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交通事故法院判決被告已墊付費用自行向保險公司賠付,保險公司說判決書未寫明,不給賠怎麼辦
這里涉及到兩種法律關系。交通事故的受害人起訴你和保險公司,是基於人身損害的侵權回責任及法答律對保險公司直接賠償受害人的規定;你作為車主或投保人,向保險公司索賠,是基於保險合同約定的合同糾紛。兩個糾紛,法律關系不同,法院會作為兩個案件處理。
你預付的3000元,可以將收條原件從法院要回,要求保險公司依據保險合同向你支付。保險公司不支付的,可以以保險合同糾紛,向法院起訴。至於律師費,可以律師協商,訴訟請求額越少,案件越簡單明了,律師費越少。如果只是為3000元聘請律師,不太值得。至於怎麼處理更快,當然是協商處理更快。
⑵ 保險合同糾紛怎麼處理
北京銀保監局發布電子投保「五注意」,消費者權益保護不停歇!-工保網
圍繞消費者,監管部門應對保險業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和評估,依法糾正和處罰不當行為;統籌規劃、組織協調保險業消費者宣傳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保險業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機制和消費者投訴處理機制。
圍繞保險公司,監管部門應貫徹持牌經營要求,從源頭規范電子投保;防範保險公司宣傳誤導,幫助消費者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細化保險公司服務標准,敦促保險公司充分考慮投保的便利性、風控的有效性、理賠的及時性。
從2010年的17.7億元到2019年的2696.3億元,互聯網保險規模在過去的十年間增長了百餘倍。互聯網保險業務的飛速發展以及過程中暴露出的電子投保隱患,也呼喚消費者在電子投保過程中切莫一點了之、保險公司在電子投保過程中充分履行法定義務、監管部門依法保護消費者權益。
⑶ 保險合同糾紛,二次開庭審理完畢多久能下判決書啊代為追償的權利開庭的時候已經給保險公司了。
保險合同糾紛案件自立案之日起三到六個月內審結。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專九條人民法屬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條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⑷ 保險爭議解決方式只有仲裁
一、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如被保險人與保險公司之間發生保險合同爭議,可採取協商、仲裁、訴訟等方式予以解決。《保險法》第31條規定:「對於保險合同的條款,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爭議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應當作有利於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
協商是指合同雙方當事人根據《保險法》及相關法規、合同條款的規定,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求大同存小異,自行解決糾紛的方式。
仲裁是指合同雙方對某一事件或某一問題發生爭議時,通過協商難以達成協議,根據申請,可由國家規定的仲裁機關依法作出裁決。
訴訟是依法提起要求解決保險合同爭議的一種方式。一方為原告,而被請求的一方為被告。如當事人一方認為人民法院的判決沒有滿足自己的訴訟請求或者不當時,在接到判決書的15日之內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二、保險糾紛提起仲裁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申請人為自然人的,提交身份證復印件;申請人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提交《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證明書、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身份證復印件各一份。如有委託代理人,還應提交《授權委託書》,《授權委託書》應特別註明委託代理人的代理許可權;委託律師代理的,還應出具律師函。以上關於身份證明的材料,均提交一式一份。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⑸ 勞動合同糾紛判決書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11)滬二中民三(民)終字第1159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張某某。
委託代理人史繼紅,上海御宗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託代理人周志宏,上海御宗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上海信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楊某某,經理。
