的個體差異較大,而家屬或患者根本不了解其特殊性。對醫生、護士技術要求和服務要求的期望值過高。認為進了醫院就有了保障,疾病只能朝好的方向發展。所以,當疾病出現不良預後時,往往認為不是疾病所致,而是醫務人員的醫療水平太差或不負責任,護士的護理技術操作與行為造成的,從而容易引發糾紛。
1.2 各種社會因素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法制意識增強,但又不完全了解醫學本身的特殊性及人與人之間的個體差異性,經常將就醫等同於一般的消費。加上輿論與媒體的影響,使某些患者及家屬存在著誤解。部分患者家庭經濟收入低,部分因慢性疾病反復住院,醫療費用過高也常常成為護理投訴與糾紛的誘因。
1.3 護理人員的自身因素 醫院管理不規范,科室工作重點不突出,人員安排不合理,無證護士及實習護士單獨進行護理操作,人性化服務措施不到位,醫院的各項制度及措施執行的力度不夠。醫護溝通不到位,對疾病與診療知識的告知不一致,護患溝通不力,對醫囑、護理操作、收費的執行交待不清楚,缺乏技巧。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不強,表現在懶言懶筆,做得多記得少,不重視各項記錄的及時性、客觀性。少數護理人員未嚴格要求自己,服務態度差,行為舉止不規范,身體語言使用不當,崗上閑談,崗位厭倦,工作中責任心不強,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大,對患者服務態度粗暴,無端發脾氣,給患者身心帶來不安全的結果或差錯,以至發生患者或家屬的投訴[1]。同時,護理缺陷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也是導致投訴與糾紛的一個重要因素,新技術的開展,增加了醫療護理的風險。部分護士基礎不扎實、缺乏經驗、責任心不強、應變能力差,尤其是對某些急危重患者護理服務不到位時也很容易導致護理投訴與糾紛的發生。
2 護理投訴與糾紛的防範措施
2.1 轉變觀念,加強醫患交流,提供人性化服務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療衛生體制的不斷改革,醫療護理活動必須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這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觀念的轉變。因此,要順應當前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就要求臨床醫學建立起良好的醫患交流體制。加強有效的護患溝通是預防和處理投訴與糾紛的重要途徑,首先要求護士認真學習護理人際學,因為語言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和精神風貌,無疑也是護士的綜合表現,關繫到護士在人們心中的形象[2]。圍繞「一切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這個服務模式,加強醫護患溝通,逐漸改變患者在醫療護理活動中的被動地位。通過多種形式讓患者介入到醫療護理活動中,除了向患者說明醫療護理行為的結果外,還應主動介紹醫療護理過程的特點、醫護行為的目的和相關的醫療制度,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讓患者過高的期望值逐步接近現實。同時要盡力提供各項人性化護理服務措施,轉變觀念以仁者之心換位思考,交換角色去理解患者的所急所需,及時給患者及家屬心理安慰與護理援助,感動患方。
2.2 加強安全教育,提高法律意識 不斷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安全意識教育,除了做好日常醫療護理工作外,還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知識的學習,強化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質量意識、競爭意識、風險意識。對患者交待病情應該認真、細致,不迴避問題,各項記錄要求全面、細致、及時,將診療護理常規作為醫療護理工作的依據。對實習護生、無證護士進行專職帶教,帶教老師做到不在患者面前進行效果評價,否則一旦治療效果不佳或是發生感染跡象時,患者便會認為是由於護生操作失誤而引起,從而成為患者投訴的焦點[3]。