委託代理人張何心,上海李東方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張某某因勞動合同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2010)普民一(民)初字第699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張某某及其委託代理人史繼紅、周志宏,被上訴人上海信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德公司)的委託代理人張何心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經審理查明,張某某、信德公司之間因工資支付等事宜發生糾紛,張某某於2010年8月25日向上海市浦東新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信德公司提出管轄異議,後該案移送至上海市普陀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張某某的仲裁請求為:1、要求信德公司支付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期間的工資人民幣(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165,000元;2、要求信德公司支付2008年2月至2009年11月期間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105,000元;3、支付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期間墊付的辦公費用150,000元;4、補繳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期間的綜合保險。上海市普陀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於2010年11月11日裁決對張某某的仲裁申請不予支持。張某某不服,訴至原審法院,要求判決信德公司:1、支付張某某2007年5月至2009年11月期間的工資155,000元(以每月5,000元計算31個月);2、支付張某某2008年2月至2009年11月期間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110,000元;3、支付張某某墊付的交通費、快遞費等辦公費用49,140元;4、為張某某補繳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期間的綜合保險;5、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原審法院認為,案件的首要爭議焦點為張某某、信德公司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勞動關系的主要內容是勞動者提供勞動,用人單位對其進行管理並支付對價。身份隸屬性是勞動關系的本質特徵,勞動者必須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約束和支配。信德公司的住址在上海,張某某自述其工作地點在位於北京京友公寓的北京辦事處,但沒有證據證明信德公司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也沒有證據證明京友公寓系由信德公司所有或承租,相反,由張某某提供的證人楊寧出庭作證時陳述「北京辦事處」所處的京友公寓系張某某名下的房產,且信德公司事實上也從未支付過房租。張某某在北京「上班」,信德公司未對其進行考勤,也沒有對其進行管理或約束。張某某與信德公司之間沒有訂立過勞動合同,信德公司從未為張某某辦理過招退工手續、從未繳納過社會保險。張某某在長達三年左右的時間里未領取過工資,也無證據證明其向信德公司主張過工資,顯然不符合常理。張某某又自述「工作期間」為信德公司墊付了較多費用,在公司拖欠工資的情況下,仍為公司墊付大額費用,這更不符合常理。張某某提交的名片、收據等證據均無法證明其系信德公司員工。張某某有其他人員的銷售合同也不能就此證明張某某與信德公司建立勞動關系。張某某提交的授權書落款處的印鑒真實性無法確認,且即使是真實的,也不能證明張某某系信德公司員工。綜上,張某某主張其與信德公司建立勞動關系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張某某據此要求信德公司支付工資、未簽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墊付費用及繳納綜合保險等訴訟請求,原審法院難以支持。據此判決:對張某某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原審判決後,張某某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
上訴人張某某上訴稱,張某某與信德公司的勞動合同手續雖不健全,但雙方實際存在事實上的勞動關系。首先、張某某受聘擔任信德公司分管市場銷售與業務開拓的副總經理,張某某提供的勞動是信德公司的業務組成部分。其次、2007年5月雙方約定張某某的月薪為5,000元。第三、張某某的主要辦公地點在北京辦事處,由於張某某的工作需要經常出差,工作時間不限於每天八小時,故張某某並不是不受信德公司管理。第四、張某某以信德公司的名義開展業務,並由信德公司承擔結果。綜上,請求撤銷原審法院判決,將案件發回重審,或直接改判支持其原審訴請。
被上訴人信德公司辯稱,信德公司從未聘用張某某作為公司的副總經理,亦沒有授權張某某代表公司開展業務。公司在北京無辦事處,張某某所稱其在北京的工作地點系張某某自己的住處。綜上,信德公司同意原審法院的判決,請求駁回張某某的上訴請求。