2.3 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護理水平 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及責任心,充分認識護理工作的高風險性及特殊性。對每個患者從入院到出院,要求按工作流程進行護理,認真觀察、評估,全面了解患者的情況,發現異常及時正確處理、記錄、匯報。社會的進步、醫學的發展,人們期望值的提高,促使醫護人員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提高醫療護理技術水平。護理人員必須重視知識更新,做到技能訓練考核制度化、經常化。對新上崗護士進行崗前培訓,並分期分批進行全科護士與專科護士培訓與講座,拓寬業務學習的內容,懂得感恩與微笑服務。只有具備了較好的理論水平及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能與良好的溝通技巧,才能高質量地護理患者。
2.4 嚴格規章制度,狠抓質量管理 嚴格執行護理投訴管理制度,患者談話告知制度及重要護理操作告知制度,護患溝通制度及人性化護理服務制度,危重患者上報制度及護理查房、會診制度,徵求患者意見制度及價格管理制度,認真落實查對制度及護理質量管理方案。加強科室內部管理,強化護士長及護理人員的崗位職責,合理安排工作人員,規范各項規章制度,狠抓護理質量,杜絕護理糾紛與投訴。
2.5 充分發揮護理管理者的崗位作用 加強科室護理管理,強化護士長的職責,堅持五到現場,利用護士長的崗位職責、崗位優勢,發揮權力與人格威信,協調好醫護、護護、護患關系,構建科室就醫和諧環境,護士長做到每天上下班前了解護理工作的落實完成情況,征詢患者的意見,及時改進。根據患者周轉速度每10~15天召開科內病陪人座談會一次,每月組織患者評出最滿意的護士並書面徵求意見,護理部每季度測評滿意度。院方每半年召開一次全院性的病陪人及護士長座談會,徵求患者意見,不斷改進工作,將隱患與不和諧消滅控制在萌芽狀態。不斷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持續改進。接到投訴後,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認真調查核實,分析事發原因,總結經驗,接受教訓。事發科室護士長及時組織專題討論,制訂出整改意見。護理部在全院護士長會上對事件的經過進行分析。在全院護理質量講評會上重點講評,引起全院護理人員的高度重視與警惕,防微杜漸。
2.6 加強宣傳、改善社會對醫院的認識 目前,社會媒體對醫療市場的關注。對醫療護理糾紛的報道給醫務人員及醫務管理者起到了警示作用,同時也存在著片面的報道激化醫患矛盾的現象。因此,醫院必須充分地認識到改善社會對醫療事業再認識的重要性[4]。一方面要加強內部管理,改善服務態度。認真做好各種記錄。使醫院的工作讓患者滿意、社會滿意;另一方面要優化外部環境,增加政府支持與投入,經常性地向媒體宣傳解釋醫院的工作性質及優秀的醫護工作者,取得社會的理解支持。出現了醫療護理投訴與糾紛也要坦然面對采訪,使其能客觀報道。同時要認真處理有關來信,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與善意的批評,並做好調查研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㈡ 護患糾紛研究結論怎麼寫
提高護理質量,避免護患糾紛的開題報告你只要找範文?
㈢ 如何針對護患之間的沖突進行管理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如何處理護患關系
1 護患關系的類型及特點
1.1 主動被動型 其特點是護士為病人做各種處置,病人處於被動地位,完全服從護士。
1.3 相互參與型 其特點是達到幫助病人進行自我護理的目的。
2 影響護患交往的關鍵性因素
2.1 護患交往障礙 護患交往不同於任何一種交往,其顯著特點是以病人為中心,以滿足病人的心理需要為前提。因此,護理工作的好壞與護患交往密切相關,護患交往的多少與關系融洽與否也密不可分。造成護患交往障礙的大致原因有護士個性內向,不善言談;健康狀況欠佳,心情不舒暢;護士人力不足,工作繁忙,壓力大,沒時間,精力不充沛;新聘臨時性護士對護患交往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不懂溝通技巧,沒有長遠打算,不熱愛護理工作等等。
2.2 護患之間的心理矛盾 病人住院後,由於受疾病的影響,往往發生心理上的一系列改變,形成不良的心態,如恐懼、焦慮、緊張、孤獨感明顯、悲觀、抑鬱、依賴性和被動性增加、愛挑剔等等。希望得到護士的關心與幫助;希望知道自身疾病的治療情況及預後如何;希望知道自己所用的葯物有無不良反應;希望護士從平衡膳食,各項輔助檢查等應注意哪些方面問題多加指導幫助;希望護士多關注自己。而護士由於種種原因,不能或不願意去做滿足患者的願望,從而造成了護患之間的一系列矛盾。