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審法院認定事實無誤,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勞動關系是兼有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性質,兼有平等關系和隸屬關系的社會關系,在張某某與信德公司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信德公司亦未支付過張某某工資的情況下,若要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雙方必須存在管理與被管理的人身隸屬關系。本案中,信德公司不對張某某考勤,張某某的工作時間自由,顯然雙方之間並不存在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同時,張某某所謂的工作地點亦系其自己的房產,張某某並無證據證明信德公司租賃該房產作為北京辦事處,故張某某稱其為信德公司北京辦事處工作,本院難以採信。從雙方財產關系予以考察,根據張某某陳述,信德公司未支付其2007年5月至2009年11月期間的工資,亦未為其繳納社會保險。在信德公司始終不履行用人單位法定義務的情況下,張某某仍長期為信德公司提供勞動,甚至為信德公司墊付較多費用,本院認為不符合常理。現僅憑張某某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認定雙方之間存在勞動關系。故原審法院對於張某某基於勞動關系提出的訴請均不予支持,並無不當。至於基於其他法律關系產生的糾紛,雙方可另行處理。綜上所述,張某某的上訴請求,依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上訴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元,由上訴人張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 陳櫻
代理審判員 : 鄭磊
代理審判員 : 周衛娟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書記員 : 吳艷妮
⑹ 保險合同糾紛處理方式有哪些
《保險法》第條規定:「對於保險合同的條款,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爭議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應當作有利於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
1、協商
協商是指合同雙方當事人根據《保險法》及相關法規、合同條款的規定,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求大同存小異,自行解決糾紛的方式。
在爭議發生後,雙方應實事求是有誠意的進行磋商,彼此作出讓步,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和解協議。協商和解一般有自行和解和第三者主持和解兩種方法。自行和解即沒有第三者介入,雙方當事人直接進行交涉;第三者主持和解即由雙方當事人以外的第三者從中調停,促使雙方達成和解協議。
也就是說雙方當事人可以就保險糾紛進行協商,雙方互相做出讓步,當然,這個讓步不能太離譜,否則誰都不能接受,也就只能通過其他途徑解決了。
2、仲裁
仲裁是指合同雙方對某一事件或某一問題發生爭議時,通過協商難以達成協議,根據申請,可由國家規定的仲裁機關依法作出裁決。
仲裁是由合同雙方當事人在爭議發生之前或之後達成書面協議,願意把他們之間的爭議交給雙方都同意的第三者進行裁決,仲裁員以裁判者的身份而不是以調解員的身份對雙方爭議作出裁決。目前,我國對經濟合同的爭議實行二級仲裁,如果當事人不服,可在接到二級仲裁決定書之日起15天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法院作出審判判決。仲裁組織作為民間機構,是以第三者或中間人的身份,對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糾紛作出公斷,因而沒有採取強制措施的權利,對仲裁裁決的強制執行權,屬於人民法院。如果仲裁裁決後,保險人拒不履行裁決,可以向保險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的申請強制執行。
一般數額不是很大的會交由仲裁解決,可以在仲裁前就自己的事情咨詢一下相關的專業律師,請律師為您做出個簡單的判斷。
3、訴訟
訴訟是依法提起要求解決保險合同爭議的一種方式。一方為原告,而被請求的一方為被告。如當事人一方認為人民法院的判決沒有滿足自己的訴訟請求或者不當時,在接到判決書的15日之內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訴訟解決保險糾紛,指的是人民法院依法定訴訟程序,對於保險糾紛予以審查,在查明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作出判決或裁定。訴訟解決保險糾紛是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動,其所作出的法律裁判具有國家強制力,當事人必須予以執行。
法院的判決具有強制性,一般如果雙方當事人爭議比較大,而涉及到的數額又比較大時,多數是選擇訴訟來解決的,如果您自己的把握不是很大,最好還是請律師幫助訴訟。
⑺ 誰有 永安保險勝訴的 山東省高院 支持 交強險分項的再審判決書高分懸賞!
交強險或不再虧損--山東法院全部
分項判決交強險
全國部分省市法院針對交強險實施的不分項判決已經導致交強險制度千瘡百孔,幾近崩潰的邊緣。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公布了2011年交強險(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審計數據,結果顯示,去年交強險共承保機動車1.4億輛,經營虧損達到創紀錄的92億元。從2006年國內開始經營交強險以來,僅在前3年盈利6.9億元,此後開始連年虧損,累計虧損達173億元。這么高的數字令人觸目驚心。
許多專家和人大代表將交強險虧損的原因歸結於法院對交強險實施的不分項判決,所謂不分項,即不分醫療、死亡傷殘、財產損失及無責限額的劃分,一律按12.2萬的總限額判決,分項和不分項的最高差距達11萬之多,每年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訴訟案件的數量是天文數字,所以僅法院造成的交強險多支出的賠款就達數十億元人民幣,據精算專家推算,如果完全按國家規定的分項限額計算,交強險實現不贏不虧應該沒有問題。
近日,山東省高院結合最高院的相關文件的精神,對交強險是否應當分項判決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認為交強險制度是國家保障受害人利益的一項優良的制度,只有按照其自身的精算規則運行,確保保費收入和賠款支出的平衡才能使之可持續發展,發揮更大的社會效能;交強險的各項保額是保險人和被保險人在保險合同中明確約定的金額,其約定並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具備當然的法律效力,個別法院以《道路交通安全法》76條來認定機動車交強險合同約定的金額無效,是適用法律不當,認定錯誤。為了及時糾正部分法院對交強險的錯誤認識,山東省高院審委會決議糾正部分法院的二審判決,選取了一些保險公司的再審案件進行改判,以此糾正下級法院不當的審判理念。如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2)魯民提字130號再審判決書就支持了山東永安保險的再審請求,明確改判保險公司在分項限額內承擔賠償責任。自此次判決之後,相信會引起地方法院高度重視,及時更正審判思路,實現全省交強險分項判決。
⑻ 保險合同糾紛,判決書下來了,保險公司不服,要上訴我該怎麼辦
一審都勝訴了,還有啥可怕的,既然已經如此,就只能奉陪到底了!認真研讀一下一審判決書,裡面有法官的論述,知道自己為啥勝訴,到二審照本宣科就可以,不用請律師。祝好運!
⑼ 保證保險合同糾紛怎麼處理
1、協商和解
協商是指合同雙方當事人根據《保險法》及相關法規、合同條款的規定,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求大同存小異,自行解決糾紛的方式。
在爭議發生後,雙方應實事求是有誠意的進行磋商,彼此作出讓步,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和解協議。協商和解一般有自行和解和第三者主持和解兩種方法。自行和解即沒有第三者介入,雙方當事人直接進行交涉;第三者主持和解即由雙方當事人以外的第三者從中調停,促使雙方達成和解協議。
也就是說雙方當事人可以就保險糾紛進行協商,雙方互相做出讓步,當然,這個讓步不能太離譜,否則誰都不能接受,也就只能通過其他途徑解決了。
2、仲裁
仲裁是指合同雙方對某一事件或某一問題發生爭議時,通過協商難以達成協議,根據申請,可由國家規定的仲裁機關依法作出裁決。
仲裁是由合同雙方當事人在爭議發生之前或之後達成書面協議,願意把他們之間的爭議交給雙方都同意的第三者進行裁決,仲裁員以裁判者的身份而不是以調解員的身份對雙方爭議作出裁決。目前,我國對經濟合同的爭議實行二級仲裁,如果當事人不服,可在接到二級仲裁決定書之日起15天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法院作出審判判決。仲裁組織作為民間機構,是以第三者或中間人的身份,對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糾紛作出公斷,因而沒有採取強制措施的權利,對仲裁裁決的強制執行權,屬於人民法院。如果仲裁裁決後,保險人拒不履行裁決,可以向保險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的申請強制執行。
一般數額不是很大的會交由仲裁解決,可以在仲裁前就自己的事情咨詢一下相關的專業律師,請律師為您做出個簡單的判斷。
3、訴訟
訴訟是依法提起要求解決保險合同爭議的一種方式。一方為原告,而被請求的一方為被告。如當事人一方認為人民法院的判決沒有滿足自己的訴訟請求或者不當時,在接到判決書的15日之內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訴訟解決保險糾紛,指的是人民法院依法定訴訟程序,對於保險糾紛予以審查,在查明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作出判決或裁定。訴訟解決保險糾紛是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動,其所作出的法律裁判具有國家強制力,當事人必須予以執行。
法院的判決具有強制性,一般如果雙方當事人爭議比較大,而涉及到的數額又比較大時,多數是選擇訴訟來解決的,如果您自己的把握不是很大,最好還是請律師幫助訴訟。