2.3 護士的責任心,工作態度及專業技術能力低,病人患病後,由於環境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加上醫院的一些制度約束,使患者常常處於被動狀態,甚至不知所從。此時護士不了解病人真正的心理需求,表情冷漠,態度粗暴,不懂溝通技巧,很容易造成患者的失落情緒,從而使患者變得非常敏感,愛挑剔和指責,甚至會有「我住院是花了錢的,你給我臉色看,我就跟你過不去」的偏激心理,導致了護患關系緊張。同時護士由於責任心不強,工作態度差,加上業務理論知識缺乏,不能及時正確回答或解決病人提出的某些問題,事事依靠主治醫生,造成了病人對護士的不信任,從而發生護患沖突。此外,在進行護理技術操作時,由於沒有過硬的基本功,造成操作失敗,給病人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使病人急躁易怒,也是導致護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之一。
2.4 影響護患關系的其他因素:護士的社會地位低,護士再教育、進修學習的機會少,職稱晉升難,長期繁忙的超負荷的臨床護理工作,造成了護士擺脫不了的不平衡和壓抑心理,也勢必影響護患關系向好的方向發展。其次是過多的醫葯費用,頻繁的輔助檢查加重病人的經濟負擔,造成病人對醫院及醫護人員的不滿,導致矛盾出現。
3 正確處理護患關系的具體措施
3.1 教育護士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思想,忠誠於護理事業,具有崇高的護理職業道德修養;同時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更新知識,鑽研業務,練就精良的護理操作技術,這是處理好護患關系基礎。
3.2 克服護患交往障礙
3.2.1 充分認識護患交往的重要性 我們通過調查了解到,病人對醫院的許多事項都不甚了解,甚至是完全陌生的,渴望與護士進行交流。護患交往,有助於護士了解病人的心身及家庭生活經濟狀況,也可向病人提供正確的醫院各方面信息,同時也是實現護士為病人服務,減輕其心身病痛,創造最佳心身狀態的需要,亦是促進護患間理解與信任,提高護理及治療效果的需要。
3.2.2 護患交往有技巧 在臨床上,護士與病人、病人家屬接觸的機會往往比醫生更多,在為病人服務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有效的護患溝通,而技巧在其中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護士要與被溝通對象建立信任的關系,要做到這點,護士對患者有熱情、尊重、同情及真誠;其次,要學會運用行為信息進行非語言交流,包括注意力集中:護士應把病人或家屬當作關注的中心,全身心關注常常伴有回應,回應可能是面部表情,也可能使手勢及眼睛接觸,在交流過程中要使病人了解,護士會為病人的信息保密,這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3.3 注重護士形象,做好生活護理:護患關系密切是建立在雙方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而護士對病人的態度起主導作用。護士高尚的情操、整潔大方的儀表、穩重的舉止、親切的語言、開朗無私性格,都能喚起病人的樂觀情緒,贏得病人對護士信任感;相反,污皺的衣服、懶散的工作作風、生硬的語言、過分濃妝修飾等,會使病人反感而疏遠。在日常生活中,為病人剪指甲、整理床鋪、打水、倒水、蓋被等生活護理工作,可以讓病人從微小的事情中體會到護士對病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戴,增強了住院病人的安全感和對護士的尊敬感。
3.4 必要的護患角色及心理位置互換:在護患交往過程中,護士應能參照病人需要的,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不斷完善職業角色行為,做到經常換位思考,只有這樣,才能設身處地的為的為病人著想,才能真正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幫病人之所需。
3.5 做好出院指導工作,出院後護理工作由護士轉向病人及其家屬。出院指導應包括:疾病康復衛生指導、心理衛生保健指導、用葯注意事項及葯效觀察、功能鍛煉、飲食營養、復診時間的指導。做好出院指導工作,確保護理工作的連續性和有效性,體現了護士對病人的滿腔熱忱和對工作高度負責、以人為本的精神,並能進一步密切護患關系。
㈣ 如何寫護患糾紛的論文
畢業論文包括以下內容: 封面、內容提要與關鍵詞、目錄、正文、注釋、附錄、參考文獻。其中「附錄」視具體情況安排,其餘為必備項目。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
㈤ 配錯葯水,引起護患糾紛自我檢討書怎麼寫
配錯葯水,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患者的死亡,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是對工作的不謹慎所致,是對生命的嚴重不負責任,應當提高認識,深刻檢討,絕不要再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